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邊疆予溪

    古人有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孩子犯錯,一定要及時糾正引導,最重要的是一、 孩子犯的錯有輕微、嚴重、重大之分,不同的事情背後我們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二、輕微的,以開導 認錯為主。三、嚴重的和重大的,我們不僅要讓孩子意識到錯誤,更要引導孩子學會反思和換位思考,這個事情對別人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對自己的以後會形成那些影響?如果這件事是別人對自己做的,自己心裡會有什麼感受?我們以後應該怎樣做?認識到並防止以後再犯。並給予對應的懲罰可以是戒尺等!四、一定不是這件事讓大人氣急敗壞,成了大人發洩情緒的出口。五、真誠對待。孩子一定能感覺到家人這顆心是對他好。六、分享一個故事: 一個江洋大盜即將被處以死刑,他請求獄官能否見母親最後一面,獄官答應了他,當他見到母親時,他請求母親能否像嬰兒時期一樣,最後吃一口母親的奶,母親解開衣釦,而他狠狠地咬了母親,歇斯底里的喊道:“為什麼小時候當我有小偷小摸等惡習時?你沒有及時的制止我,反而縱容我,導致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最後獄官他免除死刑改判無期徒刑,因為這個事情警示了天下那些溺愛孩子的父母,有很好的教育意義。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 2 # 七寸憂傷

    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多,父母對孩子百般疼愛,孩子從小就享受著父母的溺愛,但有的時候孩子實在太調皮,和他講道理也聽不進去,無奈只能動手,但以打孩子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真合適嗎?小孩子如果犯錯,父母應該怎麼教育,打孩子是正確的麼?

    前段時間一個老鄉聊起他孩子小時候的事,說他兒子從小就不聽話,一到商場裡就要這要那兒,不給買就躺在地上耍賴,不起來,他憤憤不平地說:“光因為這件事,不知道打過他多少次”,我當時在想,既然是“不知道打過多少次”,說明孩子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孩子在這件事上一定吃了不少苦頭,在屈服和反抗間始終沒有找到出路。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孩子活在父母的拳腳之下,只因為他們還未成年,不能奮起反抗。其實打罵來教育孩子的父母並沒有起到管教作用,也沒有很好地建立起家長的權威,因為權威是要建立在責任之上、理智之上。經常受到體罰的孩子會產生行為和性格上的偏差。

    愛說謊

    孩子因為害怕遭受體罰,自然求助“說謊”這一本能來試圖躲避被打。

    傷害孩子自尊

    親子關係原本的形態是強者保護弱者,但當父母用惡言、甚至拳頭來教訓孩子時,管教模式變成了強者擺佈弱者。面對父母的貶低、指責,孩子會感到很無助。在親子關係惡劣的家庭中,有的孩子甚至會選擇離家出走。

    孩子會產生報復父母的想法

    體罰和打罵孩子都顯示出父母對孩子的判斷力和控制力的不信任,孩子的情感會受到傷害,對父母和自己的關係感到徹底喪失信心。在憎恨和無助的雙重壓力下,孩子會漠視親情,對父母心生報復之念。

    前蘇聯傑出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家庭生活制度一開始就得到合理發展,處罰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裡,永遠不會有處罰的情形,這就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的道路“

    建議家長做好以下幾點:

    管教之前先管好自己的情緒

    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拿第一,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孩子,卻有不一樣的孩子,一個不一樣的孩子才是最好的自己。做父母的要時刻告誡自己:孩子的生命是我們給的,但他們的人生卻不是我們的人生,我們主宰不了。

    保留一份童心

    多以孩子的眼光來打量孩子,來與孩子相處;少用父權母權的威嚴,而是用幽默、人格魅力來感染孩子,讓孩子願意開啟胸懷與父母交流,以此來了解孩子的內心。比如,晚上臨睡前和孩子玩枕頭大戰,講腦筋急轉彎等。

    結束語:打罵只是皮肉之痛,不會讓孩子心服口服。相反,如果孩子犯了錯還知道找父母幫忙,那才是父母的智慧。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並且最重要的目前所有課程都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 3 # 婚戀管理

    1.情緒認同,也叫共情!替他講出感受!看見孩子此刻的感受.替他用形容詞說出他的感受。比如,媽媽知道你現在很害怕,或者難過,傷心,憤怒,他不會講,你要替他講出來。並且表示你理解他此刻的心情。犯錯的孩子需要你的寬容和擁抱。

    2.傾聽。聽聽孩子怎麼說的?瞭解他的內心犯錯的動機和深層原因或者願望。

    3.正確引導。要引導發問下次遇到同樣情況要怎樣做?聽他說,再合理補充你的意見。

    這些步驟下來,孩子一定能感受到你的溫暖和愛,自然有變得更棒的慾望,才能真正改變!

  • 4 # 子彈頭932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困擾著每一個做家長的,現在大多家庭只有二個孩子,即便孩子犯了錯誤,做家長的也是各種的不捨得,捨不得大聲說一句,更是捨不得罵一句,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成了家裡的小皇帝,各種的溺愛更是把孩子寵上了天,如何教育孩子成了家長最頭疼的事情!那如何教育孩子呢?下面分享一下本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個人見解:

    首先,做為家長要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面前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要求孩子做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到,不要老拿你是大人來做說詞;

    其次,多一些讚美,少一些批評,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也喜歡得到大人的賞識和讚美,恰到好處的讚美不但不會讓孩子驕傲,反而會激發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增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第三,多與孩子進行溝通,溝通時放下架子,把孩子當歷朋友去溝通,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同時把你的想法與孩子交流一下,儘量多讚美一下孩子,只要孩子不犯原剛性錯誤,儘量以讚美為主,批評為輔,古有云:“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天性永遠是善良的!

  • 5 # 木棉的世界

    先回憶一下,我們小的時候。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最害怕的是什麼?

    父母的責罵,對嗎?那麼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的。

    對於犯了錯的孩子,有很多可以教育的方法,但切記不要打罵。

    1.批評的時間

      如果孩子在這個問題上是第一次犯錯,家長只需要告訴他為什麼錯了,怎麼做是對的就行了。在指導的時候,尊重孩子的建議不帶評判的溝通,耐心細緻的講解讓他明白自己的錯誤原因。

    2.批評的內容

      在孩子開始或接觸新的事物的時候,由於認識不深,準備不足,行為表現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錯誤也在情理之中。這時候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批評!

      第一次錯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錯了可以諒解,再錯就不能容忍了。

      在這個時候進行批評是合理的!但是批評不是針對事情本身的,是避免這樣的錯誤再發生的。比如成績單拿回來後,家長不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而是對成績本身進行批評,為自己的不滿向孩子發洩,而這種盲目的批評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3.適當的懲罰

    每個孩子有先天的差異,所以能接受懲罰的強度也有差別;不良行為有輕重之分,懲罰不能太輕也不宜太重,同一錯誤行為應由輕度懲罰開始,沒有成效才實行較重的處罰。 但是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懲罰孩子,懲罰只是愛的一種手段,因此父母的懲罰一定要有度有法。懲罰不能體罰,任何體罰和變相體罰只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和疏遠,這對家庭教育沒有任何幫助。

    4.亡羊補牢

    讓孩子主動完成或者參與到錯誤的補救過程中去,這樣才能讓他體會到自己犯錯帶來的麻煩,才會認識到錯誤。避免以後類似錯誤的發生。比如弄髒了家裡衛生,可以讓他自己收拾,在孩子年齡較小的情況下可以協助。

     

  • 6 # 原賬戶名林哥

    一、判斷錯誤的性質,分析錯誤的原因。比如,失手打碎了花瓶,這是無心之錯;忘帶了學習用品,這是粗心大意的習慣造成的;喜歡欺負人,搶別人的玩具之類,這就是影響孩子成長的不好的品性。搞清了性質,還要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上述前兩種,提醒孩子今後注意就行了,後一種情況,父母就要考慮是自己疏於管教,還是自身沒給孩子做好榜樣,還是在外界受不良影響,然後再去處理。

    二、選擇適當的時機。孩子的有些小過錯當場立即批評指正,但有些錯誤則要緩一緩,尤其在父母很生氣,情緒很激動的情況下,等你心平氣和的時候再和孩子慢慢談。還有的孩子自尊心強,就不要在大眾場合批評,等到了私下的場合再說。

    三、採用合適的方式,運用適當的技巧。要採用孩子易接受的方式,千萬不要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口頭接受批評而內心不服氣。一般來說,孩子故意犯錯的情況很少,父母應儘量用幽默的語言,鼓勵的語氣對其批評。如孩子碰碎了魚缸,你說:小金魚這麼漂亮的家沒了,重買一個,爸爸媽媽一天辛辛苦苦掙的錢沒了,你想不想幫我們做點事,自己把這個錢掙回來。但是,如果孩子犯了較大的錯誤,父母就要嚴厲批評,以免孩子沒受到警醒,今後犯更大的錯誤。

    四、及時收集反饋資訊,提出今後努力的方向。很多父母批評孩子後就不管了,這是不行的。批評孩子,不是為出氣,不能流於形式。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以後不犯或少犯類似錯誤。如孩子做作業馬虎,你批評之後,還要經常看看其是否改正了,如果還是這樣,父母就要更盯緊一些,隨時督促和提醒孩子,讓其明白怎樣做,直至形成良好習慣。切不可一次批評了事。

    五、所有的批評都要建立在對孩子的愛的基礎上,而且還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愛孩子無庸置疑,但父母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向孩子表明這一點,孩子感受到了,改正錯誤變成自覺自願的行為,效果就明顯了,家庭關係就更和諧了。

  • 7 # 潮媽若水

    在看到這個問題時,我不禁想到最近兩天的騰訊新聞,剛剛報道了一則男童偷偷拿錢,被爸爸吊著打的事實。大概的事情經過是:男孩不到十歲,家境貧困,媽媽身體不好,孩子偷偷拿錢,被爸爸吊在屋外打!結果是當地政府對男孩爸爸教育批評。各位親,對這則報道有何感想?我們可以把這個報道和今天的問題理解為一體吧!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是典型的中國本土化問題!傳統的觀念裡,孩子是隸屬父母的,所以孩子錯了,父母要給予批評,輕則指責、重則暴打!但是在國外的教育理念裡,孩子是獨立的,和父母是平等的,孩子犯錯了,第一責任人是他自己!父母的反應未必是批評。在今天這個國際化日益明顯的時代,很多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都被我們借鑑,吸收。在孩子犯錯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重新考慮一下!

    一.尊重與理解放在第一位。

    真正的尊重,不會用惡狠狠的語言、神情對待自己的孩子,真正的尊重不會在孩子犯錯時舉起憤怒的手,真正的尊重,是孩子錯了,能理解錯誤背後是有原因的。理解是什麼?是明白“人非聖賢 ,誰能無過”是常理,理解是相信孩子犯錯是成長的好機會,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理解是相信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確的處理方法!

    二.抓住犯錯的教育契機,和孩子共成長。

    孩子犯錯的時候,是親子關係最佳化的最佳時間,也是親子關係惡化的先導。所以,家長的態度與方式太重要了!孩子犯錯時,一定用理智處理,切記衝動、情緒化!孩子在犯錯中成長,父母在孩子犯錯時贏得孩子的佩服、依賴,這才是最好的結局!

    願每一位父母都和孩子成為好朋友!知心朋友!享受陪伴孩子成長的快樂!

  • 8 # 暗香屋

    胡適

    大才子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這樣寫到: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甚麼事,說錯了甚麼話,要我認錯。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

    可見,孩子犯了錯,那是必須要批評教育的。胡適母親的做法可以作為借鑑,犯了錯,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從思想上進行深刻反思,然後接受相應的懲罰。

    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小時候性情頑劣,脾氣暴躁,但遇到了沙利文老師後,她就變得服服帖帖,像小貓一樣乖。

    一次吃飯間,海倫凱勒又鬧脾氣了,父母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對付這個又聾又啞又瞎的小暴君。沙利文老師可不會對她妥協讓步,任憑小海倫又哭又鬧,就是不為所動,等她哭鬧累了,命令她將打翻的飯撿起來,掀翻的椅子扶起來,然後告訴她:以後再鬧脾氣,老師也不會妥協!從此以後,海倫凱勒就改掉了自己的公主脾氣,越來越喜歡上了這位再塑生命的人―沙利文老師。

  • 9 # 勻木教育

    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在和人交流中最怕遇到哪個詞兒?

    答案是“但是”。

    很多父母瞭解了一些教育知識,所以,當孩子犯錯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往往是先揚後抑,先是表揚孩子的優點,然後用一個“但是”,引出父母真正想說的話,這些話往往就是批評孩子的。很多孩子在和父母談話時,就怕聽到“但是”,那意味著前面所說的話都不算數了,剛剛建立的親子信任,就此毀於一旦。

    比如孩子要去同學家玩,父母已經表達對孩子的理解了,末了加上一句“但是,你必須做完作業才能去。”於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又重燃戰火,一切又回到了從前。

    解決方法很簡單,只要換一個詞兒就可以了:“與此同時”。

    這個詞兒沒有負面作用,因此,讓關係衝突降到最低。比如在剛才的案例裡,末了,父母可以這樣說:“與此同時,你知道,作業是必須首先完成的。”這樣,既沒有否定孩子去同學家玩的這個決定,也把孩子該做的事情講清楚,還不至於引發親子衝突。

    大家都來試一試,保證有效果,你也會發現,孩子會因此逐漸願意跟我們父母們溝通了。

  • 10 # 芝麻育兒

    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著眼於事情本身,二而不是批評孩子的個性或者是他的能力。打個比方說,我們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嗯很多家長可能忍不住就會說,你怎麼這麼蠢,怎麼這麼!這樣呢其實就是在給孩子的能力下定義了家長說孩子笨,那慢慢慢慢的孩子可能真心就會給自己貼上一個笨的標籤,那家長在這個時候其實更多的應該說你怎麼這麼不細心,怎麼這麼不認真讓孩子知道他的問題是暫時的是可以改變的,而不是屬於他個人的性格屬性的問題!

    再打個比方說,我們要出門看演出了,然後呢孩子在家裡默默一積極的不出門,結果還全家人都錯過了上半場的演出,如果這個時候家長批評孩子說,你永遠都這樣,不知道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永遠都沒有一點規劃。那小朋友呢很有可能慢慢慢慢地就會把家長的話內化為對自己的評價,如果家長這樣說,剛剛出門的時候你一會兒鬧著要換外套,一會又忘了帶東西,結果還有我們全家人都錯過了演出,媽媽覺得特別失望,下次你出門之前能夠先想明白自己要帶什麼,做好時間歸話嗎?這樣說的話,小朋友就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兒,可以怎麼去進行自我糾正了,當然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要講究時機,有些時機是不是和批評孩子的,比如說當我們父母還有孩子情緒都非常激動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和批評孩子的需要等雙方都較為理性,需要等雙方都回歸理性之後再說。

    當我們孩子為了一件事情興高采烈的時候,我們家長也不適合批評孩子,因為這樣這個時候給孩子潑冷水會打擊孩子的這種積極性。嗯當小朋友們因為一件事情跟家長有意見的分歧的時候,我們不適合批評孩子,因為我們還是要捍衛孩子維護自己觀點的權利,因為我們還是需要給孩子維護自己觀點的權利!

    當孩子跟我們討論他個人問題的時候,我們不適合批評孩子,因為這個時候批評孩子啊很有可能會讓小朋友以後不願意再跟家長交心了,還有當我們希望孩子就某些事情某些情況作出解釋或者是進行描述的時候,也不適合批評孩子,因為這個時候拼與孩子很有可能會讓孩子不敢說實話!

    最後一點就是當我們的小朋友在嘗試讓爸爸媽媽幫他做決定的時候,最好也不要批評孩子,因為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他做出怎樣的決定,爸爸媽媽都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 11 # 諾媽家有男寶

    這個問題,涉及到家長的批評藝術。講真,批評也要講究藝術,有藝術的批評,父母不動粗,孩子自己就能認識到問題所在。

    這讓我想起著名的教育專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個教育美談。

    陶行知先生曾經擔任育才學校的校長。有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在打同學,於是立即上去制止了這名男生的行為,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

    陶行知回到辦公室,看見這名男生已在等候,於是掏出一塊糖給他說:“這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了。”

    陶先生說著,又摸出一塊糖給他:“這也是獎勵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說明很尊重我。”

    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

    陶先生又說:“據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先生遂又掏出第三塊糖遞給男生。

    這時,男生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勵你一塊。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4塊糖,輕輕鬆鬆做了一場教育,男生心服口服,主動承認了錯誤。這4顆糖,估計是孩子這輩子吃過的最甜的糖吧,因為他嚐到了被理解、被尊重的滋味。

    那麼,父母怎樣做,才能做到有效批評呢?諾媽覺得父母們需要在三個方面給自己一些注意。

    1、心態上:時刻告訴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有這樣的心理,父母就會剋制自己不說一些過火的話,不對孩子大聲嚷嚷。而恰恰平和的聲音去批評孩子,則更能讓孩子把話聽進去。

    2、語言上:少而精。孩子對父母的訓導越來越無所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父母說的多了,孩子也聽膩了!所以,批評要說到點子上,要適可而止,言簡意賅,把握主題。並且要注意的是,不要大錯誤小錯誤都狠狠批評一通,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有“反正怎麼樣都要挨批”的想法,長此下去,孩子慢慢就會把錯誤的行為放大。

    3、行為上:“打一打,揉一揉”。效果最佳。任何人都喜歡被表揚,孩子也一樣,父母在批評孩子之前,可以先對孩子表揚一番,讓孩子有一個愉快的心理,再話鋒一轉,提出不足之處和應改進之處,批評完了之後,再做一番表揚。在這表揚、批評、再表揚的一波三折中,同樣是批評,孩子則更容易接受。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孩子?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罰也是一種教育手段,但是我們也要講究教育手段和策略,因為最終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的孩子,讓孩子成長。

  • 12 #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犯錯,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反省,能認識到錯誤並及時改正。

    一、正面引導孩子

    孩子犯錯,父母不能打罵孩子,打罵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進而對父母產生牴觸心理,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要採取冷靜的態度,引導孩子進行自我反省。

    二、給孩子反省的時間

    孩子在犯錯時,父母要給孩子主動承認錯誤的時間,不要急於讓孩子讓孩子承認的錯誤並改正。

    三、讓孩子適當地承擔犯錯的後果

    孩子做錯事情,父母替孩子承擔責任,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也沒有關係,不利於孩子責任心的培養,父母要適當地讓他承擔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孩子一年級了,寫字不太好看,有什麼辦法幫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