回覆列表
  • 1 # 楠公小白

    反物質是很靠譜的理論。天然存在的宇宙射線和放射性同位素的電離輻射中都能找到正電子,這就是電子的反物質。95年CERN就造出過反氫原子。甚至PET就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利用正電子進行斷層掃描的醫療裝置。反物質是已知的物質,屬於當代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

    暗物質仍然只是猜想,既未被證實也未被證偽,是否是錯誤則要等待進一步的觀測資料和理論分析。

  • 2 # 科技袁人袁嵐峰

    反物質是早已被發現的東西,而且已經用到技術上,所以完全不可能是一種錯誤。而暗物質來自用廣義相對論理解宇宙學觀測資料的困難,到目前為止還是一種猜想,沒有板上釘釘的實驗證據,所以在原則上確實有可能是錯的。

    早在1880年代,就有人猜想存在“反物質”,它跟正常物質的區別是,它提供的萬有引力是負的。這個理論當然早已被否定了,現在認為所有的有質量的物體產生的引力都是正的。

    得到公認的反物質概念,來自量子力學的開創者之一狄拉克(Paul Dirac)。他在1928年提出了一個相對論性的量子力學方程,叫做狄拉克方程。根據這個方程,應該存在一種跟電子具有相同的質量等性質、只是電荷相反的粒子。電子的電荷被規定為負的,那麼這種粒子的電荷就應該是正的。

    狄拉克

    1932年,安德森(Carl D. Anderson)找到了這種粒子,將它命名為正電子。他為此獲得了193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以後,人們很快就驗證了它對日食時的光線偏折、水星近日點進動等現象的預測,普遍相信了它是一個非常精確的理論。但是,在解釋星系旋轉速度、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形成等觀測資料時,人們發現已知的質量不足以解釋觀測結果。

    那麼怎麼辦?出於對廣義相對論的信任,人們相信是有些質量沒有被統計進去。這些質量對應的物質既不發光,也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所以無法用常規的手段檢測到,因此人們把它們稱為暗物質。

    在尋找暗物質方面,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得到了許多資料。但這些都是間接證據,還沒有明確的直接證據證明暗物質存在,也就是說,還沒人知道暗物質到底是什麼粒子。因此,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猜測暗物質並不存在,是廣義相對論錯了。

    這樣的理論之一,叫做“修正的牛頓動力學”(MOND)。他們提出,只需要假設萬有引力在距離很遠的時候不是反比於距離的平方,而是反比於距離,就可以解釋這些實驗現象,不需要引入暗物質。這個理論不是學界主流,但確實存在。我有一位同事,就屬於這個學派!

  • 3 # stemmer

    反物質己被發現證實,反物質與正物質相同,只是電荷相反,相同量正反物質碰撞後僅留下了能量。

    暗物質理論,與暗能量理論是一對“怪胎”,都是因估算到的“所需”引力效應與己知物質能量存在嚴重差異。暗物質來源於對遠方星系己知物質質量產生的引力效應遠遠不足以維持星系不解體而提出的,暗物質補充了這部分不足。暗能量來源於宇宙在加速膨脹,而宇宙中普遍存在質量物質,存在引力效應,存在的引力效應應是減緩宇宙膨脹,暗能量與暗物質對著幹,非常強烈地減少了引力效應影響。根據加入了暗物質與暗能量後的宇宙模擬演算,暗物質須約佔27%,暗能量須約佔68%,而普通物質僅佔不到5%。科學界想盡辦法,在尋找暗物質與暗能量,尋找了半個世紀,仍一無所獲,暗物質、暗能量理論是一對怪胎。暗物質、暗能量是現代宏觀物理學中的最大“烏雲”。

    按照暗物質、暗能量理論,暗物質、暗能量無處不在,佔比最多,就在我們身邊,可我們就是發現不了。在暗物質、暗能量理論提出前,我們身邊,太陽系的物質及引力效應觀測結果與原先理論基本吻合,吻合得發現了多個太陽系行星,也用廣義相對論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進動,其間沒有一絲毫暗物質、暗能量影子。咋就離開了太陽系,就需要如此之多的暗物質、暗能量了呢?

    己經“發現”的“暗物質”為視界黑洞與宇宙塵埃,但其量還是遠遠不足。而“暗能量”更是連影子都沒發現。對此,只會產生一個極大可能的結論,暗物質、暗能量理論嚴重高估了其佔比,也許,更激進些,如此的非己知的有別於正常物質能量的,暗物質、暗能量子虛烏有,暗物質暗能量不存在。

    宇宙中存在眾多的引力透鏡現象,引力透鏡現象的背後,必有視界黑洞,銀河系銀核銀心就是典型的一個,每個星系中心都有那麼一個視界黑洞,這些都是己知的暗物質,但這些視界黑洞有多大體量,多大質量,因引力效應與尺度質量都相關,我們不知,是否嚴重低估了,是個大疑問。

    除了銀河系銀核銀心外,銀河系中其他如太陽系星系中,存在的視界黑洞,包括太陽系,也發現了許許多多的引力透鏡現象,日食、月食是最佳的引力透鏡現象最好觀測的時機,只要發生日食、月食,只要太陽背後有天體,理論上就可觀測到引力透鏡現象。太陽就是時刻發生引力透鏡現象的主,銀河系中的天體都一個德性,時刻發生引力透鏡現象,都在時刻隱藏著視界黑洞。視界黑洞如此之多,被科學界嚴重低估了。

    暗物質主體就是視界黑洞和宇宙塵埃。暗物質遠沒有理論上的那麼多,除了主體,剩下的暗物質只是類中微子,類中微子有待人們去發現研究。

    暗能量有嗎?加速宇宙膨脹的暗能量沒有。宇宙內生,觀測到的宇宙在加速膨脹,膨脹的是內部時空,產生時空的同時,也產生了能量,宇宙在長大,一方面,宇宙在亞光速向外拓展,一方面像吹汽球般長大,所有才有廣大無邊有限的宇宙。宇宙亞光速向外拓展,是能量使然,是光之屬性,光速恆定,但光受宇宙內部引力效應彎曲,對外呈現亞光速。宇宙內生,內生的動力在於引力效應,兩個大質量天體一起拉扯中間的時空,中間的時空被拉長了,而不是被壓縮了。大尺度下,引力效應對物質是永遠吸引的,但對時空,永遠是拉扯的,對時空而言,引力效應表現為斥力,而不是引力。

    所有時空被引力效應拉扯,到處在被拉伸,在大質量天體內部,在視界黑洞內,在宇宙塵埃中,到處不斷增加新的時空,大尺度下,宇宙加速膨脹了,其間不需暗能量的影子,只有引力效應的本源,引力效應對時空表現了斥力。

    剛剛為引力效應伸了冤,下面為暗能量伸冤。

    暗能量不為宇宙加速膨脹提供動力,引力效應才是主犯。相反,暗能量減緩宇宙膨脹。

    暗能量,顧名思義,為觀測不到的能量。這個觀測不到的能量,即暗能量有嗎?有,還很多。

    宇宙時空中到處有宇宙背景輻射,充滿了能量,沒有能量,也就沒有時空。能量運動不止,能量均以光速運動,直到被吸收。能量之所以運動,之所以光速運動,乃時空屬性使然。能量運動,是相鄰時空中的能量差異所至,沒有差異就沒有運動動力,其本身的慣性運動受時空阻擋,才表現為光速,光速是時空屬性。差異的能量才產生運動變化,相鄰時空能量差異才是運動之動力源泉。

    相鄰時空中沒有差異的能量才是暗能量。

    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熵只增不減,其中,增的是暗能量,不可利用能量,熵的定義應為孤立系統中不可利用能量與總能量的佔比,而不是不嚴格的複雜度,混亂度,無序度的描述,否則解釋不了結冰現象,順便科普一下,結冰時散熱而不是吸熱,也解釋不了熱寂後變極其有序了。

    宇宙背景輻射,只輻射了一部分能量,宇宙時空並不是絕對零度,而是高了那麼一點,那增高的部分,才是基底,才是暗能量。正如水波,水波高出水面,水波的波底是大量的水,是基底的水。宇宙時間中的基底能量,才是暗能量,不可利用。

    暗能量在其他能量注入後,比如被高能輻射,被引力效應拉扯時空,會產生質量物質,會成為正反電子對,正反質子對,正反中子對等等,其中,許多反物質如玻色子等同正物質,也有許多費米子,如正電子,因宇稱不對稱,宇稱不宇恆,演化衰變為正物質。總之,暗能量是質量物質產生的根源之一。如水,暗能量存在,暗能量在小范國內振盪,相對靜止,產生了時空效應,產生了光速延退,延緩了時空膨脹。

    看了此文,是否多了種想法?暗物質暗能量理論或許真錯大了!非喜勿噴,噴就請拿出觀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康碼是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高風險,健不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