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那如果人類把大腦使用了100%,會發生什麼事?還是人類根本不可能使用大腦到100%。那麼大腦為何要設計成這樣?
3
回覆列表
  • 1 # 家住海邊特能浪

    這是安慰你的,就像教科書裡說99%汗水加1%的靈感一樣,教科書永遠跟你說這個,卻不會加但是1%的靈感比99%的汗水重要。這是一個經典的心靈雞湯,目的是讓你相信,你還是有潛力的。

    大腦分灰質和白質,灰質部分是神經元細胞的集聚地,也是主要功能區,也就是這部分才是有用的,或者換個我們更加熟悉的叫法,大腦皮層,也就是說,不管你聽到的人類大腦只開發了3%還是我所聽到的10%。實際上大腦皮層(灰質)佔整個大腦的比例也差不多百分之十幾。也就是差不多開發完了,實際上以人腦占身體的比例來看,人類是最高的,這也正證明了人類是進化最高的動物,同時人腦開發的也比較徹底,進化出了動物所沒有的語言中樞書寫中樞等高階功能。

    所以說,這種話當個雞湯聽聽就行了,本質上還是挺正面的一碗雞湯的。

  • 2 # 一元道人

    這裡說的是人類意識所能用的大腦比例,人的大腦除了一部分供給意識獨立思考以外,還需要管理人的全身系統,比如呼吸,消化,外界感知,人與外界的平衡調解,人體內部的感知等等,很多!這些就佔據很大腦量,只是人類自己意識無法感知到而已!

  • 3 # JeffWangDY

    可能是個美麗的誤會吧。這種說法在電腦發展初期就在流行了,那時 128K 的記憶體已經是很強的配置了。磁鼓被稱為“海量儲存”裝置,也就幾M而已。那時也沒有多媒體,什麼音訊,影片都離電腦遠得很。

    會不會那時科學家拿當時的記憶體佔用量作為比照得出這個猜想?

    我就一直嘀咕: 做一個彩色的夢需要多少記憶體,那提出這假說的科學家有算過嗎?

  • 4 # 勤學慎思明辨篤行

    都是糊弄,哪裡有研究能證明,是人大腦都是百分百使用. 肖邦的手是使用了多少,難道能說手使用了不到百分之三,這時候有人可能會說他不僅僅是靠手要靠大腦,那做什麼不是都靠大腦?大腦也一樣靠其他器官去感知. 聽力好的難道比不好的人耳朵的使用多了嗎?

  • 5 # 九度十二分

    先說結論:

    這是一條廣泛流行的謠言,很可能來源自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人的能量》(The Energies of Men)。他寫道:“我們現在僅僅只運用了智力和身體的一小部分”。 1980年的《科學》雜誌刊登了人類學家和科學作家勒溫(Roger-Lewis)一篇文章,文章題為“我們真的需要大腦嗎”,介紹了英國內科醫生勞勃(John Lorbor)發現腦容量因腦水腫而大大減小的年輕病人,卻可能有正常甚至超常的智力。這一系列的報道逐漸發酵,最終形成了這個廣泛傳播的謠言。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國心理學之父。美國本土第一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也是教育學家,實用主義的倡導者,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也是美國最早的實驗心理學家之一。限於歷史的侷限,歷史上的科學家往往會提出錯誤的觀點。

    事實是,人腦的結構和功能比想象中複雜的多。各類腦損傷影響大腦的功能,勞勃醫生的研究,僅僅發現年輕的大腦對損傷有適應能力。一旦成年,幾乎就做不到了。

    科學家透過核磁共振等生物影像研究發現,人在進行不同的活動時,如觀看不同顏色的色塊,聽到各類聲音,都會呼叫多處、不同位置的腦區參與,在同一時段往往是少部分的腦功能區參與識別、思考、決策過程。整體而言,大腦的每一個功能區在不同時間都發揮了作用。也就是說,大腦任何一個區域的功能是不存在浪費的。

    從進化的角度而言,人的大腦是一個極其耗費能量、食物的“奢侈品”。人在幾十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不可能進化出一個遠超目前使用能力的大腦。“每一步都作數”,每一克的大腦功能都不會被浪費。甚至,現在的考古生物學發現,人腦在最近十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還出現腦容量變小的趨勢,說明進化的作用使得大腦中沒有意義的功能不斷被削減。

    美國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在他的書《讓大腦自由》中同樣駁斥了大腦少部分被利用這一謠言。他在書中介紹了目前有關人類大腦的研究成果。

    約翰·梅迪納,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生物工程教授,同時也是《讓大腦自由》、《讓孩子的大腦自由》等暢銷書作者。一、要點定律1:越運動,大腦越聰明•運動可以改善思維能力;•運動使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腦,為大腦帶來豐富的葡萄糖作為能量,同時還能帶走氧氣吸附遺留下來的有害電子。•運動能刺激蛋白生成,促使神經元彼此連線;•只要每週兩次有氧運動就可以將罹患一般老年痴呆症的風險降低一半,而且將阿爾茨海默症的風險減少60%;•規律運動可以提高、甚至顯著提高被試者解決問題的能力、智力甚至記憶力。定律2:大腦一直在進化•我們的頭顱裡有三個大腦:腦幹、古哺乳類腦、皮層;腦幹控制呼吸、心率、睡眠和覺醒;古哺乳類腦與人類動物性生存活動相關,例如戰鬥、覓食、逃跑、生殖;皮層的每個區域都是高度專門化的,有語言區域、視覺區域、記憶區域。•天氣的變化瓦解了我們祖先的食物供應,他們被迫從樹上下來,到大草原上生活。之後人類透過適應變化本身接管了地球;•從四條腿走路到兩條腿直立行走在大草原上,這節省了能量,讓人類的大腦得以發展得更加複雜、精密;•象徵推理是人類特有的一項才能。這種能力可能出於我們需要了解彼此的意圖、動機,它使人類在一個小團體內的協作成為可能。定律3:每個大腦的結構都不同•你的學習和行為會對大腦進行了重新塑造;•大腦的各個區域在不同人之間以不同的速度發育;•沒有兩個大腦以同樣的方式,在同一地點儲存相同的資訊;•我們的智慧表現在各個方面,其中許多是不能透過智商測試來揭示的。定律4:大腦不關注無聊之事•我們無法對無聊的事情集中精神;•大腦普遍關注三個問題:(1)我能吃它嗎?它會不會吃我?(2)我可以與他交配嗎?他會不會與我交配?(3)我以前見過它嗎?•大腦的注意力“聚光燈”一次只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不能多工處理;•與我們記住細節相比,我們更善於參照模式以及提煉事件的含義;•情緒喚起有助於大腦學習;•聽眾會在講座開始的10分鐘後走神,不過你可以透過講故事或者製造一個富含情緒的事件來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定律5:短期記憶取決於最初幾秒間•大腦有許多型別的記憶系統。其中的一類有如下4個連續的處理階段:編碼、儲存、檢索和遺忘;•資訊一進入你的大腦就立刻被分裂成碎片,然後被送到大腦皮層的不用區域儲存;•那些能夠預測學到的東西是否在日後能夠被記起的大多數事件,都發生在學習的最初時刻。我們在記憶的最初時刻對其編碼得越精細,記憶就越牢固;•如果你能夠複製你在記憶某個事情時的周圍環境,你可以提高記這個事情的機率。定律6:長期記憶取決於有規律的重複•大部分的記憶在幾分鐘之內就消失了,不過那些度過了脆弱期的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逐漸增強;•長期記憶在海馬和大腦皮層之間的雙向交流中形成,直到海馬切斷了與皮層之間的聯絡,記憶才被固定在皮層中,這個過程要經歷數年時間;•對於現實,大腦只給了我們一個近似的見解,因為它把新知識同過去的記憶混在了一起,並把新知識、舊記憶當成一個事物儲存在一起;•為了使一個故事連貫,大腦會插入一些虛假的資訊,因為大腦總是想讓困惑和混亂的世界變得有條理;•不停地灌輸知識,大腦就會將它們混淆;•使長期記憶變得更加可靠的方式是,將新的資訊逐步輸入大腦並在固定的時間間隔溫習這些資訊。定律7:睡得好,大腦才會轉得好•大腦中有兩股同樣由細胞和化學物質所構成的戰鬥力量,它們處於持續緊張的戰鬥狀態之中,一股力量試圖讓你睡覺,而另一股力量試圖讓你清醒;•當你睡著了的時候,大腦的神經元表現出旺盛的節奏性活動,也許此時它正在重放你白天學習的內容;•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以及什麼時候睡覺,在這個方面人人都不同,但是人類經常需要在每天的具體時段小睡一會;•一些學者認為,夜間的長時間睡眠加上中午的短時間午睡代表了人體最自然的睡眠行為;•睡眠缺失會讓人體吸收營養能力和認知能力下降,損害注意力、執行功能、即時記憶、工作記憶、情緒、數學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一般的數學知識掌握能力、手的靈巧性,影響大的運動動作;•在通宵熬夜前小睡30分鐘可以防止當晚大腦出現重大的認知效能損失;•讓晨型人、夜型人、蜂鳥型人按照各自的睡眠習慣來學習和工作,有利於提高效率;•睡眠缺失會損傷人的注意力、執行功能、工作記憶、情緒、數學能力、邏輯推理甚至運動靈巧性;•睡眠過多或不足都有可能引起人體功能失調。定律8:壓力會損傷你的大腦•壓力會破壞大腦自然的即興本能,就像關節炎破壞舞蹈演員的身體能力一樣;•處於壓力之下的個體罹患普通感冒的風險是常人的3倍;•壓力可以是動力也可以是阻力,它具有主觀性質;•如果三個現象同時出現,那麼一個人肯定處在壓力之下:(1)生理反應;(2)承壓者厭惡應激源;(3)承壓者感覺無法控制應激源;•父母衝突程度越嚴重,對子女學習成績的影響也就越大;•無論一個人的年紀有多大,即使他以前是一個工作效率高、令人敬佩的員工,但在壓力之下,他們的表現也會急轉直下;•職業壓力似乎是兩個惡性事實的結合體:(1)外界對你的期望太大;(2)你對自己是否會表現良好缺乏控制;•你身體的防禦系統透過釋放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對嚴重的、短暫的危險做出即刻的反應。慢性應激,比如家庭中的矛盾,嚴重損害了我們身體的防禦系統,因為我們身體的防禦系統進化之初只是為了處理短時的壓力反應;•在慢性應激下,腎上腺素在你的血管壁上造成傷痕,這會導致心臟病發作或引起中風,而皮質醇會傷害海馬的細胞,從而削弱你的學習和記憶能力;•對個體而言,最壞的壓力是你感覺對問題失去了控制,感到束手無策、無依無靠;•情緒壓力對整個社會都有巨大的影響,影響兒童的學習能力,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定律9:大腦喜歡多重感覺的世界•在單感知的環境下,學習不會很有成效;•我們透過感官獲得某一事件的資訊,將其翻譯成電子訊號,然後將這些訊號傳送到大腦的不同區域,接著對發生的一切重建,最後大腦對整體事件有了認知;•大腦似乎部分地依賴過去的經歷,以決定如何將這些訊號整合,所以兩個人可能對同一事件產生完全不同的認知;•我們的感官就是被進化成要在一起協同工作的模式,這意味著同時激發各個感官可能讓我們學得更好;•氣味會影響人的動機,也會影響銷售;•氣味具有喚回記憶的不尋常的力量,也許是因為嗅覺訊號繞過丘腦直奔自己目的地的緣故,在這些目的地中,就包括那個被稱為杏仁核的情緒主管者。定律10:視覺是最有力的感官•我們用來看世界的,不是眼睛,而是大腦;•我們對外部世界的視覺環境體驗是經過大腦全面分析後得出的處理意見,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是大腦所認為的外部世界的樣子;•人一直處於活躍的幻覺狀態,大腦喜歡編造一些事情,沒有百分之百忠於眼睛所告訴它的一切;•視覺是目前我們最重要的感覺器官,佔去大腦一半的資源;•我們所看到的,僅是大腦告訴我們應該看到的,並不是百分之百準確;•我們的視覺分析分為許多步驟。視網膜將光子組裝成像小電影一樣的資訊流。視覺皮層處理這些資訊流,某些區域記錄動作,某些區域記錄顏色,等等。最後,我們把這些資訊重新整合到一起,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外部的世界了;•圖片可以讓我們獲得最好的學習和記憶,書面或口頭資訊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文字越少越好,圖片越多越棒。定律11:大腦也有性別差異•對壓力引起的某一情感體驗,男性總會記住更多的要點,女性則會記住更多的細節;•男性與女性相比,更容易受到精神分裂症的折磨;而女性與男性相比,更有可能罹患抑鬱症;•男性擁有一條X染色體,女性擁有兩條——一條是作為備份用的,X染色體是認知的“熱點”,它攜帶了與大腦構造有關的眾多的基因;•女性的基因更為複雜,因為其細胞內活躍的X染色體是媽媽和爸爸的混合。而男性的X染色體都來自媽媽,並且他們的Y染色體所攜帶的基因少於100個,而X染色體攜帶有1500個基因;•男女大腦在結構上和生化上都是不同的,但我們不知道,這些差別是否具有重要意義;•對急性應激男性和女性的反應不同:女性啟用左半球的杏仁核,並記住情緒的細節;男性啟用右半球的杏仁核,並記住要旨。定律12:我們是天生的探險家•嬰兒是指導我們如何學習的榜樣,他們不是被動地對環境做出反應,相反他們透過積極的觀察、假設、實驗和總結對周圍世界進行探索;•就像令人上癮的藥物,“探索”讓人們產生進行更多探索的需求,以感受更多的快樂;•想要拆除或重建有違人類天性的環境,好奇心乃整個工程中最重要的員工;•大腦的特定部分幫助人類在探索世界過程中形成了某些科學的態度。大腦的右前額葉皮層檢查我們假設中出現的錯誤,與它毗鄰的區域告訴我們應該改變行為;•因為“映象神經元”的存在,我們可以識別和模仿某些行為,映象神經元分佈在大腦的各個地方;•成人大腦的一些區域像嬰兒一樣具有可塑性,所以我們可以產生新的神經元,讓我們在一生中,都能夠學習新事物。二、行動 學習了上述理論之後,我們還需要將如下行動付諸實施,積極地改變生活方式。1、運動(1)每天步行12英里,保證大腦進化;(2)每週至少進行2-3次,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3)將運動納入工作活動中,早晨進行有氧運動20-30分鐘,下午進行力量訓練20-30分鐘,最好能在辦公室放一臺跑步機;(4)每天不要在辦公室枯坐8小時,要儘量在室外活動,處理不同的問題,充分發揮大腦功能。2、飲食(1)不要攝入冰激凌、咖啡、黃油、乾酪、油炸圈餅等甜點或高熱量食物;3、睡眠(1)每天在固定時段小睡一會兒;(2)在通宵熬夜前小睡30分鐘可以防止當晚大腦出現重大的認知效能損失;(3)根據自己的作息規律和高峰時段來分配時間,有利於提高效率;(4)不要長期揹負睡眠欠債;4、記憶(1)在記憶的最初時刻儘量編碼得更精細,可以使記憶更加牢固;(2)將新的資訊逐步輸入大腦,並每隔72-96小時進行復習,可以使長期記憶變得更加可靠;(3)複製初次記憶時周圍的環境,改進檢索(記憶);(4)利用“舉例說明”的手段可以改善學習;相關例子越多,所使用的例子越是個人化,該資訊被編碼得就越精細,資訊越有可能被記住;(5)使用圖片可以讓我們獲得最好的學習和記憶,書面或口頭資訊做不到這一點;5、學習(1)用學習來促使大腦的神經元結構發生物理改變,重塑自我;(2)像鍛鍊肌肉一樣鍛鍊大腦,它的活動量越大,就會變得越大越複雜,也許意味著智力的提高;6、壓力(1)遠離情緒不穩定的環境;

    約翰•梅迪納同時有一本《讓孩子的大腦自由》,同樣推薦。

  • 6 # 拉拉酋長

    如果你瞭解了人類大腦的構造的話,也就不會相信這一些所謂的“科學家”所說的話了。人類的大腦構造是一個極其精密和複雜的器官,大腦的每一個分割槽的分工也是非常明確的,在這裡,根本就不存在著大腦只使用了百分之三的說法!

  • 7 # 科學無處不在

    第一部分@科學現象篇:

    在1999年,美國一家航空公司試圖用方法去招攬潛在的客戶,於是在廣告詞上說:"據說我們的大腦只用了能量的10%,如果你選擇了我們的航班,那麼你的大腦能量將會用的更多!"在以後的美國國家研究會上得出的結論表示,在這方面,就像其他的不可思議的自我提高的說法那樣,要想生活成功,除了努力之外再也沒有其它辦法!這句不受歡迎的訊息對於上百萬收入微薄的人而言,他們是堅信的!後來,也有專家稱,我們可以透過訓練心理機能的方法來達到大腦開發的效果!

    第二部分@科學疑惑篇:

    為什麼說我們人類的大腦只是開發了大腦的3%?這說法正確嗎?有科學依據嗎?

    第三部分@科學解疑篇:

    其實先拋開這個3%說法(因為我並不知道是不是哪位科學家的最新成果表明還是什麼!)

    我們知道大腦分為灰質和白質,灰質部分是神經元細胞的集聚地,也是主要功能區,換句話說只有這部分才是有用的!也可以換個我們更加熟悉的叫法,大腦皮層!不管你聽到的人類大腦只開發了3%還是我所聽到的10%左右。實際上大腦皮層佔整個大腦的比例也差不多是百分之十幾的!(所以,3%可以當作是讓你發掘潛力的說辭哈!)

    但是科學家們這麼說,似乎並非沒有道理!

    據悉,來自於臨床神經學和神經心理學的證據表示加劇了對10%這一數字的懷疑!這兩個學科旨在理解和減緩大腦損失的後果!

    因為他們表示在事故或疾病中遠少於大腦90%的損傷幾乎總是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在1990年,缺氧後心搏停止毀壞了夏沃大腦的50%,大腦的上部分負責有意識的覺知。當代科學認為"心智"與"腦功能"是相等的。所以,類似於夏沃這樣的患者已經永久性地失去了思維、知覺、記憶和情感能力,這些能力對於人來說是非常基礎性的!儘管有人聲稱發現了夏沃有意識的訊號,但是多數專家表示未發現她有留下的任何高階心理活動的證據!所以他們相信如果真的有90%的大腦是多餘的話,那麼夏沃並不應該是這樣!(可能這也是一部分他們認為人腦並沒有開發10%左右的原因吧!)

    第四部分@科學科普篇:人腦由大腦、小腦、間腦、腦幹組成!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階部分,也是腦的主要部分!人的腦容量和重量與體重之比是最大的!
  • 8 # 莫斯科郊外的阿貓

    科學家沒說過 人家只是說只知道人腦9%知道是幹嘛的 其他暫時不知道用途 但是另外91%的也沒打麻將 如果沒用那人腦萎縮為啥就變傻 那人還做腦電圖幹嘛

  • 9 # 我的世紀之旅

    我看到過一個解釋,也就是說,大腦其實已經開發到最大程度了。

    人的一生腦細胞是在不斷的產生和滅亡。但是腦細胞的數量是有限的,它不可能無限的產生。因為它的生產速度跟不上滅亡的速度,所以。

    在人類工作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同時消耗大腦的。

    按照我們現在的3%已經可以滿足我們生活中的現狀。假如某一個人在一瞬間將大腦開發到100%,除過為此需要承擔的能量之外。要保證大腦能夠再生,就相當於燃燒一樣。

    一顆整體的數,用來燒。我們可以等樹慢 慢長大,砍一部分來燒。直到這棵樹死亡的時候。

    這也就是相當於只燃燒3%我們可以用很久。一年復一年可以用幾十年。

    如果選擇燃燒百分之百就像直接把整棵樹全部燃點燃。這個燃燒速度是很快的。短時間之內就可以讓整棵樹化為灰飛湮滅。如果讓一棵完整的樹燃燒。從小的時候點燃會更快。在輸入大的時候點人會相對的慢一點。但是最後的結果大致相同。那就是死的連渣都沒有(不還有一點灰)

    雖然說在短時間之內就可以想清楚很多事情,但是在想玩事情之後,根本就沒有時間再去思考其他的事情了,因為自己的生命也會結束。

    所以說開發3%是正確的,是因為維持我們正常的生活,只需要那麼多。如果全部點了的話會造成很快的腦部衰退,或者說老死亡。

    當然,以上都是我的理解和看法。其實我個人覺得,我們的淺意識有待開發。那要比開發大腦好多了。

  • 10 # 章彥博

    這是一個廣為流傳的謠言,有的說3%,有的說5%,有的還有10%。很多雞湯文用它來說明「人類的潛力有多大」,看起來振奮人心。但是很可惜,這個說法是錯的。

    神經學家 Barry Beyerstein 曾指出了這個謠言的「七條錯誤」:

    一、大腦的所有部分都會在某些時刻使用到。除非是某些腦區受損,否則不會出現不曾使用的情況;

    二、人不論在做什麼,大腦都總有一些部分是活躍的;

    三、人腦耗能巨大,2%的重量消耗了20%的能量,如果只用3%,則是巨大的浪費。進化不會允許有這麼大的浪費;

    四、就算在睡覺,人腦也是活躍的;

    五、人腦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功能,目前沒有發現任何一塊沒有功能的腦區;

    六、現在使用單細胞電位記錄功能,可以檢測單個神經元的電位。如果97%的部分無用,因該早已發現;

    七、沒有使用的腦區會萎縮,如果97%的區域不會使用,那人腦會出現很大的萎縮。

  • 11 # 科學船塢

    第一:大腦不是被設計出來的;

    第二:沒有科學家這麼說過,所謂的只使用了3%、5%、10%等等,都是謠言,是早期時候的一種市場營銷手段。

    我們的大腦每時每刻都在正常的工作著,沒有哪塊區域是閒著的,同樣的也沒有哪塊區域是屬於待開發狀態的。

    類人猿時期,人猿的腦容量還很小,只有六七百毫升,但是到了現代人階段,達到了一千三百多毫升,如果說,有的地方用不著,或者是存在待開發區域,那麼何必要進化出如此大的腦容量呢?沒有這個說法,我們都是在不夠用的時候,才多進化出一點的,而不是一開始就是一千三百多毫升。

    大腦是人體最消耗能量的器官,需要龐大的能量支撐其運轉,如果有的區域用不著,顯然,純粹是在浪費能量,生物不會如此進化。

    生物進化總是朝著最適應環境的方向進化,同時也會選擇最優的方式,用多少就進化出多少,不會進化出累贅的。

    而像《超體》中描述的那樣,那只是科幻片,大家不要當真。

  • 12 # 薇譜

    我們人類的大腦更像一個電腦的記憶體。那麼電腦的記憶體是幹什麼用的呢?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呢?所謂的電腦的記憶體就相當於cpu的二傳手,就是說他只是暫時的儲存資訊資料。我們的人腦和電腦的記憶體的一點區別就是我們可以永久性的儲存一定量的資訊。但是也可以像電腦的記憶體一樣被瞬間刪除資訊。

  • 13 # 科幻之眼

    人腦尚未完全開發的猜想,很早就被相關領域專家提出來。有說大腦開發3%的,也有說開發了5%的,還有專家認為人的大腦有90%的部分處於休眠狀態的,人類大腦開發程度最高者是科學家愛因斯坦,他比普通人多出15%以上。

    但是,也有另外一種聲音,那就是不管是普通人還是愛因斯坦,大腦都是100%的開發的。

    關於這個問題,有各種不同的認知,貌似都尚未有科學論證的答案。

    那麼,為何有專家會提出來人腦未完全開發?這些依據從何而來?筆者認為從理論提出者的心理角度出發,大概受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影響:

    1、人腦發育最快的時間是1歲之前的嬰兒時期,人類腦容量受顱骨大小的限制,後天並無法再增加。

    這也就是說,當人的顱骨發育成熟之後,腦袋的大小就固定下來了,那麼也就意味著大腦的容量不可能有大量的增加。所以,那些認為智商跟腦容量相關的理論,就相當於受到了約束。

    直白的講,就是基本無法在這個方面做太多的文章,即便存在一些人的腦容量略大,有的人腦容量略小,但是差異不會有太大,也並沒有證據表明對智商有很明顯的影響。

    2、腦容量是大致確定的,但人類產生的智慧卻是無窮無盡,並且不同的人表現出來的智商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生理上幾乎沒有差異的情況下,專家自然而然產生了人腦尚未完全開發的猜想,認為不同的人開發的程度不同,並且開發程度與智慧高度是掛鉤的。

    直白的講,就是當人們發現不能在數量上去解釋智商高低的問題時,就會想到從“利用率”上去解釋這個問題了,畢竟數量一定的情況下,單位數量的利用率越高,總的效率自然也就越高了。

    那麼,大腦開發到100%會是怎樣的狀態呢?

    對於這一點又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猜想,無形中蒙上了神秘面紗。這在科Phantom視作品中也有具體的呈現,比如電影《超體》就是例子。在影片中,將人腦開發程度進階後表現出來的能力大致分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0%):大腦與身體器官的協同能力更強,同時賦予了身體器官更加強大的能力。比如視覺,嗅覺,聽覺達到前所未有的靈敏,肢體運動的速度和力度明顯提升。

    第二階段(40%):身體細胞自主控制,生物形態實現自由組合。同時能夠感知電磁訊號,並能夠與之建立連結。

    第三階段(70%):可以改變其他物體的組成形態,吞噬任何物質都可以獲得所需能量和物質。

    第四階段(80%以上):理解時空奧秘,可以自由行走於時間長河,最終以“意識體”的形式存在於世界之上,並與自然萬物隨意關聯。

    當然,影視作品只是對科學猜想的一種藝術展現,與科學實際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對此,有專家曾提出來,對人類智商的影響是人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思維非常活躍的時候,更有利於問題的思考。而智商的體現,還要取決於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知識沉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多年的桌上型電腦換了配件,還能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