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我思考對親密和自由的兩種追求是屬於雙趨衝突還是趨避衝突時,我很坤宏,我發對同一事件用兩種不同的描述方式,能帶來兩種不同的結論。
14
回覆列表
  • 1 # 安慰記

    如果從衝突的定義上來看,這是典型的雙趨式衝突,即“兩種都想要”的衝突,但我猜測題主一定更想知道的是產生衝突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這樣的衝突。

    一個人的時候無拘無束,想做些什麼就做些什麼,無論是高度自律還是偶爾放縱,更多的只是需要考慮自己內心的感受,同樣的,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會有更多的陪伴感,會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面對所有事情。表面上看兩者都挺好的,選擇哪個都有理由,但恰好是兩種生活方式非常互補,導致每當產生變化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新鮮感”,讓自己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

    一個人時間久了難免會產生孤獨感,尋求社交是人類的本能,除了普通朋友之外的交往,範圍更小但是關係更緊密的親密關係會讓我們產生更多的親密感與支援感,與之相對的是同時會帶來一種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是關係產生聯結之後自然產生的,也是會帶來些許壓力的,比如兩個人對某件事做決定的時候一定比一個人做決定時花費的時間要長一些,正因為這種壓力的存在,會讓我們產生逃離的念頭。

    正因為兩種生活方式都有值得留戀的地方,所以如果長期陷入“單身-戀愛-失戀”這樣的迴圈,就會產生這樣的雙趨衝突。最好的解決方式估計大家也都想到了,那就是在親密關係中給彼此留下獨立的空間,有自己的追求,偶爾切換成“獨立模式”,那麼這樣的衝突自然就會消失。

  • 2 # 周梵

    首先,我想說親密關係和自由,不是割裂的。

    不是魚和能掌不可兼得,他可以是硬幣的兩面互為映照的,是可以同時擁有的。你想在親密關係中體驗到多親密你就能體驗到多自由,反之亦然。如果認為它們是一個對立的,這本身就是一個限制性的信念。

    第二,關係中的親密和自由是相互促成的正向迴圈。

    什麼是親密關係?親密關係的建立可以說是人的一種本能,人社會屬性的角度來說,人與人之間需要連結,需要歸屬感,可見親密關係就是在信任的基礎上,透過相互合作或妥協使得具有不同目標的個體為實現他們共同目標而建立起來的關係。

    我們之所以走進親密關係,是因為我們渴望體會到愛的感覺,我們都在尋求愛和呼喚愛。而愛的本質就是開放,溫暖,開放就是無條件的信任,在信任過程願意開啟,並願意等待與聆聽對方,是流動的連結的。溫暖,就像寒冷的冬天握著一杯熱咖啡,令人愉悅的,柔軟的碰觸

    自由:

    是一種不被恐懼,擔心裹挾,表達需求並願意為此負責。真正自由給自己空間的同時也接納,理解,尊重,並給予對方空間,所以對方也迴流給你更多空間。第三,衝突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你所說的,親密關係和自由會產生衝突,停留在一方面想要對方的愛,滿足自己的需求同時又不願意看到對方的需求,且不願意對自己的感受和選擇結果負全責。甚至對對方的需求有評判和抨擊,致使雙方的關係變得劍拔駑張和生硬。於是關係的親密就會喪失掉,因為會更像一個辯論賽,去評判對方哪裡做對了,哪裡沒有做對或者雙方都在爭論誰應該先被愛或是先被滿足的哪一個。在這個過程裡,親密和自然同時都喪失掉了。

    比如 :我先生是個極限運動愛好者,他知道今年12月份有個在去北方雪鄉體驗極限運動,但考慮到我工作很忙,家裡還有兩個寶貝需要照顧,當他在猶豫要不要訂票去時,我非常支援,鼓勵他去。就像他支援我十月份去印度待一個月靜心和習練瑜伽,而四月份他去的時候,我也是全力支援,他在印度的最後一週我還帶兩個小朋友去印度探班。這個過程中雙方都沒有犧牲感的體諒,本身對親密和自由的一種加持。

    雖然我對他的支援並沒有預期回報,但是當愛的能量流出去時,必然也會流回來。因他會有更多的愛迴流給我,那麼我們就能享受到更多的親密和自由。我們甚至都約定每年彼此都支援對方安排一個時間獨自出門,把妻子、丈夫、父母、企業領導人、老師……這些身份都放下,只是跟自己待著,擁有一段純粹屬於自己的時光。

    所以,你看,親密和自由當然是可以同時擁有的。

    當我們有了一個這樣的假設,因為自己選擇了這段關係,所以無法讓自己活得自由,其實是你不願意全然地承擔你的關係所帶來一系列的你需要面對,處理,溝通的後續變化,每當碰到一些相關的問題,你就會把這個責任推給對方,因為選 擇了TA,所以我不能做這,不能做那。

    如果走進親密關係只是渴望從TA身上得到某些東西安全感,被關心等攀附心,希望最好對方把我想要的都給我,但同時不要對我有任何要求。這本身就是一種小我的控制,如果是這樣,你在親子關係,親密關係或職場等其他任何關係也享受不到自由。

    因為無論是親密關係還是任何其他人際關係。自由說白了就是如何做到你是你,我是我,我們是我們。那麼這個過程就是自己如何更清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不斷學習成長!

  • 3 # Miss張小豆

    一個人同時追求親密關係和自由這並不衝突,就像認真學習和玩音樂一樣,如果有能力的人可以兩者兼得,而且有些還可以兼顧的非常好呢。追求親密關係和自由是兩回事,同時,這兩者都是現代社會當中每一個人都想要追求的東西。在人們除了自身的生活需求。,他們更多的要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也就是愛與被愛的需要。而與他人發生親密關係正是每一個人到了某個階段都需要經歷的過程,每一個人都希望有一個人來愛自己,而作為回報自己也會為對方付出自己的愛,這也是戀愛發生的重要基礎條件之一。但是如果雙方之間的親密關係超過了一個度之後,彼此之間可能會因此而感覺到壓力的存在,而如果一方對另一方管束得太嚴的話,另一方可能還會因此採取迴避性的行為,最終導致分手的局面。所以說即使親密關係之間也需要給彼此一點空間,給予一定的自由有時候對雙方之間關係的穩定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這也需要對對方信任以及相互理解包容。當然,如果一味追求自由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一旦關係確認了之後就不是單獨自己的事情了,很多時候涉及到的情況都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要麼你可以選擇單身到底,不要和別人確認情侶或者親密關係,引文對方也許是想和你認真談的,如果你沒想確定關係就要儘早和對方說明,如果對方願意與你只是共度良宵的關係的話可以繼續進行下去,但如果不是的話,就不要給別人希望,最後傷害到對方了。

  • 4 # 鵜鶘心理

    從心理學上看,想要同時追求“親密關係”和“自由”,但又不可兼得的時候,這兩方面不可調和,變成了雙趨衝突。但這裡的前提是,題主認為親密關係和自由是兩個不共存的、相反的方向,得到了一個就得放棄另外一個。但事實是否真的這樣?我們可以來考慮一下,其實這兩者並非不可融合,也就是說有了親密關係依然可以享受自由。

    如果認為兩者不可兼得,那意味著題主在親密關係中過於依賴或者過於委曲求全,在這樣的關係中,往往失去了作為個體的獨立性,很難真正享受愛的感覺,因為你在關係中會覺得自己犧牲了自由,有了犧牲就會感到委屈,是不會快樂的。再加上對自由的嚮往,往往這種糾結會阻礙親密關係的正常發展。

    但如果換個角度看,在作為伴侶的同時,注意保證自己的獨立空間,尊重彼此的生活,允許獨立性的存在,可能更會增加親密關係的魅力,因為喪失了自己的人往往也不太懂得如何與別人相處。

    所以不要用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維看待這個問題,當你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衝突自然就不存在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辨別真假鱷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