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閆闖
-
2 # 楊昕宇y
我覺得不管是不是crv地盤 vv5的確是根據h6升級打造出來的 h6多年穩居國內suv榜首,這個價位購買的都是老百姓,難道幾百萬老百姓都是傻子麼?長城是根據華人需要打造符合華人的汽車,才能受歡迎 h6都挺好的,vv5再差也要比h6好吧。還需要擔心什麼? 就是多了一個年輕 高階的選擇,豐富了自己的產品線 也可以更好的跟合資競爭 我是支援長城的,我認為以後得以後合資將不會再佔主流
長城VV5 並不是本田CRV的地盤 成本價格根本不一樣 詳細的跟你分解一下 希望採納
外觀:共享一張臉
長城VV5的外觀設計,與VV7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直白點兒說,就是小一號的VV7。與以往一樣,對於VV5的外觀設計,我們就不多評價了。
但還要多說一句,儘管大眾也玩“套娃”戰術,但每臺車還是各有特點的。對於長城這種毫無特點的“克隆”的設計,“共享一張臉”的情況其實背後另有隱情,我們文末會有提及。
之前的內容我們提到過VV5後備箱門的邏輯存在一個BUG,就是在後備箱門開啟後,如果上下都有障礙物阻擋時,不會自動停住,而是進行上下週而復始的無限迴圈……真不知道是工程師留給消費者的“彩蛋”,還是設計失誤,成熟車型的電動尾門基本是遇到障礙物會停,而不是反向運動。內飾:糟糕的BUG還在
VV5的內飾設計除了中央控制檯拉絲面板有些區別之外,與VV7依舊保持極高的相似度。這樣的出場設定,其實很容易讓人失去新鮮感。當然,由於設計團隊的缺失,短期內改動的可能性不大。
不過令人欣喜的是,液晶儀表盤的UI煥然一新,並且終於能夠顯示怠速油耗了。
之前VV7出現“油耗造假” 不顯示怠速油耗的問題,可能是兩個原因。一是系統能夠最佳化,但是並沒有做,在VV5上市前被迫做出改變。二是VV7上市過於倉促,內部系統並未除錯完成,或者液晶屏顯示UI未能如期完工,沿用了老版本系統,所以出現了問題,直到VV5上市,新版本系統才裝配新車。另外問題隨之而來,為何會VV7倉促上市呢?而不是系統完善、除錯好再“出爐”呢?估計可能是之前“好日子”都定了,牛都吹了……遇到麻煩情況,如不“趕鴨子上架”的話,那實在是太跌份了。究竟臉重要,還是產品重要?顯然後來是選擇了前者。
不過對於液晶儀表盤UI的改進,並不意味VV5改進了VV7上所有的問題。比如,之前我們提到過的這個“流媒體後視鏡”。看似是一個非常“高大上”功能,但實際上的應用感受,可以說是“無語”。因為這個東西,已經影響到了駕駛員的正常駕駛安全!
凱迪拉克CT6的後視鏡也是流媒體技術,但是為了避免光線反射重影對於駕駛員的影響,流媒體開始方式借用了傳統後視鏡開啟防眩目的方式,只需要搬動後面的撥杆,後視鏡切換到“弱反光模式”,液晶螢幕開啟後,不會造成重影情況。
而VV5和VV7的流媒體後視鏡開啟方式,是透過物理微動開關,因此即便是流媒體開啟,也並沒有防眩目模式。並且反光鏡的真實畫面與液晶屏畫面形成了非常嚴重的重影,這就會讓你眼睛不斷切換焦距,不僅耗費更多的精力,還會導致駕駛員分神。對於駕駛安全來說,這樣的流媒體只是徒有其表而已,安全後患無窮。空間:僅僅是夠用
我之前在拆VV7的時候就提到過,VV7的車門密封做得非常到位,隔音效果非常好,這臺VV5也同樣如此。車門密封橡膠條材質很棒,並且進行了多道密封措施,因此整車的靜音效果確實不錯。
VV5這臺車的軸距只有2680毫米,與哈弗H6相同,所以內部空間可以完全參考哈弗H6。至於為什麼這麼說,回頭看看我們的拆車內容,就能知曉答案。
VV5頂配車型的座椅不僅支援加熱和通風,而且還增加了腰部支撐。這都是在頂配VV7上不具備的,況且VV7的座椅通風還需要選配!當然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印證了VV7匆忙上市之時,可能只是個“半成品。
後排座椅樣式和舒適度與VV7相同,第二排腿部空間比VV7略小,與哈弗H6的水平相同。但後排沒有提供獨立空調出風口,作為一個豪華品牌,還是比較尷尬的。動力:頂配版H6
VV5這臺車搭載了一臺2.0T發動機,型號為“4C20NT”,但是實際上與哈弗H6上那臺GW4C20的2.0T發動機是同一臺,只是進行重新調校。在引數方面功率都是197匹,最大扭矩VV5提高了一點,為355牛米,H6為315牛米。在實際駕駛當中,VV5並沒有展現出“4排氣孔”的迅猛!無論是起步還是加速,就像是一隻有點兒脾氣的小貓,除了能“吼”兩聲之外,幾乎沒有什麼爆發力。如果拋開外觀、品牌和售價,動力水平與哈弗H6相當。即便355牛米的扭矩在資料上非常喜人之外,但實際上好像並沒有什麼用。
這臺車匹配的變速箱是一臺7速溼式雙離合,不過並不是哈弗H6上那臺格特拉克的7速雙離合,而且和VV7一樣,是一臺由長城與大陸集團一起研發的7速雙離合變速箱。之前拆VV7的時候我們就說過,雖然大陸集團為大眾DSG提供控制晶片,但這並不意味著兩臺變速箱效能就可以“相提並論”。
VV7變速箱的所有毛病和問題,VV5幾乎統統繼承,不僅換擋邏輯混亂,低速闖檔依舊存在。VV7上存在的半聯動問題,這臺VV5同樣沒有改變。由於半聯動時間長,變速箱反應時間慢,就會有發動機空轉和嚴重的闖檔情況,不僅降低燃油經濟性,而且長時間半聯動可能會影響變速箱的工作效率和穩定性。而如果你是一個嚴重的“地板油患者”,這臺車並不適合你!從變速箱這方面來說,VV5不如H6。駕乘:與哈弗H6水平相當
可以先透個底,VV5除了看得見的地方,看不見和H6可以說是一模一樣,在用料和結構上沒有任何區別。只是VV5的調校相對較舒適,主要是為了達到更好的靜音效果,體現出一個豪華車的樣子而已。
由於這套底盤來自於老款的本田CR-V,雖然說基礎素質還算合格,但是技術過過時,無論是懸架支撐,還是過彎轉向,只能說一般。儘管和H6一樣,但VV5更重一些,所以整個行駛姿態,還是不如哈弗H6。值得深思的幾個問題1VV5為什麼和VV7長得一樣?雖然大家都見過玩“套娃”的,但是像長城這樣VV5和VV7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東西,確實不多見。具體為什麼會這樣,實際上這與一個叫“皮埃爾勒克萊克“的人離職有關。
皮埃爾原先是寶馬公司的設計師,2014年長城高薪挖了過來,擔任長城副Quattroporte和設計總監。當然,皮埃爾也是長城WEY品牌的設計總監,也就是說VV7和VV5就是皮埃爾的親兒子!但是由於長城的“軍事化企業管理”,與西方人“自由”的生活方式完全格格不入,因此皮埃爾離職在所難免。
如今長城WEY設計團隊人員幾乎全部離職,整個團隊目前不到5人。由於皮埃爾的離開,讓WEY目前只有一個成熟的設計模型,沒有更多的備份模型可以頂上,所以這導致了最新上市的VV5,與VV7長得一模一樣!當然,未來上市VV6,也同樣與這“哥倆”共享一張“臉”!2VV5為什麼上市的這麼快?除了VV5和VV7長得一模一樣之外,很多人都納悶,VV7醞釀了3、4年,而VV5從投產到上市只用3、4個月?其實WEY設計團隊核心人員的離去,VV7上市後的銷量低迷,長城不得不盡快讓VV5上來“頂包”,分擔銷售壓力。
VV7的上市可以說讓長城傾盡財力,數億元的宣傳費用,交出一張不好看的財報。這一切的代價,才換來幾千臺的月銷量,也就是哈弗的零頭,可以說是失敗。為了提高銷量,長城管用的手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降價!但是“豪華品牌”的牛都吹出去了,怎能輕易“自跌身價”呢?於是由哈弗H6改裝的VV5被提上了議程,3、4個月後火速上市,售價比VV7低不少,並且配置更豐富。VV5是一根救命稻草。3十幾萬為什麼要跟幾十萬比?除了品牌方面,在產品設計上,WEY存在著很多缺陷。比如這個“流媒體後視鏡缺陷”,也許你會問,為什麼用十幾萬車與幾十萬的凱迪拉克進行“不公平”的比較。這個“質疑”,看似很有道理,但問題是,低價就意味著放棄安全嗎?
首先來說汽車是一個系統化工程,安全必須首先被綜合考慮,流媒體後視鏡是個好東西,但是同樣需要將“安全”作為前提。如果只是為了炫耀技術噱頭,而不顧忌行車安全,那麼這樣的技術還不如不用!作為一個“豪華”品牌,不是靠嘴說說就可以,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全方位的。所以還是那句老話,“技術不分高低,只看你是不是用對了地方!”總結:沒實力就想提升溢價能力?對於VV5這臺車來說,如果單單從靜態來看,還真不錯,確實有點兒豪華車的樣子,但如果真是點火啟動之後,就完全變成了另外一臺車。其實對於魏派這個品牌來說,提升品牌溢價能力思路是對的,但是這裡也得有個前提——技術實力。
如果只想著透過研發“外觀”技術,就能夠提高品牌價值。那是不是有點兒過於搞笑了吧……如果說去趟“南韓整容”就能提高文化素養的話,那咱們國家何苦要搞的素質教育?教育部直接解散吧,國家旅遊局就能把這活兒給幹了!那麼至於這長城魏派VV5值不值得買,請各位看完我們後續的拆車內容,再做決定也不晚!長城VV5試駕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