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佳佳Audrey

    首先,我並不認同題目的陳述。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的八年,並沒有種族矛盾加劇的資料支援。有一些人有這種感覺,我的思考如下:

    在一些涉及警察暴力(police brutality)的案件之後,不少黑人相信警察對於黑人群體基於膚色的刻板印象導致濫用暴力,於是“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生命同等重要)運動應運而生。這個運動的初衷在於希望被尊重和傾聽。

    北卡羅來納州是美國種族問題的一個縮影,而夏洛特更是其中典型的一扇窗戶。去年9月,在一名警察擊斃一個據稱持槍的黑人之後,非洲裔群體爆發示威,引發暴力衝突,警方曾一度頒佈緊急狀態。

    在當時愈演愈烈的衝突中,一個瞬間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一名黑人青年站在騷亂者和警方之間勸說,希望平息衝突。這個黑人青年是北卡夏洛特大學犯罪公義專業的助理教授Romain。談及很多人心有餘悸的那場騷亂,Romain對我說:“我相信抗議並不僅僅代表著憤怒,也代表希望。絕望者根本不會去表達訴求,願意表達說明對於改變還未絕望”。

    Romain的研究顯示,目前在北卡羅來納州,黑人仍然比同學歷同領域的白人收入少22%。“我們投票給民主黨,是希望我們的聲音也能被尊重、被傾聽”,我一年前採訪的時候他這麼回答。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白人工薪階層似乎越來越憤怒,對於種族矛盾非常敏感、對於外來移民十分反感。我當時詢問Romain,他的回答是:

    “過去八年一位黑人擔任總統,他們覺得自己的某種生活被人奪走了,必須要拿回來”。

    這是一種相對剝奪感——一直認為“美國原本屬於自己”的白人擔心自己會變成少數群體,擔心自己長久以來習慣的生活方式會被外來者邊緣化。一個不同膚色的總統和自由派精英的“政治正確”使得他們這種危機感日益加重。

    直至,特朗普的崛起。打破政治正確在某種程度上打開了人們自我審查的枷鎖,然而負面後果是——潘多拉盒子的開啟。以往,人們會覺得,種族言論、性別歧視言論非常惡劣和不體面,作為有修養、社會化的人不應該說。而現在,有了總統的率先垂範,這似乎成為“真性情”,一種值得嘉許的行為。

    把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一切不如意歸咎於一個“他者”——其他種族或外來移民,是一種簡單粗暴便捷的方法,直接出言攻擊乃至訴諸暴力更是打破之前“不能暢快表達”的壓抑的一種痛快宣洩和反彈。這就是一年來美國多地出現種族衝突,原本早已氣息奄奄的新納粹、三K黨重新“煥發生機”的原因。

  • 2 # 沙漠空城

    美國黑人與白人矛盾由來已久,甚至南北戰爭都是都是因為黑人奴隸制而挑起的。最後雖然北方勝利了,維護了聯邦的統一,廢除了奴隸制。但是戰爭的勝利與制度的重建並沒有消除民眾內心的隔閡。種族隔離依然盛行,林肯總統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在法律上給了黑人政治身份,卻沒有把平等自由帶給黑人族裔。這便是美國種族矛盾的由來。

    奧巴馬當選總統,不得不說是美國民主制度的活力,但是黑人總統的成功並沒有給黑人族裔帶來切實的利益獲得,他們大部分依舊活在社會底層,他們需要更好的教育,工作,等生存空間,這就導致了社會資源的再分配,自然導致矛盾的加劇。

    美國是個言論自由的國家,媒體具有很大的發言權,不需要對政府負責。媒體的閃光燈聚焦在種族衝突事件上,這就加快了種族對立情緒的傳播和種族歧視的成長。

    最後,我想補充的是有這麼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美國白人佔多數,黑人佔少數的情況,雙方的利益分割一直貫穿美國政治這條主線,不是說奧巴馬總統加劇了種族矛盾,而是雙方的政治訴求此消彼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什麼原因出現的妻管嚴,怕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