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imon叔的商業觀察

    我覺得雷軍有這個決心往高階走就對了,因為手機行業競爭到了一定程度,就開始顯現出來高開低走這個特性。就是高階旗艦隻要銷量上去了,中低端的跟著走貨就會很順暢。高階機無論從利潤角度,還是對整個品牌的提升,以及對中低產品線的提振,都是具備全域性意義的。

    不過這個價格,不是你想放開往上衝就能衝得上去。不是堆料夠猛就成了高階機。就像以前金立搞了個什麼M2017, 也想衝擊高階,定了個六千多的價格,結果生命週期內只賣了五萬臺。華為能夠達到量價齊升,也是經過多年的技術積澱和品牌打造才實現的。小米想往高階走,廣靠堆料不行,還得補上品牌打造和產品概念提煉這兩個短板。

    品牌打造是需要投資的。網上的水軍口水戰有助於流量和熱度,但對品牌積累沒有幫助。小米長期的價效比路線,導致小米對投入跟銷量沒有直接關係的品牌廣告會比較吝嗇。如果不克服這一點,那品牌在短期內很難樹立起來。看看華為,請國際明星代言,再加上航機雜誌廣告,以及很多線下廣告牌的投入等等,塑造出了高階的形象。而小米這方面需要向OPPO和VIVO學習一下娛樂營銷,更對小米消費人群的調性。

    還有就是小米打造的始終是水桶機,沒有鮮明特色。缺乏賣點,沒有特色,就會導致消費者購買的時候找不到一個強有力的購買理由。譬如買華為P是為了拍好片,買MATE是商務需要,買OPPO是不斷電,買VIVO是為了視聽,買IQOO是打遊戲。而買小米,好像樣樣都行,但每樣好像都不是最頂尖。這就導致了購買轉化率比較低。這也就是網上聲浪大,但那些鍵盤俠口袋都捂得很緊,網上挺你可以,拿錢出來難,流量很難轉化成銷量。

  • 2 # 吐說科技

    其實小米10系列並不是被迫價效比,這是由於小米的品牌文化決定的。雷軍每次定價基本上都是貼著成本來的,看似小米10系列相對於以往的小米手機是貴了很多。但這次小米10的堆料有多狠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在同樣的表現之下小米還是那個小米永遠是價格最低的,在同樣的價格之下小米永遠是表現最好的。你看OPPO Find X2標準版與小米10一對比,整體表現不如小米10但起步價卻貴了1500元,所以這不是被迫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河中魚群不斷,但就是不上鉤、咬鉤,這是什麼原因?有何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