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宋子渝—書法鏡子老宋
-
2 # 野狐習禪
野狐試答
題主學王鐸已具面目,章法,筆法,線條的對比都很不錯。如果假以時日必能得其神韻,當然這是一個漫長艱苦的過程。
王鐸被譽為“神筆王鐸”,五百年才會出現的一個大書法家,他的漲墨法堪稱一絕,線條的變化豐富複雜,王鐸喜作長幅,氣勢磅礴,有一瀉千里之勢。王鐸才學又好,天分極高,他把自己的壓抑、苦悶、激憤和不平都融入筆端,表現在書法的線條和章法中了,這使學他的書家要得其神韻、氣勢極為困難。題主寫到如此程度也是不容易了,但也只能算作登堂而未入室。
我雖不善書,但喜歡欣賞,對王鐸的帖子讀過不少,非常喜歡他的字,所以對題主的作品也就點評的比較苛刻了,我想隨便說幾句恭維討好的話,也沒啥意思,不當之處題主見諒。
-
3 # 知名看淡
這兩個習作總體上看還是可以的。能看到二王、王鐸、黃庭堅的影子。字型運筆老辣,佈局上大小、欹側、輕重等很有變化,看來作者的功底還是可以的,也可以看出有多年的習書經驗,是我學習的榜樣,在墨色上提出一點就是無變化,沒分墨段,沒生動感!
-
4 # 王根權解讀書譜
1王根權【讀史勾沉】之五
《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幽州是古十二州之一,故址在今天的北京市大興。幽州臺又名黃金臺、魝北樓,古地為燕國之都,是戰國時期燕昭王為招賢納士而築。《登幽州臺歌》是陳子昂懷才不遇的寫作,千百年來多少人都在讀這首詩,都知道陳子昂這首詩寫的悲壯激憤。卻不知道這首詩是在寫誰。今研究孫過庭的《書譜》,解讀陳子昂為其老師孫過庭寫的兩篇祭文,品味“將期老有所述,死且不朽”、“有唐之不遇人也”等精典名句時,慌然大悟。才知道陳子昂是寫他的老師,中國書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
-
5 # 博聞天下高
低調是做人的原則。作者如此謙恭,一方面,說明自己的文學作品 ,相當優秀,已可置在公眾面前,任人學習借鑑。一方面,說明作者性情淑君,溫文爾雅,謙虛禮讓。無論如之何,你已經在同行和大眾面前,降低了姿態,僅此,你已經收穫滿滿了。
-
6 # 三秦小周
首先,這兩幅作品是值得肯定的,還是有一定的功底的,《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寫的比《靜息帖》能好一些。
其次,就兩幅作品本身而言,我想從以下幾方面來說。
第一,王鐸的作品非常注意墨色的變化,由潤到枯,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而你的這兩幅作品在墨色的體現上感覺很平淡。
第二,王鐸的作品非常注意造險、造勢,孫過庭有云: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行,在王鐸的作品裡面都有體現。而你的這兩幅作品裡面比如“勝”、“事”恰恰改變了應有的險絕之勢。
第三,從筆法角度來說,第一幅作品明顯感到生疏,很多的字運筆感覺不流暢,行筆的時候抖動比較厲害,給人錯覺是枯藤老樹,實則是對帖子不熟。從單字的角度,以及整副作品的章法角度來說,缺乏氣韻。比如,單個字裡面線條的連線不夠順暢,整副作品來說沒有 把握好字組的銜接。
第四,臨帖的時候不夠細緻,如看帖子上人家是如何起筆與收筆的,筆畫與筆畫之間是如何進行銜接的。我已在圖上進行標註。
可以嘗試用半生半熟宣紙加一得閣墨汁去寫一下,墨汁稍微多加水。
僅個人意見,說的不對的地方,望見諒!
-
7 # 激濁揚清ao
書法藝術是線條藝術,線條藝術以自然流暢為美。自然流暢的線條需要長期堅持練習,同時也萬離要借鑑前人和古人的經驗,多臨摹和揣摩他們的名帖。這兩幅書法作品看來,雖然作者也下了很多功夫,也顯出一定的功夫,但總體感覺是臨帖不夠,因而線條裡得呆滯、硬而無韌,略顯呆滯。
-
8 # 文仰山人
這兩幅作品如果是打分的話,可以給到60分,為什麼給60分?第一是取法,第二是有一定水平,第三是有一定天賦。按照我個人看,這個作品是以學習王鐸、徐謂等為代表的明末草書風格為主,在字的面目上,已經有一點模樣。但是為什麼只給60分沒得到高分呢?第一是筆法還是比較簡單。王鐸攻書非常用功,遍臨古人,尤其是取法二王、顏真卿、旭素、黃山谷等,他的筆法是非常豐富的,包括提按、線條變化、力度、墨色處理等,對比你的兩個作品,問題多多,一是線條抖動太厲害,這個成為一個最大的敗筆;二是線條變化太少,比如說它的粗細大小基本是一樣的;三是線條的質感、中實不夠,比較薄、比較枯、比較露,缺乏渾厚力度。三是結構。王鐸是一個開拓性的書法大師,人們評價很高,有“后王勝前王"之譽,他的風格特點與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文采彬彬的風格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個就是非常注意字的結構,善於對字進行重新調整組合;第四是章法。王鐸草書非常善於運用漲墨,善於佈置字片、字組,善於營造字眼,善於使用多軸線等,時有十分誇張的造字。但這二個作品則還是按一般的書寫,比較均勻,衝擊力感染力不強。建議作者在這個基礎上拜一個好的老師,再加以科學的訓練,同時提高書法理論和審美水平,才能真正進入正道,迅速提高!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看了你的作品,恕我直言,你寫的時間確實不短,但是有幾個問題,我希望你能進行思考和學習:
一、從章法來講的話,您需要再考慮一下左右的關係,上下的關係,把握一個原則,製造矛盾化解矛盾,並且有支撐和擺動的關係。
二、從墨色的關係來看,沒有多大的變化,墨色是一樣。
三、從筆法來講,很多地方,特別是轉折部分和收尾部分的筆法,幾乎能看出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用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跟行家去學習。
四、從字法來看,體現的不是很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