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金牌村夫8半盞兒殘酒

    據史家考證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間,確有宋江其人及其領導的梁山泊起義,但不像水滸所寫的有108將,也沒有那麼多生動的戲劇性場面。

    梁山泊位於山東西部,原是個很小的湖泊,後因從五代到北宋黃河多次缺口氾濫,使它與四周的許多小湖泊匯成一片,到北宋末年便形成橫八百里水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錯,蘆葦縱橫八百里域的大湖泊,湖中港汊交錯,蘆葦縱橫,並有許多天然小島,形勢險要複雜。當時許多破產農民、漁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緝追捕的逃犯遂藏匿於此,成群結夥,靠進行一些“非法”活動營生。有若干股勢力日益增大,人數愈聚愈多,到北宋末年更掀起了多次反抗官府腐敗、盤剝與壓迫的武裝鬥爭和農民起義。宋江起義軍就是其中的一股。宋江起義的導火線是宋朝廷煙解決財政困難,設定“西城括田所”,宣佈將整個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採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貧苦的農民與漁民交不起重稅,長期積壓在胸中的對社會現實的不滿終於像火山一樣爆發了。他們在宋江等人的領導下,鋌而走險,武裝聚險,憑藉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阻殺前來鎮壓的官兵。到宣和元年,這支農民隊伍正式宣告起義。史書記載,宋江起義軍中有三十六個主要頭領。他們是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石秀、徐寧、李英、花和尚、武松。宋江起義軍總人數由於史書無記載,無法統計,估計有近萬人。《水滸傳》寫梁山好漢有一百零八將,那是小說家的虛構,作者羅貫中等人“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以使小說更添傳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於流傳。但小說畢竟是小說,讀者不可將它當成真實的歷史。

    宋江起義軍正式宣佈起義後不久,就離開了梁山泊,轉戰于山東青、齊與河南、河北一帶,史書記載說:這支起義軍“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約兩年後,到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義軍從江蘇沭陽乘船進攻海州(今連雲港),被海州知州張叔夜所派伏兵包圍,損失慘重,退路又被切斷。在這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宋江不得不率眾投降,接受朝廷招安,成為宋朝官軍中的一部分。後來宋江部是否去江南出徵方臘農民起義軍,史學界有爭論,至今尚無定論。但多數史學家認為,宋江部出征方臘可能性較大。

    每一個好漢統率一支部隊,但為了方便起見,仍以36人名字稱呼,這種解釋倒也合理。那麼,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到底有多少人?由於史無記載,確切數字無法統計,大致有數千人的隊伍。史書記載宋江起義有三十六位英雄,為何到了《水滸傳》卻變成一百零八位呢?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得明白:“貫中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這才有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之說。羅貫中在寫小說有感於宋江起義有“替天行道”之言,對於當時那些“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江必有之自亦異於他賊也”,才將梁山36位英雄寫成108位,小說自是小說,萬不能當成歷史來對待。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因而使這次本來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廣泛流傳於民間,以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但是,小說雖與歷史有聯絡,畢竟不完全是一回事,這是我們看《水滸傳》時所要注意的。宋代梁山泊周圍的農民和漁民曾進行過無數次的反抗官府壓迫和剝削的武裝鬥爭,宋江起義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次。宋江起義發生於北宋末年宣和年間,激起農民起義的導火線是北宋設定的“西城括田所”。宋徽宗為解決財政上的困難,於政和元年(1111年)設立這一機構,專事搜刮。梁山泊原為很小的湖泊,因黃河決口使許多原來的小湖泊與之匯合,到北宋末年形成水域八百里的大湖泊,許多破產農民以及一些逃犯據此為生。但“西城括田所”將整個梁山泊收為“公有”,規定凡入湖捕魚、採藕、割蒲,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犯禁者以盜賊論處。農民和漁民交不起沉重的賦稅,不得已鋌而走險,憑藉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理條件,武裝聚集,抗租抗稅,阻殺官兵。因此,梁山泊就成了農民武裝起義的據點。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最初即以梁山泊為據點,“結寨於此”,“山下有分贓臺,置石座三十六所”(何竹淇《兩宋農民戰爭史料彙編》)。宋江等人在這裡共堅持了四五年的鬥爭,直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才正式宣佈起義,隨後離開梁山泊,轉戰於青、齊、濮各州之間,官府也才開始注意到這支起義軍的存在,並下令“(京)東、西路提刑督捕之”,“招撫山東盜宋江”。宋江起義規模到底有多大,從有關史書如《宋史·侯蒙傳》、《宣和遺事》等載,只有36人。據郎瑛《七修類稿》載,這36人為: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石秀、徐寧、李英、花和尚、武松。近人餘嘉錫對此有過詳細的考證。作為一次有影響的農民起義,僅此36人就“橫行齊、魏”,官兵數萬人不能抵抗,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辦到的。據此有人認為這36人可能是起義軍大小領袖的總數,也就是說與宋江一起舉事起義的,可能是三十六條好漢。

    宋江的結局宣和元年宋江正式起義後,不久便離開了梁山泊,轉戰山東、河北、河南之間,“橫行河朔、東京,官兵數萬,無敢抗者。”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領起義軍由沭陽乘船到海州(今連雲港),海州知州張叔夜派上千名官兵埋伏在海州城郊,用輕兵臨海挑戰,引誘起義軍棄船登陸。義軍登陸後,旋遭伏兵包圍,張叔夜派兵燒了義軍的船隻。起義軍陷入重圍,退路已斷,損失慘重。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宋江率眾投降了宋朝官兵,並接受朝廷的招安,成為宋軍中的一員。

  • 2 # 夜狼文史工作室

    四大名著之一《水滸》中的人物大多虛構,而真正歷史有記載的可能只能兩位,一位是宋江,一位是關勝。

    宋江的歷史大多數讀者都知道,筆者在此不向大家細述,我們今天來講講歷史資料最詳細的一位梁山好漢關勝。

    關勝可以說是最真實的梁山好漢,因為我們從史書中可以瞭解關勝的主要事蹟和最後歸宿,還可以知道他的離世時間,而宋江的結局和死亡年代則一直撲朔迷離,無有定論。

    北宋元符年間,河北阜城人劉豫進士及第,光榮加入大宋公務員的隊伍,然後從低階官員一步步爬到了河北西路提點刑獄的高位,這個職位大體相當於現在的省高階法院院長,並且兼有紀檢委的部分職能。就在劉豫志得意滿、揚揚得意時,大金國的鐵蹄踏進了他所任職的河北西路。這傢伙是個超級膽小鬼,一看大事不妙,嚇得連官也不做了,趕緊收拾行李細軟,腳底抹油溜之大吉。劉豫這一跑就跑了兩千多里,從黃河以北竄到了長江南岸。

    宋高宗建炎二年,即公元1128年,劉豫被舉薦到黃河南岸的濟南府擔任知府,和他合作共同守衛這座城市的就是當時的名將關勝。

    按照《大宋宣和遺事》的描述,宋江領導的梁山泊義軍在海州被官軍包圍後,接受了海州太守張叔夜的招安。北宋政府雖然沒有像《水滸傳》裡寫的那樣背信棄義地害死義軍的主要頭領,但對他們並不放心,就特意把他們分派到不同的地方為官。如果這些記述屬實,那麼,讀者可以理解為關勝就被安排到了濟南府擔任守將。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人大舉攻宋,很快就包圍了靠近黃河的濟南城。面對敵眾我寡的不利局面,關勝 主張堅守城池,等待援軍,萬不得已就與金兵決一死戰,為國盡忠,可劉豫卻在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掉了鏈子,他見金兵來勢兇猛,又被嚇得成了沒頭的蒼蠅,本來想像上次一樣棄官跑路,但濟南城被圍得如鐵筒一般,實在無路可逃。金軍統帥完顏昌好像是劉豫肚子裡的蛔蟲,讓人飛箭傳書給劉豫送來了一封密信,以高官厚祿作為誘餌命令他伺機殺死力主死守的關勝,獻城投降。貪生怕死、利慾薰心的劉豫接到密信如獲至寶,暗中開始加害關勝,而胸懷坦蕩、一心為國的關勝此時卻還矇在鼓裡,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面臨的危險境遇。

    關於劉豫是怎樣使詭計害死關勝的,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應該和《水滸傳》中高俅誘捕林沖、劉高誘捕花榮的手段伎倆不無相似之處。遺憾的是,關勝不像花榮那樣幸運,很快就被清風山好漢們解救出來,卻比刺字發配滄州的林沖還要悲慘,他被漢奸賣國賊劉豫殘忍地殺害了,這簡直是十二年後竊國奸相秦檜害死民族英雄岳飛的預演。抗金英雄關勝是個悲劇人物,他的人生結局令人痛心嘆惋,大概《水滸傳》的作者不願自己喜歡的關勝像他的先人關羽一樣命殞賊手、身首異處,就給他在小說中安排了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平定方臘後,戰功卓著的關勝授北京大名府正兵馬總管,任職期間,甚得軍心,眾皆欽伏。一日操練軍馬回來,因大醉失腳落馬,得病身亡。關勝之所以在《水滸傳》中被安排到大名府任職,可能也和劉豫有一定關係。

    憶江南,歷史學者。原名張恆濤。已在《青年文摘》,《意林》,《百家講壇》,《北京青年報》,《齊魯晚報紙》,《揚子晚報》等報刊發表作品十餘萬字,作品收入《歷史開卷有疑》、《歷史的傷口》、《歷史江湖》、《並非“史”無對證》等書。代表作《歷史老師沒教過的歷史》1、2、3部暢銷不斷,第四部即將出版。

  • 3 # 曉木曰兮歷史系

    水滸愛好者能想到的一般有三個出處:《宋史》之宋江三十六人起義記載,《大宋宣和遺事》與龔開《宋江等三十六人贊》裡的三十六個姓名。

    呼保義宋江、智多星吳學究、玉麒麟盧俊義、大刀關勝、活閻羅阮小七、尺八腿劉唐、

    沒羽箭張清、浪子燕青、病尉遲孫立、浪裡白條張順、船火兒張橫、短命二郎阮小二、。

    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鐵鞭呼延綽、混江龍李俊、九紋龍史進、小李廣花榮、

    霹靂火秦明、黑旋風李逵、小旋風柴進、插翅黑虎雷橫、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鋒索超、

    立地太歲阮小五、青面獸楊志、病關索楊雄、一直撞董平、兩頭蛇解珍、美髯公朱仝、

    沒遮攔穆橫、拼命三郎石秀、雙尾蠍解寶、鐵天王晁蓋(先死)、金槍手徐寧、撲天雕李應。

    然而《大宋宣和遺事》終究是話本小說一類,不可盡信。餘嘉錫先生在《宋江三十六人考實》中將三十六人中部分人士作了考據,我將考據比較詳實確信的幾位履歷整理如下:

    青面獸楊志:楊志投降後,攻方臘時立下戰功,後跟隨种師中伐遼,任選鋒軍統制。他跟隨种師中援救太原之時,在榆次潰退,以至种師中戰死。楊志後又道遇金人,又望塵而走,後不知所終。(沒想到楊志居然這麼坑)

    ——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卷四十七》《宋會要·第一百七十五冊》

    九紋龍史進:史進又作史斌,投降後復叛。建炎元年秋七月犯興州,史斌造反稱帝。十二月,史斌又攻陷同州。建炎二年,史斌據長安。十一月,史斌被吳玠所擒,凌遲處死。(沒想到史進有如此有膽氣)

    ——事見《宋史·卷十一&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三百七十七》《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十六&卷一百九十五》

    大刀關勝:建炎二年正月,關勝跟隨濟南知府劉豫守城。是年冬天,金人來攻,關勝驍勇善戰,屢次出城拒敵。劉豫因之前仕途不如意,故殺害關勝,率眾出降。(關勝很悲劇的樣子)

    ——事見《宋史·卷四百七十五》《金史·卷七十七》

    一撞直董平:建炎三年三月,董平率兵至應山縣,沿途燒殺搶掠。四月,劫掠孝感縣。十二月,董平攻破信陽。四年三月,董平引萬餘人兵犯德安府,為陳規所破。董平敗走河南府,被鄉村把守隘口之人所殺。(董平果然是渣啊)

    ——事見《宋史·卷三百七十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十三&卷二十六&卷二十九》《無名氏守城錄·卷三》

    另外有敘述李逵、孫立、楊雄、張順、張橫等人的事蹟,不過大多記載模糊不清,所指不確,不錄。詳情見《餘嘉錫文史論集·宋江三十六人考實》。

    ——————————————————————————————

    《大宋宣和遺事》中三十六人姓名不包括宋江,其他人也與《宋江三十六人贊》裡有些許出入:

    智多星吳加亮、玉麒麟盧進義青面獸楊志、混江龍李海、九紋龍史進、入雲龍公孫勝

    浪裡百跳張順、霹靂火秦明、活閻羅阮小七、立地太歲阮小五、短命二郎阮進、大刀關勝、

    豹子頭林沖、黑旋風李逵、小旋風柴進、金槍手徐寧、撲天雕李應、赤發鬼劉唐、

    一撞直董平、插翅虎雷橫、美髯公朱同、神行太保戴宗、賽關索王雄、病尉遲孫立、

    小李廣花榮、沒羽箭張青、沒遮攔穆橫、浪子燕青、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

    鐵鞭呼延綽、急先鋒索超、拼命二郎石秀、火船工張岑、摸著雲杜千、鐵天王晁蓋。

  • 4 # zhangwan289

    《水滸傳》是根據農民起義的故事改編而來的,其中對梁山泊中的,個個人物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美化,其實在歷史上還有另外一部描寫的跟水滸傳是同一件事的小說叫做《蕩寇志》,在這本書中,梁山伯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醜化,這本書是反對農民起義的維護封建統治的書,這兩本書都是根據真實的農民起義故事改編而來,但小說畢竟是小說,其中有許多內容是屬於虛構的。

  • 5 # 趣讀二十四史

    宋江亂匪是真實存在過的,而且為什麼水滸傳裡會寫108將,因為宋江就帶著三十六個人起義造反,在河南河北山東流竄,最後在江蘇連雲港那兒被張叔夜打敗並招降。然後宋朝就有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寫宋徽宗的故事,其中就有梁山聚義,南宋末年一個畫家龔開寫了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記錄了三十六人的名稱和綽號,這就是天罡星的來歷。所以水滸傳是建立在前人基礎上擴充潤色的產物。

    相關史料。宋史徽宗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

    宋史侯蒙傳: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

    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

  • 6 # 使用者5984039484914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至三年,宋江聚眾梁山泊(又名梁山濼。今山東省梁山、鄆城間)起義,反抗官府,抗擊官軍鎮壓的作戰。

    北宋末期,朝政腐敗,對外獻幣乞和,對內恣意搜刮,農民苦於繁重賦稅盤剝,致流離失 宋江起義

    所。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佔據梁山泊,招募義軍,聚眾起義。旋率眾攻打河朔(泛指今黃河下游南北一帶)、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益都),轉戰於青、齊(今山東省濟南)至濮州(今山東省鄄城北)間,攻陷十餘郡城池,懲治貪官,殺富濟貧,聲勢日盛。十二月初二,宋徽宗趙佶聞知,納知亳州侯蒙“赦過招降”建策,頒旨招安,未果,遂命知歙州曾孝蘊率軍往討。宋江避其鋒,自青州率眾南下沂州(今山東省臨沂),與官軍周旋年餘。三年二月,攻取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省睢寧西北古邳鎮東),繼由沭陽(今屬江蘇)乘船進抵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西南海州鎮)。知州張叔夜遣使探察義軍所向,及知宋江以十餘隻鉅舟徑趨海濱,乃募敢死士千餘人設伏近城,遣輕兵踞海誘戰。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伏擊,船隻亦被焚,退路斷絕,戰敗被俘,起義遂被鎮史書記載,宋江起義軍中有三十六個主要頭領。他們是宋江、晁蓋、吳加亮(《水滸傳》為吳用)、盧

    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清、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灼、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水滸傳》為穆弘)、石秀、徐寧、李英(《水滸傳》中為李應)、花和尚(《水滸傳》有姓名為魯達、魯智深)、武松。宋江起義軍總人數由於史書無記載,無法統計,估計有近萬人。《水滸傳》寫梁山好漢有一百零八將,那是小說家的虛構,作者施耐庵、羅貫中等人“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以使小說更添傳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於流傳。但小說畢竟是小說,讀者不可將它當成真實的歷史。

    據史家考證研究,在宋代徽宗宣和年間,確有宋江其人及其領導的梁山泊起義,但不像《水滸傳》所寫

    的有108將,也沒有那麼多生動的戲劇性場面。 宋江起義的導火線是宋朝廷為解決財政困難,宣佈將整個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為“公有”,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採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貧苦的農民與漁民交不起重稅,長期積壓在胸中的對社會現實的不滿終於像火山一樣爆發了。他們在宋江等人的領導下,鋌而走險,武裝聚險,憑藉梁山泊易守難攻的地形,阻殺前來鎮壓的官兵。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這支農民隊伍正式宣告起義。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因而使這次本來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農民起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廣泛流傳於民間,以至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 7 # 瘋趣樂園

    梁山好漢去確實存在,但最出名的一位,歷史上卻沒有記載。

    首先不得不說,《水滸傳》小說本身是有虛構成分的。

    而《水滸傳》的成書,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

    要說宋江,是確有其人的,根據《宋史·侯蒙傳》明確記載:“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

    在《宋史·徽宗紀》中也曾提到:“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

    在真實的歷史上,宋江勢力是北宋末年的一股悍匪,但不同於水滸裡的108將,宋江只有36位彪悍的大將。

    更重要的是,宋江的根據地其實並不是在水泊梁山,而是採取遊擊作戰的方式。

    關於最為經典的招安問題,歷史上的宋江並不是主動想招安的,根據《宋史張叔夜傳》記載: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擄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由此看來,宋江是因為被北宋名將張叔夜擊敗,這才被迫投降。

    除此之外,歷史上,魯智深也是真實存在的,在龔開所著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作者對魯智深如此贊言為:“有飛飛兒,出家尤好。與爾同袍,佛也被惱。”

    在《大宋宣和遺事》一書當中也明確記載了,諸多魯智深身為宋江36位大將的英雄事蹟。

    當然,真實歷史上的魯智深可沒有水滸裡的那麼猛,更沒有倒拔垂楊柳的神勇。

    而在《杭州府志》和《浙江通志》等相關歷史典籍中,也詳細記錄了另一位英雄人物。

    那就是打虎英雄,武松。

    當時的杭州知府是一個叫高權的好官,因為欣賞武松為人正直,也有一身過人的武藝,因此聘請武松為杭州府都頭,不久,就將武松升職為提轄。

    但北宋末年奸臣當道,太師蔡京更是位高權重,在這些奸臣的陷害下,高權被罷官,身為高權的親信,武松也下崗了。

    而新上任的知府就是蔡京的兒子蔡鋆,蔡鋆這個人無惡不作,貪汙腐化,杭州城老百姓在他的統治下是苦不堪言。

    就這樣,武松決定“打虎”!

    最後更是一舉幹掉了為非作歹的蔡鋆,也許這正是《水滸傳》施耐庵老先生設計出武松打虎故事的靈感吧。

    可惜,武松英勇過人,最後還是被蔡京折磨致死。

    而水泊梁山的智囊軍師吳用,在歷史上也確實是存在的。

    從《大宋宣和遺事》當中我們發現,歷史上的吳用其實只是宋江的秘書,並沒有小說中那麼神機妙算。真實歷史上也沒見記載吳用幹過什麼在歷史留下濃厚筆墨的光輝事蹟。

    而燕青、盧俊義、董平、史進、劉唐、孫立、張順、李俊這些梁山好漢都是真實歷史上存在的,他們也都是北宋末年宋江起義軍的風雲人物。

    但很有意思的是,作為《水滸傳》領銜主演之一的林沖,卻在歷史上查不到任何資料,應該是作者完全虛構出來的文學形象。

    說到宋江那就不得不提一提,他的宿敵,方臘。

    歷史上的宋江起義只是梁山泊一帶因為受朝廷的剝削嚴重,百姓痛不欲生,所以在梁山伯36名大將的上萬人的懲殺貪官惡霸,劫富濟貧的一方豪傑罷了。

    當時方臘起義遍佈江南六州八十一縣,起義上十幾萬人。

    是朝廷派童貫帶十五萬大軍鎮壓的方臘起義,而且覆方臘的的將領是韓世忠,梁山雖人數不多但戰鬥力很強,在群眾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但是遠遠達不到小說中那麼厲害。

  • 8 # 絮絮叨叨聊歷史

    宋江曾經出沒於梁山,但不是以梁山為固定的根據地,而是流竄河北至江淮的流寇。後來有一人叫侯蒙的官員上書,說這宋江是十分難得的將才,不若赦免他讓他去討方臘。徽宗答應了此事,不過侯蒙死了,招安之事遂擱淺。

    於是繼續討伐宋江,討伐的官員不是高俅也不是童貫,更不是什麼曾頭市、祝家莊之流,而是張叔夜。張叔夜時任海州知州,如今的今連雲港市。張叔夜事先預備一些大船放在岸邊,又派人預備火具在船邊埋伏。然後張叔夜大張旗鼓地圍剿,宋江且戰且走,到了海邊見到大船大喜,想要坐船逃竄。不想宋江上船之後大船燃燒起來,宋江手下被燒死無數,上岸之後在海灘上被圍住。宋江背面是海,正面海灘無險可守,登時陷入絕境,最後兵敗而降。恰好童貫討伐方臘,便把宋江部劃入到了辛興宗之下,參加了戰鬥。

    方臘部將方七佛率六萬人攻打秀州,統軍王子武據城固守,辛興宗命令宋江援助。宋江與方七佛大戰,打敗並生擒方七佛,宋江的弟兄也傷亡慘重,損失了近一半。可是辛興宗認為宋江是大盜,雖然有功不過只能抵贖前罪而已,不應該給予賞賜。王稟等人覺得辛興宗的作法不妥,不過也不敢爭辯。宋江見弟兄們因歷史汙點,即使以後立多大功也沒用,只能給官軍當炮灰而已,於是大部隱退,而張榮氣憤不過,逃回梁山建聚義黨繼續反抗朝廷。

    《水滸傳》中張榮要麼是“阮氏三雄”,要麼是浪裡白跳張順的原型。張榮自幼水性極好,並且足智多謀忠肝義膽驍勇善戰,人送外號“張敵萬”。

    山東淪陷,金軍燒殺劫掠,張榮“位卑不敢忘憂國”,在好兄弟孟威和賈虎等人的支援下,來個華麗的轉身,由起義軍變成了抗金義軍,改聚義黨為忠義黨。女真族生在東北,他們不習水性,初來的時候,多次被張榮襲擊,損失不小。所以張榮名聲挺大,和王彥的“八字軍”齊名,在宋史和金史都有所記載。

    不過在宋朝的記載中,只是說張榮在梁山泊建立水寨,有戰船二三百。因為和金人作戰,杜充為東京留守期間,任命張榮為武功大夫。可是金史記載可就不一樣了,《斜卯阿里傳》記載,公元1128年斜卯阿里打敗張榮萬餘船隻。而第二年赤盞輝再次打敗張榮,並“獲舟千餘”。不可否認,金史中的記載有吹噓的成份,誇大戰績,不過也可以說明張榮領導的梁山泊水軍規模之大,即使沒有“船萬餘”,其數量也一定不少。

    在金軍的軍事壓力下,張榮只得從梁山泊沿南清河撤退,轉移到了鼉(tuo)潭湖。鼉潭湖在在如今安徽高郵湖以北,金兵多次攻擊均不能克,張榮的威名也隨之越來越大,軍隊達到一萬多人。公元1130年的十一月,完顏昌猛攻,張榮抵擋不住,遂焚燬糧草率軍信泰州方面撤退。不久泰州攻陷,張榮再撤退就是長江了,他靈機一動不退反進,率進向東北方面而走,進入到了縮頭湖。

    縮頭湖在如今江蘇興化市東側六公里處,也叫率頭湖,如今的得勝湖。公元1131年年初,完顏昌決定消滅張榮部,解除後顧之憂後再渡江南下。可張榮部在水中,為此完顏昌大量籌集船隻,到了三月份,籌集到了數艘戰船,以及無數小船。

    當完顏昌率部乘船進入縮頭湖時,張榮大驚,想要逃走。可張榮仔細觀察,發現金兵的小船來回的晃動,明顯看出不會划船。張榮大喜,立即派出部分小船迎戰,短暫交鋒之後即撤退。完顏昌下令追趕,可縮頭湖地形本來就複雜,湖面蘆葦叢生,一進去後就辯不清方向。追了一會,金兵被引到了暗樁陣之中,有幾艛小船被頂翻。完顏昌一看情之不妙,急忙下令撤退。可進來容易,有張榮的小船引路,出去就難了,湖面上看起來都差不多,那能準確地找到來時的曲折路線。

    當無數只船如無頭的蒼蠅尋找歸路的時候,被頂翻的船更多了,金兵驚惶失措亂成一團。這時張榮率部殺來了,他的船隻如游魚一般在水中快速穿梭,見到落水的金兵或者落單的金兵船隻就砍殺。金兵沒幾個通水性的,加之有鎧甲,別看在陸地上勇猛無敵,落水之後便成了大笨牛。被砍死的金兵還是其次,最主要是淹死的,到處都是救命之聲。張榮部從服飾上觀察有級別的金兵將領,在其淹得半死時,跳入水中生擒過來。金國的將領一看實在呆不上去了,遂紛紛撤退,淮河以東大部分州縣被光復。

    此役是金國建國後的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大敗,死萬餘人。宋史稱為“縮頭湖之戰”,縮頭湖也就是在這之後改名為“得勝湖”,以紀念張榮的功績。張榮獲勝後,行在方面盡釋前嫌,把他劃撥給了劉光世,此後一直在宋軍服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低頻比較好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