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數碼科技踐行者
-
2 # 莫曉染
沒有云計算的時候,人們活得很自我。自以為是地消費,自以為是的放浪不羈,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帥得飛上了天際。
有了雲計算後,人們突然發現,沒有了秘密。有個無形的管家,在記錄著你的消費,記錄著你的行程,分析著你的愛好和需求,提前推送更匹配你的需求的資訊。
-
3 # IT人劉俊明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作為一名IT從業者,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雲計算概念的提出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IT(網際網路)行業的格局,雲計算不僅讓一部分大型科技公司開闢出了新的價值空間,同時也讓大量中小企業擁有了自己的資訊化解決方案,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整個產業領域的網路化、智慧化發展程序。在當前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結合工業網際網路,往往都是從上雲開始的,這足以說明雲計算的重要性。
在沒有云計算概念的時代,對於IT(網際網路)行業內的大型科技公司來說,由於自身具有比較強的技術研發能力和歷史積累,也完全有能力來承載自身的業務需要,所以在雲計算概念提出之初,很多大型科技公司並沒有把雲計算看成是一個重要的技術創新,但是對於廣大的中小企業來說,要想擁抱網際網路往往具有比較高的門檻,這個門檻不僅僅來自於技術,同時也來自於高昂的運營成本,而云計算恰好解決了中小企業的這一“痛點”。
實際上,在雲計算概念提出之初,積極擁抱雲計算模式的科技公司,往往都是“算力過剩”的大型科技公司,這些科技公司為了盤活已有的算力,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就希望透過網際網路以廉價的方式為使用者提供算力服務,這是雲計算早期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對於大量的中小企業來說,透過雲計算不僅能夠降低硬體採購成本,同時也降低了網際網路參與企業運營的技術門檻,而且藉助於大型科技公司的技術支撐,中小企業很快就能夠得到穩定且可持續發展的資訊化方案,這對於廣大的中小企業來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當前在工業網際網路的推動下,雲計算早已經成為了企業進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選擇,雲計算也開始向全棧雲和智慧雲方向發展,這進一步提升了雲計算自身的價值。
-
4 # 數通暢聯
雲計算包括IaaS、PaaS、SaaS,其中IaaS、SaaS發展更快一些,PaaS發展相對偏慢,以前沒有IaaS的時候都是各種硬體伺服器,如:刀片式伺服器、塔式伺服器、機架式伺服器等,大客戶的機房多是機架式、刀片式伺服器,整齊規範、易擴充套件、易維護,小規模客戶則塔式伺服器多一些,各種作業系統OS(WinServer系列、Linux系列等)直接安裝在硬體伺服器上,然後OS上安裝中介軟體、資料庫、應用程式等。
後續慢慢虛擬機器盛行起來,如:Vmware、Citrix等,微軟也有自己虛擬機器,在硬體伺服器上做虛擬機器,在虛擬機器上安裝中介軟體、資料庫、應用程式等也很常見了,這其實也是IaaS的前身,類似OpenStack、CoudStack開源雲管理平臺流行後,IaaS的時代就到來了,阿里雲、華為雲等各種IaaS提供商開始發力、搶佔市場,其實企業自己做虛擬化配置門檻並不高,對於大型企事業單位都要求IaaS的私有化模式、要求整個集團共用IaaS,這也是當前整合商乾的活兒。
我們SaaS真正做的好的並不多,沒有類似Salesforce這種巨頭,客戶都要求個性化、很難整齊劃一,而一旦個性化太多就像做專案模式來做SaaS很容易就做死了。SaaS要做個性化就必須有擴充套件開發平臺,這樣就PaaS化了,事實上這算是PaaS的一種變形。
雲是大勢所趨,不管你是喜歡還是抗拒,它都已洶湧而至,改變著、並將繼續改變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
5 # 雲智時代
以前沒有云計算,企業要開展資訊化、數字化,只能透過購買軟硬體裝置搭建IT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的硬體部分包括伺服器、儲存裝置、網路裝置(路由器,交換機),網路安全裝置(防火牆,IDS,IPS等),還有電源,機櫃等,然後將這些裝置統統放進自建的資料中心(自建資料中心的話,需要有位置,比如批用地,租用運營商的網路線路、佈線等),或者託管在IDC的機房;軟體部分包括購買伺服器上執行的軟體,比如作業系統(windows server,或linux系統)資料庫、企業應用如ERP系統,CRM系統等等,將這些系統和應用放到伺服器中,連通網路,那麼企業就能在上面跑應用,將資料儲存到儲存裝置,整個系統就運轉起來了。於是,企業有了個人的網站,供應鏈系統,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等等。整體是一筆不小的企業投入。
整個基礎設施搭建好之後。你就要有專門的團隊來負責整個IT的運營、維護和管理,比如軟體的升級,硬體的更換,網路的維護等等。軟硬體的成本和IT團隊的成本,是長期的投入。因為你的業務在增長,資料在增長,流量在增長,技術也不是一成不變要跟上變化,基礎設施的架構就要迭代,好的技術和工具也要用上。
有了雲計算之後,涉及到IT基礎設施的,就可以交給雲提供商所提供的雲基礎設施來支撐了。比如,軟硬體的伺服器,儲存、資料庫等都可以選擇雲供應商的服務,硬體的選擇IaaS服務,系統的選擇PaaS,軟體應用的可選擇SaaS服務,選擇好之後,企業可按需的購買雲上的服務和資源,比如你需要多少的計算資源(CPU,記憶體,虛機數量等)來跑業務,就買多少,不需要就關閉掉。而且這些基礎設施的維護,迭代,企業都不需要操心了。企業的IT團隊會瘦身,並且可以聚焦在業務的研發,開發和創新上。
所以綜合來看,雲計算好在哪裡呢?1.企業可按需的從雲上購買資源,彈性的擴充套件、縮放;避免了沒有云計算時,IT基礎設施的折舊,用不用的上,可能都要為業務準備擴容。
2.提升效率,以前搭建資料中心,購買裝置,安裝部署,除錯,再到上線,開發應用,這是個比較長的週期,少則以月算,多則年計。而現在,在雲上部署會很快,業務開展會大大提速。
3.節省成本,IT團隊瘦身,比如自建資料中心的用地等等,就能省下來。而且雲資源按需購買,用的時候開啟,不用的時候釋放。
用個比喻總結一下,用電——沒有云計算就是自己發電,有了雲計算就是買電用
回覆列表
隨著雲計算的繼續發展,未來在雲基礎設施、雲開發、雲應用、雲管理四個方面都將會出現更多的服務和產品形態。
首先是基礎服務設施的發展,據 IDC於近日釋出了《IDC FutureScape: 全球雲計算2020 年預測——中國啟示》到2021年,中國90%以上的企業將依賴於本地/專屬私有云、多個公有云和遺留平臺的組合,以滿足其基礎設施需求。因此分散式雲將會成為未來基礎設定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第二是雲開發的發展,隨著更多的企業上雲,依賴雲提供的各種API生態將會蓬勃發展,我們可以看到類似阿里雲、AWS 這樣的基礎設定領導者正在不斷的完善他們的 API 介面供使用者呼叫。其實在當下,我們就可以透過這些服務提供商提供的 API 介面來對一些雲服務提供生命週期管理。在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將使用公有云和內部API提供的服務構建複合型應用程式;據 IDC 預測,其中將有一半將利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
第三個是雲應用的發展,未來人工智慧自動化、物聯網和智慧裝置每天將產生龐大的資料,這將導致一些行業應用規模化從而驅動很多業務提供商透過雲來為客戶提供應用,即會出現各種豐富多樣的PaaS 平臺,比如醫療、教育、電商等等 PaaS 平臺。
第四個是雲管理的發展,隨著虛擬化技術和容器以及容器編排技術的發展,以 Kubernetes和多雲管理流程以及各種自動化運維工具的出現,未來到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將在容器、開源和雲原生應用開發方面依賴於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幫助來構建和管理他們的業務。
我們可以看到雲計算在這 10 幾年時間裡從網際網路走向非網際網路,從傳統的服務升級方式走向雲原生,從影響企業IT變革走向推動企業全面數字化轉型,正深刻地影響著個人、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