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龍山上人
-
2 # 回望昔時路
古代騎兵裝備經歷過幾個不同階段,在馬鐙裝備之前,遠端武器和刀劍是主力,但是矛和戟也裝備了不少,比如漢軍突騎就大量裝備騎兵短戟,在同匈奴作戰時,突騎經常擔任追擊的任務,那個時候因為在馬背上沒有著力點,很難保持平衡,騎兵之間的對沖很少,有些時候,騎兵還會騎馬衝到陣前,然後下馬徒步作戰。西方著名的亞歷山大夥伴騎兵,會使用騎槍進攻對方的步兵,但是刺中對手時,他們會鬆開手,防止巨大的反作用力讓自己從馬上摔下去。然後拔出佩劍繼續攻擊,或者從屍體上把槍拔下來繼續作戰,不過沖鋒的勢頭也就停止了。
馬鐙裝備之後,騎兵的作戰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我們還是隻講騎槍。此時的騎兵可以承受較大的反作用力,而不用擔心會從馬上摔下來,所以騎兵長兵器的強度也增加了許多。像中國的槊,一把合格的槊,需要使用優質桑木主幹,經過多重工藝和長時間的加工,再配上尖銳的破甲錐頭(兩晉南北朝時,出現了馬鐙,此時騎兵的甲具也得到長足的發展,之前的矛和戟很難破防)製成,要求具備彎折回彈、瞬間復位、剛柔並濟的能力。此時的重騎兵,才是真正的古代戰場坦克。
優秀的騎兵在攻擊對手時,多是向對方的咽喉這一類位置攻擊,一旦刺中對方的軀幹,拔槍很困難,大部分時候會選擇捨棄長兵器,換用刀劍。此時的衝擊作戰能力會下降,但是經過第一輪重騎兵衝鋒後,對方基本上不太可能繼續保持陣型了。重騎兵一般會在輕騎兵將對手襲擾的進入混亂狀態後才出擊,這裡說的是騎兵攻擊步兵,如果是騎兵對沖的話,雙方接觸時間很短,而且騎兵陣型不會很緊密,前後兩排的間距一般都比較大,這是為了讓戰馬在衝鋒時有足夠的空間,如果擠成一團,那麼這支騎兵就廢了。此時一般會在接觸前互射一陣弓弩,然後換成長兵器互懟,此時對騎兵技術的要求更高,如果你在第一次接觸時把槍扎到對方身上了,最大的可能是不得不捨棄武器,拔出佩刀,如果此時對方的第二排騎兵使用長矛,那麼你基本就交代了。
拔槍,在騎兵高速衝擊時,基本做不到,和我們在影視作品裡看到的不太一樣,使用高超的技藝一槍封喉才是王道。
回覆列表
騎槍分兩種,一種是歐式木製一次性騎槍,一種是中式可重複使用的彈性騎槍。
歐式木製一次性騎槍,不用拔出槍頭,槍桿折斷藉機消除反彈力。
中式可重複騎槍,最著名的就是馬槊,曹操橫槊賦詩,豪氣萬丈,張飛持丈八長槊萬人無敵(真實的張飛持的不是丈八蛇矛,就是馬槊)!唐王持弓敬德持槊天下無敵,秦瓊叔寶的馬槊更是被唐王置於大堂震懾群眾。馬槊杆是複合材料,有彈性,刺入敵人,然後輕輕一挑即可甩出敵人。到宋以後白蠟杆槍流行,白蠟杆彈性好,有效的彈開敵人!
從對比中式和歐式的騎槍,可以看出中外的智慧差異,西方人,智慧需要交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