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論壇說事
-
2 # 美國GE
崇禎個性鮮明,又不願承擔責任。發生事故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相反對自己人或者替自己墊背的大臣毫不留情!簡直人設崩塌。透過一系列的變故,大臣們基本都被他得罪完了,即便有忠心耿耿的大臣聽命於他,但皇帝命令已經被截留了,國家機器完全被大臣控制。連皇帝的印章都沒有意義。崇禎自縊只是時間問題。
-
3 # 畫素說
提到崇禎是一個悲劇人物、悲劇的一生,或許對他而言選擇死亡比南遷更有尊嚴。他即位後一直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況,兢兢業業一十七年,最終還是國破身亡,完成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壯舉。
其實到最後選擇上吊這一切都在於崇禎自身
崇禎皇帝剛愎自用和死要面子,對待功臣犒賞斤斤計較,對於大臣猜忌太深;自己也想過要遷都就怕揹負丟失祖宗都城北京的名聲,所以自己從不提遷都的事情,手下的那一群東林黨的人也不提議。最終大明沒能遷都,被李自成的大軍攻破了京都。崇禎也不得不在殺掉自己妻兒之後也在煤山上吊自殺了。
問題的第二點,大明還是有翻盤的機會的
倘若崇禎提前南下到南京繼續執政,此時太子已經在南京,明朝實行的是兩都制,南京有一整套的行政備份,只要一過去就可以重新啟動,崇禎可以先穩步發展,招兵買馬,至於北方如果吳三桂已經投降了那就更好,直接讓李自成和滿清八旗在互相打去,然後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在伐北方收復大明江山,即使北伐失敗,最次也可以像南宋一樣偏安一隅,加上明末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只是在滿清統治的時候被完全遏制了,而在崇禎這裡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此良性的發展下去,收復全國也不是不無可能。
-
4 # 老王202024656
https://m.toutiaocdn.cn/i6629541795434856973/?iid=51658271222&app=news_article_lite×tamp=1543577299&group_id=6629541795434856973&wxshare_count=2&tt_from=weixin&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from=timeline&pbid=6629614280990803460
-
5 # 雲中的一片雨
應該還有機會的,只不過他沒把握好時機,他沒有政治頭腦,明朝未期還是人才輩出的,東廠西廠不應關閉,一個國家如果忽然拆除一個執行幾代帝王的機構是有其存在價值的,明朝是以武治國約況且是武裝機構,任意生殺大將是傻是最無能的表現,如果挽成明志的君王應在李自成在洛陽時就應該安撫了,進北京時也應退避以求自保,總之天數盡了已無回天之力了
-
6 # 滄海一粟7528
崇禎在煤山上吊,標誌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的覆滅,但崇禎的行為引發了不少文人騷客的聯想,以為當時長江以南尚在明朝掌握中,只要崇禎南度,也許可以翻盤,但我認為這個可能性比較小,雖然客官客觀條件不錯但崇禎至死都沒發現問題根源,所以就算崇禎在南京建立政權也不能挽救明朝的滅亡。
-
7 # 有得觀史
崇禎也不想上吊,但是沒有辦法,他是一個死要面子的人。
李自成攻進北京,百萬大軍兵臨城下,北京守城的只有老弱病殘,城破只是早晚的事。這時農民起義軍提出投降,是的,你沒看錯,是李自成要投降,不是崇禎要投降。
李自成投降,無非是要崇禎封他為王,承認他的合法性。崇禎如果答應,李自成可以幫助崇禎去打清兵。真是奇葩,馬上就可以把崇禎拿下,輕鬆就可以滅掉大明,李自成卻要投降,不想當皇帝,只想當王爺。更奇葩的是崇禎,他已經沒有出路了,李自成給他一條出路,他竟然不答應。他覺得向賊寇妥協是莫大地恥辱。
其實我覺得,崇禎不接受李自成投降還有一個原因,他還心存幻想,因為吳三桂的關寧軍前來勤王,正在路上,山海關離北京不遠,很快就會到達,吳三桂來了,大敗李自成沒有問題。
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禎下旨讓左良玉、劉澤清、唐通、吳三桂勤王。接到聖旨後,左良玉要求朝廷給出行軍方案,劉澤清謊稱騎馬摔下來受了傷不能前行,他們兩個意思不想勤王。唐通進京勤王,崇禎很高興,高規格接待,親自宴請。唐通也很感動,決心誓死捍衛京城。臨別崇禎給唐通安排了太監監軍,唐通覺得崇禎不信任自己,於是帶著隊伍離開京城,投降了李自成。
這時崇禎把唯一的希望寄託在吳三桂身上,他封吳三桂為平西伯,還把自己收藏的寶刀送給了吳三桂。吳三桂的關寧軍是大明朝當時最有戰鬥力的部隊,數量上有五六萬。崇禎對吳三桂是寄予厚望的。要是吳三桂勤王,打敗李自成還是有把握的,至少北京城不會被攻破。
但是崇禎錯了。吳三桂接到勤王命令沒有著急,他的部隊一天只行軍二三十里,半個月過去了,才走了一半路程,到了香河他還不走了。崇禎眼都盼藍了,吳三桂連影子都看不見。
李自成攻克北京外城,內城危在旦夕 ,逃是逃不出去了。崇禎下旨讓所有嬪妃自盡,殺了公主,把太子和兩位皇子送出皇宮,自己準備自盡。
其實這時崇禎還有一個選擇,他可以向李自成投降。李自成佔了北京,當了皇帝,南方大片地盤需要平定,他還用得著崇禎,不會殺他。
讓他投降李自成,這恥辱比接受李自成投降更嚴重,李自成投降他都不接受,投降李自成更不可能。
“君王死社稷”崇禎是頭一個,也是最後一個,他把面子看的得比命都重要,除了死,他還能怎樣?
崇禎寄希望於吳三桂勤王,可是吳三桂沒給他機會,李自成給了翻盤機會,崇禎又沒抓住。
假如崇禎答應李自成的條件,北京城不破,他的皇帝可以繼續當下去。封李自成為王,把陝西、山西劃給李自成,讓李自成幫助打清兵。崇禎在,吳三桂不會投降清兵。李自成部隊文化程度很低,最高的牛金星也就是個舉人,成不了大事。讓李自成和吳三桂一起打清兵,打贏了更好,大明少個後患,打敗了,兩敗俱傷,大明不受損失,敵弱我強,對大明有利。只可惜這個翻盤機會崇禎沒把握住。
互關互助,互利共贏!
-
8 # 宋安之
對於當時的明朝來說,還是有翻盤的可能,畢竟當了近三百年的正統,不然怎麼會有後面的南明呢。
只不過可惜的是明朝氣數已盡,南明四帝一監國,明明擁有好多次翻盤機會,卻大多因為內亂,而給了清軍可乘之機。
對於崇禎皇帝個人而言,當時已經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最起碼在他上吊的時候,就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因為當時京城都被李自成的軍隊包了餃子,都要打進紫禁城了。
崇禎帝在上吊之前也曾想垂死掙扎一番,想點兵選將,結果是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除了少數太監,再無人聽其調遣。
崇禎帝想依靠這些人馬慢慢再聚集一些軍隊,以此突圍出北京。結果軍隊沒有召集集到,連紫禁城的守衛,要麼是不認他,要麼是早已離開,自己是被困在紫禁城裡,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這種情況下,崇禎帝有三個選擇,一是等著李自成抓住他,接受恥辱,按照李自成的性子,崇禎帝也活不了。二是死於亂軍之中。三是被想立功的明朝將領抓住,然後獻給李自成。
面對這種境地,崇禎帝自然沒有翻盤的可能了。所以乾脆上吊,以身殉國。
-
9 # 神天天無聊
翻盤可能還是有的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類似漢末那樣給各路反王扶正 中央朝廷只保留一小部分自留地 其他地方誰打下來歸誰 這樣在最終勝出者出現之前是不會有人攻擊他的 他至少壽終正寢是沒什麼問題的……
再說後金 實際上當時清軍的戰鬥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大 問題是後期國庫已經空了 崇禎向官員借錢一個個都哭窮 這時候崇禎才想起來魏忠賢的好…… 沒錢發軍餉自然沒有人為他守衛邊疆 三番為什麼會那麼容易投降清朝?真的和小說裡寫的一樣是因為陳圓圓?你信嗎? 我覺得再不投降士兵就要譁變才是主要原因吧!
李自成進京時曾經想和崇禎談判 只要封王就退兵 還會幫忙抵擋清兵 崇禎為什麼沒有同意?我覺得應該是哀莫大於心死 他可能覺得答應李自成和大明滅亡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索性以身殉國!
回覆列表
崇禎皇帝面對日漸蕭條的大明王朝,國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大量的起義,但是此時的崇禎並沒有發現,而是一如既往地主持著自己的清政,終於到最後崇禎帝成為了孤家寡人,再無人能夠伺候左右,崇禎帝於是斬殺了自己的妻兒,自己也和太監跑上了景山,面對著蕭條的大明王朝,遺書給李自成,隨後就在古槐樹下自縊。
崇禎皇帝上吊的樹位置
崇禎皇帝是大明王朝的亡國之君,他在最後走投無路的時候,不得已在一顆古槐樹下上吊而亡。崇禎皇帝上吊而死的那棵樹,也成為了很多學者研究明朝歷史的重要物件,可以說其歷史意義不同尋常。說起崇禎皇帝上吊的那棵樹,就不得不說一說古人對於樹的定義了,很多古人都認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顯然崇禎帝選擇在樹上上吊身亡,也希望在百年之後不再繼續今生的遺憾。
崇禎帝上吊的樹可以說飽經了歲月的雕琢,早在清朝年間,那棵樹就被順治皇帝成為“罪槐”。在順治皇帝眼中,崇禎帝的死自然是因為那棵樹,因而將其賜名為“罪槐”。既是因為這棵槐樹害死了崇禎帝,同時也希望這棵樹能夠成為大清朝的警示語,時時刻刻警醒著大清王朝。相傳,崇禎皇帝上吊的那棵樹曾經還遭到封鎖,清朝之初其被沉重的鐵鏈牢牢鎖住,後在八國聯軍侵華之時鐵鏈被偷走而成為文物。新中國成立之後,由於文革的爆發,很多激進的思想開始流行,很多人民開始對這棵槐樹進行扒皮,最終也導致了這棵樹枯死。文革之後,歷史學家意識到了這棵槐樹的重大意義,於是開始在崇禎帝自縊之處移植了一棵古槐樹。
崇禎帝上吊的樹,其實也就是十分普通的槐樹,但是由於人們對於封建思想的迷信,曾經鬧出了很多的笑話。如今看來,那棵樹已經不僅僅是一棵尋常的樹,而是一個劃分兩個時代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