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鬼歸來

    很多專職培訓師可能不好意思回答此問題,或許會有些尷尬。老鬼作為有過培訓師經歷的人談談看法——

    職場人應該逐漸形成對各種事物更為客觀看審視方法與評價方式。這樣有助於我們更為有效的藉助、使用各種資源、工具。

    越多分享,越多收穫!

  • 2 # 頭回事

    頭回哥講講自己的親身經歷。

    03年成功組織了一場大型職業經理人公開課,邀請了當時國內知名的專家講座。效果確實非常好,因為這個專家是從職業經理人轉戰到專家,具有很高的實戰適應性,講白就是直接有效見成果。後來我問了一個愚蠢但是真實的問題,那就是我能不能嘗試著做講師?專家告訴我,你不行,因為你沒有經歷(我當時也很服氣這句話,那真是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最少要對企業負責才對)。當時年輕,就問了另一個尷尬的問題,我講:“您現在很多企業掏錢,為啥不接受那些企業全盤託管運營的專案了?”好吧我承認問得很尷尬,專家沒有再講話,埋頭吃飯。下邊是重點!隨後在私下我請教了專家的助理(因為當時公開課比較成功,私下關係不錯),直截了當問過這個問題,他講了實話,隨著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或者自我的體系中被神話,他最害怕的不是你企業行不行,而是害怕自己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中失敗。人人都知道,即使你以往成功,也無法保障你次次成功。

    實體創業的企業家,有著諸多的現實壓力和市場變化,他們不害怕失敗,害怕的是失去對市場的敏銳和態度,轉眼就可東山再起。這個也是眾多白手起家創業的企業家讓人敬佩的原因。

    理論派和實戰派,一個是思想的成功者,一個是事實的成功者!當你需要的時候,補充和借鑑是最好的導師,單一複製和死記硬背只會讓你輸的更慘。

    既有理論指導,又有實踐驗證,應該是最好的結果。

    最後用廣告大師(奧美創始人)大衛-奧格威的話我覺的闡述挺好“我們的目的是銷售,而不是做廣告”。期待這樣的專家越多越好。

  • 3 # 策劃人猴哥

    我給很多企業做營銷培訓,也做自己的企業,回答這個問題或許合適些。

    答案很簡單,分工不同

    舉個例子:

    賓士那麼牛逼,為什麼不自己生產所有零部件?

    蘋果那麼牛逼,為什麼要讓富士康給他加工生產?

    應為他們讓別人做效率更高

    企業管理、營銷培訓師……他們的專業是培訓,而培訓只是企業的一部分,一個企業的運營還需要生產、招聘、運營、財務……等等很多環節。

    因此,很多企業管理或營銷培訓的講師,不是必須去做自己的企業才能證明自己的實力,這個關於“定位”的話題就不展開了……

    再打個比方:

    培訓師就像老鷹,企業家就像獅子

    獅子是萬獸之王,但它沒有老鷹看得遠,沒有可比性,合作是共贏,看人所長,學為己用。

  • 4 # 阿錕市場運營

    大多數培訓行業的都是先聽課學習然後在培訓公司開始寫培訓課件做培訓,ppt做的會很好,看著會很系統,接受培訓的會有一些收穫。如果是大師級的培訓師背後會有幾十人團隊操作的。現在培訓行業轉向了網際網路、電商、新經濟、工業4.0、IP打造、心靈溝通等方向,傳統培訓人們已經接觸很多,新型培訓要求有實際的操作經驗和乾貨分享,很多都是沒有參照和模版的,而且對培訓師的要求更高,這些是傳統培訓所不具備的。培訓師具有理論與實操經驗而且深入到企業操作層面的不多,加之培訓師只是講解知識及系統,並不承擔企業經營壓力和風險,所以一個原因在於培訓收益已經很好沒有必要進入企業;再者實操上的經驗不足進入企業能力有限;培訓師講的是通用準則,但是企業行業差異大,行業知識匱乏;空降兵一般結果都不好。

    企業選擇培訓一定要根據企業自身情況、行業屬性、未來發展需求等選擇好策劃、推廣、管理、HR、金融等具有實戰過的能結合理論和操作培訓指導型的培訓,不要培訓聽著很激動,下來就不知道該怎麼來執行操作。

  • 5 # 高效率大機率小成本

    從系統的整體和部分的關係來說,如果是一個全能培訓師,既懂企業管理,又會營銷和銷售,也有實際經驗,是會去做自己的企業的。

    反過來可以這樣來問,做自己企業的,為什麼不去做企業運營培訓呢?

    從好的方面說,這是一種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如果培訓是市場化的,那就是一種供需動態博弈過程,培訓也是一種自己經營企業的活動。

    只要是市場化運營的,就有魚龍混珠,就有市場細分,和人員流動,其背後各有各的原因,說什麼都對,因而意義也不大。

    培訓也好,自己做也好,其實,重要的就一點,自己的獨立思考和不斷的自我學習,自我提高。提問題就是有能力的表現,不管是真不知道要問?還是很明白的在問,對嗎?

  • 6 # 霸王課

    懂理論的不一定實踐能力強。

    就像很多大學教授每天上課講授管理知識,講得非常好,知道很多理論但是你給你一家公司給他管理,他未必能管理好。培訓師只是紙上談兵,是知識的搬運工,把別人優秀的理論摘抄、總結,形成一套自己的系統的理論,但是做企業就如戰場,瞬息變化,各行各業、方方面面都和理論有不一樣的地方如果只是把理論照搬到管理和營銷中,一定不會成功。

    就比如說共享經濟很火,誰都想乘著共享經濟的順風車賺上一筆,悟空單車創始人認為在武漢這些大城市摩拜單車和小黃車已經佔領了市場,所以他想在重慶投放悟空單車。他的失敗是必然的。重慶是山城,很多山,有些道路坡道極陡,騎腳踏車要累死人,沒有人願意騎單車。光運用理論,不考擦實際是不可能成功的。

    不想前功盡棄。

    本來在培訓領域是很厲害的,結果實操不行,那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想重頭來過繼續講培訓,誰還敢聽課呀。

    各司其職,選擇適合自己的。

    真正的管理和營銷除了會說、賦有知識之外,還需要觀察力、連結力、管理能力等等,既然他們選了培訓師,就說明他們可能缺乏一點實操的能力。大家利用自己的特點深耕領域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比如文字好的寫文章,會說話的選擇錄音頻,會互動的玩直播。

    綜上所述,因為他們更懂得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哪裡,不想毀掉自己前面苦心經營的名譽,知道懂理論不一定會實踐,所以,他們選擇了更適合自己的職業——培訓師。

  • 7 # 秦緒文自媒體

    這個問題是,做企業管理,營銷和銷售的培訓是很多,為什麼不自己做企業呢?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好,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也遇到很多,這樣問問題的人,他們總會想著如果你銷售很牛逼,你都能做培訓師了,為什麼自己銷售東西不行?其實,會講和會做是有區別的,就像我們學習一樣,我們聽某一個老師講某一個內容,侃侃而談,講的很有道理,但是為什麼他不去做這個呢?是一樣的道理,因為培訓師他們只是精於這一個方面,對於做企業中間會涉及到很多的環節

    做公司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環節,運營,財務管理,行政,整個公司的規劃,商業模式,營銷,還有其管理,對,還有企業管理,那麼對於某一塊來說,都,不是說一天兩天就可以學會的,那很多培訓師他只是因為在某一個領域做的時間長了一些,比如,在銷售領域,他賣的是服裝,然後他賣了十年,自己,積攢了一些技巧和方法,於是他把它分享出來,分享出來之後就更多的人認識他,瞭解他,於是讓他去做培訓的人就更多,因為大家感覺這個你做了有用,那麼我們做了有可能也會有用,那他只是一個單方面。

    而做企業是一個多方面的,所以中間,他就不可能劃上等號,當然有沒有說做培訓師的自己開了企業的呢?也有,但是,畢竟在少數,而且基本上開的企業也都是培訓行業,這就可以看出,做什麼的就一直是,做這個行業一直做下去,他不可能說,我做這個行業,然後我再做其他領域,那就屬於涉及到一個新的領域,對他來說也是一個陌生的環境,他可以懂營銷,他可以懂企業管理的各種銷售,但是他不一定就懂,企業的運營

  • 8 # 煜悅人生

    有句話叫術業有專攻,培訓師的作用,知識的傳遞,經驗的總結,組織力提升,解決人力資源問題。而做企業會承擔更大更多的責任,有社會責任,有企業責任。

    當然,也有培訓師最後創業去做企業的,開辦培訓公司,做自媒體,成功了。

    關鍵還是在於個人選擇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友們能否對我的習作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