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像風一樣吹過4
-
2 # 瑪瑙媽媽
疏導孩子的情緒,想哭就讓他哭出來,再和孩子一起討論,他想要怎麼樣的相處,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對於這樣過於謙讓的孩子,家長在生活中也要多多尊重孩子的意願,來消除他總是要迎合他人的這個想法。讓孩子把之前積累的情緒發洩出來,在告訴孩子,他在面對那些事情的時候,還可以怎麼做,或者怎麼做更好,找到一個既不讓自己覺得委屈又能很愉快的相處的方式來處理那個事情。家長要在生活中多多注意,尊重孩子的想法,多問問孩子的意見,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
3 # 繁華消盡
很多時候是學會謙讓了,可她畢竟是個孩子,謙讓之後沒有及時得到肯定,或者說得到的表揚過後心裡頭還是有些不平衡,慢慢積攢起來就爆發了,爆發出來就是萬分的委屈和傷心!
我們都在鼓勵孩子們要謙讓,有時候孩子為了得到表揚而做出謙讓,表揚帶來的滿足感過後,心裡可能就會感到委屈,那就不如按照自己的意願。如果是玩遊戲,只要是遵循了一開始定好的規則,勝出者優先!感到委屈就沒有必要進行謙讓!因為謙讓出於內心的一種意願做出的一個選擇,而不是被強迫的,如果是彆強迫的,那就不能稱其為“謙讓”。自己不要“強迫”自己“謙讓”別人,當然也不能強求別人處處“謙讓”自己,告訴他這是他必須面對的現實!其實大人沒必要讓孩子處處謙讓,他們有孩子間的處事方式,多讓他自己選擇。
-
4 # 妙七妖妖
這個我深有體會。我覺得第一,做家長的不要因為顧及自己的面子,而傷了孩子的裡子。為了面子而強迫孩子去謙讓小朋友,為什麼?因為你覺得尷尬了。如果孩子大一些有自己的思想了,你這樣做他會很不滿,很委屈。如果孩子年齡小的,還不清楚怎麼回事,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不管多大了也不知道或是不敢爭取自己的權利,認為就該謙讓,也是很難受的。我想現在的家長一般都會考慮孩子的感受更多一些,不會這麼極端。第二,既然是孩子們之間的事,最好讓他們自己解決,他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和辦法來解決問題。家長干涉的越少對孩子們越有利。如果孩子向你尋求方法的話,我認為應該告訴孩子按照你內心所想的去做就好了,想讓就讓,不想讓可以說出來也不要委屈自己。
-
5 # My涯堂
我不知道這個孩子平時大人是怎麼要求他的,他的謙讓是天生的,還是大人對其訓練的結果?
對一個孩子來說,當他明白一件東西自己可以掌控的時候,他就有了物權意識,他會本能的希望佔有、希望自己能夠獨享。大人在這個時候,需要教會孩子的不是謙讓,而是讓他明白什麼是物權,什麼是分享。讓他知道,他擁有的東西如果別人想要必須經過他的同意,反之,他想要別人的東西,他也必須徵得別人的同意。
有的小朋友天性會比較豁達,比較大方,但絕大多數小朋友會對自己擁有的一切看管的比較嚴。我們不能說孩子天生是“自私”的,但是我們可以說孩子天生是“利己”的,他會思考他需要什麼,什麼對他是最好的。如果這時候大人對其訓練的目標是“謙讓”、是“恭順”,而缺少獨立意志的孩子又想要獲得大人的認可,他自然會按照大人的意願行事,一切看著大人的臉色來。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白天表現的謙讓,夜裡會委屈的哭,那他的行事風格一定與其本心是不一致的,可以說,“謙讓”不是他的本意。
當我們的期待、我們的感受、我們的行為無法保持一致的時候,我們的心理就會造成扭曲、壓抑,長久的心理異常會對我們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
我們思考一下,是什麼讓他無法按照他的本心行事?是什麼不能讓他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是何種規矩,是誰壓制了他?孩子的心理當然壓抑了,但是這個源頭,絕對不是孩子本身,那,是誰造成的呢?
請大人反思!
回覆列表
孩子感到壓力時,由於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往往無法清楚地講出來,因此他們有時無法得到成人的及時幫助。而且由於他們自身的知識以及處世經驗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太差,因而不能自己解除壓力。所以,當壓力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時,孩子會產生諸如抑鬱症、厭食症、睡眠障礙等生理或心理問題,這些將嚴重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為家長,如果能細心觀察孩子的言行,就能覺察孩子是否面臨壓力以及壓力的程度如何。 當孩子面臨壓力時,行為方面常表現為愛說假話、愛打人,故意損壞東西;情緒上常表現為愛哭鬧、不講理,常常感到害怕而糾纏著大人,睡眠不穩,夜驚(從睡夢中突然驚醒甚至坐起),夢魘以至夢遊等;身體反應是經常持續(用力)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動等等;精神反應則表現為注意力不能集中,愛忘事,愛胡思亂想,說話含糊不著邊際等等。
發現孩子出現某些上述反應時,家長應多與孩子接觸和交流,幫助孩子自然地解除壓力。比如,可給孩子紙筆,讓他隨心所欲地畫;給孩子一個故事開頭,讓他續編故事;讓孩子提出遊戲的內容和玩法,和孩子一起玩;當孩子從夢中驚醒時,安慰他之後,讓他說一說都夢見了什麼。而且當孩子敘述時,不要隨意打斷,也不要提建議或下結論。這些活動,可以使家長比較清楚地瞭解孩子的內心感受,瞭解使孩子感到壓力的原因,從而幫助孩子減輕或解除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