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庸書生
-
2 # 忠忠5101
連坐制起始於周春秋戰國時期。君主專制將控制人民與佔有土地視為國家的頭等事務,而嚴格進行戶籍管理是中國很早就有了人口戶籍登入管理制度.據《周禮》載,周朝就已專設司民之職.在國家基層社會中,往往實行什伍裡甲制度,這種制度是專制時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層的組織形式.早在春秋時期,齊國就推行什伍制,十家為什,五家為伍,什長,伍長負責閭里治安.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建立了"連坐制"內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勞力以上的都必須分居,獨立編戶,同時按軍事組織把全國吏民編制起來,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不準擅自遷居,相互監督,相互檢舉,若不揭發,十家連坐。這種嚴苛的法律把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國家直接控制了全國的勞動力,保證了賦稅收入。統一後秦國將此推廣至全國。
連坐就是一人犯罪而與其有一定關係的人也受牽連而被認為有罪的制度。
《漢書刑法志》記載"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術。"秦時連坐的範圍有親屬連坐,領伍連坐,職務連坐、歷史不同時期不同親屬連坐範圍也不盡相同,清康熙年間的文字獄 "明史案"中《明史》一書的作者莊廷鑨已死,仍開棺戮屍,其兄弟子侄及刊刻書稿者、《明史》讀者、儲存者,事先未察覺的地方官員共七十餘人一律處死,受株連被髮譴充軍流放者達七百餘人,可見範圍之廣。
連坐主要用於"十惡"中的前幾項,謀反、謀大逆、謀判、等這些對整個統治秩序造成直接威脅的犯罪,"明史案"就是比"謀反、謀大逆而論罪連坐,也用於嚴重刑事犯罪。如"不道罪、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者,不分首從,皆處斬刑,妻子流三千里,造畜盅毒者處絞刑,同居者流三千里《唐律》。
連坐製做為適宜於區域封閉教育社會的普法方法,其作用是顛覆性的,它將各封閉教育進行批判,並將其分化瓦解進而實現法制教育的統一,"人人自危,戶戶自保,禁尚有連於已,不僅自己要學法守法,還須督促他人學法守法,學法也變成共同危機,用連坐的懲罰的強制力來普法,萬變不離處罰,普法教育也變成法律。所以連坐制度具有促進普法的作用。
-
3 # 流年往史
什伍連坐法是中國古代,統治階級管理和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專制手段,在當時戰亂四起,民不聊生的時代背景下是一種卓有成效的行政手段。按字面的意思來看,什伍連坐法是什伍制和連坐法的結合體。戰國時,此項制度由於商鞅在秦國變法採用而聞名於世。在商鞅變法中,什伍連坐制度是中國連坐制度形成的標誌。
首先,什伍制在古代是普遍的使用於軍隊之中,作為軍隊最基層的班組單位,是軍隊管理能夠令行禁止的根本保證,是一支軍隊戰鬥力的有效保證。而連坐制最開始是用於專門的穩定社會基層,管理戶籍的法令條例,對中國封建專制在限制人身自由方面起了關鍵的作用。
而商鞅在秦國的變法運動中,將兩者有機的結合了起來,為秦國打造一支橫掃六國全民皆兵的戰兵隊伍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此項法令的實行,有力地保證了秦軍將士同仇敵愾、強悍無匹的戰鬥力。在軍隊中五人為伍,十人為什,而在地方五家為伍,十伍為裡的編戶制度裡伍內每人都有檢舉犯罪之責任。什伍之中,一家有罪,其餘各家均應告發,否則將連同懲罰。
由於當時的生產力低下,人口數量不足,秦朝實行的是郡縣徵兵制,只保留少量的常備軍,其他的作戰單位是在戰時臨時募集的,平時為民戰時為兵。因此兵役制的特點將什伍制和連坐法有效的結合在了一起,因為管理的物件都是同一群人,而且同村同鄉的鄰居編制在同伍同隊之中。
小史認為:這種融合了鄉情乃至血緣關係的編伍之法,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同生共死不拋棄不放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效果,極大地保證了隊伍的戰鬥力,可以說是秦國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一大法寶。
-
4 # 冰之藍
秦朝不僅律法嚴酷,而且還實行連坐法,通行的說法就是一人犯罪不僅家人同罰而且鄰里也要受罰,鄰里受罰的範圍究竟有多大呢?過去把“什伍連坐”籠統地認為至少是伍(家),多則僕(家)。
對於“什”一般解釋為十家為“什”。即十家組成一“什”持這種見解的人較多。
然而,此說能成立嗎?現在有人認為正確的解釋應為,“什”即為裡,是由五十家所組成,之所以稱“什伍”,是由於裡是由十個“伍”編制而成。所以秦什伍連坐實際上是在甲範圍內實行連坐。
為什麼說秦什伍連坐是在甲範圍內實行連坐?
持這種說法的人依據如下:
其一,商鞅變法所建秦的編戶制度,是模仿管仲所創齊制而成。
據《國語齊語》載,管仲所創齊國的地方組織是軌、裡、連、鄉,軌為五十家。而《韓非子·八終篇》載秦制是伍、裡、連、縣。秦之伍、裡、連、縣與齊之軌、連、鄉對照,僅有地方最高機構鄉和縣的區別。反映了秦制與齊制的師承關係。
這種淵源關係說明、秦之伍、裡當和齊之軌、甲相同。應劭《風俗通》言漢制曰:
“裡有司,司五十家,共居止,同事舊欣,通其所也。”
即漢制,裡為五十家。漢承秦制,亦證明紊之畢為五十家。所以《史記商君列傳》“令民為什伍”句下,《索隱》引:
“劉氏雲:‘五家為保,十保相連。”
這種對“什伍”的解釋是正確的。
其二,無“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的編制記載。
查諸史籍,戰國秦漢人時有將“什伍”連稱憫,但從未指過所謂“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的編制,而指的都是五家為伍,十伍為裡的編制。漢代班團在《漢書刑法制》中,也稱齊國五家為伍、十伍為裡的編製為“連其什伍”。
其三,史籍記載秦什伍連坐是在裡範圍內。
從秦簡和文獻材料看,秦什伍連坐是在裡範圍內實行連坐,亦反證桊之“什”即裡。
綜上可知,秦的“什伍”制度是在齊國編制基礎上建立的五家為伍,十伍為裡的編戶制度,秦的“什”即為裡,也就是五十家。
什伍連坐制度也反映了秦設官求責的行政管理精神。雖然裡伍內每人都有檢舉犯罪之責任,但是由於裡典和伍老是裡、伍的負責人,無疑就擔有更重要的責任,所一旦出現犯法,就要把他們單獨進行忑罰,追究他們失職之罪。
總結:秦什伍連坐實際上是指連坐的範圍以50家為準,而並不是指以“什”和“伍”為連坐的編戶制度。“什伍”中的“什”指以10個伍所組成的裡。這一種見解使人們對傳統的“什伍連坐”看法的有了一個新的看法。
-
5 # 木林森Evan
什伍制度,是中國古代基層政權組織,淵源於西周,產生於春秋,形成於戰國,確立於秦。
十家為什,五家為伍,什有什長,伍有伍長。什長伍長負責閭里治安,一旦發現形跡可疑者要及時上報,使“奔亡者無所匿,遷徙者無所容”(《管子.禁藏》)。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實行什伍連坐法,鄰里之間互相監督,互相糾察,一家有罪,什伍連坐同罪。後代裡甲制即由此發展而來,並長期成為國家基層社會的人身控制形式。在這種嚴密的居民組織系統之下,人們的自由流動幾乎不可能發生。國家透過這樣的人身控制,將人們嚴格地附在一定的土地範圍之內。這不僅保證了社會秩序的穩定,也使帝國的賦稅、徭役、兵役政策落到了實處。
-
6 # 活好自我
什伍連坐法在國家的基層社會中實行。對中國封建專制在限制人身自由方面起了關鍵的作用。春秋時期的齊國,就已有雛形。
《漢書.刑法志》記載:“(管仲)作內政而寓軍令焉,故卒伍色虖裡,而軍政成虖郊。連其什伍,居處同樂,死生同憂,禍福共之,故夜戰則其生香王,晝戰則其日相見,緩急足以相識。”
戰國時,此項制度由於商鞅在秦國變法釆用而聞名於世。一人犯罪,鄰里連同受罰。“什伍”是古代戶籍與軍隊的編制。戶籍以五家為伍,什家為什。軍隊以五人為伍,二伍為什。
商鞅在秦國變法。始創什伍連坐之法。什伍之中,一家有罪。其餘各家均應告發。否則將連同懲罰。做不僅針對一般的平民百姓,而且在軍隊也得到了施行。
-
7 # 明道講教育“什”“伍”指什麼?
什和伍是指百姓人家的數量,什指十家人,伍指伍家人。
“五家為伍,二伍為什”
這種制度原本用於軍隊,商鞅變法之後,用於全國民眾。
怎麼管理?由誰管理?“什長,伍長負責閭里治安”
也就是說,既然涉及面如此廣,什長伍長不太可能為政府官員,多半是從百姓當中選出來的,就像里長這樣的角色。
再由官員來管理什長伍長,形成一個層級結構。
什麼事情需要連坐?怎麼連坐?(一)什麼事情需要連坐。
什伍連坐製出自商鞅變法: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
其實由於史書資料的缺乏,已經很難找齊哪些具體事項需要連坐,但商鞅的目的,就是要把農民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並且由國家直接控制勞動力。
所以除了正常法律規定的作奸犯科之事外,還有以下四點很變態:1.家裡的男丁不能在一個房間。
“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
2.家裡有兩個男勞力以上的,不能在一家,要分居。
“凡民有二男勞力以上的都必須分居,獨立編戶”
3.不能私自搬走。
“不準擅自遷居”
怎麼連坐?相互舉報,否則一家犯罪,十家連坐:
“相互監督,相互檢舉,若不揭發,十家連坐”
連坐的賞罰制度是:“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
知情不告,處以腰斬;
告密者和砍敵人首級的同賞,這買賣也太好賺了,這麼大的鼓勵,人心經不起誘惑啊;
藏匿者和投降敵人的同罰。
人怎麼知道什麼事情要舉報?這個問題就不用細說了,當然是秦令明白告訴所有人,政府既然希望民眾相互舉報,自然會不厭其煩地把規則細條說明白。
不知道以上回答,有沒有解決你的問題?
-
8 # 史墨千秋
秦朝是中國歷史長河中的耀眼明珠,其開創的制度數量繁多,其中之一就是什五連坐制。
什伍連坐制: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勞力以上的都必須分居,獨立編戶。
按軍事組織把全國吏民編制起來,五家為一伍,設定一位伍老進行管理;十伍為一什,設定一位什長進行管理。
不準擅自遷居,相互監督,相互檢舉,若不揭發,十家連坐。
目的:連坐制度的本來目的,是把違法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而且秦法還規定,有人在路上殺人,在百步以內的人如果不加以救援,就會收到罰款兩副鎧甲的處罰。
所以,見義勇為對秦國的老百姓來說,不但是一種美德而且還是一種義務!
評價:用今天的標準看,確實殘酷,但在當時那個年代,對於維持治安穩定,是起了很大作用的,而且,由於有了這種嚴密的組織,一旦進入了戰爭狀態,所有人都可以立刻成為戰爭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看看長平之戰就知道,趙軍主力被圍後,秦昭王親自趕往前線的河內郡,給河內郡所有人賜爵一級,徵發當地所有15歲以上的男丁趕往前線,這些人趕往前線後,很快就融入了前線的秦軍中間,為戰鬥做出了貢獻,完成了任務,全殲趙軍。沒有嚴密的組織,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大家好,我是小墨 ,每天都會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小故事。
回覆列表
什伍連坐制是什伍制和連坐制的結合而成的制度。
要想弄清楚什伍連坐制,首先要弄清楚什伍制。什伍制,又稱什伍裡甲制,是一種基層政權組織形式,淵源於西周,產生於春秋,形成於戰國,確立於秦。據《管子—立政》記載:十家為什,五家為伍,什伍皆有長焉。即什伍的長官分別為什長和伍長,由其管理。什伍制原是一種軍隊組織制度,後商鞅變法將其運用到國家基層組織制度當中。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連坐制。嚴密的連坐制的形成是以商鞅變法推行的什伍連坐製為標誌。商鞅變法建立起了嚴密的連坐制,主要內容有: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勞力以上的都必須分居,獨立編戶;同時按軍事組織把全國吏民編制起來,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不準擅自遷居,相互監督,相互檢舉,若不揭發,十家連坐。
什伍連坐又稱鄰里連坐、鄰伍連坐,指同伍之中若有人違法犯罪,同伍的其他人也應當連坐入罪。
秦簡
據秦簡,什伍連坐的範圍主要有:
雲夢睡秦地虎簡
1、凡有盜竊之類的罪行,被判為“與盜同罪”或是“與同罪”,那麼不僅其家屬連坐,而且其裡典和同伍之人也應當連坐。
2、“百姓不當老,之老時不用請,敢為酢者,貲二甲;典老弗告,貲各一甲;伍人,戶一盾,皆遷之”。詐稱老者而逃避徭役的,不僅本人受罰,同伍之人也要連坐受罰。(按秦制,男子無爵六十五歲免老,有爵五十六歲免老。免老,意即不再負擔兵役徭役)。
3、盜賊入室行竊,同伍之人聽到呼救聲而不援助的,那麼他們就要收到懲罰。
4、路遇歹徒搶劫,路旁之人如果距離在百步之內而不予以援助的,要處於罰二甲的處罰。
5、“伍人相告,且以闢罪,不審,以所闢罪罪之”。即同伍之人如果有人犯罪,其他人有檢舉揭發的義務。如不揭發,案發之後應當連坐;但若揭發罪名不實,則以所揭發的罪名來處罰揭發者。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同伍之人檢舉揭發的事情有哪些?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在這句話中,商鞅早已給明,即告奸和告匿。何為奸?就是違法犯罪,作奸犯科之事。何為匿?即藏匿作奸犯科者。
什伍連坐製作為一種政治制度,有利有弊。其利在於推動了法律的普及,實現了法制教育的統一;此外,它還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從而維護統治。但是,什伍連坐制只是統治階級用來控制、鎮壓百姓,維護統治的手段,改制度對於上層的統治階級,並沒有太大的約束力。說到底,什伍連坐制維護的不過是統治階級利益和統治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