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雙雙媽0315

    想偷笑一下,我們家雙胞胎,女兒我自己帶,兒子外婆和奶奶帶。真的兩個樣。穿著上,女兒穿得漂漂亮亮,兒子像鄉下出來,小花襖小棉褲,我給賣的小西裝棉襖外婆不給穿,走出門都說我嫌棄兒子不給穿新衣服,弄得我哭笑不得。吃東西,女兒我自己喂輔食,大口大囗一會兒就吃完了,兒子外婆喂,喂一口嚼幾分鐘,一碗飯,吃好久。還有最搞笑的,玩玩具,女兒會搶弟弟的,兩人搶玩具,女兒自己搶,弟弟搶不贏就哭,一哭老人就說我女兒,還動手幫兒子從女兒手裡搶過來。唉,總之,老人帶寶寶,真的很多不好的習慣,黏人,依賴性強,各種。。。建議自己有能力,還是儘量自己帶寶寶。

  • 2 # 玲瓏骰子安紅豆5

    我覺得老人帶孩子比較溺愛,父母帶孩子自律一些。我和老公帶大寶,不好好吃飯就過期不候,寶寶吃飯比較自覺,也不挑食,只要回到奶奶家,追著喂,吃到吐,挑食各種毛病都出來了。穿的方面,我和老公比較喜歡給她打扮漂亮一點,一天一換,喜歡衣服,淺色,粉嫩,可愛,公主系列,套裝比較多。奶奶買的就是厚實,耐髒,一件衣服穿幾天。出行方面,寶寶喜歡我和爸爸,我們可以帶她出遠門,動物園,遊樂場,陪她瘋,陪她鬧。爺爺奶奶幾乎就是小區,公園一畝三分地,玩的時間長,次數多不新鮮了,也陪她跑不動了。

  • 3 # 孩子王育兒顧問

    ---城裡的Linda回鄉系列---

    ①楊玲麻麻的寶寶

    麻麻帶:

    活脫脫一隻可愛的小紅帽呀!

    奶奶帶:

    城裡的Linda回鄉後迴歸淳樸,為啥我從她的眼神裡我看出了隔壁馬大姐的氣質?

    ②婷婷麻麻的寶寶

    麻麻帶:

    牛仔外套搭配碎花裙,韓風美少女哦~

    奶奶帶:

    寶寶:“哎,我也想知道!”

    麻麻帶:

    拉轟少女霸氣出街,看了心都炸裂啦~

    奶奶帶:

    東北小妞style,這樣搭配寶寶同意了嘛?

    ④慢半拍生活麻麻的寶寶

    麻麻帶:

    萌得不要不要的小美女哦!

    奶奶帶:

    大妹子,你瞅啥?

    瞅你咋滴?

    ---城裡的Tony回鄉系列---

    ①代小蠻麻麻的寶寶

    麻麻帶:

    這端莊的身姿、這嫻熟的小手,真是個文靜的乖乖boy~

    一過年,城裡的俏公子迴歸質樸,早早就穿上圍裙出門買菜準備一家的飯菜了......

  • 4 # 枚姐在山東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理念、觀點哪止兩種,父母之間、父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老師、同學、朋友……都不一致,甚至可能背道而馳。

    首先,孩子最容易受到哪種理念的影響?

    ——身邊最親密的人的理念吧?很多人會這樣回答。

    誠然,和孩子陪伴、相處最多的人的理念觀點,非常容易影響孩子,這也是很多母親煩惱的地方。雖然強烈感覺孩子的爺爺奶奶很多理念、想法,對待孩子的方式明顯有問題,但苦於沒有足夠的時間,不能在孩子小的時候,每天時刻陪伴,不得不交給爺爺奶奶。同時又憂心忡忡,害怕孩子受到老輩的不良影響。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

    1、父母還是應該儘量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最好能夠每天有半小時以上,週末更多一些。

    2、雖然這樣的時間分配,依然遠遠比不上爺爺奶奶陪伴的時間,但“有效陪伴”對孩子的影響比僅僅陪伴大得多。

    3、能夠最有力影響孩子的人,是孩子認可、喜愛的人。其實不光是孩子啦,我們成人也一樣。很多時候,為了捍衛我們欣賞、喜愛的人,我們甚至可以“背叛”自己既往長期堅持的立場。

    那麼,如何讓孩子認可、喜愛自己呢?

    父母其實天然比爺爺奶奶有優勢啦。因為父母更年輕、更有活力和耐力、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這些都是提高孩子相處質量的重要品質。

    這些優勢,能夠讓父母在和祖輩對孩子的親和競爭中大獲全勝。孩子很容易發現:爺爺奶奶不能帶他們去玩的地方,爸爸媽媽可以;爺爺奶奶不能理解的事情,爸爸媽媽可以;爺爺奶奶不會玩的遊戲,爸爸媽媽可以;爺爺奶奶不會做的題目,爸爸媽媽可以……

    在這樣強烈的對比之下,孩子當然會更傾向於模仿、學習父母。

    另外,除了透過展現父母能力的優勢以外,我們對孩子的理解、欣賞、包容,也是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武器。如果孩子能夠真切的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很有耐心,能夠理解他的感受,能夠支援他、欣賞他,那麼孩子(其實成人也一樣啦)就會不由自主地對父母產生向心力。

    當孩子表現不夠理想的時候,微笑著繼續為孩子鼓勁;當孩子哭泣、生氣、恐懼的時候,給孩子溫和堅定的懷抱,而不是斥責壓制或急忙遷就;當孩子疑惑不解的時候,陪孩子一起探索答案:當孩子做了什麼(注意不是做成功了什麼),善於從中發現積極閃光的部分,並及時表達讚許……如果能夠儘可能多做到一些,都會擴大自己對孩子的影響範圍。

    很多父母錯以為讓孩子“懂道理”的關鍵是對孩子講清是非對錯,但其實父母的話能夠讓孩子願意聽進去、做到位,更關鍵在於父母在孩子心裡是怎樣的形象。

    就像我不時見到這樣的孩子:講起道理來頭頭是道,做了錯事一問他就知道自己一二三四五錯在哪幾個點上。但就是改不掉。這就是家長花了太多時間對孩子講是非對錯,結果僅僅只是讓他記住了這些“道理”;但卻忘了花時間和智慧建立和孩子的良好關係,在孩子心裡種下關於父母的溫暖、美好的印象。

    孩子道理知道得再多,但他絲毫沒有感覺到家長對他的認可和欣賞。士為知己者死——他並不被父母“知”,又怎會心悅誠服地為父母改變自己?

    當然,有些家長可能覺得不需要這麼麻煩,更願意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覺得透過嚴厲的管教甚至懲罰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他才不相信什麼“理解”、“接納”、“欣賞”,這些都不如結結實實揍一頓管用。這樣的家長得意洋洋的宣稱:這種方法最能讓孩子深刻銘記。

    的確,在孩子幼弱的時候,只能依賴家人的生活照料,也無法反抗家人的暴力,嚴厲的懲罰的確能夠恫嚇住他,讓他不得不對強勢的父母乖乖屈服、言聽計從。

    但當孩子逐漸長大,越來越能夠有力量脫離家人的照顧和管束,那長期壓抑住的怨恨、憤怒一旦爆發,可就會極具破壞性、甚至災難性的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不少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很乖很聽話,可突然在一夜之間(通常是在青春期),變得桀驁忤逆、無法管教,對家長也是極端對立。

    我真想對這些家長說:出來混遲早要還的。(當心裡這麼想的時候,其實我的內心是憤怒、悲哀和無奈。)

    如果孩子小時候我們沒有花出時間、發揮智慧陪伴孩子,用了最方便省事的方法對待孩子,現在,不得不加倍的償還。

    當然,也有少數父母實在太強勢了,孩子一輩子都生活在父母的陰影之下,沒有機會反抗或叛逃,可以讓子女做一輩子的“乖孩子”。可這樣的孩子,即使成年以後,依然必須依賴父母的照顧或管束;遇事遇人,都只會沿用過往父母耳提面命的方法應對,一旦方法失效,就張惶失措,陷入無比的恐懼和無能之中。

    而且這種情況一定會發生,因為現代社會變化實在太快,而且經常是社會關係廣泛而深層的鉅變,既往經驗的有效性越來越短。過去那種蕭規曹隨、父習子沿的模式,已經完全無法延續了。

  • 5 # My涯堂

    在給家長們上正面管教課程的時候,有個閱讀材料我每次都會讓家長們讀一下,來自於《孩子挑戰》一書,段落標題是“祖父母有溺愛的權利,沒有教養的義務”。只看標題我們就可以大致思考一下----孩子究竟該誰帶。

    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父母們傾向於自己帶孩子,雖然有些因為事業、家庭的原因,不得不請老人幫忙,但是在很多問題上也有自己的主見,希望老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

    父母帶的孩子和老人帶的孩子區別在哪裡呢?

    父母是養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我們常說“原生家庭”的概念,原生家庭指的就是父母和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這也是法律上家庭的概念,而祖父母輩們,則有自己獨立的家庭。所以不論是從法律上,還是從社會細胞的組成上,父母都必須為孩子的成長、教育、健康負責,而祖父母輩們帶孩子,僅僅屬於“幫忙”。

    老一輩也開始享受自己的生活

    越來越多的退休老人,不再拘泥於子女家庭責任的束縛,他們開始在退休後享受生活:跟好友組團旅遊,生平第一次的出國,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攝影、太極拳、書畫)。幫自己的子女帶孩子,反而成了某種負擔。經常有老人對自己孩子說:“我只幫你看三個月哦,我還得出國玩呢!”“我只幫你帶老大哦,有老二了我可沒精力幫你看了。”

    責任不同

    父母自己帶孩子,關注的是長期的教養和能力,自己吃飯--訓練動手能力,自己穿衣--訓練自主能力;自己玩耍--訓練專注能力,等等等等。老人幫帶孩子,關注的是"安全、健康、不出事、別餓著“,因為他們不能承擔孩子在他們手中“被帶壞”的責任,他們要在兩三年後,交還給父母一個健康少病、白白胖胖的孩子,至於能力發展,那是以後的事,有爹媽和老師呢。

    所以,我們看到父母親自帶大的孩子,會更加獨立,更加有自主意識,個人能力發展快、早;而老一輩帶大的孩子,我們經常會覺得他們“動手能力差、獨立意識差、依賴性強”。但是,這不能怪老人,這是父母們的選擇,除非父母自己帶,否則誰帶結果都不會有大的變化。

  • 6 # 若晞晞

    媽媽帶的小孩當然比奶奶或者姥姥帶的有很大不同。

    奶奶帶孩子只會考慮孩子有沒有吃飽,有沒有穿暖,不要被磕碰。孩子爬或者走路時,經常會摔倒,媽媽會讓孩子自己站起來,鼓勵孩子,不會讓孩子覺得哭泣可以要挾大人。但是奶奶帶孩子就會照顧太多,當孩子摔倒時有的會拍打地面,說什麼讓你摔我們,這樣會讓孩子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吃飯追著喂,穿的跟粽子一樣,這是很多老人的育兒觀念。

    當然,我們也要感謝老人願意給我們帶孩子,畢竟他們沒有帶孫子的責任。如果可以還是媽媽自己帶孩子。會讓孩子養成很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很漂亮的打扮孩子,使孩子增強責任感,幸福感,孩子也會跟父母比較親切。

    奶奶帶的孩子媽媽帶的孩子

  • 7 # 凌兒媽媽

    媽媽帶的孩子和奶奶帶的孩子有什麼不同,我想普遍上的就是衣著打扮上的不同,以及行為習慣上的不同吧。

    就我們家而言,我的孩子是我自己帶的,比較乾淨,穿戴也整齊。但是侄子就是婆婆帶的,穿著很不講究,要麼特別短要麼特別長,衣著不得體。

    並且奶奶帶孩子缺少耐心,孩子整天哭哭啼啼的。老人帶孩子也較寵溺,使得孩子沒大沒小,沒規沒矩。

    當然也有一些奶奶或姥姥帶孩子很精心細緻,也懂得教養孫輩。這些都是因人而異,並不是說奶奶和姥姥帶的孩子一定不好。

  • 8 # 甜寶媽媽的育兒記錄

    我來說點不同的吧。不吐槽,因為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絕對的答案。我周圍也有奶奶因為自身素質和理念的優勢,比父母帶的不差甚至更好。

    我算基本上自己帶的吧,但是看到幼兒園明顯有的小朋友奶奶送奶奶接平時肯定是老人帶的多,但是並沒有如題所述的問題。這些老人本身具有一定水平,或是老師,或者工作體面,或者生活歷練多,反正除了吃喝拉撒睡,對孩子的教育都有很高的覺悟,也有時間和耐心去看書學習。相比於工作繁忙的父母在時間上更具優勢。我還遇見過從小就帶孫子,在孩子能拿書的年齡就一直堅持親子閱讀的老人,相比我們這些上班族要留很多心思給職場,她育兒精力更專注,效果也更好。我的很多關於學校教育的資訊還是從她們那裡獲知的。

    而且透過學習,他們不會陷入無限溺愛的怪圈,最大的弊端就沒有了。

    當然,這樣的老人幫忙帶孩子最省心不過,可以說是中三合彩的感覺,我覺得。可遇不可求,所以姑娘如果遇到這樣的婆婆,脾氣還可以,可放心生孩子了。

  • 9 # 親子成長手冊

    1.父母自己帶孩子通常不會太溺愛孩子,對於孩子合理的請求會滿足,但是不合理的要求會直接拒絕,老人帶孩子溺愛的比較多,隔代親一般不太會拒絕孩子的要求。

    2.父母帶孩子會比較在乎孩子的教育問題,早教班什麼的會考慮的多些,老人帶孩子會比較在意孩子的營養問題。

    3.父母帶孩子會打扮的比較時尚,衣服穿的比較潮,老人帶孩子會穿的比較舒服,怎麼舒服怎麼來,好不好看是次要的。

  • 10 # 因為所以soso

    我覺得首先是穿衣。1穿著。我平時給我家女兒基本冬天夏天全是裙子。但是姥姥姥爺帶就是運動服偏多。搭配的也很奇葩。我問過回答是玩的時候方便。2頭髮。每天我都給孩子梳不同的髮型。但是姥姥姥爺那孩子的頭髮總是亂亂的。老是要去剪剪頭髮。3吃。孩子跟我吃的飯也不多零食也不多。跟姥爺姥姥一天能吃4頓。水也不喝。天天喝椰子。要不就是喝果汁。早晨睜眼吃糖果。下午午睡起來就要吃雪糕。4學習。跟姥姥姥爺在一起能認識很多字和歌謠。我帶孩子看繪本多不怎麼教認字。也基本不讓孩子背東西。而是教唱歌。5玩。跟著我一天出去玩的時間比較短。但是跟姥姥姥爺在外面玩的時間就很長。

  • 11 # 糖糖小Wei

    媽媽帶的孩子和奶奶(或者姥姥)帶的,衣食住用行等方面有很大區別的。

    首先原因是有代溝吧,媽媽帶自己的孩子更親些,奶奶和姥姥帶的孩子可能按照原先老一輩人的方法去管理孩子。

    一、衣服穿著方面。媽媽給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乾乾淨淨的。爺爺奶奶帶小孩可能有的時候不太注意,小孩子經常爬地上,弄得髒兮兮的,老人來不及幫小孩更換。

    二、吃東西方面。媽媽帶小孩更注重孩子的營養問題,奶奶姥姥可能有的時候餵飽孩子就OK啦。媽媽會注意孩子飲食合理搭配,補充維生素和鈣鐵鋅。

    三、出行方面。可能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行動不太方便,上了年紀一下子跟不上孫子,也沒多大力氣抱小孩子。

    四、教育小孩子方面。比如說有些時候小孩做錯事了,媽媽會嚴厲批評孩子,要好好教育。常見小孩子打架問題,可能老人帶小孩玩,不注意孩子被人打了,小孩子哭起來了,老人讓小孩子不要哭打回去就好啦。媽媽看見肯定會教育孩子不要吵事,要聽話,和睦相處。

  • 12 # 羽媽幸福成長記

    安全感上會有不同,媽媽帶的孩子底氣足,奶奶過姥姥帶的孩子缺愛。奶奶和姥姥一定也是愛孩子的,但是孩子更需要的是媽媽的愛。媽媽帶的孩子自信心更強。

    衣著上也會不一樣,媽媽和奶奶或姥姥畢竟生活年代不一樣,審美觀不同,給孩子的打扮也不一樣。比如我和孩子奶奶一起去逛街,我們兩個眼光不一樣,我看中的衣服她看不中,她看中的我一定相不中。當然給孩子買衣服都是我自己出錢,畢竟老人幫忙已經很感激了。

    吃飯習慣也不一樣。我家寶寶自己帶從一歲多就會自己吃飯了,可是奶奶或姥姥帶的孩子兩歲多還需要餵飯的也大有人在。

    習慣性格上也會有不同。比如我自己帶孩子摔倒了,他知道自己就起來了。並且起來以後像沒有摔過一樣,自己就繼續玩了。而鄰居家奶奶帶的,一看到孩子摔倒就跑過去拉起來,還指著地面說“打你,摔疼寶寶了”。以後孩子每次摔倒都是等人拉才起。

    還有很多不同,孩子爸媽帶最好。

  • 13 # 清水無爭

    這個要看爺爺奶奶夠不夠開明,有見識了,並不是所有奶奶帶的孩子都跟媽媽帶的孩子差別大。

    但確實有一部分奶奶帶的孩子存在一些差別。

    比如穿著,媽媽會注意搭配,注重時尚感。奶奶覺得只要穿暖和就可以了。媽媽覺得孩子不要穿開襠褲,奶奶覺得小孩子無所謂,方便就好了。媽媽給孩子穿衣服總是剛剛好就行,奶奶總是覺得孩子冷,穿得跟粽子一樣。

    比如吃東西,媽媽會注重營養,知道什麼食物不好吸收和消化 。奶奶是什麼都往孩子嘴裡塞,五個月喂米飯,喂鹹湯,喝王老吉也給孩子喂兩口。

    比如看動畫片,媽媽會選擇適合孩子看的,定好時間。奶奶是隨便,只要孩子不鬧,看一整天都可以。

    所以孩子能自己帶就自己帶,不能自己帶就儘量多溝通,讓到彼此都滿意,也不能一味責怪老人。畢竟他們那個時代帶孩子跟現在不同。

  • 14 # 悠然happy

    我覺得老人帶的孩子和年輕人自己帶的孩子最大的區別就是嬌氣,老人看孩子生怕磕了碰了,走哪都不放手,累了就抱,飯不吃了跟著屁後追著喂,然後說話什麼的也是方言,媽媽自己帶的孩子基本沒這些事兒,孩子摔了自己爬起來,累了就休息下繼續走,飯不吃了就收了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