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要想扼住命運的咽喉

    很有必要。作為家長經常談到孩子獨立性的問題,也很期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具有獨立生存能力,我認為獨立不獨立最關鍵的問題不是能不能做飯,會不會數學,而是是否建立自我意識,有“我”的意識。所以有一個“我”的空間,有“我”的玩具,有“我”的床,都很有助於自我的建立。

  • 2 # 好好長大

    如果條件允許就給寶寶開闢一個獨立的小空間,這樣寶寶從小就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的意識,便於獨立性養成的同時,也會尊重別人的空間。更重要的是培養寶寶能從自己的空間獲得充實和滿足的能力,不用靠吸引別人依賴別人而獲得自己的價值感。這樣的好處就是寶寶和媽媽都會輕鬆,並且健康成長。

  • 3 # 小王子愛上狐狸

    我家孩子一直都有獨立的空間,這個空間不是指他的臥室,而是他自己的玩耍和閱讀區域。在這裡他可以隨自己的心情來決定怎麼擺放玩具和書籍,什麼時候玩,怎麼玩,都由他已經決定,我不會干涉。每次整理房間時,這個區域由他自己整理,我最多給一點建議。這個獨立空間對於孩子來說特別重要,可以培養孩子慢慢學著獨處,已經獨立完成一些事情。這是成長路上的特別音符,適合每一個孩子。

  • 4 # 趙小明心理團隊

    問這問題的人很少。能回答的人也很少。大家隱約會覺得似乎孩子應該有一個獨立的空間,但又說不明白為什麼。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孩子和他的房子。

    人類為什麼需要空間?從進化心理學追溯本源,空間與人的關係是一種安全感的來源。在動物世界裡,許多動物都會透過氣味兒,比如撒尿的方式來給自己劃定邊界。原始人居住的洞穴滿足了原始人對生存的最低要求,華人更有用風水來隱喻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心理對映關係。

    《黃帝宅經》上將人的身體與地理環境的對映說得直接而透徹~~“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嚴雅,乃為上吉”。

    這其實也是一種人的心靈和所居住環境的對映關係。簡單的說,那就是心理環境對映到居住空間中。居住空間又會對映到心理環境裡。他們之間互相影響,互相對映。

    因此從心理學角度,我們可以這樣說,人的心理和居住空間存在著一種對映關係。更重要的是有些時候物理空間將有助於我們形成,關於我是誰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概念。

    那麼孩子的房子與心靈的發展都將經歷哪幾個階段呢?

    第一個階段。嬰兒最初的居住空間就是媽媽的子宮。精神分析中的比昂流派認為嬰兒出生一個月以內的時間裡,媽媽需要為嬰兒提供一個24小時的模擬子宮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嬰兒將從真實的子宮內環境過渡到虛擬的心靈環境。這個時期母親如果能夠給孩子提供的安全溫暖舒適的居住環境,那將構成孩子最初的心靈環境。

    第二個階段。嬰兒的小床和童車是嬰兒獲得的第二個居住環境。從育兒的角度講,嬰兒會有很多時間在自己的小床和童車上。因此在小床和童車上佈置很多能夠吸引嬰兒注意力的東西就顯得十分必要。它既能夠給嬰兒帶來安全感,又能夠滿足嬰兒的注意力探索世界的需要。甚至可以完成一些早教的職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好玩有趣,讓嬰兒有的看,有的聽,有的玩兒。

    第三個階段。有些有條件的家庭在孩子與父母分床分房之後,會給孩子一個自己的獨立小房間。另外一些家庭也會給孩子準備一個小課桌等類似的屬於孩子自已的空間。當孩子擁有了自己的小空間之後,你會觀察到,孩子往往會去裝飾自己的空間,強調自己空間的自主權,他們喜歡那種我的空間我做主的感覺。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由他去選擇他喜歡的顏色,他喜歡的座椅的形狀,以及他喜歡如何佈置自己的小空間,購買什麼樣的小綠植。這個過程也是一個人形成健康自戀的關鍵時期。

    不管家庭的能夠提供的條件如何。其實我們都可以幫助孩子形成一個自己的小空間。一個人的自我空間其實是自己心理本體感的延伸部分。中國古人所說的天人合一,其實就是我們的老祖宗自己對本體感的一種描述。在哲學上我們也把它叫做本體論。孩子擁有這種小空間其實有助於幫助我們父母與孩子心理上的分離,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當孩子能夠做到對自己的空間負責時,就能夠繼而更好地發展出對自我各種維度的責任感的培育。孩子擁有對自我空間的守護意識以及決定權,其實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形成對自己心靈和身體的自我保護。

    說到這兒,大家就應該明白了,空間本質上不是一個簡單的小床,小桌子,或是小房間。它更主要的是一個孩子自己心靈環境的一個對映。我們可以藉助培育孩子與自己空間的關係,以及孩子如何維護自己的空間秩序,來培育孩子的心靈結構的秩序性。

    因此父母特別要注意,滿足孩子對自己空間的選擇權和自主權決定權的的要求。其實很多我們在兒童教育工作中特別關心的,一些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靈培育的關鍵詞,比如自律性,自控性,自我管理能力,責任心,自我保護意識等等。似乎看起來他們屬於我們的內部,我們也摸不著,因此培養起來似乎很不容易。但是恰好我們在這裡可以藉助孩子與自己空間的關係,繼而培養他們愛護整潔,愛護衛生,和自律性,自控力,責任心,自我管理等對孩子一輩子都會產生持久作用的積極心理品質。

    這就是所謂的藉助外在塑造內在的道理了。。

  • 5 # 聆心LOVE育兒說

    孩子非常需要獨立的空間,如果家裡條件允許,儘量是自己一個房間,不允許哪怕是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小角落都是好的!

    學過正面管教的人會知道,孩子需要一個安全的迴圈圈,這裡面的“積極暫停角”非常實用,他是讓孩子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地方,為這個地方去名字,然後加以佈置,這裡就變成了他每次情緒不好,例如:憤怒、生氣、難過等等負面情緒發生時,可以去的一個地方。這裡有他喜歡的玩具,有他愛看的書,有他可以放鬆、讓心情好起來的佈置!

    有了這樣的一個地方,這個只屬於他的地方,他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平靜,自然心情也能好起來!

    另外,獨立的房間也有助於培養孩子及早的獨立自主能力,透過對自己房間物品的支配與收納,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對人格的養成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如果父母擔心孩子年齡還小,會不會凍到、嚇到,我認為這是多慮了,孩子原本比我們想像中的更為強大,只要放開手,多鼓勵、多引導、多包容,相信結果一定令你喜不自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的你,有沒有如此困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