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汪汪汪同學呀

    可能是受電視劇的影響,所以才感覺混亂。《大秦帝國之裂變》主要講的是商鞅;《大秦帝國之縱橫》主要講的是張儀和犀首;《大秦帝國之崛起》才重點談到蘇秦。但是張儀和蘇秦又是同學,三人基本就是同時代的人。一句話說清他們的關係,蘇秦在趙國當權的時候,犀首在魏國當權,張儀一直很落魄,張儀入趙求蘇秦不成之後,去了秦國當國相,犀首在張儀死後才入秦為相。

    張儀,據司馬遷《史記》中《張儀列傳》記載:“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意思是說張儀是魏華人,最初曾與蘇秦一道跟從鬼谷先生學遊說之術,蘇秦自認為所學比不上張儀。

    蘇秦,據司馬遷《史記》中《蘇秦列傳》記載:“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意思是說蘇秦,東周洛陽人。他往東區齊國從師,曾在鬼谷先生那兒研習學問。

    張儀與蘇秦。據《張儀列傳》記載:“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古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這段話的意思是:像你這麼有才能的人,竟自己弄得窮愁潦倒到這種地步。我哪是不能舉薦你而使你富貴呢,只是因為你不值得收留啊!蘇秦就此推辭了張儀。張儀這次來見蘇秦,本以為是舊交,可以得到好處,誰知反而受到羞辱,氣憤之下,想到各國諸侯都沒有可以事奉的,唯有秦國才能威脅趙國,於是便到了秦國。

    犀首,拒司馬遷《史記》記載:犀首者,魏之陰晉人也,名衍,姓公孫氏。與張儀不善。張儀已卒之後,犀首入相秦。嘗佩五國之相印,為約長。犀首是魏國陰晉人,名衍,姓公孫氏。與張儀關係不好。張儀死之後,犀首入秦做了丞相,他曾經佩戴五國的相印,當了五國盟約的約長。

  • 2 # 麻匪胡萬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成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那麼之所以混亂可能是受電視劇和各種版本史書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就細細聊聊這三位人物。

    蘇秦,生於哪年不可考,死於公元前284年,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市)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早年到齊國求學,拜鬼谷子為師,學習縱橫之術,與張儀同為鬼谷子的學生。遊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並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聯盟解散後,齊國攻打燕國。蘇秦遊說齊國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到齊,從事反間活動,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眾大夫因爭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

    張儀,出生不詳,死於公元前310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早年入於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出山之後,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六國入秦。得到秦惠王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說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後,秦武王繼位。張儀失去寵信,出逃魏國,擔任相國,次年去世。

    公孫衍(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魏國陰晉(今陝西省華陰市東)人,曾在魏國任犀首之官,眾人因此以“犀首”相稱。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縱橫家,和張儀同時,於秦國為官,是張儀的連橫策略的主要對手。

    公孫衍歷仕秦國、魏國、南韓。戰國時期縱橫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諸國合縱抗秦。公孫衍主張合縱,張儀宣揚連橫。他們在政治上和私人關係上都是對手。

    人們通常認為,蘇秦和張儀為政敵,分別是合縱、連橫的倡始者,彼此相互攻擊,為同時之人。《史記》和《戰國策》都是這樣記載的。但是,據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蘇秦比張儀晚死26年。依據此書考證認為,張儀在前,蘇秦在後,當張儀在秦國當宰相時。蘇秦還是沒有登上政壇的年輕人,根本沒有和張儀打過交道。張儀的真正對手是公孫衍,公孫衍才是合縱策略的倡始者。

    張儀和蘇秦是鬼谷子的學生,是同學,政治各事其主。張儀曾評價蘇秦: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蘇秦也曾對人說: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而張儀的對手是公孫衍。這三人都是同時代的著名謀略家,蘇秦要比他倆年齡上小三十歲左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一切問題都是人對相對個體與相對整體的關係的錯誤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