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總是抱著手機不停
6
回覆列表
  • 1 # amtf天道酬勤

    玩手機,大多數都是玩遊戲吧。關鍵是看孩子對手機哪方面比較入迷,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在學習中得不到肯定,沒有自信,這都是問題啊 。

    好好想一想問題的根源到底是什麼。不瞭解情況很難給予解答。

  • 2 # 阿木與小雨

    作為家長,一定要明白一點:手機的使用是整個社會的趨勢,也是孩子獲取資訊、學習的途徑之一。不要把孩子用手機這件事情妖魔化。“堵”肯定是不行的,我們真正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正確引導我們的孩子正確使用這個現代工具。

    一、明確孩子愛玩手機的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是大人們貪圖方便,用手機哄孩子。這個開頭是很不明智的。孩子們自然而然也就習慣了用手機陪自己

    二、一定要親自陪伴孩子,有效地陪伴孩子。真正的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學習一起做各種事情,而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三、耐心陪伴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否則孩子更容易投入到豐富多彩的手機裡去。

    四、當爸媽的自覺遠離手機。手機控的家長是沒有資格責怪孩子玩手機的。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五、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段,親自給孩子安排適當的玩手機的內容。比如,故事、健康影片等,滿足孩子玩的同時還能同時學到新知識,一舉兩得。

    五、和孩子約定好玩手機的時間。嚴格遵守時間約定。關鍵時刻不能心軟。如果孩子一耍賴,家長就同意延長手機時間,那這個約定就沒有意義了。

    六、給孩子安排合適的環境光線和手機光線,適時提醒孩子活動一下。這些都能夠起到保護視力的目的。

    更詳細的可以看一下我的文章:《手機真的是孩子們的禁區嗎?教你七招讓孩子和手機愉快相處》

    希望孩子們能正確、健康地使用手機。

  • 3 # 摩羯藥師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了,我們家寶貝就在我的引導下不看手機。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寶貝抱著手機看,大人把手機奪過去,小孩就不停的哭鬧。出去玩的時候有些寶媽甚至會跟我炫耀說孩子聰明,手機上面的東西寶寶都會用,一學就會。可這樣真的好嗎?總看手機的缺點我不想多說,我來說說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手機。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大人總是抱著手機,經常會出現的場景就是小孩要和大人講話,大人敷衍的嗯嗯,但眼睛都不會移開手機的,孩子長時間這樣也會學著大人的,以後你叫他,他也會學你的做法,自動遮蔽你的聲音。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你憑什麼要求你的孩子。

    所以我們要想孩子不玩手機,我們大人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這點我們家就做的比較好,首先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得到他們的支援,比如我們家,孩子他爸,他奶奶,外婆,外公,人手一部手機,我每個人都跟他們耐心的講在孩子面前看手機的壞處,他們儘量做到了不看手機。孩子現在甚至有的時候看到誰拿起手機看都會學著我的語氣說:“看手機是不對的,它是壞蛋,它破壞你們和寶寶的感情。”我看到這一幕就會非常欣慰,我的做法還是非常正確的。

  • 4 # 軒媽成長記

    這個問題很難杜絕,因為現在大環境就是這樣的。就算你不想讓孩子玩手機,但身邊的人基本上大部分都是低頭族,更何況你自己也很難不玩手機。

    1.只能嘗試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這是比較理想的做法了。每天讓他把該完成的作業做完,該讀的書讀完,給一個固定時間讓孩子玩玩。

    2.家長儘量創造好的環境,讓孩子遠離手機,多看看書,多參加戶外活動。家長儘量抽時間多陪孩子,跟他們一起玩遊戲,聊天,學習都可以的。

    3.家長最好以身作則,自己也少玩一些手機。這樣你跟他說少玩手機的時候也有說服力一些,孩子也不會跟你反著來。

    3.現在社會電子產品很多,特別是手機更新特別的快。偶爾讓孩子玩玩,也讓他放鬆一下,新科技的東西讓孩子玩下是可以的。

    4.手機長時間玩對眼睛有傷害,沉迷手機會讓孩子身心都受傷害。所以家長也要引導孩子,手機的好處和壞處。手機裡也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東西。學英語,講故事,看動畫片,應有盡有,讓孩子在玩的同時學到東西也是不錯的。

    所以一個問題的出現我們要看他好的一面也要看他不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儘量避免,好的一面儘量幫到孩子學到東西。不要一味的只覺得不好,看看他好的一面吧!

  • 5 # 覺醒的漫兒

    孩子愛玩手機,父母如何去應對,最近透過各種觀察,我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玩手機,在哪些場合下,孩子更容易要到大人的手機呢,一方面,大人在談事情,在忙家務事,大人在忙工作的時候,看書的時候,等等,孩子纏著要玩手機,父母不想被幹擾,乾脆把手機丟給孩子,我就是親身經歷,但是至今我已經有所改變,1修改手機設定密碼,不過我女兒真的很聰明,有一段時間我改密碼,她拿著玩不成,有一次她說求我給玩一會,我輸了密碼後,她既然記得我的密碼,後面就自己拿手機玩,被我發現後,我的要求是沒有媽媽的同意,不能玩手機,嚴格要求,另外說玩手機對眼睛不好,這個時候女兒還是會聽話,2跟孩子規定時間,我們家一般規定週五晚上到週六週日,這幾天可以玩,但是也有時間規定,偶爾讓孩子玩玩遊戲之類的,對孩子的幫助還是挺大的,透過網路,女兒學會的很多幼兒園學不到的東西,比如故事,動畫片裡面的場景等,還會經常跟我分享,3父母嚴格控制時間,合理要求孩子,多跟孩子做一些互動,孩子的成長更多的需要父母的陪伴,有時間可以陪孩子一起玩網路遊戲,多瞭解孩子的世界,也許有很多父母有更多更好的辦法,期待更多的答案

  • 6 # 探索者oo

    第一,你不是個稱職的家長,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孩子本身好奇度就高,對陌生事物就感興趣,所以,先管好自己,儘量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機。

    第二,孩子要是真上癮了 還真是個麻煩事,孩子對手機感知度高,求知慾強,很難控制,只能利用家長的威懾力去震懾孩子,儘可能在孩子面前少提手機的事或玩手機,這個挺難做到的。如果孩子小,可以用別的新鮮事物轉移注意力,孩子要大點的話只能軟硬兼施了,玩可以,先把時間和玩的用途說清楚。讓孩子養成手機是用來聯絡同學或者做題的工具之類的意識,而不是用來打遊戲的。

  • 7 # 蜜桃姐姐

    “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我們常常這樣告訴孩子,其實更是在暗示自己。說完繼續奉上手機,大家相安無事。

    但問題來了,孩子對手機、平板、電腦需求無度,似乎吃定了你;開口要,你不給,於是八點檔的老套劇本再上演一次。幼兒園哭,小學吵,初中鬧,到了高中雖然不至於吵著要上吊,但就怕孩子威脅要傷害自己,讓爸媽受不了。

    我們總是容易買單。然而,一旦你選擇與孩子妥協,就真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在手機的世界裡慢慢沉淪下去,起初是慢慢地、慢慢地……緊接著速度會開始加快,直到回不去了──孩子也成癮了。

    秘訣指南:

    妥協,是有原則的

    電子產品,不是給不給的問題,也並非完全不能與孩子妥協,而是絕對、絕對、絕對不能任孩子予取予求。要妥協,可以,但你必須堅守原則,讓孩子來說服你。

    你難免會擔心:‍‍“如果他傷害到自己怎麼辦?” “如果他做出傻事怎麼辦?”

    好多的‍“如果” 、‍“疑惑” 和‍“怎麼辦” ,反映了你的無力與無助。

    但是難道你就這樣選擇棄守?還是,你根本就沒有原則?這話說得重,你可能不愛聽,但這一刻,你真的需要被點醒。

    一念之間的選擇

    在這個關鍵時刻,堅持或妥協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當孩子的情況發展到這裡,你還認為電子產品對他是好東西嗎?我想,這是你必須正視的‍“問題” 。你現在面臨的正是被孩子‍“情、緒、勒、索” 的問題,他正在用這種方式‍“對、付、你” !而且,有效!

    想想看,今日妥協了,那明日呢?明天過後呢?……一場沒完沒了的勒索戲碼將不停地上演。你需要捍衛自己的堅持——一種不輕易被情緒勒索的堅持,一種為孩子未來的發展所考慮的堅持。但這需要一些勇氣,及支援你的力量和技巧。

    憂慮的迴圈,會讓你不斷妥協

    ‍“可是他哭鬧吵到鄰居怎麼辦?” 就像個迴圈一樣,擔憂又在你心裡浮現。

    如果真的吵到了,頂多事後登門道歉。我想只要是家裡有小孩的鄰居,多少都可以諒解,甚至可能還會豎起大拇指,敬佩你不畏孩子情緒勒索的堅持。

    ‍“如果他傷害到自己怎麼辦?”

    ‍“如果他做出傻事怎麼辦?”

    你又在為自己的妥協找臺階下了。你怕的到底是什麼?又是在擔心什麼?

    發展到這樣模式的父母,經常擔憂地表示:‍“我怕孩子會傷害自己。”

    所以呢?“那就給他吧!至少玩手機、上網總比傷害自己好吧?” 迴圈,總是讓你不斷地妥協。

    如果你真的理解了這三個問題,你會發現,堅定一點,其實解決孩子成癮的問題並不難,下一次,你就沒那麼容易妥協了。

  • 8 # 浣心說育兒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在家中陪寶寶的時候儘量不要拿手機,一心一意陪寶寶玩,想要不讓寶寶看手機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家裡人都不拿手機,都不看手機,寶寶每天都玩他自己的玩具,就不會想要玩手機了。

    當然這是預防,在很多時候,家長接電話或者工作之類的總會用到手機,寶寶之前也因為玩過手機以後,再次看到電話就莫名的興奮,想要玩。或者在出門的時候,長途車上的時候,特殊的環境下,家長想要用手機讓寶寶安靜一會。對於這種情況:

    2歲以下的寶寶,儘量不要給寶寶玩這類電子產品,這個時候,還是儘量拿其他的玩具給寶寶,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2歲以上的寶寶,也要儘量減少被動輸入的產品,比如只有娛樂性質的動畫片等,選擇有迴應的,輸出多的遊戲,比如彈琴,和siri聊天等都是可以的。或者用手機進行拍照,查地圖等,這些不是隻被動接受的遊戲,可以減少手機對寶寶注意力的傷害,也讓玩法更有創意。

    即使是放影片,也儘量不要給寶寶播放娛樂性質的動畫片,可以給寶寶放一些英文原版動畫片,《Peppa Pig》,或者內容有教育意義的《米奇妙妙屋》等。或者給寶寶播放一些動物和植物的紀錄片,也會讓寶寶把影片和生活中聯絡起來,並且在觀看動畫片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陪在寶寶身邊,隨時暫停,和寶寶一起看,一起討論影片中的人物和景色。

    手機的使用時間,每天至多不要超過1個小時。

    可以和寶寶共同制定規則,告訴寶寶螢幕會傷害眼睛,在玩之前先提醒,埋下種子,在玩的過程中也要提醒還有多長時間就到了。這樣在時間到了的時候,寶寶會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遵守規則。

  • 9 # 宋少衛

    首先,作為家長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手機是個很有魔性的東西,容易讓人著迷。相信大家都看過一個小短片,這個短片就是在講現代社會中的“低頭族”。由此我們其實能夠理解為什麼連小孩子都離不開手機,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在地鐵上、公交上、隨處可見一些孩子們十分專注的看著手機,而家長們也一樣。因此,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我們自己是否能夠起帶頭作用不玩手機。用陪伴孩子游戲、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等方式,做一些有益又有趣的事取代玩手機帶給孩子的愉悅感。我認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絕對不會像低頭族一樣天天看著手機,那樣你錯過的可能不僅僅是孩子的童年。

    其次,家長要明確孩子愛玩手機的習慣不是一日就可養成的習慣,那麼同理,這樣的習慣也是需要過程去改變與糾正的。而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明白孩子的心理。孩子愛玩手機有幾個原因:1.孩子在學習文化課時常常會遇到困難。例如在做題時、背誦時便想停下來看看手機;2.孩子的注意力問題。學習習慣讓他們難以集中注意力;3.由於家長對於手機的管理沒有采取有效的辦法,孩子便有了機會挑戰家長的權威。

    最後,是家長要積極面對問題,能夠與孩子心平氣和的溝通,抱著尊重的態度去傾聽,根據孩子的想法思考如何引導,不要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根據觀察到的孩子的表現和孩子對問題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感受;跟孩子訴說完自己的感受後提出請求,跟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行約定。

  • 10 # 歲影流年vicy

    長時間對孩子的眼睛和脊椎都不好,孩子還小正在長身體,會影響發育。

    如果你家孩子愛玩手機看看他多大了,如果還小的話可能就比較容易戒掉這個壞習慣。如果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首先你至少要以身作則不要當著他面玩,不然你說他要手機他肯定會懟回去,說你不是一樣玩,再者你多陪你家孩子出去,帶他一起戶外活動,打打羽毛球呀、滑滑輪呀等等,你可以問孩子喜歡什麼運動多陪他出去一起運動,或者問他有什麼興趣帶他去學。

    不要想把他手機沒收或者是強迫他之類的,這樣容易引起孩子反感,讓他更加變本加厲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 11 # 晨薇有陽光

    玩手機,必須要給,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幾項:

    【1】控制時間 懲罰到位

    和孩子協商好時間,如果不按照規定,到時間了還玩。懲罰措施一定要執行到位,不然以後再想管就太難了。

    【2】挑選好的APP給孩子

    孩子玩手機往往有時候亂下載,網路時代資訊太發達,有一些資訊不適合他們,要挑選下載好適合他們的app,既然不可以不玩,那麼就讓他們玩真正適合他們的好玩的,比如一些兒童配音的,益智類的小遊戲,可以下載給他們玩。

    【3】分散對手機的依賴,多安排其他活動

    手機太容易上癮了,別說孩子,大人也一樣,在孩子停止手機遊戲之後,休息幾分鐘眼睛,家長趕緊安排其他活動,一起玩玩具,下樓遛彎,總之,讓孩子趕緊離開手機,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孩子就知道手機是“配頭”,娛樂一下的東西而已,可不是生活的全部哦。除了手機,我還可以讀書,玩積木,到樓下玩騎車等等各種更好玩的東西。

    我家寶寶對手機依賴度很高,每天不玩會肯定不成,每天限定時間15分鐘,玩了之後我馬上拿出他很喜歡的積木,課外書等等這些緩解的上癮。

    但切記,不要不給他玩,手機畢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了,讓他知道有節制的使用才更重要。

  • 12 # 輕鬆悟空

    首先,電子產品都有很強大的難以抵擋引力。千萬不要認為只是給孩子玩一會兒,不要有這樣的想法。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很多電子技術裡的大咖,在孩子未滿16週歲前是不會讓孩子碰觸任何電子產品,比如手機,平板之類的。一旦成癮,會難以改掉的。

    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平時在家裡時,不要總是抱著手機,而不理會孩子。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放下手機,多陪孩子玩玩具,做遊戲,是很愉快的過程不是嗎?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正確引導孩子。為什麼你可以玩手機,而我不可以?要把孩子的疑問解開,讓孩子明白其中緣由。

  • 13 # 南方鏽才

    隨著手機的普及,手機在孩子中也變得普遍。面對黑眼圈越來越重的孩子,面對年少便戴起眼鏡的孩子,作為家長的我們該怎麼辦?

    首先,一定要給手機的相關軟體設密,讓孩子無法上網。沒有網路,手機也就剩下打電話和發簡訊的功能,這樣的手機提不起孩子的興趣。當然,讓孩子與網路世界完全隔絕也不好,可以給孩子設定相應的時間,讓他在定點的時間玩一小會,並進行監督,避免他玩具有黃色、暴力性質的遊戲,並佈置玩手機交換的條件與任務,使玩手機變得有意義。

    其次,家長要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教育向來要以身作則,如果作為家長的你在不停地玩手機,怎麼能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那麼下次當你責備孩子玩手機時,孩子便會騰昇“憑什麼你能玩手機,我不能”的心理,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利的。家長應該多同孩子游戲,或者帶他們去圖書館,讓他們體會到手機外的樂趣。

    最後,多帶孩子參加活動或旅行。愛玩手機的孩子容易內向,多參加戶外活動能讓孩子更加開朗,孩子在家玩手機是因為過於無聊,若讓孩子多體驗外面的世界,又怎麼會成迷於手機?

    總而言之,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不可一昧的責備孩子,讓孩子產生叛逆反抗心理。

  • 14 # 張皓日常學習發文

    玩是孩子的天性,說明孩子能在玩中找到樂趣,要不然也不會選擇去玩。我們需要把握住的的是玩可以,玩多長時間,玩完要不要恢復原樣。舉個例子:孩子放學,一回家想玩積木,媽媽我想玩積木,這時家長的回答一定要這樣:“好啊,孩子。你打算玩多長時間啊?玩完要不要收拾好啊?”讓孩子自己去說,一定要說出時間,千萬不要孩子一說:媽媽,我就玩一會,家長就妥協了。一定是說出時間,例如30分鐘。這時媽媽就要說了:孩子,30分鐘怎麼夠那?31分鐘。孩子你玩吧,這是鐘錶(家裡一定要有鐘錶,便於孩子計算時間)。如果之前家長對孩子管理過於鬆散,孩子第一次肯定不會守時,家長怎麼辦?提前2分鐘,走到孩子的面前,孩子還有2分鐘就到點了,你要在時間結束前收拾好你的玩具,放到原處。說完就走。同樣的話說兩遍就是嘮叨。到點後,孩子如果還在玩,去敲一下鬧鐘或者指一下鬧鐘,孩子看到後如果收了,教育就結束了。如果沒收,就要說話了:孩子,時間到了,還想不想有下回。同樣的,收了教育結束,沒收還要繼續,這時家長一般情況下都會生氣了,控制好情緒,面帶笑容,拿起積木(您給他奪過來應該輕而易舉),扔進垃圾桶,或者直接下樓扔進小區垃圾箱。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玩電腦,要不要扔或者砸電腦,千萬不要,我們砸滑鼠就可以了。這就是古人經常講到的無規矩不成方圓中的規矩。規矩一旦形成,孩子就會自主的規劃自己的行程時間,學習成績也一樣,目前時間最為嚴重的就是高考,好多孩子試卷都做不完,為什麼?因為從小孩子的時間太自由,沒有規劃,孩子從小的生活習慣決定他今後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區保安工作如何?算幾線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