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已太遠
-
2 # 憶夢82556592
人說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如果條件允許,我肯定讓孩子出去,但我一定讓他記得回到自己國家!
-
3 # 江上明月000
出國留學的意義取決於留學生本人。如果本身非常優秀,所學專業在國外有更好的平臺和機會,鍍金實在必要,這樣的學生一般也無需透過中介可自行申請,錄取的機會很大;另一個極端,如果本身是二本以下,甚至都不敢參加國內高考的學生,認為透過留學,可以不必努力輕鬆畢業的,自己動腦子想想,國外憑什麼歡迎你這個學渣,還不是因為你的錢。另外就我身邊的海龜,有的花了上百萬回來還是跟國內同學一樣在企業拿四、五千的月薪,有的根本不敢回來,沒考出來回來沒面子,跟父母又不好交代,有的反正老爸有錢,出去只為了看世界,學有沒所成不重要。自己對號入座,出國留學不僅僅為了看世界,還要搞清楚自己需要什麼,還要考慮父母的承受力,工薪階層的孩子考慮一下父母的養老吧,不要太盲目。
-
4 # 啟德留學長沙
假如沒有留學,你將錯過的可能不止這些
前段時間最熱門的事件就是馬雲給澳洲紐卡斯爾大學捐款2000萬美元,為了感謝30多年前的一位澳洲友人資助自己完成的29天的澳洲之行。他對此的公開演講內容,現在網上隨手可搜,就不多贅述。
但是他演講中有幾句話讓人印象特別深刻:
在紐卡斯爾待的那29天,在我生命中至關重要。我每次回到中國,在那接下來的10年,我都在想中國需要改變。我們需要更開放的思想,我們要用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待事務。
就那29天,我學到的是:你在書本上學到的、你的父母告訴你的,可能不全是真的,這個世界太有趣了,這個世界太獨特了,你需要自己去體驗。你需要用你自己的大腦去思考。當我回到大陸時,我完全是另一個。
沒有那29天我永遠不會像今天這樣思考,我可能只會像其他華人的方式去思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決定成立Ma-Morley獎學金,以支援幫助一些年輕人,那些想自己看看這個世界,經歷它、用自己的腦袋去思考的人。
聽完他的這段演講,總忍不住思考:如果馬雲真的沒有澳洲的29天之行,阿里巴巴還會不會有?馬雲還會不會是現在全民爸爸?抹掉他人生中的這29天,結局很可能就不一樣了。
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有馬爸爸的這種悟性,能用29天遇見了一個全新高度的自己,但至少能看出一段異國經歷對人的影響之大,而更多留學黨擁有的是至少1年的異國經歷,能遇見的自己也必將是跟國內不一樣的。
所以,如果沒有遊學,馬雲可能錯過阿里巴巴的神話、錯過成為首富;
如果沒有留學,普通留學黨會錯過什麼呢?
錯過很多風景、很多人、還有很多真相,你可能並不知道其實外國的月亮有時候並沒有國內的圓,你也可能永遠也體會不了愛國的正真含義......
錯過成為另一個自己,那是一種看過大世界、撞過文化壁壘、經歷過異國歲月後的獨立、自信和達觀。
國內的你也可能蛻變得很優秀,但是不同的經歷造就不同的你,誰知道國外的那幾年經歷會給你的整個人生帶來什麼驚喜(驚嚇也是人生寶貴經歷)呢?只有留過學才會知道,其實真正改變人的,不是留學,不是旅行,這些都不是真相,是因為不同的生活。體驗不同的生活給你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給你無限可能的未知和神秘也許才是最重要的
沒有留過學的人,也許不會知道TA錯過了什麼,留過學的人,他們清楚的知道,如果沒有留學,他們將錯過這些:
如果沒有留學,你永遠不會像現在這樣包容永珍、思想開放
朋友說,你看的多了,對於很多事情都內心平和,相容幷包,很多的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當然,我內心還是不太強大,但是至少看的世界大了,對於再狗血的事情都有準備了,所以一切也沒有那麼糟糕。
你不知道事物有多重形態,人生也有多重可能,存在即合理。一切都是正常的,不隨意給別人貼標籤
本來想當然的東西,本來你覺得理所應當的東西(things I"ve taken for granted),可能在另一種文化下被顛覆。比如對個人空間的概念,比如飲食習慣。但對於一個人的人格塑造來說,接觸不同文化下的不同設定會讓一個人的思維和視角更開闊。尤其在美國一個非常多元的社會,多種文化的衝擊,容易讓人對周圍的一切都變得很包容和習以為常。
留學對於我來說就是換個角度看世界,這是我目前為止做的決定中最不後悔的一個。
漸漸不再在聽完別人的故事以後驚呼:“不可能!”,開始相信一切都有可能發生(無論好事壞事),且存在即合理。天塌下來也能欣然接受並扛住。
如果沒有留學,會缺少對這個世界的敬畏、以及對他人的尊重
開始循規蹈矩,並厭煩不守規矩或自認為佔了便宜的“聰明人”。
喜歡上成熟的人,喜歡他們身上不耀眼的光芒,我欣賞他們的選擇——不是沒有能力耀眼,而是因為對這個世界心存敬畏而不會允許自己太過耀眼。
如果沒有留學,不會知道這麼思考問題、看待事物。
開始習慣找尋一件事中最簡單的因果關係。進而推理事件發生的始末,或是現象產生的原因。嘗試站在各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最怕的事情就是不知道你面前的這個人想要什麼。
真正做到了多角度考慮問題。不得不說看的多了以後,才更能明白世界的多樣。好壞對錯真的沒有絕對,只是以什麼樣的角度和什麼樣的文化背景去評價而已。不知不覺心變得更開闊了,很久根據沒有生過氣鬧過脾氣。性子越來越穩重,和朋友聊天分析事情剖析地越來越深刻。這一切都歸功於學會了多面看問題
世界觀多少有點變化,學會批判性的看待事物,很多事情都是有利也有弊的。
如果沒有留學,會錯過知道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以為什麼都重要
比起物質滿足,更追求精神滿足。假期選擇出遊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奇聞異景,漲漲知識,漲漲見識。更重要的是開擴眼界和格局。一條奢侈品珠寶和一次異國行走,哪個會讓人記憶更久呢?
眼界抬高了就很難再低下去。生活質量更是如此現在見過花花世界後,習慣了每年三五次的出境遊,自由的生活姿態。一份體面穩定的工作還會滿足嗎?僅僅是穩定體面可以維持這些年的愛好嗎?愛上滑雪和衝浪兩個運動,可是如果不做出一番事業又如何維持自己的愛好呢。總之留學不易,需要平衡心態還要努力奮鬥。
如果沒有留學,不會知道待人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套,不再為了奉行國內的那一套而委屈求全。
凡事喜歡預約和預訂,並對突然而來的邀約深感不悅。不好意思額外佔用別人的時間,也不喜歡麻煩別人。在為自己的方便而佔用他人額外的時間和精力時,視情況給予物質補償。
學會習慣別人的節奏,如果需要經常和那個人合作的話;也時刻保持自己的節奏。生活也好工作也好,有自己的節奏最重要
知道了無論想要什麼想幹什麼都要直接點,明白的表達出來,沒人有時間和義務猜你的心思。
提高了承受孤獨的能力,留學在外,包括後來的工作,很多時候都是一個人,對孤獨的忍耐力日益增強,開始學會自娛自樂。
學會一個人生活;不怕和人鬧翻;自娛自樂但是不幽居。
自律,不會放縱自己,不會浪費時間,不會像在國內那樣天天無所事事;獨立,離開父母,離開親戚朋友,所有的事都要靠自己
如果沒有留學,你可能沒有今天的高度
國內普通本科,當年包著賭一把的心態申請了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生,如今拿到了facebook的offer,沒錯,你可以說留學讓我徹底逆襲了。
錯過跟獲得一樣都是從點滴開始的,直到由量變到質變,直到遇見新的自己。
你的未來無限可能,留學給你的可能又豈止這些。。。
-
5 # 留學的真相
大多情況是 不是留學沒用是你沒用。再加之英聯邦教育產業化 就想著賺華人錢。我周圍80%海歸留學沒學到什麼。
-
6 # 曉恩9
留學它使你從一種環境跳脫進入了另一種環境,且不論這種環境與你想象中的差別有多大,單就環境的一些改變而言,它確實會讓你學到一些東西。
如果你要學習國外的專業知識,那你要看你要去國外學習什麼專業,因為有些國家的有些專業不一定比國內好。
如果你喜歡吃或習慣吃中國菜,那麼你在國外,便要學會給自己做飯了,或者你是有資金可以經常買相比中國貴好多的中國菜,或者吃泡麵或你不喜歡吃的外國飯,不過世界連鎖的肯德基,麥當勞你也可以偶爾吃。所以如果你要來國外長期留學的話也要有點準備。
-
7 # 新通國際教育
出國留學究竟有沒有用,換一個話題就是出國留學究竟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新姐經常被我們家的同學問到,整理了一下之前的回答,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曾經看到過一篇芝加哥大學校長關於大學教育的演講稿,在他看來大學教我們的不是具體的學科知識,而是一些能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運用的一種綜合能力。
的確,出國讀書可以讓我們擁有國際化的教育背景、熟練掌握一門外語、開闊視野增長見識,但更為重要的是幫助我們:在未來的職場競爭中更勝一籌,找到理想滿意的工作,為未來的生活奠定良好的經濟基礎。
但是對於每個人而言,究竟是不是有這樣的幫助,取決於每個人在國外的留學生活是如何度過的。在留學前,需要對留學有正確的認知,出國後往既定的方向去努力。新姐建議大家在留學後需要從這4個方面去提升自己。如果真正這麼去做了,相信你的留學一定是有意義,並且是有用的!
1.學會認識自己
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隨著近年來留學及歸華人數的增多,大家必須要認清一個社會現實,海歸是時候褪去光環,放下思想包袱,迴歸平凡了。事實上,對於一些基層的崗位,企業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並不會太看重你的海歸背景,他們更加關心的是你的學歷、經歷是否符合崗位的要求。
新姐建議從剛開始留學,就給自己制定一張表格,每月或者每個季度去記錄自己的重點事項,比如透過梳理,發現在大一的暑假參加了高棉義工專案,到大二在學校裡組織了義工類的社團,在跟企業溝通時可以凸顯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領導力。另外,也可以跟自己的朋友、同學、老師、家人溝通,瞭解他們喜歡你以及討厭你的地方,幫助你更好地認識自己。
相比較國內的應屆生,新姐覺得海歸還是有非常多的優勢的,比如獨立性更強、抗壓能力更強、語言及溝通能力都更勝一籌。
2.培養自己溝通交流能力
在一般的面試中,通常前面幾分鐘自我介紹時就有一個初步印象了,如何透過語言表達自己讓面試官認識你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新姐建議可以嘗試STAR原則,這個原則是在結構化面試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理論,HR通常會用這樣的方式對應聘者進行面試。反過來,作為求職者我們同樣也可以用STAR原則來告訴HR你是誰,講述一個屬於你的故事。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四個維度進行層層遞進式地陳述:
STAR原則
▷Situation——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Task——你要從事的工作任務是什麼?
▷Action——接到任務後你怎麼辦?你用了多長時間獲得完成該任務所必須的知識?你在這個過程中遇見困難了嗎?
▷Result——你最後完成任務的情況如何?
3.提升審美能力,關注顏值
從小到大,父母老師都沒有告訴你的是:顏值才是社會上最大的紅利。但是,如果回顧一下從小到大的經歷,其實會發現,長得好看的女生,在學校慶典上可以當領舞,當主持人,而你只能默默坐在臺下,或者扮演一棵大樹。再比如,有兩個能力相當的人去參加面試,誰不願意挑選那個長得更漂亮的人呢?
新姐這裡說的顏值並不是說你媽得給你生的多好看,而是你自己把自己收拾的怎樣。這不僅僅包含你的容貌,還包含你的邏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儀態氣質……讓顏值充分發揮潛在優勢,何樂而不為?就算平添幾分自信也是值得的,科學表明,這確實會提升個體的自我認同感。
4.積累相關的實習經驗
從校園進入職場,我們將會經歷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當我們知道什麼是更好的選項時,我們才能一步步走向卓越,而反之則是平庸。學會選擇的前提是不斷練習,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所以,步入職場前的實習經歷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一般現在國內的同學選擇實習無非是國內企業實習。世界500強這類大企業的暑期實習機會相對較少,而且對學生的要求較高,且需要提前1年申請,能夠得到這類實習的同學畢竟是少數,那大多數同學可能會選擇親戚朋友的推薦。這類推薦的實習一般會碰到的問題是,實習不夠正規,很多是熟人帶進企業後分配一個崗位見習,結果是時間沒少花,但是收穫非常有限。究竟如何才能找到一份比較優質的實習工作,可以再問我,這個我們後續再說,這裡就不多提及了。但是要記住,實習真的非常重要!
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完成的,必須經過長期的合理規劃。首先得擁有一個大致的目標和方向,比如什麼是我感興趣的領域,哪些是我夢寐以求的,有了這樣的目標後,再從學習、實習等各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
做個總結:留學是不是有用取決於你自己,留學只能說是給了你一個變得更優秀的機會,至於你是不是把握住這個機會,每個人因人而異。想光靠一張海外大學的文憑就收穫未來美好的人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當然如果你是這麼想,是去混文憑的,估計也不能可能申請到什麼好的學校了。因為國外的學校想招收的是那種“現在優秀,未來還是可以很優秀的人”。
-
8 # 湖北文都教育
2016年全國留學生54萬,其中公派留學生4萬人
出國留學規模穩步擴大,留學回華人數持續增長,回國與出華人數“逆差”逐漸縮小。十八大以來,出國留學規模穩步擴大。
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較2012年增長14.49萬人,增幅為36.26%。
2016年留學回華人員總數為43.25萬人,較2012年增長15.96萬人,增幅為58.48%。
出國留學與留學回華人數比例從2012年的1.46:1下降到2016年的1.26:1。逾八成留學人員學成後選擇回國發展。留學回國與出國留學人數“逆差”逐漸縮小。
留學地域相對集中,攻讀本科以上學歷的仍為留學主體。
在地域分佈方面,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留學目的國相對集中。2016年度,逾九成留學人員赴美國、英國、澳洲等十國,其中赴英語國家的留學人員近八成(77.91%)。十八大以來,中國留學人員目的地國前十名基本保持平穩。
從學歷層次看,2016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員攻讀本科以上學歷佔七成(本科生30.56%、碩博研究生35.51%)。
公派留學為引領,自費留學為主體。
十八大以來,國家公派留學生共107005人。其中派出訪問學者44814人,佔派出總人數的41.88%,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62191人,佔派出總人數的58.12%,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能力的緊缺人才和戰略後備人才。
從國別分佈看,面向美國、英國、加拿大等教育發達國家選派93865人,佔國家公派人員總人數的87.72%,為持續學習借鑑世界教育科技強國發展經驗提供了保障。
從學科分佈看,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主要選擇了國家發展建設急需的理、工、農、醫等學科。其中攻讀工科的36.54%、理科15.47%、醫科6.68%、農科3.17%,人文社科專業佔38.14%。
2016年出國留學人員中,自費留學共49.82萬人,佔出國留學總人數的91.49%。2012年以來,自費留學的比重持續保持在92%左右,已初步形成公派留學為主導,自費留學為主體的留學工作格局。
出國留學工作聚焦
出國留學工作聚焦國家戰略,服務中心大局,堅持“支援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方針,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和競爭能力的國際化人才。
統籌規劃,聚焦前沿,發揮公派出國留學的調控補給作用,全方位培養國家急需人才。
創新機制,協調發展,為區域、行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產生新效益。
政府搭臺,專案牽引,鼓勵留學人員回國服務、為國服務,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力軍。
迴應關切,加強引導,構建安全教育體系,讓平安留學理念深入人心。
-
9 # 德鷹科教
簡要回答出國留學是否有用,仔細想來可否把題目修改為《哪些學生適合出國留學》可能更合適。
1.有較強的自學能力;
2.有良好的品德和自我約束能力(誠實非常重要);
3.有一定的獨立生活能力;
4.已有基本是非判斷能力(特別在與異性交往方面);
5.在國內高中學習成績優良,或至少全部中等;
6.身體健康 非偏胖 非過瘦 非高度近視 無家族遺傳疾病;
7.性格開朗 有團隊精神,無社交恐懼症。8.家庭父母健全(非常重要),有一定經濟能力資助孩子留學;
8.有藝術體育特長或者是愛好(電子遊戲絕對不包括);
9.有獲得高等學位後,回國就業的思想準備。
以上各條件如有不符合,請慎重考慮。許多學生和家長基本都只注意語言準備,而忽視以上各項基本要素。
-
10 # 英文主播皮卡丘
網友一:
出國留學的意義取決於留學生本人。如果本身非常優秀,所學專業在國外有更好的平臺和機會,鍍金實在必要,這樣的學生一般也無需透過中介可自行申請,錄取的機會很大;另一個極端,如果本身是二本以下,甚至都不敢參加國內高考的學生,認為透過留學,可以不必努力輕鬆畢業的,自己動腦子想想,國外憑什麼歡迎你這個學渣,還不是因為你的錢。另外就我身邊的海龜,有的花了上百萬回來還是跟國內同學一樣在企業拿四、五千的月薪,有的根本不敢回來,沒考出來回來沒面子,跟父母又不好交代,有的反正老爸有錢,出去只為了看世界,學有沒所成不重要。自己對號入座,出國留學不僅僅為了看世界,還要搞清楚自己需要什麼,還要考慮父母的承受力,工薪階層的孩子考慮一下父母的養老吧,不要太盲目。
網友二:
我兒子大學考了個二本,進入大學後發現有121中美交換專案,我果斷讓兒子參加了專案到美國讀了2年,現已回到國內大學讀四年級,今年畢業後將獲得中美兩個國家的學位證書,兒子留學後改變了很多,也對自己的人生重新進行了規劃。
第一,留學是把雙刃劍,他會讓強者逾強,弱者逾弱。因為在美國更注重的是自我約束,強調的是自我學習。
第二,美國大學學習壓力很大,每天的作業,專案,試驗等等會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但真能學到東西,鍛鍊人,培養了自學能力。我兒子就說這兩年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了學習,再也不是象國內填鴨式的學習方式。
第三,開闊了眼界,以前我兒子不知道自己喜歡學什麼,高考是我給選的專業,在美國幾年已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果斷轉了專業,現已拿到2個美國計算機科學碩士offer,目前還在期待中,相信還有更多的offer供他選擇。
第四,留學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孩子自身,我兒子說50%留學生都是混日子,如果只為鍍金那就算了吧,不要花了錢浪費了時間又把孩子給毀了。
網友三:
這個問題回答應當是肯定的。因為,既是留學就不能與鍍金相提並論,更不能與X二代混經歷混說法相干。就目前整體而言,歐美的高等教育其基礎體系裝備和理念,我們還有許多要學,雖然我們現在進步很快,但差距還是明顯的。當然今後越來越多的真留學的人才回來後,結合我們自己資金和資源整合和創業科研平臺建設的優勢,會形成我們的特色和優勢,也會趕上歐美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網友四:
國外留學,可以更多的接觸到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和教育形式,在你原來學習的基礎上你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透過學習掌握最先進的技術,為你將來的工作打好基礎,尤其是如果你畢業回國發展的話,您的這一優勢更為明顯。但是出國留學要面對的經濟、生活能力、溝通、思鄉等等問題,所以任何事都是對立的,出國留學也是如此。
網友五:
留學對於一些人,屬於無奈的選擇,在國內,考不到好大學和專業,以至於本科畢業無法擇業甚至就業,繼續考驗或讀研也不具實力,留學雖然未必比留在國內一樣就讀學到更多知識,但換了一種環境,有利培養孩子自我生活能力,也有利於拓展孩子視野以及不同視角看待包括中國在內世界的能力。
網友六:
留學它使你從一種環境跳脫進入了另一種環境,且不論這種環境與你想象中的差別有多大,單就環境的一些改變而言,它確實會讓你學到一些東西。
如果你要學習國外的專業知識,那你要看你要去國外學習什麼專業,因為有些國家的有些專業不一定比國內好。
如果你喜歡吃或習慣吃中國菜,那麼你在國外,便要學會給自己做飯了,或者你是有資金可以經常買相比中國貴好多的中國菜,或者吃泡麵或你不喜歡吃的外國飯,不過世界連鎖的肯德基,麥當勞你也可以偶爾吃。所以如果你要來國外長期留學的話也要有點準備。
-
11 # 新文達國際教育
出國留學,相信很多人都是期待能在畢業後獲得更好的發展或者在領域內達到一定水平。
只要國際上還承認留學國家的文憑,只要對於學習技術或者發展有幫助,那麼出國留學會一直有用。
當然,在這些可以看到的“有用”之餘,大家還能開闊眼界,增加見識,拓展思維,這些對於今後的生活都會很有助益。
-
12 # 鹿謀士國際教育社群
作為普通高校教師,為什麼2020年我仍然想送孩子出國留學?
隨著中國這些年的高速發展,留學再也不是從前遙不可及的夢,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但與此同時,出國也失去了神秘感的籠罩,人們也不再把“海龜”當成珍稀品種對待,還可能對其出現一些偏見思想。
現在網上甚至有些人認為,“人傻錢多”、“崇洋媚外”的人才會選擇出國“鍍金”,真正優秀的中華兒女就應該熱愛祖國,陪在父母身邊,為國家建設做貢獻,別明知國外亂還覺得那兒的月亮圓。
在我看來,這些市井理論彷彿就是在把現代社會往“閉關鎖國”拉,把眼光看高一點,你會發現大多數中國領導人的孩子也都會送去出國深造,龍永圖先生也曾就留學一事發表過自己的看法,“我原來也一直不太同意送孩子到美國去接受教育,但我的外孫女去年就到了美國,那種內在的力量是我們都抗拒不了的。”
再捨不得孩子,他們總有一天也會去離開我們,追尋屬於自己的天空。而所謂“出於擔心而不讓他們出遠門”,“讀大學離家越近越好”,其實可以說是一種很自私的心態,因為此時此刻的你,考慮的不是孩子們的將來,而是你與孩子們的將來。
---
我女兒已經在美國讀完了大學一年級。遇到疫情,她下半年也要在家上網課,我們同時還是要負擔美國學校的高昂學費。
但是直至今日,我仍然不後悔堅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國,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認為國內國外的教育究竟相差在了哪裡。
教育差異女兒當年中考發揮得很好,順利考上了全省排名第一的高中,但之後成績也就是班級中等水平,211穩上,985有可能,但北大清華這樣的是不用想了。我則是一名普通高校的大學老師,再清楚不過大多數國內大學的現狀——女生宿舍外賣韓劇化妝品,男士宿舍泡麵電腦遊戲機。
有一句話很有道理,“中國大學難進易出,美國大學易進難出”,國內實行一考定終身的制度,很容易把孩子逼出心理問題,但不可否認其確實是現階段中國唯一可行的人才選拔策略。卸下高考的重負,進了大學的校門,很多學生彷彿就放空了自己,活出了放四年長假一般的激情。
從我高考那一年到如今2020年,華人們心中有個想法從未改變:好的大學 = 好的未來。渾渾噩噩一眨眼過完了大學四年,畢業的那一瞬間就失去了方向,本身也沒什麼興趣愛好,自己所學的專業其實並沒有那麼喜歡,最後廣投簡歷、家人爭取,成功獲得了一份甚至不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隔一兩年可能再去馬馬虎虎讀個研,之後結婚生子工作退休,平淡地過完這看似很長,實則很短的一生。
在與老公和女兒商討後,我們最終決定在高一文理分科後進入學校裡的國際部就讀。既然與這些頂尖985無緣,那不如換個角度思考,畢竟從全球大視野來看,中國高校能進世界排名前一百的確實寥寥無幾。反觀美國的教學,那裡沒有什麼題海戰術,沒有什麼提分補習班,卻十分注重孩子們的領導力、社會實踐力,創新精神以及各項綜合能力。
我們到了這把年紀其實也都清楚,單位裡的領導者不一定是成績多好的高材生,而進入社會後發展如何取決於的是你自身的性格與能力。中國的應試教育依然根深蒂固,調整與轉變可能是下下代的事情,與其催促著我的孩子隨波逐流,不如給他開闢一條新的道路去闖蕩闖蕩,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國際視野出國的費用雖然不低,但大部分中產階級家庭如今還是可以努力承擔下來。再說,一直以來我們家都覺得,教育是最有意義的一項投資,也是最幸福的一項投資。四十多歲了,換輛好車,買個新房,固然不錯,但是父母的眼裡,孩子始終排在的是第一位。
與其發展物質生活,我更願意低調一點,為孩子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如今的她,還處在無憂無慮的年紀,也正是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時候。當她成家立業後再來想出國深造這件事,限制與負擔只多不減,最終十有八九會放棄這個計劃,成為當年的我們。
出國留學本質上也不僅僅是得到一張文憑,而是去贏得嶄新的人生。學生雖然以學習為首要任務,但生活卻是由很多元素組成,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都是孩子們需要一步步自我探尋的。
身處高校,我也見過來自四面八方的教授與專家們,學術水平暫且不論,眼界的高低真的會讓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大不一樣。一個人的修養、格局、眼界,與學術不同,是真心造不了假的。
無限可能女兒在高二轉入國際班後考了幾次託福與ACT(美國高考),高三上寫文書申請,假期期間還參加了很多社會實踐活動提升軟實力,最終順利收到很多美國大學發來的offer,充實而快樂地為自己高中的生涯畫上了句號。
國際班裡的其他同學情況也大多類似,畢竟在申請學校時就非常目標地進行,劃分為了保底校、匹配校、衝刺校幾個類別,並沒有誰出現無校錄取的情況。
而美國大學的大一大二幾乎都是通識教育,之後才會劃分專業,留給你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嘗試究竟什麼才是自己想學的東西。孩子不僅在感興趣的專業上面能夠發揚光大,還可以加強自己的第二門語言,這些都是將來在社會上與別人不同的閃光點。
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吹捧其他國家有多麼的好,但我們永遠要有一顆謙虛的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中國確實在高速發展著,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所需要學習的地方也還有很多。
正如澳洲的一篇文章曾經提到,中國的經濟是不是全球第一,還得先問問三個“什麼時候”:
“第一,什麼時候全球的精英會把孩子送到中國留學,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們的孩子送到美國、歐洲留學?
第二,什麼時候全球的年輕人會最欣賞中國的電影、文化、書籍,而不是像今天他們最喜歡的是美國、歐洲的電影、書籍、音樂?
第三,什麼時候全球的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時候,會首選中國的品牌?”
---
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國家,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願你行路萬里,終有美麗前程。
11年出國讀書,本科和研究生在聖母大學,畢業在美工作一年後回國,現在和身邊幾個類似經歷的朋友一起做了一個留學生內容分享的社群——微信小程式「鹿謀士」,希望給留學生們一個相識交友的途徑,給小朋友們一個瞭解國外大學真實情況的渠道,給家長們一個經驗交流的地方。
-
13 # 新東方大愚
出國留學不等於成功,也不等於幸福、財富和榮譽。
留學本質上還是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或者說是我們傳統學習概念的一種延伸,甚至會比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更具挑戰性。
首先,出國留學意味著去到一個不同的地區或者國家,語言不同,文化不同,教育制度不同,社會形態不同,價值觀不同。在完全陌生的異國他鄉讀書,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我們都可能遇到很多不太適應的地方,甚至文化衝擊,這就需要我們調整自己,在新的環境裡掌握生存的法則。
其次,無論我們出國之前外語考試分數多高,錄取學校的排名多高,做了多麼充分的思想準備,出國後的適應期至少要幾個月。我們需要學會照顧自己,適應學校的各種要求,完成課內外各項作業,尤其是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用批判性的思維去表達觀點,發出自己的聲音。如果真正想要學有所成,我們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
最後,因為是在異國他鄉生活和學習,即便已經逐步適應,我們仍時不時會有一種漂泊感,一種深切的、難以克服的孤獨。我常常說,留學開始前三個月是挑戰最大的,扛住了這三個月,我們就能抗住三年的留學生活;扛住了三年的留學生活,我們就能扛住職場上三十年的拼搏,這就是留學帶給我們的自信。 因此, 我個人主張年輕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出去體驗一番。
一句話,世界正走向全球化,我們需要國際化。出國留學不等於成功,卻是我們走向成功的一條重要途徑。
摘自新東方CEO周成剛《鏡頭裡的世界名校》 -
14 # 曼漢教育曼博士
近年來,中國學生出國深造的比例呈上升趨勢,2016年逾54萬,留學地點基本以美、英、澳、加為主。
海外留學成為一種主流趨勢,但同時,很多人也在思考,高投入低迴報的留學真的值得嗎?
每年的學費動輒二三十萬,這還不計在國外的生活成本:租房,生活費,以及前期為了考SAT、GRE、託福、雅思給報的輔導培訓班等額外開銷,林林總總加起來也得大幾十萬。
粗略預估一下,從準備出國開始,到從學校畢業,至少得花個一百多萬(當然排除了那些保送出國,每年靠獎學金就能充當學費的牛逼留學生,但這基本萬綠叢中一點紅,寥寥無幾)。
別小看這上百萬的花費,在三四線城市,已經可以買到一棟相當不錯的別墅了。中國絕大部分白領的年收入也不過是十萬左右,得不吃不喝十幾年才能回本。
在花銷成本上,家裡要是沒有點經濟基礎,基本等於一人讀書,耗空全家。雖然留學生的家庭背景以資金相對富足的中產階級為主,但這筆錢也並非一筆小數目。
那麼這筆錢花得值得嗎?國外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國外的月亮並沒有比較圓,但是值不值得,得看個人取向了。如果把目光放在資金的投入產出比上,你可能會覺得差距太大了,根本不值得。
在如今就業市場上“海龜”“留學生”的處境相對尷尬,出國深造不一定就是高材生,是高材生也不一定有能力。多數花重金出國留學的畢業生回國月入不超過五千成為一種常態。因為“海龜”頭銜的含金量是多是少,完全以你的能力體現,它無法帶給你實際的收入。當然也有許多留學生成為各行各業精英,不能一棍子打死。
只是從比例上看,能成為精英的海龜確實少之又少。公立學校招收海外學生的名額都有嚴格限制,很多家長學生會往往會偏好選擇私立學校,顯然教育保障性相對來說較低一些。再加上文化的衝擊,原本在國內表現非常優秀的學生不一定能在國外成為優秀生,付出和所得會有很大差距。
但是,如果你把目光放在長遠的發展上看,不少留學生會認為這筆錢花得值得。首先,家裡不缺這筆錢,其次父母也不是抱以投資心理去看待孩子留學這件事,而是希望他們能有更加廣闊的眼界,未來能有更多選擇,那麼,Why not?
“白天跟professor鬥智鬥勇,晚上跟essay奮鬥到天亮”的留學生寫照未嘗不是一種人生樂趣,它充實而豐富多彩。而新的環境,新的教學風格,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一個人的潛能,對一個人的性格塑造以及思維開發都有著極大幫助。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我覺得這恰恰也適合回答,我為什麼要選擇出國留學。
一位留學生媽媽曾在網路上發文,她以長遠的眼光告訴孩子,為什麼我要讓你出國讀書,而不是拘泥於經濟產出比的短淺目光看待這件事。
留學是無價的,這樣的價值,融入在血液裡,骨髓中,無法用經濟來衡量。這不僅僅是鍛鍊自己,增長閱歷的機會,它對個人個性涵養的提升也極具幫助。“你將有機會看到不同的世界,從而激發你思維的火花,認識更加多元化的世界!”我想這是最好的回答
回覆列表
我身邊有許多出國的例子。出國目標是拿綠卡的,有用,就沒打算回來。出國鍍金回來找工作的,除非是真正的高階人才,基本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