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相關部門已經核准該校的登出申請。然而,今天豫章書院舉行媒體開放日,部分自稱學生家長的人卻在校門口拉起橫幅,呼籲復學。你怎麼看?
20
回覆列表
  • 1 # 夜雨如書

    今年1月6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佈《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送審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透過虐待、脅迫等非法手段從事預防和干預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的活動,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關小黑屋、打戒尺、打“龍鞭”,各種體罰,甚至連坐,鼓勵學生告密的行為,讓初聞著震驚。

    再看一下這座豫章書院的招生簡章。

    “修身初中學堂,心理教育學堂,大專預科學堂。男女分割槽管理,面向全國常年招收:沉迷網路遊戲;厭學輟學;離家出走;早戀叛逆;習慣不良;性格缺陷;暴力傾向;心理偏差等家長和傳統學校難以教育和引導的一般不良行為青少年”。

    可見其招生物件正是所謂的“問題少年”。關於“問題少年”的教育困局,我們一直在糾結,一直在選擇,甚至一直在試驗。究竟孰對孰錯,很難下午定論。

    不怕糾枉過正,就怕打著教育的旗號圈錢。

    我個人認為,鼓勵教育施行太久,再加上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溺愛,社會不良資訊的影響,都在不斷地加劇著“問題少年”的出現。

    孩子適當的吃點苦,接受一定的挫折磨練,對孩子是有好處的。

    但如豫章書院這種打著教育旗號,卻用暴力體罰等方式來強制性實現短期效果的教育方式真的需要禁止。

    動輒3萬多元一學期的學費,可以從側面看出一些問題。不要給我們講成本,這種收費規模,賺錢是一定的。

    尤其我看到其連坐機制和鼓勵告密的行為,簡直違背了人性,更不要說教育的初衷了。

    根據相關國家政策,當地政府也做出了停止辦學、登出資質等措施。

    就在一切塵埃落定之時,11月5日上午,部分家長在開放日趕到學校聲援其繼續辦學。

    據媒體報道,一些自稱是學生家長的人還在該校門口拉起橫幅和簽名版,稱“非常感謝豫章書院各位老師這段時間的辛苦!在各位老師的教育引導下,孩子們在努力做一個有道德的善良人,做一個心態Sunny的文化人”、“不信謠不傳謠,堅決支援豫章書院辦學”。在牆壁上,還懸掛著許多讚頌豫章書院和老師的錦旗。

    有很多網友堅持認定這些所謂家長都是托兒,冷靜思考一下,可能真有一部分家長的孩子在這種模式下得到改變。具體是長效的改變還是暫時的改變,那就不得而知了。

    停辦和登出,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市場需要什麼,就會出現什麼。類似豫章書院的教育機構,應該還有,而且還會不斷出現。

    停辦和登出,看上去很合理,反過來想一想,它當時是怎樣興辦起來的?這種做法更多的是一種推卸責任,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怎樣杜絕後患,怎樣改善整個教育環境,怎樣改變起到決定性影響的社會因素。

    教育之路,任重道遠。

  • 2 # WSDwsdWSDWSD

    我個人有一點兒別的看法。

    首先,什麼是沉迷網路?打電腦遊戲是錯誤的嗎?

    時代在變,現如今電子競技已然成為拉動經濟的熱門行業。輟學打電競是不務正業,那輟學上技校,或者跟著師傅學手藝呢?立刻勵志了。

    人不一定非得都去上高中,大學,這不是我說的,社會說的大眾也心知肚明。

    比如去學木匠,汽修沒人指責,那電競為什麼被人恨?那也是技術啊,不信找個菜鳥試試。沒有練習,不總結,不琢磨,不互相討教切磋就去打電競照樣一塌糊塗。

    所謂三百六十行,現在電競也算一行了。

    再者,去那裡上學的不都是被家長送去的,這裡面家長是不是有私心:不以我的話我就要干涉。

    這算不算干涉人權?有沒有道德綁架或者以愛之名滿足私慾?

    中國的家長制度人人皆知。打著愛的名義綁架孩子的有多少事例?別不承認

    還有,自己都教育不了讓別人教育,行嗎?以前經常聽人說誰家孩子不學好送去當兵鍛鍊,結果也不成功,退伍了該學壞的繼續,然並卵。

    最後,這樣的學校能讓孩子身心健康嗎?體罰有用嗎?

    治療網癮出事的瘋了的變態的人還少嗎?那個治網癮的楊教授真的救了別人?

    還是那句話,時代變了,不是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嗎?對新生事物不能包容一點兒嗎?

  • 3 # 生活對我說

    首先要問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是誰造成的?

    但養不教父之過,明知今日何必當初,自己的懶惰和推卸責任,種成了惡果,現在矯枉過正,也是一種推卸責任的方式。

    孩子網癮叛逆,很大程度上是缺乏關愛!

    家庭的氣氛和夫妻關係不融洽,長期的不在家疏於管理,才是問題的起因。

    不恰當的要求和過高的願望也是壓垮孩子的另一個原因。沒有人願意故意不讀書,那是實在跟不上才逃避!打遊戲!

    成功的標準有問題! 不是非要讀書成績好,才能有前途,難道廚師就不能有社會地位? 打遊戲也是一門職業,現在!

    陪伴和降低期望,讓孩子首先回歸正常的生活狀態,哪怕不願意去上學。一個健康和正常的心裡,是當下最重要的!

    首先得活著,然後才能談怎麼活的更好!

    不從根本上認識到家長自己的錯誤和懶惰,發自內心的改變,和孩子一起成長,哪怕是再上多少這種學校,花多少錢,孩子被摧殘多厲害,即使表面有效果,那也是暫時的!

    唯有愛可以挽救一個迷路的孩子!

  • 4 # Mr測不準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伊坂幸太郎

    首先我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即有楊永信的例子在前,辦學校的經濟受益方認為事情並不嚴重到會就此這條財路就斷了的程度,因此花錢僱傭“托兒”繼續造勢,並四處活動,耐心等待網友們鬧幾個月折騰不動了之後再重新開門接客,繼續從事一邊打人一邊收錢的辦學之道;我們也不能排除,本身豫章書院也和楊永信的“電站”一樣,有所謂的“家長委員會”,部分家長已經不再是花錢送孩子去“接受治療”這麼簡單了,這些家長可能已經承擔了一定的學校事務,他們依靠著為“學校辦事”來賺錢,因此仍然“力挺”學校堅持辦學。

    儘管被媒體多次曝光,甚至被CCTV點名批評,但楊永信的“戒網學校”目前仍正常執行;

    除去這兩種可能的人群,我相信還是有一部分辦挺豫章書院的人,他們或許是真的“學生”家長,他們也真的力挺書院繼續辦學,因為他們無法面對那個事實:自己就是那個毀滅了自己孩子一生的人;

    可能他們已經隱隱約約感受到了自己孩子的變化,也許是變得懦弱內向,唯唯諾諾,也許是變得神經兮兮,沉默自閉,對為人父母的他們來說,他們不可能觀察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變化;他們也讀到了網上的報道,也聽說了那些駭人聽聞的手段。只是他們不願意面對這些事實,“毆打”,“囚禁”,“被逼自殺”是這些家長不願意面對的事實,他們不敢相信自己的決定會讓自己的孩子陷入到如此境地。這是作為家長的良知所不能容忍的事實,於是他們用更激烈的對抗方式來企圖推翻這些事實,這是一種良心的自救:死不認錯,是他們用來試圖救贖自己內心悔恨最後的方式;

    不需經過任何考試便可成為父母細細想來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雖然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懷著“愛孩子”的心態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但實際上由於每個人的眼光和思想的侷限性,沒有一個父母會教出“100分”的子女,這是無法避免的人之常情。

    但最可怕的是自己沒有能力又不願擔負起責任,比如“網癮”這件事,簡單的歸咎為不孩子不懂事,卻從來沒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簡單的將孩子扔到“戒網學校”,以求能“改邪歸正”,看似花了錢,費了心,其實只是將自己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卸出去。 其實這才是最可怕的教育方式。只要這種不負責任的父母仍然存在,類似的“學校書院”便不會少。真正毀了孩子一生的並不是“收錢辦事”的戒網學校,而是面對教育子女仍報著“花錢消災”心態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

  • 5 # 安慶林奇

    我們先不去討論這個事情的真實性與否(從新聞報道中家長聯名簽名來看,為真的可能性較大),只是單純來看一看為什麼會有家長拉橫幅希望豫章學院復學的行為。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第一時間想起來的是“雷電法王”楊永信。好像早先也有類似這樣的新聞報道,說即便楊永信屢次被爆出有虐待學生的行為,多次被有關部門勒令整改。可仍然有家長願意支援楊永信,繼續將孩子送往網癮治療中心,繼續用他那一套電擊療法來治療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

    不成熟的教育觀

    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在於家長本身對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並沒有清晰的認識。家長們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後,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教育理念。以為學院這種學國學,關禁閉的方式可以幫助到孩子健康成長,甚至還以為體罰是一種很不錯的“挫折”教育呢。不尊重孩子,也就無法關注到孩子的情緒感受。

    責任轉移

    另一方面,來豫章學院的孩子多是“問題少年”,家長本來就無暇也沒有良策來應對,無論是因為其不成熟的教育觀還是“死馬當活馬醫”這種病急亂投醫的心態,其本質上是對於自己無法教育孩子的一種轉移或者責任推卸, 從心理上完成一個好父母好家長的精神救贖。沒了豫章學院,家長們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少年”呢?

    談及此處,可能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其實是這些“問題少年”該由什麼樣的機構去輔導,否則,這樣正規機構的缺失,帶來的就會是更多的“豫章學院”、“雷電法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叫張藝興內娛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