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癸辰淼淼淼
-
2 # 萬尼亞舅舅
從1991年第一次去俄羅斯做邊貿算起,接觸過無數俄羅斯人,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如果問起Америка(美國),幾乎眾口一詞:愛恨交織。
葉利欽剛上臺那時,親美是主流民意。電視裡全是好萊塢影片,麥當勞是風尚餐飲,流行歌曲美式搖滾。美蘇惡鬥幾十年,一夜之間美國成了風向標,連經濟休克療法都是美華人教的。因骨子裡大國沙文主義,在這一代蘇俄人眼裡,只有美國才配得上對手,要學只能學習美國。這一時期,無論到哪個俄羅斯大城市見到畢恭畢敬服務物件,不用猜十有八九是美華人,日本人再有錢也白搭。可是等到九八年金融危機,俄羅斯人才明白,美國搞垮了蘇聯,還想搞垮俄羅斯。如夢初醒的俄羅斯人在普京的領導下,藉助石油天然氣,從2000年後過上幾年舒適日子,這時候美國成了不好不壞的朋友。我認識一位85後Артем, 大學畢業就去美國半工半讀二年,然後來到大連學習漢語,用他的話說:美國是理想,但離他太遠;中國是現實,可以賺錢養家。
時間到了2014年,還沒從金融危機擺脫出來的俄羅斯人遇到克里米亞問題,強制收回的結果是遭遇美國為首的西方全面制裁。如今普通俄羅斯人的日子實在太難,國家干預下的物價勉強吃飽穿暖,現在去俄羅斯海參崴餐館吃飯,大吃大喝的不是華人就是南韓人。所有的苦難,俄羅斯人沒怨恨普京總統,只恨美國。沒有美國的指使,哪個國家敢挑戰北極熊?!波蘭、土耳其、沙特、喬治亞、烏克蘭到處都有美國的影子。
今天我的朋友Артем透過對華俄貨生意過上了富人生活,精通英語、漢語的這位中年大叔也是統一俄羅斯黨黨員。我經常開玩笑問他:錢賺夠了,應該競選市長了吧?!他總是搖頭說:俄羅斯的Завтра明天很難,就是亦邪亦正的美國的干預制裁~
-
3 # 火雞看世界
我們應該換個思路看問題~“俄羅斯用什麼姿勢吃美國的瓜”,下面附上原文截圖。
原文大意如下:特朗普。美國的動亂如何在總統競選中顯現出來?非洲裔美華人喬治·弗洛伊德被謀殺引發的大規模抗議似乎不會給唐納德·特朗普留下連任的機會。事實上,這並不容易,總統鮑里斯·馬卡仁科解釋說,美國的分裂是如此之大,特朗普保留了他的大部分選民,即使沒有獲得多數票,他仍然有機會贏得選舉。今天,許多美華人回憶起1968年。嚴重的種族和大學校園動盪,不受歡迎的戰爭,馬丁·路德·金和羅伯特·肯尼迪的政治暗殺。再加上香港流感大流行,再加上極端右翼總統候選人喬治·華萊士。在這種情況下,民主黨候選人休伯特·漢弗萊幾乎沒有獲勝的機會,儘管他幾乎追上了共和黨人理查德·尼克松(只輸了不到50萬張選票,不到1%)。在歷史上——就像在政治上一樣——類比是瘸腿的。但他們明確指出,並非所有緊急因素的組合都是史無前例的。但競選活動的複雜陰謀、對選民情緒的不可預測影響、流行病和大規模動盪的影響是可以保證的。這與1968年的相似之處很合適。但2020年的競選活動也有一個常數來限制這種影響——自奧巴馬執政以來,美國政治的邊際兩極分化,達到了現任總統的最高水平。美國在特朗普獲勝前分裂為堅定的支持者和同樣有原則的反對者,在過去三年裡,權力比例幾乎沒有變化。競爭是如此激烈,甚至在約會服務問候語中,申請人也被要求從大象或驢的象形文字中勾選兩個主要政黨的符號。否則,你就會發現你的伴侶對特朗普的態度和你完全不同。毫不奇怪,特朗普的支援率在過去兩年裡一直保持在40-44%的低水平(如果沒有其他說明的話,這一數字是根據RealClearPolitics的資料給出的)。只有在大流行開始時,它才會像大多數國家領導人一樣增長,因為“團結國旗”效應高達47%。該州州長的支援率大幅上升:4月份平均支援率超過60%。但兩週後,收視率又恢復了正常。在美國,大流行並沒有鞏固社會對權力的控制,而是證實了一種意識形態上的分裂,而不是特朗普的身份。在他的民主黨對手喬·拜登(joe bayden)的潛在選民中,有80%以上支援隔離措施,而特朗普的支持者則低於40%。特朗普最近的情緒姿態也證明了這一點。他宣佈將於8月舉行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提名他為總統,因為羅伊·庫珀州長不允許——出於衛生原因——進入2萬層的光譜。即使對檢疫措施如此依賴,總統也不允許這樣做。右翼媒體指責民主黨支持者是受庇護的,他們試圖透過政府補貼而不是被隔離措施阻止的企業來擺脫危機。但主要原因是,拜登的選民中有許多大城市居民,加上絕大多數非裔美華人。正是在這些群體中,病毒的平均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明顯高於平均水平(是白人的三倍)。然而,大流行與其說是影響了選舉,不如說是凍結了選舉。前副總統被關在特拉華的家中,從地下室裝置齊全的電視演播室和網路活動中傳出的廣播給人的印象是被動的,沒有任何影響。然而,拜登在過去的一年裡一直領先特朗普。3月底,民主黨在南卡羅來納初選中獲勝後,差距達到7.4%,5月的差距縮小到拜登在地下室的第二個月的最低水平(4.2%),但抗議活動再次改變了局面。喬治·弗洛伊德不幸去世後,美國的動盪引發了軒然大波。撇開種族問題不談,我們注意到,儘管非洲裔美華人在過去半個世紀裡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它仍然非常尖銳。然後是自我孤立的憤怒,失業,以及弗洛伊德臨終前痛苦影片中的暴力。1966年,馬丁路德金說:“動亂是無聲的語言。”今天也是如此。這些對選舉情緒有什麼影響?美國公眾的第一反應似乎有利於拜登。拜登終於從監獄裡出來了。他的第一次露面發生在上週五,當時威爾明頓的家鄉也發生了騷亂。當然,他帶著對暴力的強烈譴責和對非裔美華人的團結回到了競選活動中。同樣的動機建立在一個新的動機上——這是競選活動開始以來的第四次——他的廣告在搖擺州播出。這並沒有減緩收視率的增長。拜登和特朗普之間的差距再次超過7個百分點(49.3%對42.1%)。又發生了一次重大轉變。在賭徒們對選舉的評估中,特朗普長期以來一直處於有利地位(儘管拜登的支援率總是高於平均水平)。但就在上週,情況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如今,博彩公司給拜登50%的機會獲勝,特朗普只有45.8%的機會獲勝。這意味著專業人士認為“抗議後的情況”對特朗普不利。很少有人相信特朗普能在11月贏得多數選票。但仍有可能重蹈2016年的覆轍,他在搖擺州的勝利中獲得了更多的選舉人票。在過去的幾周裡,拜登在這些州的優勢有所提高。在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抗議活動的中心)、威斯康辛州,他領先三到四分之一,在佛羅里達獲得了優勢,甚至略高於亞利桑那州和北卡羅來納州的特朗普。在所有這些州,特朗普四年前都贏了。但拜登的這種小小的優勢可能是脆弱的,不足以贏得勝利。另一個症狀是6月2日,愛荷華州共和黨初選中被下議院官員史蒂夫·金擊敗。金是他所在政黨的“萬無一失”,因為他公開表達了種族主義的觀點。他在國會被“否決”,中央集權資金被剝奪,但他仍然得到了選民的支援。然而,在種族騷亂的背景下,即使是普通的黨內活動人士也認為他的提名是不可接受的。一起攻擊政府在社交媒體(總的來說有利於自由派)並企圖訴訟郵寄投票解決更廣泛地使用加州州長的共和黨這種症狀嚴重關切證書為根據不僅競選總統,但和其他即將到來的11月(平均收視率虛擬“民主”高於“共和黨”同樣也有6.6個百分點)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動盪還沒有結束,其影響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美華人民的思想和心靈。到目前為止,民意調查顯示,美華人對特朗普的安撫行動評價並不高。但這種情況並不排除要求硬臂的可能性。更不確定性的是拜登的競選。他的“勝利的秘密”早就為人所知:少數民族聯盟(主要是非洲裔美華人聯盟)與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和一般青年聯盟(以及這些選民投票率的最大化)。直到幾個月前,拜登還似乎是這樣一個聯盟的最佳領導人,但有兩種威脅。首先,生活在大城市郊區的體面中產階級可能會害怕政治生活的激進化,並被拜登的支持者擊退。其次,左(感覺美國選民的大幅增加,尤其是青年),非裔美華人失望政治體制本身,包括民主黨。他們中很少有人會站在特朗普一邊,但他們可能會在選舉日呆在家裡。保持相當權威,難怪奧巴馬在民主黨選民,近日發表了一篇文章強烈譴責人看見他們的情緒:“變革也好只能帶來抗議和直接行動,而投票,參加選舉是浪費時間”。“百度”困境可以直觀展示當前形勢下建立的困難,他選擇搭檔,準確搭檔:她答應他的副總統候選人將女人。明尼蘇達參議員艾米·克洛布沙爾(2月底退出競選,支援拜登)是一名前州檢察官,2006年對殺害喬治·弗洛伊德的警察德里克·肖文提起刑事訴訟。當時,他還被控在拘留中開槍打死(當克洛布沙爾成為參議員時,大陪審團撤銷了指控)。但她和另一位最受歡迎的女性都是來自加州的參議員卡瑪拉·哈里斯,她也是加州的前司法部長。現在,在左翼和非裔美國選民看來,這對他們不利。但伊麗莎白·沃倫(elizel warren)成為馬薩諸塞州一位受人尊敬的左翼參議員的機會增加了。她最大的缺點是她的年齡。在147年的選舉中,兩個人將擁有“拜登-沃倫”。目前很難對選舉做出具體預測,但我們可以預測主要的岔路口。隨著美國政治兩極分化,即將到來的選舉被“特朗普信任公投”。事實證明,拜登的角色充其量不過是被動的:不要失敗。流行病,尤其是抗議,給他帶來了一個更大的挑戰:找到競選議程及其風格的微妙平衡,並積極地強加給他的選民。只有這樣,他才能保留並吸引足夠多的支持者投票。
-
4 # 千古浪
中國宋代大詞人辛棄疾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就不必解釋了吧,這句話反映出來的一個邏輯就是要麼“王八對綠豆對眼”,要麼“針尖對麥芒開幹”,美國和俄羅斯就是這種情況。
很顯然,俄羅斯不是綠豆,美國也不是王八,兩者是針尖對麥芒的情況。
那也就是說,俄羅斯人眼裡的美國和美華人眼裡的俄羅斯是一樣的。這一點不用質疑,也不用去驗證。
那麼,美國對俄羅斯是什麼樣的態度是非常明顯的,軍事打壓,政治脅迫,經濟封鎖,完完全全的敵人。不難想象,俄羅斯人裡面的美國也是一樣的。
事實上也正是這樣,今天的俄羅斯人一直將美國視為最大的威脅,認為正是美國的存在,才導致了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廣大國家陷入今天的困境,才將這個和諧的世界變得充滿了暴力和戰爭。
回覆列表
俄羅斯人口僅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僅僅有一點四億人。(我用這個“僅”字帶有強烈的大中國中心主義色彩。)
話說回來,雖然跟我們比不夠看,但俄華人口放在世界上還是一個大國。人這麼多,觀念也很多元,這很正常。
我總結了一下絕大多數俄羅斯人對美國的基本認識。
“美國這個國家對我們俄羅斯做的事情是大大地壞,美國是個虛偽的國家自己都做不到它宣揚的這些東西。
以上這段話我自認為非常到位。“俄羅斯人最優秀,斯拉夫人是最優秀的民族。”這種思想意識就很有市場。
但越來越多的華人逐漸地建立起了能傾軋美國價值觀的價值觀自信,雖然相對總人口還不多,但一和零是不一樣的,一雖然少,但是有,有和沒有是質的不同。
不敢想象俄羅斯在沒有普京的時候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