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嬴政
-
2 # 希望星晨58298869
其實,史料關於柳如是的生平事蹟記載得很少,在故紙堆裡的文字中是難以找到答案了;看距離我們很近的民國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別傳》倘可洞悉一二;陳寅恪先生是清華百年前輩史學四大家之一,他在晚年,參考大量資料,耗費心血,完成了一部《柳如是別傳》,讓我們對這位於家國破滅之際的秦淮河畔的奇女子有了一定的認知。
柳如是從小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為了有條活路,少不更事時就嫁給周大戶後,卻遭到了周家妻妾的圍攻陷害,差點死於非命;被賣到青樓後,她經歷了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認知了人生的殘酷真相。她有與生俱來的聰明與美貌,雖淪落風塵,但品格並沒有被玷汙,她胸懷晶瑩而博大,身在煙花柳巷卻善於和樂於學習,終於使自己成為了色、才、藝俱佳的名妓;也使她獲得了相當的自由。
她可以選擇與自己喜歡的人交往,所以走近她的人,往往都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飽學之士,其中不乏俠肝義膽之人;她在與這些讀書人的交往中談天說地、縱古論今,增長了自己的見識,獲得了人生的樂趣;而對胸無點墨、誇誇其談的紈絝子弟卻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愛人之才華,卻不取人之錢財,在當時的青樓女子中實屬鳳毛麟角。
柳如是結識錢謙益時,他已經50多歲了。
與錢謙益的交往首先因為他是遠近聞名的文化名人,是東林黨的領袖與高雅之士,兩個人一來二往,逐漸發現彼此興趣相近、情投意合,逐漸生髮了愛慕之意;於在崇禎十四年,20多歲的柳如是嫁給了錢謙益。錢謙益為了表示自己對柳如是的尊重,在虞山為她蓋了壯觀華麗的別墅,分別叫“絳雲樓”和“紅豆館”。
崇禎吊死煤山之後,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在小朝廷當了禮部尚書,對此,柳如是表示了堅決的支援;清軍兵臨城下之際,柳如是勸錢謙益與自己一起投水殉國,這裡生髮了一則 千古笑談:錢謙益事到臨頭,試了一下水溫,很誠實地說:“水太冷了,不能下”。看不到柳如是當時鄙夷自己丈夫的表情,她是毅然決然要跳入水中殉國的,卻被錢謙益死死地托住了。什麼是愛國情懷呢?身為弱女子,沒有抵禦外患之力,苦口婆心地勸說有影響力的丈夫殉國,讓人們不做亡國奴,就是愛國的表現,畢竟,我與國家一起死去 ,能彰顯自己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風塵女子柳如是做到了。
貪生怕死的前明朝大官僚錢謙益投降了清朝、然後去了北京,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只是在柳如是的私下勸告和影響下,錢謙益才良心發現,迷途知返,僅為清廷工作了半年後時間,就稱病辭職了;柳如是深明大義,她在自己以前悲慘的人生際遇中不可能受過系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卻在國破家亡之際,不忘自己大明子民的身份,不忘故國,表現了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難能可貴。
縱觀柳如是的一生,她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際,是當時著名的歌妓才女;她魄力奇偉,有出眾的文學和藝術才華,曾被稱為“秦淮八豔”之首;書畫之作也負有名氣,她的畫作嫻熟簡約,清麗有致,自創風格,深得後人讚賞。
作為傳統社會女性,在與其往來的名士中,張溥(五人墓碑記的作者)、陳子龍(有過抗清義舉)、李存我都是有錚錚風骨的民族誌士,柳如是常與他們縱論天下興亡;早在盛澤時,柳如是就對《五人墓碑記》的作者張溥說:
“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亂禦侮,應如謝東山運籌卻敵,不可如陶靖節亮節高風。如我身為男子,必當救亡圖存,以身報國!”
大有“男兒何不莦吳鉤”之慨!
所以,我認為,亂世佳人柳如是,從青樓女子成長為民族義士,除開她在青樓讀了有愛國情結的書籍外——這些書箱對她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主要是她長期接觸了明末清初的諸多愛國志士,長期受到了他們言行的影響,才使自己有了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
回覆列表
柳如是號稱秦淮八豔之首,秦淮八豔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色藝俱佳的名伎,分別是柳如是、陳圓圓、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八人。
十里秦淮河,一水隔兩岸,此岸是南方會試的總考場江南貢院,如今是中國科舉博物館,彼岸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才子佳人隔河相望,必然會生出些風流佳話。
柳如是是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小的時候家裡生活困苦,到13歲家人不得已把她賣給周道登當了一個小妾。柳如是聰明、靈慧、美麗,到了周家以後深受周道登的喜歡。
但是,作為一個小妾受到太多的寵愛,那是很不幸的事。周府的正妻和其她的小妾對柳如是群起而攻之,在這種情況下,周道登的母親最後決定讓柳如是離開周家,於是柳如是被賣入青樓。
柳如是在周府期間,學習了很多詩文詞賦,不但學習了這些文字遊戲表面的東西,而且領會了其中的思想內涵、精神實質。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詩文,大部分都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偉大的家國情懷。
而柳如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掌握了詩文創作的技巧,還領悟了詩文當中蘊含的哲思智慧、家國情懷、高尚情操和人生感悟,有了初步的愛國思想的柳如是,離開周家之後就開始了她的青樓生活。
在青樓裡像她這樣有才能、有思想的女子是很少的,於是柳如是的名聲迅速叫響,成了當時風流雅士、公子王孫熱烈追捧的青樓女子。
其實這種情況也很容易理解,在封建社會受教育、讀書識字的女孩子不多,而且像柳如是這樣讀了不少書又有家國情懷,懂時事,又懂文學的青樓女子就更少了。所以,柳如是就成了廣大文學青年、文人雅士、官僚貴族熱烈追捧的物件。
於是乎柳如是聲名遠播,成了秦淮八豔之首。
在這個過程中,她先後結識了很多名人雅士,其中包括陳子龍,經過和陳子龍的接觸後,陳子龍被她的才華所傾倒。但是,由於陳子龍已經成家立業,加上陳子龍在抗清鬥爭中不幸犧牲,柳如是的這段感情就無疾而終了。
後來,柳如是結識了當時50多歲的文化名人錢謙益。
和錢謙益的交往是兩個人逐漸萌生了愛慕之情,最後,終於在崇禎十四年,柳如是20多歲的時候嫁給了東林黨領袖、大官僚錢謙益。錢謙益迎娶了柳如是在虞山為她蓋了壯觀華麗的“絳雲樓”和“紅豆館”。
錢謙益與柳如是之前還有一段經典的故事流傳在民間。
崇禎吊死煤山之後明朝滅亡,南京建立了弘光小朝廷,錢謙益當了南明禮部尚書,對此柳如是十分支援。不久,清軍南下,兵臨城下時柳如是勸錢謙益和她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了,不能下。
柳如是準備跳入水中殉國,卻被錢謙益硬生生的給托住了。隨後,錢謙益降了清朝、當了漢奸、去了北京,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在柳如是的勸告和影響下,錢謙益迷途知返半年後就稱病辭職了。
柳如是作為一個風塵女子,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沒有受到過多少教育,但她能在國家危難的時刻保持了一個大明子民的氣節,保持了民族氣節、體現出她的家國情懷,這是非常難得的,這是她與生俱來的一種俠義精神的體現。
她從小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嫁給周大戶之後,也是遭到了周家妻妾的集體圍攻,差點被害死。最後被賣到青樓,她經歷了人間的冷暖,看到了人生的殘酷真相,但是她依然保持著對國家的熱愛,保持著自己的民族自尊心、民族尊嚴,能在危難時刻以身殉國。
柳如是的家國情懷和愛國思想與她讀的書有關,也和他接觸的陳子龍有關,書裡的道理和陳子龍的抗清義舉,都深深地震撼著這個弱女子的靈魂,也滋養著她的靈魂。所以她能夠在國破家亡的大難面前從容赴死,慷慨殉國。
這就是古人說的那句話“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地位低下的柳如是能做到仗義殉國,身居高位的讀書人錢謙益,卻在大難臨頭的時候,變節投降,甘當漢奸。看來,人的精神境界不在於讀書的多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