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爾Yuer
-
2 # 坐古談今
首先,這種觀點,可笑至極,除了幾名海盜軍官的自吹自擂外,哄得遠在萬里之外的國王熱血沸騰外,沒啥值得反駁的。同時,一定要分清楚這些殖民者往往是“國家海盜”,當鄭芝龍還是海盜加海商的時候,他們是合作者與競爭對手。當鄭芝龍成為大明官員的時候,他們則成為鄭芝龍的臣服者。
如果歐洲殖民者不把明朝放在眼裡,他們也不會等到1840年再來打中國了。同時,明朝時期的歐洲殖民者能來到美洲、亞洲並不是普通的殖民者而是“國家海盜”,他們從16世紀末來到印度後,開始逐步蠶食印度的。所以,有些人說他們只求財,那純粹是降低他們的罪惡。
其次,如果歐洲殖民者不將明朝放在眼裡,也不會為了覲見明武宗學習跪拜了,也不會向主管澳門的香山縣駐防人員行賄,請求他們換補給了。以及,日後澳門稍有規格,還要接受香山縣的主管。直到晚清才不向中國繳稅。
再次,如果不將明朝放在眼裡,那麼清朝呢?在與歐洲殖民者的衝突中,晚明政權迫使葡萄牙學習“卑躬屈膝”對明朝皇帝行跪拜禮;逼得西班牙、荷蘭人成了“國家海盜”,英國殖民者也只是晃悠了一下子兒就跑了。
如果,不把明朝放在眼裡,那麼,就應該像歐洲殖民者殖民印度一樣,逐步蠶食。但明朝殖民比清朝還難。清朝屬於華人內部的異族政權,漢人和其他民族異動之心很強。然而,明朝則屬於漢人政權,除了自然災害外不會引發全國層面的造反。所以,歐洲殖民者蠶食的可能性更高。
最後,不要說晚明時期中國尚屬開放,而且晚明時期中國水師的造船技術比朱棣時期其實下降了不少。但總體而言,中國的造船技術、武器比歐洲尚到不了刀槍劍戟對付導彈飛機的地步。
從中國與葡萄牙、西班牙的幾次海戰,如屯門門、西草灣、料羅灣、虎門等以及朱紈搗毀雙嶼島中明政府剿滅中日西葡等國海盜看,明朝政府的戰船、火炮確實比歐洲殖民者要慢、火力要弱。
但是,明朝時期的這種差距完全可以用智力來彌補,歐洲殖民者的幾次小海戰甚至包括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也沒什麼好害怕的。
晚明政府藉助歐洲各國之間的矛盾,購買先進武器。同時,他面對內部有各類農民起義和後金以及南方各同是華人非漢族政權的對陣,外部還打了萬曆北韓戰爭、幾次小型對歐洲殖民者的海戰。
已經很不容易了,沒必要拿幾本外國海盜的書的自誇來貶低它。
-
3 # 秦386422311
沒看過,不知道區別在哪裡,不過個人以為蒙古時貌似是個其他民族地位就比漢族高,受到禮遇尊敬在加上為了吹噓自身就會描述一個天堂出來,就和某宗教神是無所不能的,但一般人又接觸不到神,所以你們要聽從作為神明代言人我的指示。到了明朝時,異族又變成番邦野人,估計沒少被小吏敲詐勒索,在加上歐洲那時文明大步跨越,估計就是這樣子吧。
-
4 # 冷兵器研究所
為什麼歐洲殖民者不將明朝放在眼裡?然而現實是歐洲殖民者被明朝輕易鎮壓,比如說嘉靖年間佔據雙嶼自成一地的葡萄牙殖民者。
嘉靖十九年( 1540 年) , 許氏兄弟勾引葡萄牙人, “ 絡繹” 而來, 葡萄牙人到寧波雙嶼的多了起來, 許氏兄弟在雙嶼結巢通番, 從此東南多事。嘉靖二十二年(1543 年) , 鄧獠在閩海寇掠, 而浙海這邊許氏也有動作, 於是海道副使張一厚“統兵捕之”,結果不成功, 許氏兄弟反而與葡萄牙人泊於雙嶼, 盤踞不去。同夥王直此後前往日本, 於是中國海盜商人、葡萄牙人與倭寇合流。到了1542年,葡萄牙人在雙嶼的數量達到了1200人,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各國基督徒3000人,年貿易總額打到三百萬葡元以上。葡萄牙人還在島上設立政府,包括一名稽核,幾名“高階市政長官”, 一名主管死者與孤兒的官員, 幾名警官, 一名市政廳書記員, 若干名衛隊督察官、賃借官, 以及一個共和國所應設定的其他各級官員。被平託稱為當時葡萄牙人在東方最富有、人口最多的殖民地。
中、葡、日三方面史料說明, 最遲在16 世紀40年代, 由於走私貿易的共同利益, 葡萄牙人與中國海盜集團、以及日本倭寇已經集結在一起。隨著他們不法活動的擴大, 對中國沿海地區產生危害, 引起了明朝地方官員的關注, 上報朝廷。從中葡史料對照來看, 葡萄牙人在福建和浙江數次搶劫村莊、殺人放火。而這些史料向我們揭示出, 當時在寧波的中國海盜、倭寇和葡萄牙人進行的走私貿易, 及其不法活動, 是導致明朝派遣朱紈採取果斷軍事行動的直接原因。
到了嘉靖二十七年( 1548 年) 五月, 朱紈命海道副使柯喬選調軍隊, 由都指揮盧鏜統帥, 搗毀了中國海盜、倭寇、葡萄牙人在浙江雙嶼的巢穴。史稱:“ 紈居浙二年,盛集舟師雙嶼, 挑之, 不出。會夜風雨, 將逸去, 紈火攻之, 多所斬捕。更令福建都指揮盧鏜搗之, 俘斬溺死者數百人” 。“ 鏜入港, 毀賊所建天妃宮、營房、戰艦。賊巢自此蕩平, 餘黨遁往福建之浯嶼”。此後, 朱紈親自上島巡視, 本想駐兵戍守, 但最終採取了填港的做法。“使賊船不得復入, 而二十年盜賊淵藪之區, 至是始空矣” 。此戰雙嶼被明軍徹底夷為平地,島上的海盜大部分被殺,而葡萄牙殖民者也死了八百人以上,損失慘重。
-
5 # 無風即風
西方殖民者哪有資格將大明王朝不放在眼裡呀?
可笑,清朝任人宰割,大明打到人家賠款投降。
中西第一次對決:屯門海戰這是有史記載以來的中國與西方第一次海戰,也是第一次戰役。而這個“屯門”,有兩個可能的地方:
位於香港和深圳北南海域之間的兩個小島:
(1)大鏟島
(2)內伶仃島
而戰鬥的海域則有這麼大:
北起今深圳南山區,南至香港九龍半島沿海大部分,包括前海灣、后海灣、伶仃洋等地,這一帶在明代叫“屯門海澳”——由於明朝不重視海權,所以這個名字與後來的“香港”一樣,是葡萄牙侵略者與當地的民眾一起使用並推廣開來的。
1514年(明正德九年),葡萄牙人就已經來到這一帶,並且佔領了其中的一兩個小島,可能是大鏟島、也可能是內伶仃島,已不可考。總而言之,那時候的葡萄牙人在明廷的眼中就是一般的流寇海盜,因此也不怎麼重視他們,葡萄牙人比日本倭寇似乎要斯文一些,襲擾不太多,反而還在水面上與粵人進行互市。加上有廣東右布政使吳廷舉擅立《番舶進貢交易之法》的支援,葡萄牙人算是在屯門海澳立住了腳跟。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521年,嘉靖帝即位,馬上“把火”——要求驅逐葡人,時年56歲的廣東海道副使汪鋐奉命宣詔,要求葡人儘快離去,但葡人對此並不理會,反而還增加了幾艘船,從原來300多人增加到了700-800多人。
汪鋐見狀自知葡人不肯離去,於是下達命令,結果……
結果很沒意外——明軍被打得很慘,因為那時候的明軍基本還是處於冷兵器時代,而葡萄牙人已經擁有了先進的火炮和火槍了,在小島上以逸待勞,打得明軍毫無還手之力。
大家自行腦補滿洲八旗對陣八國聯軍就知道了。
一個月後,汪鋐再度組織反擊,這一次老天爺幫忙。
瑞典人龍思泰《早期澳門史》記載:“一隊中國士兵圍攻這座堡壘。如果不是一次對他極為有利的風暴非常及時地颳起,西芒將會死於飢餓。他利用這個時機,帶著三艘船逃跑了”。這場戰役正史中記載的很簡短:
《廣東通志》載:“檄海道副使汪鋐帥兵往逐,其舶人輒鼓眾逆戰,數發銃擊敗官軍。尋有獻計者,請乘其驕,募善水人潛鑿其底,遂沉溺,有奮出者悉擒斬之,餘皆遁去,遺其銃械”。但根據推測,明軍贏得並不輕鬆,實際的戰鬥時間可能超過了一兩個月,葡人在孤立無援下才被迫逃去。
中西第二次對決:西草灣之戰在屯門失敗後,葡萄牙侵略者並不心死,於嘉靖二年(1522年)再度寇犯中國沿海:“至率其屬疏世利等千餘人,駕舟五艘……遂寇新會縣西草灣"。
據筆者考證,“西草灣”應為香港青衣海岸,而不是江門新會:這一次的戰鬥比較乾脆利索,因為本身葡萄牙侵略者也沒有大肆侵略之意,其目的主要還是“以戰逼市”。加上去年讓葡人逃脫,嘉靖老臉很不好看,汪鋐卯足了勁,一鼓作氣幹了!
“備倭指揮使柯榮、百戶王應恩率師截海御之,轉戰自稍州,向化人潘丁苟先登,眾兵齊進,生擒別都盧、疏世利等四十二人,斬首三十五級,俘被掠男婦十人,獲其二舟,餘賊米兒丁•甫思•多•減(滅)兒等復率三舟接戰,火焚先所獲舟,百戶王應恩死之。餘賊亦遁。” ——《明實錄》這兩次戰役大明很丟臉是不???
可是,我大明絕對不是大清那樣的“結汝國歡心”般的愚蠢自大。明朝還是很開明進取的,在兩次戰鬥中繳獲到葡人的火器,明廷開始認識到自己裝備的落後,於是,開始仿製生產,大明雄厚的經濟實力使得明朝迅速在火器生產力上追上了西方,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軍火大國。
據史書記載,到了50年後的萬曆抗日援朝戰役中,明朝4萬遠征軍的配備是:
長刀一把,鳥銃一門,搠杖一根,錫鱉一個,銃套一個,鉛子袋一個。藥管三十個,備徵火藥每出三錢,備三百出,另備藥六兩,共六斤。鉛子三百個,火繩五根,每局鉛子模一副,椰瓢一個。明軍火器開創了多個首創!
中華水師的餘輝——料羅灣海戰自1567年“隆慶開海”後,中國事實上已經是進入了對外開放貿易的歷史程序,由於中國的市場巨大,西方當時的海洋霸主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都想獨吞,“料羅灣大海戰”就是因這樣的原因而起。三大霸主中最強大的“海上馬車伕”荷蘭為逼迫明廷在福建沿海開闢自由貿易港與意圖控制檯灣等陰謀下,向當時福建的半官半寇的實力派——鄭成功的老爸鄭芝龍發起了突襲,中荷大戰開啟!
值得一提的是,鄭芝龍倒是很想開放的,但是他官職太低,而且其人也頗為複雜無常,所以明廷對他處處防範。荷蘭人出動11艘先進戰艦外加50艘海盜船。
明廷方面則是前後出動150艘各類船艦,在劣勢戰力——裝備不如人的前提下,與強大的荷蘭人展開決戰!
“誓以一身拼死當夷”——崇禎??不,確切地說,是福建巡撫鄒維璉在接到崇禎帝要求嚴懲荷蘭的聖旨後,秉持崇禎帝旨意而下達的命令。以下為網路內容:1633年10月22日,一個寂靜的黎明,得到可靠情報的明軍主力一百五十艘戰船悄悄開到了金門島南部的料羅灣口,在那裡,正停泊著荷蘭-劉香聯合艦隊的全部主力。當發現明軍來襲時,荷劉艦隊擺開了一個荷蘭戰艦居中,海盜船四散策應的防禦陣形,明軍艦隊則在料羅灣東南角展開,以鄭芝龍部隊為先鋒,順東風采取了兩路突擊,黑虎掏心的戰術。按照事先佈置,明軍主力部隊全部直奔荷蘭艦隊,只以輔助部隊對付海盜船。同時,他們採用了荷蘭人在歐洲戰場從未見過的打法――火海戰術。明軍150艘戰船中,只有50艘是炮艦,其餘100條小船清一色的火船,隨著一聲令下,在大船火炮掩護下,百條火船蜂擁而上搭鉤點火。
歐洲人使用火船最多隻幾條,即使在歐洲算是使用火船一流行家的荷蘭人也從來沒有遭遇過這種火船鋪天蓋地蜂擁而上的場面。在這種情況下的戰鬥,結果不會有什麼懸念,一陣喧囂過後,參戰的全部九艘荷蘭大型戰艦中,兩艘剛一開戰即被火船搭住焚燬,另外兩艘則在炮戰中被硬碰硬的擊沉,此外又被俘一艘,其餘幾艘全部在受重傷後逃走。荷蘭艦隻尚且如此,何況劉香的海盜船,參戰的劉香戰船五十艘,全軍覆沒在了料羅灣。
戰爭結果,明朝官方史料:
“此一舉也,燒沉夷眾以千計,生擒夷眾一百一十八名,燒夷甲格鉅艦五隻,奪夷甲板鉅艦一隻——“閩粵自有紅夷以來,數十年,此捷創聞”(福建《奏報》)荷蘭史料:
“我們去年發動的戰爭結果足以證明,自由而無限制的中國貿易是無法憑藉武力和強暴獲得的,大員(注,指臺灣)長官和平議會已深深意識到了這點,為了促進事務的進展,長官先生已將21名囚犯釋放……”——《荷蘭人在福爾摩莎:1624-1662》“從此海氛頗息,通販洋貨,內客外商,皆用鄭氏旗號,無儆無虞,商賈有二十倍之利。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往來。每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芝龍以此富敵國。自築城於安平(今晉江安海),海舶可直通臥內,可泊船,徑達海。其守城兵,自給餉,不取於官,旗幟鮮明,戈甲堅利。凡賊遁入海者,檄付芝龍,取之如寄。各國皆飛黃(鄭芝龍的號)旗號,滄海如內地矣。”——《明季北略》我大明王朝面對“鴉片戰爭”,給出了最符合中華民族精神傳統的答案,你不服都不行!
-
6 # 兵器世界
應該是技術原因,在明朝時代大航海時代剛剛開始而已,從歐洲到遠東來需要幾年時間。英國在幾百年後出使中國大清王朝需要在海上漂泊兩年時間,很多使團人員都病死在半路上,這是決定歐洲殖民者不到大明朝來的主要原因。
仔細觀察就知道歐洲在1644年前後殖民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大西洋和印度洋兩岸,跨過馬六甲海峽到遠東來是非常遙遠的路程。當時的歐洲的強國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僅僅將勢力推進到中國南海而已。葡萄牙佔去澳門以後再也沒有北上的意願。奪取菲律賓的西班牙還真有徵服明朝的野心,只不過隨著野心總督的壽終正寢也不了了之。
西方不敢貿然進攻明朝還有對東方的無知作祟,英法聯軍全面挑戰大清王朝時期,是英國稱霸海洋幾十年後積累的信心推動的,法國只是一個順便拿點好處的小弟而已,英國熬垮了法蘭西和亞歷山大俄國才成就歐洲第一的國力,這是它敢於挑戰清朝的原因,但是在1644年之前西方絕對沒有哪個國家敢於得罪人口眾多地大物博的東方大國。
總之西方列強之所以看不上明朝並不是因為明朝有多少魅力,一是因為對東方世界瞭解不多摸不清明朝的虛實,二是航海技術有限無法有效克服距離和空間上的距離,最後就是歐洲還沒有成氣候的強國出現。
像19世紀這樣西方列強全面的將手掌伸向遠東的時代,是明朝所處歷史維度絕對無法實現的。蒸汽船和各種食物儲存技術的突破是非常有價值的,它直接推動了西方列強軍事實力能夠投放的距離,我們的噩夢也由此開始。
-
7 # 北方狼
錯,明朝還是非常牛逼的,那時東南亞已經是歐志人的天下,也和明朝在海洋上交過手,最後都吃了虧,甚至連中國沿海的海盜都對付不了,進行貿易的時候同樣會給海盜買路費。
也是明朝政府根本不把海外領地當回事,歐洲白人才能佔了臺灣,最後也讓鄭成功給敢跑了。當時居住在澳門的歐洲人也是要付租金,接受當地官服管理才能在澳門生活的,甚至進入明朝內地都要經過朝廷的審批,所以當時來中國的歐洲人不少,真正進入到內地的不多,最多也就在沿海登過路。
那時候的歐洲人對明朝還是非常敬畏的,科學技術也在全世界領先,哪怕到明末清初,中國的技術在世界也能保持領先,《永樂大典》更是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書,只要有記錄價值的,幾乎全部記錄在案,甚至到近代,很多西方發明的技術也是在《永樂大典》中抄襲而得。
明朝當時的地位比現在的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當時的明朝像中國現在這樣開發,想俄羅斯對土地那麼貪婪,可能現在地球已經沒有其他國家了。
-
8 # e_listen141814398
有些官僚黑白兩道都通吃的絕對是中華民族剋星。顧炎武的聖安本紀記錄馬士英手下的官吏透過盤剝百姓巧取豪奪居然豢養了10萬打手部隊,而清軍入關的八旗鐵騎總數才6萬,馬士英居然對此行為大加褒揚。馬士英手下打手無數,實在駭人聽聞。江南的老百姓賣兒賣女去逃荒,人間天堂,變成了人間地獄。
看一看明史中明朝對西方的戰爭。就知道,到底清朝是退步還是進步?馬士英阮大鋮當時在方國安的部隊中 ,渡錢塘江後不久,這個7000人的部隊不戰而降,這個在眾多史料中都有記錄,阮大鋮和方國安都投降了,這支7000人的部隊,很多都被清朝殺降了,馬士英哪裡在組織抵抗?只是當時多爾袞不準流賊和和馬士英投降。
史書上記錄的很清楚。1645年4月27日,馬士英的胡作非為:毒打說真話的偵察兵,而重賞牛皮的親近,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鄭軍部隊逃入海中。史書記錄的鄭鴻逵的水師部隊,普遍面板漆黑,身手敏捷,精於水戰。但是馬士英毒打偵察兵,重賞吹牛皮的親近的做法,讓這些士兵完全失去了作戰的動力。1645年5月9日,清朝大軍將馬捆綁在木筏上,清朝大軍是用木筏漂流過長江的 ,明朝方面有鄭氏集團的至少數萬福建精銳水師,還有很多其他的地方部隊,由於馬士英的胡作非為,用花剌子模的方法,毒打偵察兵,而重賞吹牛皮的朋友,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
史可法用400兵力防守揚州,面對多鐸清軍主力都對清軍造成了很大傷亡。後來的江陰保衛戰,面對尼堪親王(後來死於張獻忠的養子李定國)的小股清軍堅持了很長時間。劉宗周說:馬士英亡國之罪不用言矣。明朝史書《甲乙事案》:有明之失,不在他人,實士英一人耳!這是當時人們最普遍的評價!就是明朝的滅亡,實際就是馬士英(顧炎武稱馬士英是貴陽之禍水)一個人造成的,這才有了後來的清朝全民剃頭令,.這種說法現在看來很片面!但代表了當時人們普遍的看法!只是後來的統治者不太宣傳!清朝的人不愛講,就像曾國藩說的清朝的天下得來太容易了
當時的人們,就是明末清初,那時候的人們認為要是沒有馬士英,清兵能夠統治整個中國簡直不可能的。要知道清兵之前,直到1644年,花了幾十年都攻不下一座寧遠城。
-
9 # 腳踏一枝梅
搞錯朝代了吧?準確點講,西方瞧不起的,應是1840年後的晚清。每戰必敗,敗後就割地賠款,外患就夠煩心撓頭的,又來個洪楊邪教的天國鬧騰。這時的滿清八騎兵早已名存實亡,還是靠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皖軍等漢軍鄉勇,把天國和捻匪給幹扒下,但大清朝早已風雨飄搖,李鴻章當裱糊匠,這裡修修那裡補補,隻手難扶將倒大廈。西化工業化的小日本,乘機在這破屋上揣一腳,甲午戰爭日獲空前大利,鉅額賠款,支撐起了小日本的全面現代化,而中國奄奄一息。洋務運動和康粱變法,使大清朝迴光返照,似乎有點活起來的希望,但八國聯軍的入侵,斷送了大清的念想。孫黃的辛亥革命,成了壓倒大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
10 # yjiang826
辮子們高潮吧。
明朝時大多數時間,歐洲差不多是文藝復興時期吧。歐洲正在從黑暗的中世紀做著歐洲夢,慢慢復興中呢。近代科學如果從牛頓算起,那個時候正是你們那位還想多活500年的千古一帝呢!
明朝中後期到清朝初期,差不多是中國封建時期油枯燈盡的時候,卻是歐洲近代文明的大火熊熊燃起的時候!落後是必然的,就算被人看不起也是正常的。何況,是不是真的被人看不起還有待商榷。
所以有一個觀點可以探討,如果沒有清朝,明朝後面出現的原始的資本主義小火苗能否變成一把大火,照亮整個東方?但是歷史沒有假設,他給出的答案就是清朝,這個少數民族創立的政權,為了一些原因把這片土地的所有創造全部打碎,把所有人的思想封在一個盒子裡全部圈殺。直到被歐洲人用堅船利炮開啟,人們才跑到西方去尋求光明!
可惜,一箇舊王朝的覆滅,沒有帶來一個新時代,卻又來了一個更舊的王朝!
回覆列表
首先舉例葡萄牙對明朝的看法
當1434年鄭和第七次遠洋航行剛結束時,葡萄牙探險隊到達了西非博哈多爾角(北緯26度 ),1446年到達幾內亞(Guinea)海岸;l5l1年,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陷,中國勢力範圍與水域的大門被打開了,葡萄牙人隨後直接來到了中國的大門口敲門了。馬六甲王向宗主國明朝求援,明朝卻置之不理;葡萄牙人因此極其輕視中國的實力,葡萄牙首次派遣來華的使節託梅皮雷斯1515年左右在其《東方簡志》中稱“馬六甲總督欲制服中國並不需要人們所說的那麼大力氣,因為他們弱不禁風,不堪一擊。常去那裡的人們及船長們說,率數十大船攻克馬六甲的印度總督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拿下中國沿海各地。”
1521年,明葡屯門海。葡方以700-500的總兵力,及六艘武裝商船挑釁明朝,廣東提刑按察司、海道副使汪鋐發動近萬人予以還擊。然而葡方指揮官哥丁霍在損失兩艘艦艇後突圍,此戰更是給了他藐視明朝的信心。此後,武力佔據澳門,並多次在廣州沿海進行掠奪。
哥丁霍向葡萄牙國王告知了明朝軍事上的無能,也引起荷蘭西班牙英國對明朝這塊肥肉的嚮往,之後的歐洲殖民者挑釁明朝皆是因為如此
西班牙駐菲律賓總督政府在看到明朝同荷蘭葡萄牙之間多次戰爭以後,想以兩萬兵力吞併明朝
1580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以葡萄牙國王曼諾爾外甥的身份兼任葡萄牙國王,組建“無敵艦隊”,使西班牙成為歐洲第一海上強國。在亞洲,葡萄牙在印度建立了殖民據點,佔領了馬六甲,並征服了菲律賓群島。這時的西班牙殖民者打算利用菲律賓為基地來征服中國。
侵華遠征軍計劃由1萬到1.2萬名西班牙士兵組成,另加5000名日本人。遠征軍總司令由菲律賓群島的總督擔任。軍隊由槍手、甲冑兵和毛瑟槍手等組成。派遣4艘大帆船的船員,以及三四名鑄炮者,還有12名武器和拋火器的工匠、一些能制瀝青的手工藝匠以及能造高舷側大帆船的船匠。此外,腓力二世命令印度總督送來500名奴隸,並派1名軍官到日本,透過日本的神甫招募軍隊。遠征中國最好有葡萄牙人參加,因為葡萄牙人在這一地區有經驗。對葡萄牙軍官委以重任,雙方協同作戰,互相配合。
進攻中國以菲律賓群島為軍事基地,西班牙遠征軍尋找了四條進攻中國的路線,並認為最佳航線應取道麥哲倫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