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愚漁娛

    說起這個甜瓜黑心幹腐,棚室內溫度太高,空氣溼度過大或者極度乾燥,土壤過度乾旱或者淹水等等情況下會造成胚胎營養不良(可以說是缺素,主要是缺乏光合產物)瓜的表皮癒合後繼續生長,壞死部位也會慢慢變大,最後變成黑色乾枯狀。

    出現傷口後、細菌恰好溜達到心皮出現問題的部位,就會乘虛而入,在瓜的裡面形成溼腐狀,但是在瓜的表皮卻找不到入侵的傷口。

    建議大家在平時管理的時候做到精細化管理。避免植株旺長或者極度衰弱的情況出現,這個需要我們合理施肥,正確澆水,準確把握溫度。及時消滅棚室內的害蟲,可以在沒有發現果腐病的時候就用一些內吸傳導的細菌性藥物進行預防,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防治藥劑參考:

    52% 王銅·代森鋅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200-300倍液 噴霧

    47% 春雷·王銅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470-750倍液 噴霧

    78% 波爾·錳鋅 可溼性粉劑(低毒) 使用400-500倍液 噴霧

    6% 春雷黴素 可溼性粉劑(微毒) 使用25-40克/畝 噴霧

    20% 噻森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500-700倍液 噴霧

    20% 噻唑鋅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0-500倍液 噴霧

    20% 噻菌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0-700倍液 噴霧

    30% 鹼式硫酸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300-400倍液 噴霧

  • 2 # 擺攤哥陳瑞

    我感覺你說的應該是炭疽病,開始從到瓜的,詳解如下

    、甜瓜葉片發病,起初出現淡黃色斑點,呈水浸狀,病斑擴大後變成黑色或深黑色,病斑圓形,有同心輪紋,後期病斑處極易開裂,潮溼時產生粉紅色黏液,嚴重時葉片枯死。

    2、甜瓜莖或葉柄發病,病斑多為長圓形或紡錘形,稍凹陷,病斑黑色或褐色。甜瓜幼苗發病時,子葉上產生半圓形黃褐色病斑,莖基縊縮,引起倒伏。

    3、甜瓜瓜果受害,初為水浸狀圓形小斑,逐漸變成暗褐色大斑,病斑稍凹陷,凹陷處易開裂。在潮溼環境下,病斑上溢位粉紅色黏質物。夏秋季節病害易發生。

    傳播途徑:

    炭疽病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種子上潛伏,靠水、空氣、昆蟲等傳播。高溼是大棚厚皮甜瓜發生炭疽病的主要條件。當空氣相對溼度90%左右時有利於炭疽病蔓延,相對溼度低於54%時不易發病。發病的適宜溫度為20~24℃。在排水不良、莖葉鬱閉、通風透光差、偏施氮肥、生長勢弱的情況下,有利於炭疽病的發生。在甜瓜貯存中,如環境溼度過大,田間採摘的瓜皮帶菌時,很易發病腐爛。

    防治方法:

    1、在播種前用50℃溫水浸種20分鐘,經清水冷卻後,晾乾直播或催芽播種。

    2、園地與非瓜類蔬菜實行3~5年輪作,並用無菌土進行營養缽育苗。

    3、定植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露地蓋膜栽培,保護地適時放風。注意平整土地,防止積水,雨後及時排水,合理密植,及時清除田間雜草。

    4、在炭疽病發病初期噴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炭疽福美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2%農抗120水劑200倍液,25%咪鮮胺乳油1200~1 500倍液,防治效果好,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棚室栽培可採用煙霧法或粉塵法。

  • 3 # 農村李老大

    1、甜瓜果肉腐爛的原因

      果肉腐爛的甜瓜,前期因瓜的含糖量較低很少發病,多數在生長後期發病較重。據我們瞭解和觀察,多與土壤中氮肥過多,土壤中缺鈣、缺硼,土壤鹽漬化程度高有關。不少瓜農,為追求瓜大增產,多追尿素,因氮肥超量,影響甜瓜對鈣、鎂、硼肥的吸收,由於植株體內缺素而引發果肉發酵腐爛;另一個原因就是高溫,甜瓜在成熟期正處於5月中、下旬,天氣氣溫高,會造成碳水化合物的供給不足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與分佈不均,使糖分過快地轉化,加快了果肉的水漬狀,形成臭瓜,腐爛瓜。

      2、甜瓜果肉腐爛的症狀

      果實初期生長還比較正常,逐漸開始變形,果面長有褐色凹陷病斑,但不腐爛,剖開瓜,瓜肉卻呈幹腐狀。成熟期,從瓜內開始出現水漬狀,瓜內部開始發酵腐爛,發出臭味。

      3、甜瓜果肉腐爛的防治

      1)科學施肥,平衡施肥。

      作基肥時,每畝用腐熟的人畜糞3000公斤、硼家家1公斤、印度鈣5公斤。在給甜瓜追肥時,除了供給足量的氮、磷、鉀肥之外,還應補充足量的鈣和鎂,適當補充鋅肥、硼肥和鐵肥。追肥時,不要單一使用氮肥作追肥,每畝可用印度鈣5公斤和聯邦鉀15公斤混合後衝施。

      2)在甜瓜生長前期,葉面噴施印度鈣300倍液+天然蕓薹素———碩豐481,連噴2~3次。

      3)選用抗病品種

      如選用伊麗莎白、京甜5號、白沙蜜等較抗病的品種。

  • 4 # 波 瀾

    酸腐病稱白黴病,甜瓜的一般病害,散佈較廣,常在露地培養時零發出作,通常發病很輕,嚴峻時在必定程度上影響甜瓜出產。

    病菌從果蒂或果皮創傷侵略,初期病部果皮呈水漬狀淡黃色至黃褐色圓形病斑,極度軟腐,手指碰到即破。病果上可長出淡薄的白霜狀黴層。大都情況下,病果上來不及長出白黴就敏捷變為爛柿子狀的粘溼團,潰不成形,難以用手揀出。病果可流出汁液,發出出激烈的酸臭氣味。酸腐病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病果極易招引果蠅產卵,凡有幼蛆爬行的病果,必定就是酸腐病的病果。

    發病病原:屬半知菌卵形孢黴真菌。病菌分生孢子梗與菌絲差異很小。分生孢子串生於頂端,橢圓形至圓筒形,單細胞,無色,兩端平切。

    發病症狀:此病首要發作在半老練至老練瓜上,病瓜初期成水漬狀,今後軟腐,在其外表發生一層細密的白色黴層,今後呈顆粒狀,發出酸臭味。嚴峻時可構成大批瓜果腐朽。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大雨、暴雨、颳風使病菌衝濺到果實上引起發病,病瓜外表構成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或灑水傳播擴散。植株中下部瓜或與地上觸控處或外表受傷簡單患病。高溫高溼有利於發病;結瓜期多雨,高溼發病較重。

    防治辦法:

    1、收成後徹底剷除病殘安排,帶到田外深埋,或會集妥善處理,削減田間菌源。

    2、選用高畦或高壟培養。施足底肥,加強中後期辦理,適時灑水追肥,削減生理裂口和機械創傷。雨後及時掃除田間積水,並噴施新高脂膜600倍液,能主動構成一層肉眼看不見的高分子保護膜,最佳化植物吸水、透氣、透光質量。遮蔽病蟲撲食訊號和削弱傳播媒介,反抗和防護自然環境災害。

    3、發病後及時剷除病株,防止洪流漫灌。必要時進行藥劑防治,選用藥劑時必須挑選針對性強的藥劑合作新高脂膜一同運用,可改造高毒農藥為中毒,中毒農藥為低毒,低毒農藥為微毒。控制農藥蒸發瀟灑,防小雨水沖刷,下降每畝用藥量折半,進步防治效果多倍。

  • 5 # 農村De80後

    症狀:

    甜瓜的莖蔓和果實均可受害。整株或一支蔓的葉迅速枯萎死亡是其典型特徵。受害株蔓出現暗綠色水浸狀病斑,並形成軟腐,同時與枯萎病相似,維管束變褐色。感病果實初為水漬狀病斑,漸擴大,稍凹陷,病部發軟,色澤變深,病斑周圍有水漬狀暈圈,從病部向內腐爛,有臭味。

    傳播途徑:

    甜瓜軟腐病的病原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借雨水,灌溉水以及昆蟲傳播,由傷口侵入。病原侵入後分泌果膠酶溶解中膠層,導引起細胞分崩離析,引起細胞內水分外溢,引起腐爛。陰天或露水未落干時整枝打杈,或蟲傷多發病重。

    發病原因:

    1、甜瓜軟腐病的病菌生長溫度範圍較大,2~40℃均能活動、為害,最適溫度25~30℃,發病需95%以上相對溼度,雨水、露水對病菌傳播、侵入具有重要作用。

    2、在甜瓜生長中後期降雨多,暴晴後遇雨,植株遭受雹災、蟲傷,肥水管理不均,則病害發生嚴重。

    防治措施:

    1、甜瓜實行與非葫蘆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進行2年以上輪作。

    2、在田間操作要注意避免造成傷口,還要注意把蟲害消滅在蛀食以前,防止害蟲傳播細菌。

    3、加強田間管理,注意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溼度,增施底肥,及時追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自然傷口少,減少病菌侵入機會;及時清除病株,減少菌源。

    4、在雨前雨後及時噴或50%琥膠肥酸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粉劑4000倍液。

  • 6 # 生態種植技術

    看了您的這個照片,是甜瓜得了細菌性果斑病。

    這個病是甜瓜的主要病害,危害嚴重,容易造成嚴重的損失。田間一旦發現有這種病,往往會蔓延很快。

    起初,會發現果皮有些水浸狀小點,嚴重了就爛心。

    對於這個病害,最好的辦法是預防。預防的最好方法,不是提早用藥,而是為甜瓜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甜瓜自身的抗病性。

    1、土壤內施入足夠的優質生物菌肥。微生物在土壤內活起來,這是植物健康生長的基礎。

    2、植物生長必需的17種必需的營養元素必需要均衡使用。不能濫施大量元素,也不能中微量元素不足。

    3、透過認為干預,提早啟用植物的抗病性。比如噴施光合誘抗素。

    如果發現有次病害了,應該及時治療:

    1、上面講的預防措施也可以用於治療。

    2、對於此病,可以用鏈黴素、新植黴素等殺滅細菌的藥物。效果最好的用藥方式,是從根部用藥,即灌根。這樣用藥,對病害的控制最快。

  • 7 # 趙小賤聊三農

    甜瓜細菌性葉枯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呈現水浸狀褪綠斑,逐漸擴大呈近圓形或多角形,直徑1—2mm,周圍具褪綠暈圈,病葉背面不易見到菌膿,從而與細菌性角斑病相區別。果實發病初期產生水浸狀小斑點,後呈白色瘡痂狀斑,病斑四周有水浸狀暈圈。

    防治方法:

    實行2-3年輪作。結合深耕,以促進病殘體腐爛分解,加速病菌死亡。定植後注意中耕鬆土,衝施嘉美紅利,贏利來促進根系發育。雨後注意排水。

    種子處理。播種前先把種子在清水中預浸10-12小時後,再用1%硫酸銅溶液浸5分鐘,撈出後播種。也可用52℃溫水浸種30分鐘,再移入冷水中冷卻後,催芽播種。

    發病初期和降雨後,可採用以下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2000-4000倍液;88%水合黴素可溶性粉劑1500-3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20%葉枯唑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20%噻唑鋅懸浮劑300-500倍液+l2%松酯酸銅乳油600-800倍液;20%噻菌銅懸浮劑1000-1500倍液;36%三氯異氰尿酸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45%代森銨水劑400-600倍液;47%春·氧氯化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對水噴霧,視病情隔7天1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曹操為何死後在墓碑上寫「漢故徵西將軍曹候之墓」而不寫「魏王之墓」?他內心還是嚮往做一個治世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