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碗說史
-
2 # 時光隧道2019
鄂王城遺址位於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鎮鄂王城村胡彥貴灣。
據《史記·楚世家》記載 , 公元前877年,楚國國君熊渠封其中子紅為鄂王,鄂王之都城為鄂,即今天的鄂王城遺址。
楚王熊渠及長子先後去世,中子紅繼承王位為楚王,都城仍立在鄂。其後至少有六世十多位楚王在鄂建都,直到楚試王熊通時止。
楚試王熊通五十一年(公元前689年)卒,子熊貲立,是楚文王。楚文王初立這年便將都城由鄂遷到了郢。鄂便成了楚之別都和封邑。
楚康王(公元前559年到公元前544年在位)時曾封康王之兄弟子晰於鄂,世稱鄂君子晰。在楚國長達八百餘年的歷史中,除去楚國在鄂王城建都的那段歷史時期外,將鄂王城作為楚國別都,封邑和鄂縣縣邑的時間也有數百年之久。
鄂王城古城垣依崗地而築,南高北低,高出附近地面5—10米,面積約15萬平方米。城垣儲存尚好,有缺口七處,其中兩處為城門遺蹟。城外有護城河,城內南部有夯土臺基,面積約2000平方米,有橢圓形窯址兩處,出土大量金、銅、鐵器及建築用瓦等。
在遺址西部、西南、西北崗地上有成群的封土堆,已探知墓區21處,古墓229座,其中18座較大,高2.5—3.5米。城垣東城門有大小兩座,大東門寬約15米,小東門寬約4米,城垣外有護城河環繞,以南垣外和西垣外最為明顯,並與高河港相連,城址南部高臺地遺存有大量的板瓦、筒瓦等建築材料遺物。
鄂王城遺址是鄂東南地區發現較早的東周歷史文化古城址,對於研究鄂東南地區東周時期的歷史文化發展、演變和研究楚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
3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商時,黃帝的姞姓子孫封在鄂國(今山西鄉寧縣),夏商時為諸侯國。商末,鄂侯在朝中為大臣,與西伯姬昌、九侯並列為 三公 。商紂看中了九侯的女兒,娶為妃子。但九侯的女兒性情端莊,不願陪伴紂王作那些荒淫無恥的勾當,紂王一怒之下,殺死了九侯父女,還把九侯做成肉醬。鄂侯見九侯死得冤枉,便同紂王拒理力爭,結果也被殺死。西周初年,鄂國的故地被晉所並,遺族南遷到河南南陽北,仍叫鄂國。因受楚的威脅,於西周中葉,又南遷到今湖北鄂州市城區東,仍叫鄂國。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63年),楚王熊渠滅鄂國,封其中子熊紅為鄂王。
“都城在今湖北鄂州市城區東。熊渠卒,熊紅嗣位,仍居鄂;傳六王至熊咢猶居於此,為楚之國都。"
前770——前476年,春秋時為楚之別都。楚共王熊審封其三子子皙為鄂君。前323年(楚懷王六年),懷王封其弟啟為鄂君。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廢滅楚,廢封國置鄂縣。
-
4 # 大腦袋圖圖
鄂王城遺址現位於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鎮鄂王城村胡彥貴灣。城址依崗毗地形而建,呈南高北低狀。城內地平面高出附近地面5——10米,城址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其東西長約500米,西北寬約400米,城垣總長為1530米,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現存城垣基腳寬約20米,頂寬約10米。殘存最高處4.5米左右,城垣為土築,系紅褐土夾黃斑土夯築而成。
回覆列表
鄉寧古鄂國為今湖北稱“鄂”之源頭,夏周時代,鱷廣泛分佈於黃河中下游及長江流域。一個以捕鱷為生,且以鱷為圖騰的部落,便以鱷為部落名稱,在商代時形成了鄂國,地點在今山西鄉寧縣。
商周時期,黃帝的姞姓子孫封在鄂國(今山西鄉寧縣),夏商時為諸侯國。商末,鄂侯在朝中為大臣,與西伯姬昌、九侯並列為 三公 。商紂看中了九侯的女兒,娶為妃子。但九侯的女兒性情端莊,不願陪伴紂王作那些荒淫無恥的勾當,紂王一怒之下,殺死了九侯父女,還把九侯做成肉醬。鄂侯見九侯死得冤枉,便同紂王拒理力爭,結果也被殺死。西周初年,鄂國的故地被晉所並,遺族南遷到河南南陽北,仍叫鄂國。因受楚的威脅,於西周中葉,又南遷到今湖北鄂州市城區東,仍叫鄂國。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79年),為楚王熊渠所滅。鄂國亡。
春秋戰國時,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79年),楚王熊渠滅鄂國,封其中子熊紅為鄂王。都城在今湖北鄂州市城區東。熊渠卒,熊紅嗣位,仍居鄂,傳六王至熊咢猶居於此,為楚之國都。前770——前476年,春秋時為楚之別都。楚共王熊審封其三子子皙為鄂君。前323年(楚懷王六年),懷王封其弟啟為鄂君。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廢滅楚,廢封國置鄂縣。
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鄂國並未消亡,而是存在於南陽,還具有一定的實力和影響,鄂國地望就在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