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龔自珍才華橫溢,卻生了一個半吊子兒子,稱為龔半倫。你知道發生在龔半倫身上哪些荒唐事嗎?
17
回覆列表
  • 1 # 小童聊歷史

    龔自珍是清朝有名的大詩人,但是他的兒子龔半倫,卻是個怪誕的人。龔半倫原名叫做龔孝拱,他的名字屢改而益發奇僻,先叫公襄,後改稱刷刺,繼名橙,名太息,曰小定,曰昌匏,最後改名為半倫。

    他自號“半倫”的由來,據說是人世五倫他都譭棄無存;他曾幫助英法聯軍燒燬圓明園,謂之無君;擊柱詆譭其父龔自珍,謂之無父,與妻子十數年不相見,兩個兒子去看他而被趕走,是為無夫婦子女之親,謂之無親;與其弟龔念匏不睦,經常謾罵攻擊朋友,則連兄弟朋友也沒有了。又不認老師,師生之情遂絕。五倫既已譭棄無存,只寵愛一位小妾,存此半倫,所以自號為“半倫”。

    由於龔半倫怪狀奇行,人多目為怪物,後來竟發狂而死。臨死之前,拿出他生平所珍藏的書畫,價值千金的珍本,他用剪刀剪得粉碎,無一完字。直到毀壞無存,他才嚥氣。

    這位龔半倫的確是位怪誕狂放、不近人情的怪物了。他本來擅長經學,精於文字學,但死後卻無人整理其著作,終於散佚無存。

  • 2 # 搞笑快餐車

    龔自珍的兒子是誰?龔半倫,名橙,字孝棋,又名孝拱,是龔自珍的兒子,半倫是他晚年的號,因被載引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將他罵作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華人講究“五倫”,可這位龔大公子除了自己的小老婆,別的通通不愛,故自號“半倫”,真是“坦誠”得讓人佩服。

      龔半倫雖放蕩不羈,可並非不學無術之徒,相反他自幼聰穎,“藏書極富,甲於江浙,多四庫中未收之書”,少時即“沉酣其中”。 龔半倫雖家學淵源,又有嚴父親授,卻生性狂傲、喜空談,世稱狂士。為此,龔自珍曾多次勸勉兒子要踏實做學問。

      可惜,龔半倫辜負了父親的期望,後來他流落到上海,依然放蕩不羈,揮霍狎妓,如果僅僅做一名“狂士”,倒也罷了,偏偏這位龔公子在走投無路之際投靠了英國公使威妥瑪。龔半倫流利的英語,讓這位公使大為驚歎,威氏對他極為賞識,給了他很高的待遇,行動有護衛跟從,月致萬金。

      包括公使本人在內,上上下下都恭敬地稱他為龔先生,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龔半倫為洋人效力的日子終於來到了。據《清朝野史大觀》、《圓明園殘毀考》等載: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中國,龔半倫隨英艦北上來到北京後,將辮髮盤到頭頂,戴洋人帽,穿白色西裝,出入洋兵營盤,狐假虎威,好不得意。

      隨後,他將聯軍引進圓明園,並搶先一步單騎直入,取珍寶重器以歸,大發橫財,然後,就有了那場震驚中外的大火……這場大火燃燒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還燒得所有的華人心痛,也讓世界上所有有良知的人心痛。

      與龔半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父親龔自珍,父子倆一個愛國,一個賣國,一個名垂青史,一個遺臭萬年。清人趙翼說,名父之子多敗德,這雖然不是必然規律,但名父不幸而有逆子,按照“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龔自珍自然也難辭其咎。

      與幾乎所有賣國賊一樣,這位“傑出的強盜”最後也沒能逃脫上天的懲罰,史載,龔半倫晚年生活極為潦倒,靠典當傢俬過活,最後因精神失常發狂而死。看來,即使是自稱“半倫”的人,也仍然無法逃脫良心的譴責。

    寫下"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龔自珍不僅才學出眾,而且憂國憂民,非常愛國。他曾著文指出:"英夷最為狡猾奸詐,你拒絕他,他就要求開關通商,而你一接近他他就蠶食毀害你的家國。"應該說他對帝國主義侵略者,對於英國這個殖民主義大國的野心,看得最為清晰。當林則徐到廣東禁菸,他不但賦詩壯行、鼓舞士氣,還出謀劃策,多所建言。他哪裡想到,他的兒子龔半倫偏偏當了英國殖民主義者的謀主,做出出惡主意並引領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無恥行徑,被人視為漢奸。凡讀近代史知道了這個詩壇翹楚的兒子的行徑,無不切齒痛罵。可以這樣說,中國有漢奸以來,這應該是最為十惡不赦的一個。

      龔半倫,名橙,字孝棋,又名孝拱,半倫是他晚年人們送他的號。所謂"半倫",是指其無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只守著一個小老婆,五倫去了四倫半,所以叫半倫。他生性冷僻少言寡語,好邪遊狎妓。中年落魄賣書為生。龔自珍死後,龔半倫就拿出他的文稿,隨意改動。每當改稿之時,都預先將其父的靈牌放在桌上,每改動一字,都用竹鞭敲擊靈牌道:"某句不通,某字不通。因為你是我的父親,我才為你改正,使你不致欺矇後人。"他和妻子十多年同城而居,龔半倫卻從不和她見面,也不聞不問。他的兩個兒子,偶爾去看望他,他就大聲斥罵孩子,把他們趕走。他和他的同母弟龔念瓠,也是多年不來往,形同路人。晚年的龔半倫窮困潦倒,卻依然揮霍放誕,和往日沒什麼兩樣。當時李鴻章剛好也在上海,可憐他的境遇,便每月派人送去二百兩銀子。拿這二百兩銀子,龔半倫照樣吃喝嫖賭。後來不知透過什麼關係,結識了英國公使維特瑪,被威氏招到幕府,周旋於旅居上海的外華人中,洋人皆稱他龔先生。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龔半倫為了趁亂撈取好處,發國難之財,竟對英軍彙報說:"大清國的精華,值錢的東西,都在圓明園。"自告奮勇,將聯軍引進圓明園,並且搶先一步單騎直入,取金寶重器而歸。

      我們不妨看看這些史料記載:

      "所以焚掠圓明園者,因有龔半倫為引導。半倫名橙,字珍子,為人好大言,放蕩不羈,窘於京師,輾轉至上海,為英領事紀室。及英兵北犯,龔為響導曰:"清之精華在圓明園。"及京師陷,故英法兵直趨圓明園。"——章炳麟《檢論》;

      "焚圓明園,半倫實與同往。橙單騎先入,取金玉重器而歸。"——《清史大觀》卷一;

      "該夷去國萬里,原為流通貨物而來,全由刁惡漢奸,百端唆使,以致如此決裂。"——咸豐十年八月癸亥諭

      後來,他將這些寶物的百分之一,運到上海變賣,用作嫖資,狂嫖濫嫖,結果梅毒侵入了大腦,發狂而死。

      冒鶴亭《孽海花閒話》中記載,英國公使威妥瑪在禮部大堂議和時,龔半倫也赫然在座,席間對大清的談判代表恭親王奕欣百般刁難。恭王氣憤不過,質問他道:"你世代受國家恩惠為什麼今天卻在這裡為虎作倀?!"誰知龔半倫並不尷尬,反而厲聲說:"我現在靠外華人餬口,朝廷於我有什麼關係?!"

      不幸暴卒的龔自珍,更恨的未必是那鴆死他的情敵,而是他那無可救藥的人渣兒子,借帝國主義之手,將圓明園夷為平地!可憐他九泉之下,仍熱血沸騰的志士之心,卻因這漢奸賊子而蒙羞。

  • 3 # 高小炮聊歷史

    龔自珍的兒子是誰?龔半倫,名橙,字孝棋,又名孝拱,是龔自珍的兒子,半倫是他晚年的號,因被載引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將他罵作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華人講究“五倫”,可這位龔大公子除了自己的小老婆,別的通通不愛,故自號“半倫”,真是“坦誠”得讓人佩服。

      龔半倫雖放蕩不羈,可並非不學無術之徒,相反他自幼聰穎,“藏書極富,甲於江浙,多四庫中未收之書”,少時即“沉酣其中”。 龔半倫雖家學淵源,又有嚴父親授,卻生性狂傲、喜空談,世稱狂士。為此,龔自珍曾多次勸勉兒子要踏實做學問。

      可惜,龔半倫辜負了父親的期望,後來他流落到上海,依然放蕩不羈,揮霍狎妓,如果僅僅做一名“狂士”,倒也罷了,偏偏這位龔公子在走投無路之際投靠了英國公使威妥瑪。龔半倫流利的英語,讓這位公使大為驚歎,威氏對他極為賞識,給了他很高的待遇,行動有護衛跟從,月致萬金。

      包括公使本人在內,上上下下都恭敬地稱他為龔先生,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龔半倫為洋人效力的日子終於來到了。據《清朝野史大觀》、《圓明園殘毀考》等載: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中國,龔半倫隨英艦北上來到北京後,將辮髮盤到頭頂,戴洋人帽,穿白色西裝,出入洋兵營盤,狐假虎威,好不得意。

      隨後,他將聯軍引進圓明園,並搶先一步單騎直入,取珍寶重器以歸,大發橫財,然後,就有了那場震驚中外的大火……這場大火燃燒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還燒得所有的華人心痛,也讓世界上所有有良知的人心痛。

      與龔半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父親龔自珍,父子倆一個愛國,一個賣國,一個名垂青史,一個遺臭萬年。清人趙翼說,名父之子多敗德,這雖然不是必然規律,但名父不幸而有逆子,按照“子不教父之過”的說法,龔自珍自然也難辭其咎。

      與幾乎所有賣國賊一樣,這位“傑出的強盜”最後也沒能逃脫上天的懲罰,史載,龔半倫晚年生活極為潦倒,靠典當傢俬過活,最後因精神失常發狂而死。看來,即使是自稱“半倫”的人,也仍然無法逃脫良心的譴責。

  • 4 # 當烈焰戀上雪

    龔半倫,就是這個人為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帶路,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晚年生活極為貧困潦倒,最後因精神失常發狂而死。

    因為龔半輪精通英語,而且對英國極為忠誠,所以他不但是翻譯官,而且幾乎是英國的全權代表。在大清國與英國的談判中,恭親王悲憤交加,怒問龔賊,爾等世受國恩,卻為何為虎作倀,甘當洋人之奴隸?

  • 5 # 流年往史

    龔自珍是晚清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圖強的先驅者,面對滿清的腐朽統治,他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援林則徐禁除鴉片。與龔自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兒子龔半倫,父子倆一個愛國,一個賣國,一個名垂青史,一個遺臭萬年。

    首先,龔半倫這個稱號是他的自稱,而不是被稱。在講究倫理綱常的封建社會,龔橙可以說是一個另類。所謂“半倫”者,是言其無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只愛一個小妾,五倫去了四倫半,故曰半倫。從其晚年自號半倫,可以看得出來其人天性解放,不遵循情禮法度,風流自喜,目中無人。

    龔自珍早逝之後,性格孤僻,寡言少語的龔半倫,晚年流寓江表,窮困潦倒,卻依然恃才傲物,揮霍放誕,和往日沒什麼兩樣。靠一些欣賞其才華的富商大賈接濟過活,及至無人接濟的時候就淪落到賣父親的藏書字畫為生。就算是到了如此的地步,還是瀟灑的過著狎妓放舟、詩酒風流的生活。

    雖然和妻子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但是龔半倫卻從來不和她見面,也不通音信,就是兩個兒子隔三差五的去看他也是遭到他的一通訓斥。就是一奶同胞的親弟弟,他也是多年的老死不相往來,形同陌路。可以說是完全的摒棄了親情,活在一個極度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圈子裡,自娛自樂。

    還有一說是龔孝拱給英華人巴夏禮做幕僚時,曾引導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做了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帶路黨,賣國賊而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小史以為:給英法聯軍帶路完全只能說是誣衊和信口雌黃,他早年迫於生活困窘在他人的介紹下投靠了英華人,在英華人帳下當幕僚,也確實出於無奈,但並沒有為英法聯軍做過壞事,另外也沒有真實可靠的史料可以證明龔橙給英法聯軍帶過路。

  • 6 # 信陵侃史

    龔半倫,是清代著名詩人龔自珍的長子,名橙,“半倫”是他晚年的號,此人桀驁不訓,做過很多荒唐事。

    龔橙出名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其帶領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傳聞,其實此事純屬子虛烏有。這個後面再說具體原因。

    至於他為何會號“半倫”,這還是有點兒故事,古人講求“五倫”,“五倫”分別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而龔橙在五倫之中只佔半倫,因而號“半倫”,那他為何只佔“半倫”呢?

    其一,龔橙此人語言天賦極高,不僅懂漢語,還會說滿語、蒙語、藏語,英語更是說得天花亂墜,口齒之伶俐,讓英國大使都大吃一驚,而他憑藉著傑出的英語口才,得以在英華人手下辦事,事外人為主違背了君臣之道。

    其二,前文提到過龔橙此人桀驁不馴,乃至對其父龔自珍都不夠尊重,其父死後,龔橙常常對其父的詩詞評頭品足,更過分地是他還拿出其父的牌位,每改個地方都用竹鞭敲擊其父的牌位,並說:“看在你說我父親的份上,我才幫你改的”,對父不敬有違父子之道。

    其三,龔橙還有個弟弟叫龔念瓠,龔橙常年不與他往來,二人幾乎形同陌路,對弟不親有違兄弟之道。

    其四,龔橙的妻兒與龔橙常年居住在一城,但龔橙卻不得他們不聞不問,連兒子去看望他,都被他趕出來了。不過他還有個小妾,他倒是挺寵愛的,因而這一倫,只違背了半倫。

    其五,他也沒啥朋友,唯有在他貧困潦倒時,尚有一富豪接濟於他,而他憑著這個富豪的接濟繼續維持著紙迷酒醉的生活,卻絲毫沒有改變自我的想法。而後這個富豪死後,龔橙竟然只能靠賣其父的字畫維持是生活。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荒唐事外,可能很多人認為他還給英法聯軍帶過路,其實這件事龔橙的確冤枉了。

    其一,當時很多流民對於圓明園的位置都很清楚,英法聯軍也用不著龔橙帶路。

    其二,事後滿清朝廷也並沒有提及龔橙。

    而之所以會被誤解,是因為他在英華人手下當差,同他們一起去了。

  • 7 # 蝦扯文史

    龔自珍是清朝的一位大思想家、大文學家,相當有才華,我們所熟知的那句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這位寫的。龔自珍有才,他的兒子龔橙也繼承了父親的才華。

    龔橙自小是很聰明,又因為有大文學家父親的嚴厲教導,因此通曉滿文、漢文,並且在書法和文學上有著很深的造詣,著作有《龔橙叢稿》、《孝拱手抄詞》等。

    恃才傲物,看不上曾國藩的提點

    龔自珍雖然對兒子的教導很用心,但是龔橙卻經常把老父龔自珍的教導當作耳旁風,不理不睬,當父親病逝後,無人管教,更是恃才傲物。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就喜歡人才,瞭解到龔橙有些才華,於是就擺了桌酒席,有意提點他。酒席上就把這話說得很明白了,但是龔橙卻有看不上眼,直言道:

    “公試思之,僕豈能居公下者?休矣!無多言。今夕只可談風月,請勿及他事。”

    這下把這位兩江總督給氣得夠嗆。

    紈絝子弟作風

    龔橙或許是因為以前老父的教導過於嚴厲,因而對其父有些怨恨,每次在讀父親龔自珍的著作時,有些語句不太適當時,就會一邊罵爹,一邊敲打其父龔自珍的牌位。並且,龔橙相當愛喝酒,在上海時,覺得當地的酒不好喝,就花大價錢從杭州買酒運來美酒。

    並且經常出入風月場所,嫖娼喝花酒這都是常事,當然這樣無度地揮霍,很快就掏光了龔橙的口袋。沒錢了怎麼辦?那就賣掉家裡的古玩、字畫、藏書繼續揮霍,這作風跟清朝末年的八旗紈絝子弟有得一拼!

    不知“五倫”

    龔橙在上海的時候,討了個漂亮的小妾,相當喜愛,經常就對著朋友們誇耀小妾的三寸金蓮。但是,沒過多久,龔橙就又喜歡上了一個女人,就把直接原先喜歡的小妾拋棄了,這喜新厭舊的速度相當快。

    在外面玩玩就算了,龔橙對自己的結髮妻子十多年都不理不睬,當時兩個兒子來上海看他,結果卻被他轟出了們。還有親兄弟龔念瓠,龔橙也幾十年不來往,形同陌路。因此,很多人都說龔橙不知五倫,也就是沒有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偏喜歡小妾,只能算“半倫”,因此也就得了個“半倫”的稱號。

    晚年的龔橙,因為常年生活糜爛,導致精神有些恍惚,經常自言自語 ,身體也開始吃不消了,最終精神崩潰,臥病在床兩年後,“自啖(吃)其矢(屎)”。最終全身肉落而亡。或許是對其一生不知五倫的懲罰吧。

  • 8 # 老張頭的歷史課

    龔自珍是清朝一位著名的文學大家,他的《已亥雜詩》還被選人小學課本,很多人都非常熟悉。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文學大家,卻有一個放形浪骸的兒子,龔橙,也有個外號龔半倫。為啥得了個“半倫”的雅號呢?

    “半倫”雅號由來

    因為他敗壞了世間的五倫綱常:他曾幫助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城,所謂目無君主;對叔叔父親的文章不屑一顧,罵叔叔是不通,自己老爸是半通,所謂無父;對自己的朋友也相當刻薄經常攻擊自己的朋友,連自己的弟弟龔念匏也跟他不和,所謂無朋友、兄弟;還有結髮妻子,十多年不管不問,兩個兒子來看他都被他趕出門,卻唯獨喜歡一個小老婆,所謂無妻、無子。但是卻唯獨只喜歡一個小老婆,因而被世人笑稱為“半倫”,然而龔橙卻不以為恥,拿來當作自己的名號。

    世間五倫都被他所敗壞,這樣的人,身上的荒唐事更是不少。戲弄魏源

    龔自珍曾在朝廷禮部任職,龔橙也就跟隨父親在京城待了十多年,在京城的時候,龔自珍與小兩歲的魏源是相當要好的朋友,兩人經常來往。這魏源也算是龔橙的叔叔輩了,因此也經常教訓龔橙,令龔橙相當不爽,於是找機會戲弄魏源。

    一次,龔橙神秘地對魏源說:“近得一高士,學行甚峻,先生願見之乎?”,一說是學術界的高人,魏源來了興致,當然願意見,於是跟著龔橙來到了酒樓,去見這位“高士”。

    但是一到酒樓,見到的這個人形象與名仕有些差距:“貌甚寢(醜陋),衣短衣,戴弊冠。”或許這些有才華的人都有著非同常人的打扮吧。龔橙對這位高人也相當恭敬,那是點頭哈腰的,高人也不客氣,直接一屁股坐到了酒桌的上座。

    一會,龔橙就推脫有事,自己先走了,酒桌上留下了魏源與這位高人。觥籌交錯間,魏源不斷向這位高人求教,誰知這高人對他卻不理不睬,只顧埋頭吃飯,連半個字都不說,魏源心想這高人是不是看不上咱啊?

    魏源感到很奇怪,就問店小二這人是怎麼回事,店小二說:“此人是龔橙的馬伕,您為何與他對飲?”

    可惜了一代文學大家龔自珍辛苦教導的兒子,卻成了這般模樣,實在令人惋惜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純淨水加熱後跟自來水加熱後是一樣的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