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兵器世界
-
2 # 東斯坦因
G-43半自動步槍,全稱GEWEHR 1943式半自動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口徑:7.92mm 彈夾:兩個5發彈倉 。
至於,德軍沒有大量裝備G-43半自動步槍,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生不逢時
G-43半自動步槍是德國G-41半自動步槍的改進型。於1943年,研製成功;1944年,德國陸軍武器局命名為Gewehr43,一般簡稱Gew43或G43,從此G-43被大量生產以供給部隊。
其實,從槍支內部設計上看G43在技術上並不輸給M1式伽蘭德步槍。但是G43步槍比較倒黴的是,它列裝部隊的時間,正好與大名鼎鼎的StG-44突擊步槍撞了車。
Stg44突擊步槍,是現代步兵史上劃時代的成就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德軍當初研製G43就是為了增強步兵火力,可是論速度和火力散佈G43步槍趕不上STG44,因此,G-43半自動步槍成為了積累。
地位尷尬
G-43半自動步槍在德國軍隊中的地位很尷尬,定位不清晰。論射擊精度和射程遠,G-43步槍不上一代經典98K;論射速和火力強度,G-43步槍又比不上劃時代的STG-44。這種不上不下的尷尬,也是G-43半自動步槍沒有大量裝備的重要原因。
雖然隨著二戰的進行,G43步槍加裝瞄準鏡後,作為狙擊步槍使用,還是頗受好評。可是狙擊步槍的需求畢竟有限,相對於裝備普通士兵的單兵武器來說,其數量還是很少的。
二戰後期,德國資源不足
二戰後期,德國遭到盟軍的持續轟炸,大量工廠被摧毀;再加之原料供應的不足,嚴重影響了G-43半自動步槍的生產。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3 # 瘋狗的輕武
G-43產量也不算小 1943年3200支,1944年30萬支(其中兩萬多支帶有ZF4倍瞄具),1945年10萬支(其中三萬多支帶有ZF4倍瞄具)。當然這個數量是不足以裝備全軍的,而是專門裝備給裝甲擲彈兵這類機動性比較高,下車作戰距離短,對於火力需求突出的單位。
當然,德軍當年也考慮過要不要用Gew43全面換裝Kar98K。但是在44年的時候,戰線已經吃緊。各種廠子能不挨炸的固定產出就已經拜佛了,如果全面換裝Gew43生產線,裝置調整,工人的重新培訓這都得花時間。最關鍵的還是德華人發現G43畢竟還是半自動,而當時Stg44已經出現,並且在東線大受歡迎。所以要改生產線也肯定去產Stg44而不是Gew43.
有理由相信,如果戰爭一直持續下去的話,德華人的步兵班標配可能是一挺MG42機槍手和副射手,連班長班副在內7個拿Stg44的步槍手外加一個拿Gew43+4倍鏡的精準射手。
-
4 # 薩沙
G43步槍是二戰一款經典武器,可惜生不逢時。
德軍關於半自動步槍的研發其實也不算遲。
早在1941年他們就研發生產了G41半自動步槍,最終生產了十多萬支。
自然相對上千萬德軍來說,這十幾萬支算不了什麼,但也算有了。
只是G41非常爛,被譽為二戰最爛的5大神槍。
G41的導氣系統設計有缺陷,導致一旦保養不利就故障頻發。可怕的是,G41的拆卸和維護還很困難。
而且G41並不是採用彈匣供彈,而是需要將子彈從上方壓入彈匣,類似於普通毛瑟步槍。半自動步槍射很快,優秀射手可以達到1分鐘三十發以上。但G41裝彈太慢,就嚴重影響了火力。
G41加工過於精密,還要採用精加工機床,導致造價很高,製造速度也慢。
總之,G41是非常失敗的。
德國認為繳獲的蘇軍有SVT-40步槍,要比G41強得多,也更可靠。
由於G41不堪使用,德國設計師參考SVT-40步槍的設計,做了3個重大改進:採用SVT-40的短行程活塞式導氣系統;採用SVT-40的可拆卸10發彈匣;採用大量衝焊熔鑄工藝的零部件,非常適於機械加工廠的大批次生產。
改進後的步槍於1943年研究成功,這就是G43半自動步槍。
客觀來說,G43半自動步槍效能非常優秀,不亞於著名的美國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和蘇聯SVT-40步槍。
無論射速、精度、可靠性,G43半自動步槍都是世界一流。
可惜,G43半自動步槍生不逢時。
G43半自動步槍大規模生產是1944年,此時著名的STG44自動步槍已經大量裝備部隊。
此時,G43半自動步槍就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
如果作為傳統步槍的替代者,戰爭到了後期,G43半自動步槍只有20多萬支,不可能取代上千萬支毛瑟單發步槍。
如果作為一種火力增強武器,G43半自動步槍無法和STG44相比。後者使用30發彈匣,可以全自動射擊,火力相當於輕機槍。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G43半自動步槍誕生在1939年,它很可能取代毛瑟98k單發步槍,成為德軍制式步槍。
但是G43半自動步槍出現的太遲,已經不可能大規模製造,成為配角的配角。
最終G43半自動步槍只是配發給步兵班的軍士,作為步槍火力的增強。
美軍對G43的看法是:“對用慣了粗糙的M1的美國大兵來說,G43簡直就是精美的工藝品。”
總之,G43半自動步槍是一款好槍,可惜出現的太遲了。
-
5 # 興長久
武器方面,德軍應大規模裝備戰鬥機,1941年如果有50000架戰鬥機,20000架大型運輸機,飛機一次起飛作戰半徑有6000公里,毫無疑問,二戰輕鬆獲勝,早就世界一統了!
-
6 # 不正經的軍棍
其實二戰時期德軍G43裝備數量也不算少,總共服役的有40萬把,但相對幾百萬德軍來說,不多。
德軍前期是對機槍的要求非常高,重點就在於對機槍的設計研究生產上了,對於半自動步槍的研發速度非常慢。
而德軍真正對於半自動步槍開始重視已經到蘇德戰爭爆發後了,蘇軍裝備大量SVT40半自動步槍,對德軍起到了很好的打擊效果,德軍的98K火力不夠,MP40射程近,對於蘇軍的SVT40的攻擊,很難組織有效的還擊。
德軍在1941年推出了G41半自動步槍,結果這把槍太爛,德軍也不喜歡,只裝備了很少的德軍。而德軍對於繳獲的SVT40是比較喜愛的。
德華人在1943年才定型了G43半自動步槍,而這把槍服役是在1944年了,這個時間其實已經很晚了。而這個時候,很尷尬,德華人還推出了STG44突擊步槍,這就明顯了,G43這個位置就很尷尬。德華人既生產G43,又要生產STG44突擊步槍。
這個並不是德華人不想裝備,而是德華人根本拿不出那麼多時間和生產能力去對這把非常不錯的步槍進行更大批次的生產了。
-
7 # 巴山凌樓
G34是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期發現蘇軍有使用SVT半自動步槍後,像上級提出的要求產生的,其主要優點在於600米範圍內的精度優秀,但是也存在造價昂貴,故障不易排除的問題,再加之蘇軍的SVT和G43都基本定義為狙擊步槍使用,後期有少量配給步兵班組的正副班長使用,實際上這支槍的戰場適應能力依然不及蘇聯的SVT,在蘇德戰場上自然有德軍使用繳獲的SVT的情況~總體而言這支槍的影響力遠不及STG44!如果以現代軍事的概念說的話,G43應該定位於高精度支援型步槍~!
-
8 # 史話戲說
其實Gewehr 43本來就不是作為替代栓動步槍的東西生產的,德軍當初的計劃是給每個擲彈兵連19支G 43步槍,其中10支帶瞄準鏡。按照計劃,這些G 43會被連隊指揮官控制,在有需要時下放,作為火力補充和狙擊武器。
而且即使是這樣的計劃,到最後也沒有實現。在戰後,同盟國估計所有型號的G 43步槍的產量,加起來一共是402713支。這話不是我說的:
聽起來很多,但是這樣的一個數量,其實根本不能滿足需求。一個連19支的夢想無法實現,這些G 43也從來沒有成為全軍統一的連隊加強武器。其中一些被裝上了瞄準鏡,用作班組狙擊步槍。當然了,隨著戰爭的進行,納粹德國內部的愈發混亂,這些武器也逐漸出現在其他地方。
另外,雖然我們習慣說G 43,但其實G 43後續的銘文就改成了karabiner 43(K 43),設計方面沒有任何改變。之所以要改,是因為G 43其實比Karabiner 98k還要短,既然Kar 98k叫“karabiner”“卡賓”,那G 43用“Gewehr”(長步槍)這個名字,就顯得不合適了。下圖長度對比。
至於可靠性,G 43的可靠性其實已經比其前輩G 41要好了。G 43比G 41更加輕便、簡單,更加可靠,耐用性也遠超G 41。納粹德國並沒有因為效能而放棄G 43。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還是願意實現“一連19支”的計劃的。
下圖是前輩G 41。彈匣不能拆,只能橋夾裝彈。可靠性不行,更重,更不耐用。
然而在戰爭中後期打爛仗的納粹德國,並不能完成這樣的計劃。G 43只在1943年到1945年期間生產,其產量不足以供應所有部隊。作為一種加強班組用的武器/給特定人員使用的武器,其優先度也不如其他火器。最後,G 43的生產隨著納粹德國政權一起涼了,但是這種步槍還在二戰之後的東德和捷克斯洛伐克服役過一段時間。
-
9 # 輕兵器愛好者
二戰時德軍的G43或者叫K43步槍總產量在40萬支左右,這個產量確實稱不上大,德軍戰時大量使用的還是栓動式的K98k步槍。
德國研製半自動步槍的時間並不晚,在G43之前德軍還裝備了毛瑟G41。但是G41所採用的槍口集氣式原理可靠性太差。德軍之所以半自動步槍技術成熟晚,就是吃了槍口集氣式的虧。德華人一直認為,在槍管上開導氣孔導氣會影響內彈道,所以一直用槍口集氣式。後來繳獲了蘇聯的SVT-40步槍一研究發現根本沒影響,這才有了後來的瓦爾特G43步槍。
瓦爾特G43步槍
德軍沒有大量裝備G43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點:1. 戰爭期間有限的生產資源
由於G43的生產成本比K98k高,再加上德軍士兵對於G43這款半自動步槍的評價也平淡無奇,這讓德軍高層把生產資源多數投入了K98k栓動步槍,以及後來的StG44突擊步槍上。
2. 二戰末期德軍接連敗退的戰場形勢
Gerät 03半自動步槍
但這些改進版出現的時間後太晚了,二戰末期德國在戰場上的接連敗退導致德軍高層不得不把優先度低的武器專案都取消了,包括Gerät 03以及其最終簡化改進版Gerät 07。
Gerät 07半自動步槍
-
10 # 鰟鮍1
說句實話,就算德國開戰初期裝備了G43半自動步槍,也改變不了德國二戰失敗的命運,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二戰已經不是輕兵器的天下了,而是航天,航海,重灌甲,重武器的天下了。如果德國開戰前就全部裝備G43也只能實現多殺點對方計程車兵,但是在戰爭中各種物資和資源的大量消耗,對於一個資源貧乏的德國來說,只能是慢慢的消耗了自己的國力知道枯竭!德國發動二戰其實主要的作戰目標就是蘇聯的資源。自從有了人類社會,人類發動的戰爭前提就是為了資源和財富!二戰的德國沒有強大的海軍只能靠大陸軍來實現,但是在有大縱深地理環境的蘇聯,德國的一切強大陸軍都會被消耗的一乾二淨!這有點像日本侵略我們中國一樣!自己兵力太少,裝備有限,沒有辦法將中國全部佔領。而且二戰的兩大戰神曼斯坦因和朱可夫都有一個很有名的名言,進攻是最好的防禦手段!防禦是戰爭最難最耗資源的!所以不管德國輕兵器多強大,戰爭的結局只有一個失敗!
-
11 # 國平軍史
作為軍迷是不是可以這麼認為,倘若沒有蘇制SVT-40半自動步槍,可能就沒有G-43這把半自動步槍了,那麼二戰時期,德軍的半自動步槍就停留在G-41半自動步槍之上了。
二戰時,德軍裝備的G-41半自動步槍本身不多,一說裝備了1.4萬餘支;另外一種說法僅裝備了12萬餘支。但不管哪種說法,至少能看出當時德軍裝備G-41半自動步槍的數量非常有限,相對於前後有將近上千萬德軍,這點槍械數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至於裝備數量少的原因就是此槍貌似10發彈匣供彈,但實際上那隻彈匣是固定式的,子彈需要從上面往下壓到彈匣內,裝彈非常麻煩。
但半自動步槍無需拉大栓,所以射速要比栓動步槍快許多,10發子彈啪啪啪一下子就能打光,然後,又是非常麻煩的裝彈過程。
由於從蘇德前線繳獲了大量蘇軍的STV-40半自動步槍,這把動作可靠10發彈匣供彈的槍械,給德國軍工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採用了蘇軍的10發彈匣整體供彈形式,改進以後的G-41被重新命名為G-43半自動步槍。
於是,對栓動步槍毛瑟98K情有獨鍾的希特勒終於同意大量生產SGT-44,定型後命名為MP-44突擊步槍。
由於MP-44突擊步槍採用30發彈匣供彈,發射中間威力步槍彈,具有栓動步槍的精度,又有衝鋒槍猛烈的火力,因此影響了G-43的量產,且相對於G-43半自動,德軍官兵喜歡使用火力強大的MP-44突擊步槍。G-43半自動步槍,似乎有些生不逢時,原本可在戰場上大顯身手,但卻好遇到德軍開始量產火力更猛遠距離就能壓制波波沙-41衝鋒槍的MP-44突擊步槍,當時的德國資源已經有限了,在槍械生產上向MP-44突擊步槍傾斜,導致德軍並未大量裝備G-43半自動步槍,截止戰爭結束,G-43量產不足僅20餘萬把。
-
12 # 軍武小咖
德國的G-43半自動步槍沒有大量裝備,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半自動步槍的地位尷尬。半自動步槍是自動步槍和單發步槍的過渡品,在半自動步槍發明之前,戰場上的主流槍械是單發步槍。單發步槍使用了數百年的時間,即使是衝鋒槍的發明,也沒有取代單發步槍的主力位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單發步槍仍然是各國步兵裝備最多的武器,不管是98K步槍還是莫辛甘納步槍,生產數量都超過千萬。
一直到了二戰中期,半自動步槍才開始大量使用,不過由於戰爭的局勢比較緊張,大部分國家都沒有大量裝備半自動步槍,戰場上的主流裝備仍然是單發步槍和衝鋒槍。而在二戰結束之後,自動步槍開始大量生產,半自動步槍很快便成為過時的產品。例如蘇聯的SKS步槍,這把步槍的效能非常出色,比莫辛甘納步槍進步了很多,然而在AK47步槍發明後,SKS步槍也只能匆匆退場。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裝備突擊步槍的國家,德國在戰爭後期開始大量生產突擊步槍,G-43步槍不如98K步槍更加的經濟,也不如突擊步槍壓制能力更強,新鮮勁剛剛過去便成了過時產品。第二個原因是德國戰爭後期軍工能力下降,無力大量生產半自動步槍。二戰後期德國空軍逐漸喪失了制空權,盟軍對德國進行了多次針對性的轟炸,削弱了德國的軍工生產能力。
德國的STG-44突擊步槍的生產數量也只有40萬支,G-43半自動步槍生產數量較少也十分正常。第三個原因是G-43半自動步槍在生產前期存在裝彈問題,G-43半自動步槍的前身是G-41半自動步槍,G-41半自動步槍沒有活動的彈匣,需要將子彈按到固定的彈匣裡面。
這個過程會消耗士兵大量的時間,因此德國前線計程車兵都拒絕使用G-41半自動步槍。在G-41半自動步槍改進成G-43半自動步槍的時候,德國已經快要戰敗,而且當時德國已經有了更先進的突擊步槍,因此G-43半自動步槍錯過了最佳的服役時間。
-
13 # 河東三叔
G43半自動步槍其實和美國M1加蘭德、蘇聯SVT-40齊名,同是二戰期間投入實戰的三款半自動步槍。G43半自動步槍是在G41基礎上改進而來,採用可拆卸的下裝10發彈匣,設計上並不輸於上述兩款步槍,只是因為出現時間太遲德國戰時生產能力和原料供應跟不上造成G43產量較低。
由於戰前德國步兵理論對於半自動步槍的研製、應用沒有特別重視,大量裝備毛瑟步槍98K。而在同期美國和蘇聯已經開始研製或裝備M1、SVT-40半自動步槍,研製上的相對落後導致1941-1942年間東線戰場上的德軍98K無法和SVT-40在火力上相抗衡。STV-40可以輕鬆壓制手動裝填的98K,而德軍MP-40衝鋒槍射程和威力無法有效還擊,於是1941年G43的第一代版本G41面世。
G41半自動步槍採用7.92毫米口徑標準毛瑟步槍彈,10發彈匣供彈,但是子彈必須由機匣頂部填裝。截止1944年僅生產12萬支,由於該槍比較笨重子彈填裝又不方便,因此不受軍隊歡迎。參考了蘇聯SVT-40的設計之後,德軍於1943年推出帶有10發下裝彈匣的G43半自動步槍。
1944年之後,G43大量裝備部隊和MG-42機槍等配合作戰,火力精度和密度都高於蘇軍。而且在加裝了瞄準鏡之後,G43還可以作為狙擊步槍使用也倍受好評。但是和很多二戰德軍新式武器一樣隨著戰局發展,德國已不能再為這些裝備提供足夠的原料以及巨大的產能,整個戰爭期間總計有349278支普通版G43以及53433支帶瞄準鏡的G43進入德軍服役。考慮到同期還有40多萬支STG-44突擊步槍的生產入役,G43其實也算大量入役了。
回覆列表
二戰德軍裝備的G43數量真的不算多嗎?資料顯示約有40多萬支G43進入部隊服役,在德軍的200到300萬武裝裡,40萬支雖然做不到人手一支,但也不算太少了。之所以無法人手一支G43,是因為它沒時間也沒資源大批次生產裝備。
聽名字就知道,G43在1943年定型量產,此時德軍節節敗退,前線急缺飛機、坦克和各種重武器,對戰劇構不成太大影響的裝備不在優先考慮範圍,原有的、成熟的98K步槍生產線被開足馬力生產,儘管G43更優秀,但並沒有充足的生產力去生產它。
(德軍精銳很渴望半自動武器)
沃爾特公司在1943年中旬完成了Kar43型半自動步槍的設計,但它直到1944年才獲得陸軍武器局的正式命名(Gewehr43),命名之後才開始大量生產並交付部隊,此時距離二戰結束也就1年多點的時間,能生產40多萬支已經很棒了。
況且,1944年還誕生了一款劃時代意義的輕武器,這就是最先叫做MP-44,後來被改為STG-44的突擊步槍,它使用的中間威力彈後座力小、射程夠用,火力還比G43強大的多,造價又非常便宜,所以當時的德國軍工業都向生產STG-44傾斜,這又進一步限制了G43的產量和裝備範圍。
其實,當時間進入1944年後,德華人優先考慮的已經不是武器質量問題,而且武器的數量問題了,這時候生產的豹式、虎式坦克都簡化了空氣過濾裝置、防磁裝甲和其他一切能簡化的東西,四號坦克的導輪也從3個簡化到2個,很多配備給步兵的突擊炮也不再安裝無線電裝置,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提高裝備產量。
(連手榴彈都簡化了)
毛瑟公司生產的98K也逐漸放棄了昂貴的胡桃木,轉而使用其他較容易獲得木頭材料,但即便如此,德國國內的步槍產量仍然無法滿足前線的需要。
(裝備老式步槍的德國平民)
據統計,僅在1944年德軍每個月消耗30萬支步槍,而後方僅能生產約20萬支,這麼大的缺口對步槍產能是個極大的考驗,那麼轉產G43的計劃就只能一拖再拖了。
(由於武器數量不足,德國連庫存的一戰老步槍都用上了)
另外,還有一項生產任務同樣妨礙了G43的大量生產和裝備,這就武裝人民衝鋒隊的武器生產任務。
(匆匆武裝起來的德國國民衝鋒隊)
人民衝鋒隊誕生於1944年的10月中旬,與此同時上馬了“應急簡易步槍”研發專案,隨後誕生了VG1、VG2、VG5三款人民步槍,然後還誕生有一款VG1-5人民突擊步槍。元首要求這些簡易步槍要達到每月10萬支的生產速度,為此全國各個地區都要加入生產大軍,在元首的眼中,生產應急簡易步槍的迫切程度遠在G43之上。
(國民步槍)
最開始的設想是由瓦爾特、斯太爾、萊茵金屬等正規企業生產關鍵部件,然後交給生產小零件的地方工廠和作坊統一裝配,但結果是地方無法完成任務,只能由正規廠商分出一部分生產力來生產,而且還給它們制定了驚人的產能要求。毫無疑問,應急簡易步槍也嚴重干擾了G43半自動步槍的生產工作。
(國民突擊步槍)
此外,G43本身並不成熟,在二戰三大半自動步槍裡排名墊底,德軍對它的評價其實不高。
G43參考了蘇聯SVT半自動的設計思路,自然就繼承了後者的很多缺點,比如精度欠佳,又加上7.92X57毛瑟彈的缺陷,它的射擊精度被進一步降低,甚至還不如SVT-40呢!這對用慣了拴動步槍計程車兵來講無法接受,也導致二戰後G43快速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