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籃球潮流

    本人大學期間曾破校三級跳記錄,雖不是專業體育生,但從自己的經驗來談談自己的測試方式,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首先確定好起步至踏板的大概距離

    距離過短,速度不夠,沒有足夠的加速距離,就無法獲得最大的起跳高度和距離

    距離過長會損耗體力,跳遠是瞬間爆發力的體現,若將爆發力都用在助跑上面了,最終起跳時會覺得後勁不足,力不從心。

    所以要先確定好適合自己的助跑距離,當然,一般操場的助跑跑道都比較適中,主要是不要太短。

    然後確定助跑的起步腳和起跳腳

    一般我是左腳作為起步發力腳,右腳邁出第一步,然後開始助跑加速,速度不用加到衝刺的速度,那會讓落腳時腳步虛空,不能穩穩的踩到踏板線,只憑慣性起跳,很難跳出成績且容易失去平衡受傷。然後用自己慣用腳起跳,本人因經常打籃球,習慣左腳起跳右手上籃,所以左腳起跳力度更大,協調性也更好,這要看個人習慣。

    試跳微調誤差距離

    確定好大致的距離及起跑的腳位,就可以試跳確定誤差距離了,先確定一個助跑線,加速至理想狀態開始起跳,先確定大概的起跳線,讓同伴幫忙觀察落腳點與起跳線的誤差距離,同時默數加速至起跳時所用步數

    確定好誤差後就可以沿著起跳線往助跑線正常走過去默數腳步和距離,將誤差距離補償至助跑線。

    這樣自己心裡就有一個大概的距離,下次就可以用步行測出的步數大概找到助跑線的位置,然後用確定的助跑步數來試探誤差距離,以調整至最佳狀態。

    綜上,你需要得到以下幾個結果

    助跑距離起步腳和起跳腳助跑所用步數步行所用步數踏板誤差距離

    得到以上幾個資料,基本不會偏離太遠,另外速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定不要太快,要有節奏,讓自己的腳能踩實,重心向上提,不要前傾,這樣在上板的時候才能更好地調整自己!不至於慌亂踩線!

  • 2 # 愛跑步愛生活的黃老師

    助跑的啟動方式靜止狀態開始起動,一般採用半蹲式或站立式姿勢開始助跑,這種起跑姿勢的特點有利於固定第一步的步長。行進間起動,先走幾步或慢跑幾步或墊步等方法起動,踏上助跑標記後開始助跑。這種起跑的特點是運動員開始的時候比較放鬆,有利於發揮速度助跑步點的測定

    助跑步點的測定可採用走步丈量的方法和跑步丈量的方法。

    走步丈量的方式是根據全程助跑的步數,每走兩步算作一步,比如採用12步助跑的運動員需要丈量24步,需要走24步。當你丈量完之後需要進行反覆試跑,進行調整。跑步丈量的方法是在跑道上起跑反覆做加速跑,找出從起跑線到自己所確定的助跑步數腳印的相對集中點,用皮尺丈量下這段距離,然後移到助跑道上進行反覆練習,並進行調整。助跑的距離和步數

    助跑距離和步數取決於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對於目前青少年運動員來說,究竟採用多長的助跑距離為好,根據具體情況因人而定,助跑會收到各種因數的影響。一般來說,一名二級運動員水平他的助跑步數大概在12-14步。簡單來說,根據你自身的訓練水平進行劃定,確定你助跑的距離。當你適應了之後再嘗試加大步數,進行調整。

    助跑的節奏

    助跑的節奏大概分為兩種,逐漸加速和積極加速兩種型別。

    逐漸加速:開始助跑後逐漸的加快步頻和加大步長,整個助跑的加速過程中比較均勻平穩,在助跑的最後幾步達到最大的速度。積極加速:助跑開始幾步步長較小,步頻較快,積極加快助跑速度,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快的速度。

    一般來說,初學者和訓練基礎相對薄弱的運動員助跑時多采用逐漸加速的方式,運動水平高的採用積極加速的方式。無論採取哪種助跑方式,在最後幾步都要達到最大的跑速。

    助跑的標誌有些運動員往往在助跑的過程中設有兩個標誌點:1.第一個標誌點為助跑開始的標誌,靜止狀態起跑的的人以這個標誌點開始助跑;同樣,動態起跑的運動員也是從踏上這一標誌點後開始助跑。

    2.第二標誌點為檢查標誌,以此來檢查助跑節奏和助跑完成的情況,一般設在起跑前的6步的地方,這個檢查標誌在運動員形成助跑節奏的階段可以進行設定,穩定運動員的節奏。

    運動員助跑的準確性主要取決於助跑開始時是否踏上起動標誌,助跑開始的幾步,助跑過程中和最後幾步的節奏變化以及運動員本身的自信心。

    助跑最後幾步的步幅變化

    一般來說運動員在助跑中倒數第二步的步幅長點,身體重心略有降低,而助跑最後一步的步長則稍短。這是為了加快起跳的放腳動作,使重心提高便於運動員以適宜的騰起角度起跳,也縮短了緩衝階段的時間,增加了起跳的效果。

    總結一下,助跑在跳遠裡很重要,希望有助於你瞭解助跑結構,懂得如何測量步點和具體怎麼用步點實施跳遠。

  • 3 # 小鬼在前方丶

    1.走步法:在通常的情況下,採用自己的便步走,助跑步數乘2減2等於走步數,如助跑8步:8ⅹ2-2=14步。若助跑步數超過10步時,則每多助跑一步增加走兩步的距離,如助跑12步:(10ⅹ2-2)+2ⅹ2=22步。經過反覆助跑進行調整,最後確定下來。

    2.測量法:先把自己要跑的步數告訴同伴,然後從起跑點向起跳區加速助跑;數步的同學站在起跳區附近一側,數助跑人一側(左或右)腿跑至起跳區附近落腳的步數,看清最後一步的準確落腳處,立即做出標記,最後將步數乘以2即是他的實際準確落腳處。經過幾次練習調整好步點,確定起跳線。

    3.縮減法:踏跳不準時,不要單一地往後移起跑線,這樣一來,不能避免踏過起跳線,因為學生存在怕踏過板或踏不到板的心理,所以最後踏小步或跨大步,同樣會犯規。若採用縮減法,縮短自己預跑段的步幅,當踏上加速段的標誌時,正常加速跑速段和最後四步段,效果要好得多。

    4.移動法:在距離踏跳區前沿15-20米處劃一條基準線。學生第一次試跳必須從基準線開始助跑,老師或同學在踏跳區外觀察試跳者踏跳腳的落點,看是否能踏準,若超過踏跳區,就指導試跳者用自己的腳量出超過的腳數,然後從基準線處向後移動相應的腳數。相反,未踏到的話,就將起跑線往前移。

    5.基準法:丈量步點時,先運用“九七法”劃出各自的基準點,然後進行試跳,試跳過程中倘若步點不準確,可採用移動法加以調整,直到調準為止。基準法集“九七法”和“ 移動法”之所長,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觀察、判斷和糾偏能力教學中要啟發學生積極動腦、互相糾編,共同提高。

    跳遠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體育專案,要想跳出好成績,踏準步點是一個關鍵。加油吧!相信自己!

  • 4 # 靚廣大

    有幸看過教練教孩子們練跳遠,不知道對不對,班門弄斧,如果有建設性就就採納,先宣告,我的專業不是跳遠。在跳遠的裡面我是毛筆字寫的好的,在驢友裡我做飯是最棒的,在吹牛方面還沒有對手。所謂走步法:在通常的情況下,採用自己的便步走,助跑步數乘2減2等於走步數,如助跑8步:8ⅹ2-2=14步。若助跑步數超過10步時,則每多助跑一步增加走兩步的距離,如助跑12步:(10ⅹ2-2)+2ⅹ2=22步。經過反覆助跑進行調整,最後確定下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固定了再改有些難度……建議開始就聽教練的,多練習,多實踐,慢慢摸索。一切就會更好,加油。

  • 5 # 熱愛田徑

    跳遠走步法作為跳遠運動中常用的姿勢,對於跳遠的距離有很大的提升。所以走步法的步點可以這樣測量:

    在通常的情況下,採用自己的便步走,助跑步數乘2減2等於走步數,如助跑8步:8ⅹ2-2=14步。若助跑步數超過10步時,則每多助跑一步增加走兩步的距離,如助跑12步:(10ⅹ2-2)+2ⅹ2=22步。經過反覆助跑進行調整,最後確定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蠟、鍍膜、封釉、鍍晶,到底哪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