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職場蘇先森

    你朋友說的原則上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除了騰訊的優勢是營銷這句話我不太認同,首先說一下百度吧,因為谷歌也有一些技術是從李彥巨集的論文裡面獲得的,比如李彥巨集的“超鏈分析”技術, 當年谷歌剛起步的時候,也參考了很多李彥巨集對搜尋引擎技術上的分析建議。正是因為百度屬於一個技術派的公司,所以,他們有很多本身可以經營的很好的產品,卻因為缺乏營銷思維概念,而夭折了很多產品,比如說曾經的百度有啊、百度空間等產品,雖然百度擁有非常龐大的使用者體系和使用者粘性,卻依然失敗了一個又一個產品。

    阿里的優勢確實是運營和超前的市場分析,馬雲並不懂技術,但是他能凝聚一群人才,這為他後期的運營風格奠定了基礎,前期能夠讓一群食不果腹的人死心塌地的跟著他一起去創業,足以說明這位領袖一定很有組織和運營方面的魅力,所以,阿里在後期的運營模式上做的就非常優秀。

    至於騰訊,說他營銷做的好,說實話,還不如人家攜程的一半做的好,騰訊主要是依賴龐大的使用者群體,不斷的開發一些虛擬類商品來盈利,比如QQ會員、藍鑽、綠鑽、遊戲等產品,這些東西不能說營銷厲害,而是利益化太嚴重,營銷這個詞是個褒義詞,我感覺用在騰訊身上,總感覺很彆扭。

  • 2 # 老字號品牌

    企業成敗與否最重要是企業的舵手,掌門人。

    阿里,騰訊,百度它們之間最大的差距,其實是掌門人的視野及胸懷之間的差距。

    蘋果離開喬布斯,它就開始走下坡,因為喬布斯帶走企業的靈魂。

    如果阿里離開馬雲,那阿里肯定會逐步走下坡,因為企業靈魂帶走了。

    企業不是單純戰術,單純營銷,還要有思想靈魂。阿里離開馬雲後還有多少最初的夢想與靈魂,我們現在還不知道。至少從世界歷史,無論政界,商界重要人物離開,都出現一些波折。

    在我看來阿里最擅長的不是運營,而是戰略佈局,其次才是運營。

    騰訊最擅長不是營銷,而且開發出優秀產品QQ及微信,但是騰訊其實除了微信,QQ外好像也沒有好的產品(害人的遊戲不算),在5G到來後,微信還能否踏準節奏還很難說。在我看來,5G會有一個全新的社交模式出現,其實現在有一些技術已經突破,新的社交模式肯定會很大不一樣。

    百度,在一些AI技術方面走在前面,但是5G時代AI技術是百花齊放,百度也是小小一部分,只要稍不留神,現有一些AI及無人駕駛技術,就會新的工業智慧物聯網取代。

    在我看來5G初期戰略佈局最重要,佈局一定要以人為本出發點去做戰略佈局。不管是技術研發、產品開發、還是運營等,一切以人為本。

  • 3 # 筱說家

    並不是,我的結論在技術方面的話,是阿里>騰訊>百度。就說一下現在市場風生水起的AI技術,說白了就是人才+資料的組合。

    人才方面,阿里有達摩院,匯聚了全世界10多名IEEE FELLOW、20多位頂尖世界頂尖大學的教授,一半科學家擁有頂級大學博士及以上學歷,而至於資料方面,阿里的移動應用平臺幾乎覆蓋了超過20個領域,一手掌握真實、有效、新鮮的資料,使得自己的AI能夠在實戰訓練中摸爬滾打,不斷盡心自我強化。相比於地平線、商湯這一類需要自己買資料或者蒐集資料的團隊的資料更多且更真實有效,無需擔心經過二手處理的。

  • 4 # 洪一二

    我們在評估這三個巨頭的時候,首先需要評估下三巨頭的自有優勢業務,也是護城河,簡單看看這三家的護城河:

    1、百度:

    關鍵詞:搜尋、無人駕駛技術等業務。眾所周知,百度的搜尋做得好不是因為核心技術優勢,而是谷歌無法進入中國市場,也就是說百度的搜尋業務是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充分競爭的。在與百度接觸的過程中,風格不知道大家是否體會過?大家猜猜看?

    2、阿里:

    關鍵詞:電商、支付、金融等業務。電商業務及關聯業務,無人可替代。大家如果體驗過抖音、微博等平臺的電商功能,就知道只有淘寶聯盟是可以無縫連結這些多平臺的,目前國內我還沒有看到第三家可以無縫對接多平臺。曾經也和阿里的人打過交道,都有鐵軍風格。如此龐大的企業,至今仍保持著一線戰鬥狀態,牛X。

    此外,阿里第一個提出了DT的概念,做什麼就不是做什麼的,阿里的底層技術又何止電商及其關聯業務。

    3、騰訊:社交、遊戲等業務,目前來看,騰訊在社交領域無可匹敵,2C的流量之王,毫無懸念。遊戲業務更是印鈔機,微信在用吧?已經從生活到工作,無孔不入。以微信目前在國內的影響力,如果單獨分拆,估計排名前五吧。

    綜合下來,阿里和騰訊構建了絕對的優勢,百度在不飽和競爭條件下,優勢也是有目共睹的,只是......

  • 5 # 機器人大王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僅僅從籠統的角度來回答,容易引起誤解。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得出的結論也會有所不同。我這裡簡單分析一下。

    從BAT各公司的創始人特質來看

    創始人是企業的靈魂,創始人的特質直接影響企業的風格和麵貌。我們看看BAT三家公司的創始人特質。

    百度創始人李彥巨集畢業於北京大學資訊管理專業,獲得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電腦科學碩士學位。歸國創業,親手開發百度搜索引擎,並引領公司成長。對技術有很敏感的嗅覺,以及對技術的愛好與狂熱。

    阿里創始人馬雲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後來擔任英文以及國際貿易教師,精通英語,擁有良好的溝通和展現能力。對商業有很敏銳的嗅覺,圍繞著商業這一核心,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商業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畢業於深圳大學電子工程系計算機專業。通過聊天軟體QQ快速贏得使用者增長,為騰訊後來的社交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產品設計有特別深刻的了解,關注產品的實用性(產品圈粉)。

    從BAT各公司的願景來看

    BAT各公司的願景以及基於願景的事業內容等方面差異比較大,各公司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從前沿技術的佈局來看

    某個公司在某一方面擁有優勢或者特點,並不意味著在比較中一定會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畢竟各個公司的體量很不一樣。比如從市值的角度來講,百度只有阿里和騰訊的幾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硬要說誰比誰強,得出的結論容易出現問題。這裡從技術的角度,以BAT對前沿技術的佈局來分析一下他們的特點。

    雲端計算方面

    雲端計算方面,阿里雲顯然走在BAT的最前列。不管是技術還是運營,都非常強。比如在公有云方面,Gartner的研究報告指出,阿里雲是中國雲端計算的領導者。

    大資料方面

    馬雲最早提出“資料技術(Data Technology)”這個概念,並在大資料領域做了很多富有創造性的探索和研究,“數加”平臺、MaxCompute/ DataWorks/ DataV/ Quick BI等在業界非常有影響力。百度的Palo / Jarvis / Echarts/ Habo,騰訊的Dmaster/ Tbase/ TDBank/ Hermes也都有一些建樹,但是和阿里的影響力來講,還是有比較大的差異。

    人工智慧方面

    BAT都很重視人工智慧,但是在戰略上各有重心。百度提出“All in AI”,要夯實基礎,決戰AI時代,推出的重磅開源產品自動駕駛平臺Apollo和語音平臺DuerOS在業界擁有很強的影響力,自動駕駛成為國家級專案。阿里倡導產業AI(AI for Industries),通過ET大腦在各個產業遍地開發,特別是ET城市大腦成為國家級專案。騰訊關注“AI in All”,為使用者提供智慧助手。在醫療領域推出了覓影平臺,也是國家級專案。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實力和影響力,這是BAT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特點。

    另外,BAT本身處於變動之中,我們在考察這三家公司的特點的時候,儘量在分析的維度或者領域上作出細分,這樣得出的結論會更具體也更客觀。

  • 6 # 晨雨細曲

    這個問題是不正確的。

    如果這個問題放在2010年以前,我覺得應該是百度優勢是技術,阿里優勢是高超的戰略和營銷,而騰訊則是強在產品上。

    但是時間如果劃分在現在,那麼百度我不知道優勢現在還在哪,阿里是強在技術、營銷和戰略,而騰訊則還是強在產品上。

    我來分別前後分析一下。

    首先分析2010年以前。

    百度絕對是一個技術優勢的公司。百度創始人李彥巨集本身就是技術出身,並且在搜尋引擎上獲得過專利技術。百度的搜尋技術可以說是國內無敵的狀態。這點不是另外兩家公司能夠比得上的。

    而阿里呢,首先馬雲是不懂技術的,他厲害的地方在於能夠看得到未來,也就是說他能比別人看的更遠,知道未來什麼東西能火能起來,於是乎指定戰略來做這個東西。比如,他可能預見了未來人人都會網上購物,於是乎做了淘寶,知道大家出門不帶錢,於是乎做了支付寶等等。至於營銷這塊,可以說雙十一是無敵的存在,那種交易量在中國甚至世界也找不到雙十一這麼玩的營銷手段。

    而騰訊,馬化騰是一個技術出身,但是他更是一個產品經理型別的技術。最早發家的QQ,其實當時有好幾家都在做,為什麼只有QQ做起來了,我想絕對不是僅僅靠的是技術,而是他做了一些解決大家痛點的功能,比如QQ群功能,QQ秀和QQ空間等功能,這些都是方便的產品功能。更何況,現在被譽為是中國第一的產品經理張小龍就任職於騰訊,微信絕對是大神級別的產品,這點無論你怎麼跟我抬槓,我都不接受反駁。跟我抬槓的麻煩先把微信解除安裝了先。但是這是2010年之前的局勢。

    至於阿里,阿里的技術這幾年確實越來越牛逼了。成立達摩院,製造平頭哥晶片,還有國內第一的雲端計算阿里雲,這些就不是其他技術科技公司能夠做成功的。做技術的人深有體會,在github上開源的專案,阿里是最多的,這一點也可以從側面反映阿里的技術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只會賣貨的商販了。所以現在阿里除了產品社交類的幹不過騰訊,其他從技術。營銷和戰略上都比騰訊要強。

  • 7 # 掀開網際網路面紗

    題主朋友說出這番話看來是還停留在傳統印象中吧,現在BTA早已不是當年的樣子,就拿阿里巴巴來講,還拿人家當作一家電商公司嗎?他們的優勢其實是技術。

    大家仔細想想,現在提到阿里巴巴,第一印象已經不再只是淘寶、天貓,還會想到阿里雲、螞蟻金服等等,阿里巴巴早已成為一家科技公司。

    此前,畢馬威KPMG就釋出了2018年全球科技創新報告,對科技顛覆式創新者進行分析。其中,阿里巴巴超越Facebook、亞馬遜、谷歌等美國科技企業,成為全球最具顛覆能力科技企業。足以見阿里巴巴的技術實力,已經為全球公認。

    在科技研發方面,阿里雲也是首屈一指。去年年底普華永道釋出了一份名為《2018全球創新企業1000強》的報告,其中資料顯示阿里巴巴的研發支出連續三年居中國上市企業之首。普華永道表示研發費用的投入其實就是是衡量企業創新力的關鍵標準。2018年阿里巴巴的研發支出達247億元,是騰訊的1.3倍、百度的1.8倍,研發費用更是佔到總收入的比例15.65%。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阿里巴巴有了全球排名前三的阿里雲,還有具備全球領先研發技術的達摩院。不僅如此,阿里巴巴還成立了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今年將推出神經網路晶片。看到這,你還覺得阿里的優勢是運營嗎?

    總結:研發方面不斷的投入、對人才友好的科研氛圍、以及世界領先的技術能力,阿里巴巴的科技才是它最大的祕密武器!

  • 8 # 家居海邊

    如果單純的從產品的角度出發,我想這樣分析是對的,但是經過了這麼多年的迭代更新,如果站在一個普通戶的理解上,BAT這麼定位, 我都不認同。

    百度:當初李彥巨集從華爾街帶來了讓全體國人都耳目一新的搜尋引擎,方便.快捷.高效.那時候人們都親切的稱之為“度娘”。面對長期霸佔搜尋引擎第一位的同時,百度做了什麼?是不是誰給的錢多,誰就可以上第一位,不管你是幹什麼的,甚至你搜索一個問題,頭幾位置出來的並不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各種應用類APP下載,好不容易往下翻到了答案,一開啟可能又是一番景象。面對使用者,百度到底是站在了什麼角度,APP需要變現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沒有底線的變現就是有毒產品,早晚被使用者遺棄。

    阿里:阿里最初的想法就是搭建一個為賣方和買方提供一個可以交流的平臺,讓有產品的企業賣貨不在難,讓消費者買到價效比更高的產品,但是做著做著我們發現,阿里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迭代了很多產品,所有產品都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最大化的提升使用者的體驗度,我曾經多次講過,阿里即是一個公司,更是一個時代的創新者和改革者。

    請問,國內有幾個這樣的公司,可以實實在在的為使用者帶來真正的變革。

    騰訊:騰訊的優勢在於網際網路創業初期,靠著社交軟體快捷和方便積累的大量的使用者群體,應該說是絕對的技術大牛,隨後又在支付領域打破了支付寶的一家獨大。但是對於使用者而言,除了兩款社交軟體,騰訊可能就剩遊戲了,遊戲這個東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騰訊的產品優勢依然很好,迭代的速度也快,,如果單純的從一個技術公司的角度出發,騰訊很優秀。但是作為使用者我們仔細想想騰訊給我們這個社會到底帶來了什麼樣的效益,一個公司之所以能成為大公司,我想絕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公司能賺多少錢,而是為這個社會帶來多少正確的價值觀。

    希望。騰訊在做好技術的同時,更多的應該從社會的價值來考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多數人喜歡要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