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歸藏易數硃紅兵3519
-
2 # 我的底線是誠信
清朝進士是毋庸置疑了,相當於現今大學畢業,待分配吧。
進士是學歷、文憑,可以當縣長。
瞎猜悶玩的。
-
3 # 江上俠chenxiliang
故,去世的。顯考,去世的父親大人。新皇帝登基,下詔會考、殿考,考中進士,稱為恩進士。侯選,候選名單裡預備做官。直隸州,直轄省的直轄州,州比縣地位高些,比府地位低。翻譯為白話文的意思是:大清朝去世的父親大人、恩進士候選為直隸州知州(知州即直隸州的行政長官)。
-
4 # 木山文
從這段碑文我們可以看出墓中人為立碑人的父親,(父親稱顯考,母親稱顯妣。)曾經參加清朝的科舉考試,考中了進士。科舉考試分三級: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每三年在各省舉行一次考試,(一般是子,卯,午,酉年]。但逢國家有登基,慶壽等活動時,當年加一次恩科考試,所以這位先人參加的鄉試是一次"恩科"。鄉試考中了即為"舉人",第二年春天參加禮部主持的"會試"。合格後即為"貢士",可參加皇帝主持的"殿試"。考中者即為"進土",又分三甲,第一甲直接安排工作。(狀元,榜眼,探花)其餘進土再舉行朝考,考中者成為"庶吉土",進"庶常館"學習。其餘進土分配各部"主事"或各地"縣令"。但這些職位往往要經過候選,候補的過程。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位先人終生未上任"直隸州"縣令,一直在"候選",這只是一個身份或榮譽了。
-
5 # 奮進的火腿
清朝兒子給父親立的墓碑,父親考取了恩進士(比秀才高一點點,沒有考上舉人,也叫貢生)拿現在應該相當於高中起步高技學歷,一直候補直隸縣官就是在世期間一直沒有空缺縣令職位,直到去世也沒有當上官)。
科普下清朝的科舉制度:清朝科舉分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院試中者為秀才,秀才相當於現在的高中生,成為秀才才能參加正試。
秀才參加鄉試中者為舉人,舉人就可以做官了,不過官職很低的,比如縣令,我們經常聽到的九品芝麻官就是舉人。不中者為貢生,又分為歲貢,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可以由地方推薦就讀國子監,後任候補縣官!有些人為了面子就在自家刻匾為恩進士或歲進士等,都是非正式的進士出身。這個與恩科進士區分開來,恩科進士是指皇家有大喜事特開考取得的進士,比如皇帝新登基開設考試的,皇帝監考,直接賜進士,沒有恩或者恩科字樣!
舉人可以參加會試,中者為貢士。這個只是通往殿試的必經之路,不能決定官位大小。
貢士可參加殿試,殿試只是排名次啦!不會有人會被淘汰,進士可以做京官!
回覆列表
進士候選大概意識是在直隸州等待合適的工作崗位。
考取了功名,沒有上任。
進士,知識水平相當於現在的清華北大博士或博士後研究生畢業,舉人中的優異者,一個縣一屆能有1-2個就很了不得,人數很少。官職大約是副縣級,起步可以做縣令,屬於朝廷重點培養的後備官員,有能力,有運氣的話可以晉升到封疆大吏、六部尚書甚至是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