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饕餮0105

    陝博館藏文物30多萬件,是國內大館,館藏主要來源於建國後歷年來的出土發掘,陝博十八件鎮館之寶均是出土文物,其中鎏金竹節燻爐、皇后之璽玉印是漢代文物精品的代表,藝術和工藝水準很高,並不比商周秦的工藝水準低!個人認為盜墓賊興起於魏晉時期,盜墓賊的興起也緣於西漢厚葬之風盛行,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魏晉時期與漢代時間較接近,盜墓導致大量高水平的漢代文物損毀流失,商周秦時期墓葬躲過一劫,很多精品留存至今,我們得以一見。對於說陝博漢代文物比商周秦代的文物藝術與工藝水準低,我個人不認同。

  • 2 # 史海遺珍

    這個問題的提出有問題啊,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不同的藝術高峰,比如三代的代表是青銅器,繁複精美到了頂點,漢代的青銅器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逐漸開始衰微,當然會覺得漢代的青銅器不如先秦。

  • 3 # 王朝的廢墟

    我覺得博物館又不是展示寶貝的電視節目,選擇什麼樣的文物,最直接的目的是為了讓更多人透過文物瞭解到古代各個時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文物的歷史價值要比觀賞價值更為重要。這一原則這就使得很多外觀看起來不那麼高檔,卻能反映歷史的文物出現在了展線上。而很多所謂工藝水準高的文物,因為同類太多,或者代表性太過單一,所以不得不被捨棄。

    而且西漢除了漢武帝當政之外,更多的時期都是在推行與民休養的政策,這種風氣也影響到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身後之事不論是皇室還是民間,相較於別的朝代就簡單了很多,這就使得這一時期出土的文物,整體上看要樸素一些。

    但樸素並不代表這一時期文物的工藝水準低,比如在陝西曆史博物館西漢展區,展出了中國最早的紙——灞橋紙,這件重要文物改變了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的固有觀念,將中國實用紙張的年代提前到了西漢。比如這裡的青銅燈,不僅製作工藝不遜色於前代,更重要的是在這件文物上,利用了虹吸原理,將燈火點燃時散發的煙霧透過魚和雁頸匯入雁體內,然後被肚裡的水溶解掉,從而減少了室內空氣的汙染。再比如這裡展出的匈奴人制作的金怪獸,不僅集多種動物的特點於一身展現了古人的想象力,更體現了那個時代對於黃金熟練的加工技術……

    而且從展區佔地面積來看,西漢文物的展區要比商周秦三個時代的面積都要大,從文物等級來看,陝歷博十八件國寶文物中,西漢的文物有兩件,西周的有三件,商和秦都沒有入選。所以題主所言陝歷博的展品中,漢代的文物藝術與工藝水準低於商周秦,不知依據在哪裡。更何況,西漢的時代晚於商周秦,在這些朝代的基礎上發展壯大中華文明,使得生產技術不斷革新,又怎能出現後代不如前代的情況呢?

    最後附上鎏金竹節薰燈和皇后之印這兩件國寶文物的照片,製作工藝透過照片就能看出水準,而更重要的是二者的歷史價值更高——前者可能是漢武帝賜給姐姐平陽長公主的燻燈,後者可能是呂后使用過的印章。

  • 4 # 挖啥呢

    題主雖然提了一個有些極端的觀點,但我以為不是全然沒有道理。不僅是陝西曆史博物館,對比三代和秦漢的銅器:在商代華人就製造出了小一人高的司母戊鼎,在兩週華人又掌握了巧奪天工的技術以製造四羊方尊、雲紋銅禁……為什麼漢代最著名的銅器卻只是長信宮燈呢?

    這個要從更大的歷史背景來看。還是比如銅器:在夏商時期,這是一項剛剛發明或外傳而來的高新技術,不亞於現在的航天科技,於是其迅速與禮儀、祭祀等活動結合起來,成為了代表國家意志和上層身份的禁臠。所以像司母戊鼎這樣的青銅器,是傾整個國家的力量製造而成,絕非平民可以輕易享用。這樣的行為自然是“便宜”了我等後世子孫,可以享有“國寶”,但想想看,當一個國家將人力物力財力傾注於一件青銅器上時,真正能發展國計民生的製造業是不是就難以兼顧了?

    到了戰國,人們逐漸明白並貫徹了這個的道理,隨著戰爭走向白熱化,“實用”成為首要的原則。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鐵器登上歷史舞臺,銅器的紋飾愈發簡單,大量實用的素面銅器成為此後直至秦漢的金屬器用主流。即便是最奢華的銅器長信宮燈之類,一方面也只是造型精美、鎏金奢華,一方面也高度實用甚至環保。其實縱觀漢朝,“實用”絕對是一個關鍵詞,這也是為什麼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官僚制帝國,能夠傲視於當時的世界文明舞臺。

    對比秦始皇壯闊的地下軍陣和漢陽陵“矮小”但仍不失傳神的陶俑,其中差別不是技藝的退步,而是思想的前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犬能不能吃烤肉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