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夜luck

    中國現存的先秦古書中,不提到酒的書是很少的。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銘刻在銅器上)都有“酒”字。酒在中國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它的發展歷程是什麼樣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史前

    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經過長期的儲存後發黴,然後形成酒的氣味。經過最初的品嚐後,他們認為,發黴後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於是,就開始了釀酒文化。在原始社會,中國釀酒已很盛行,遠古時期的酒,是未經過濾的酒醪,呈糊狀和半流質,對於這種酒,不適於飲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一般是食具,如碗,缽等大口器皿。

    夏朝

    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夏人善飲酒,夏朝有一種叫爵的酒器,是中國已知最早的青銅器,在中華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云:“杜康造秫酒”,杜康作為夏王朝的五世國王,親自造酒,可見當時人們對酒的重視程度。

    商代

    商代釀酒業十分發達,青銅器製作技術提高,中國的酒器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作酒有了成套的經驗,出現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種專門以製作酒具為生的氏族。

    周代

    周代大力倡導“酒禮”與“酒德”,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於是出現了“酒祭文化”。周代酒禮成為最嚴格的禮節,其尊老敬老的民風在以酒為主體的民俗活動中有生動顯現。這即是周代的“酒儀文化”。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物資財富大為增加。這就為酒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資基礎,所以,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獻,對酒的記載很多。從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特別是北方遊牧民族,其酒器主要以青銅製品為主。釀酒技術已有了明顯的提高,酒的質量隨之也有很大的提高,飲酒的方法是:將釀成的酒盛於青銅壘壺之中,再用青銅勺挹取,置入青銅杯中飲用。

    秦漢

    秦漢年間出現“酒政文化”,統治者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屢次禁酒,提倡戒酒,以減少五穀的消耗,最終屢禁不止。漢代時期對酒的認識進一步加寬,酒的用途廣為擴大,東漢名醫張仲景用酒療病,水平相當高。

    兩漢時期,飲酒逐漸與各種節日聯絡起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酒日,酒麴的種類也更多了。漢代之酒道,飲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入在席地中間,裡面放著挹酒的勺,飲酒器具也置於地上,故形體較矮胖。

    三國

    三國時期作為中國的酒文化的發展時期,不論是技術,原料,還是種類等都有很大進步,三國時期的酒風極“盛”,酒風剽悍、嗜酒如命,陶元珍先生評價三國酒風時曾引用這樣一段話:“三國時飲酒之風頗盛,南荊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飲。”三國勸酒之風也頗盛,喝酒手段也比較激烈。

    魏晉南北

    魏晉時期允許民間自由釀酒,私人自釀自飲的現象相當普遍,酒業市場十分興盛,並出現了酒稅,酒稅成為國家的財源之一,因此就有了“酒財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名士飲酒風氣極盛,藉助於酒,人們抒發著對人生的感悟、對社會的憂思、對歷史的慨嘆。酒的作用潛入人們的內心深處,從而使酒的文化內涵也隨之擴充套件了。

    魏晉時期之酒道,此時期開始流行坐床,酒具變得較為瘦長,此外,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曲水流觴”的習俗,把酒道向前推進了一步。

    隋唐

    出現了輝煌的“酒章文化”,酒與詩詞、酒與音樂、酒與書法、酒與美術、酒與繪畫等,相融相興。唐代是中國酒文化的高度發達時期,唐代酒文化底蘊深厚,多姿多彩,輝煌璀璨。“酒催詩興”是唐朝文化最凝鍊最高度的體現,酒也就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酒文化在唐詩中醞釀充分,品醇味久。唐朝酒肆日益增多,酒令戰風行,酒文化融入了華人的日常生活中。

    唐人崇尚“美酒盛以貴器”。其酒道,飲酒大多在飯(食)後。當時的飲酒之道,是在食畢進行,飽食徐飲、歡飲,既不易醉,又能借酒獲得更多的歡聚盡興的樂趣。

    宋遼金元

    宋朝酒文化是唐朝酒文化的延續和發展,比唐朝的酒文化更豐富,更接近我們現今的酒文化。酒業繁盛、酒店遍佈,宋代酒店強調名牌的文化個性。有著濃厚的酒文化底蘊,金代有著燒鍋酒文化。而元代出現了燒酒(阿剌吉酒)。此外,宋代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華人飲用的主要酒類。

    明清

    明清以後,酒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的飲品,每逢佳節節令,“專用酒”十分流行,如元旦飲椒柏酒、正月十五飲填倉酒、端午飲菖蒲酒、中秋飲桂花酒、重陽飲菊花酒。清代有“酒品之鄉,京師為最”之說,當時京城的達官貴人們比較崇尚黃酒,中下層百姓則多喜歡價廉味濃的燒酒。

    此外,酒道推向了一個修身養性的境界,酒令五花八門,所有世上的事物、人物、花草魚蟲、詩詞歌賦、戲曲小說、時令風俗無不入令,且雅令很多,把中國的酒文化從高雅的殿堂推向了通俗的民間,從名人雅士的所為普及為里巷市井的愛好。把普通的飲酒提升到講酒品、崇飲器、行酒令、懂飲道的高尚境地。

    新中國

    當今,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人的酒行為更為普遍,酒與人的命運更為密切,酒廣泛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貼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豐富和發展。如生日宴、婚慶宴、喪宴等等以及相關的酒俗、酒禮,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生活內容。

    然而中國的白酒文化實則是一種社會文化。與華人打交道,無論在怎樣的場合,真正的飲酒,即便是形態層面的飲酒,需要表達的也多是精神層面的內容——客從遠方來,無酒不足以表達深情厚意;良辰佳節,無酒不足以顯示歡快愜意;喪葬忌日,無酒不足以致其哀傷腸斷;蹉跎困頓,無酒不足以消除寂寥憂傷;春風得意,無酒不足以抒發豪情壯志。

  • 2 # 小黃論道觀天下

    我們先來看看釀酒的歷史和背景

    從最早的中華五千年文明之前——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經過長期的儲存後發黴,然後形成酒的氣味。經過最初的品嚐後,他們認為,發黴後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於是,就開始了釀酒文化。在原始社會,中國釀酒已很盛行,遠古時期的酒,是未經過濾的酒醪,呈糊狀和,對於這種酒,不適於飲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一般是食具,如碗,缽等大口器皿。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鐵製工具的使用,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農民“早出暮歸,強乎耕稼樹藝,多娶菽粟”,生產積極性提高,使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物資財富大為增加。

    這就為酒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資基礎,所以,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獻,對酒的記載很多:《論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詩經·幽風七月》:“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詩經·小雅吉日》:“以御賓客且以酌醴。”醴,酒的一種,系甜酒。《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飲酎用禮樂。”酎,重釀之酒,配樂而飲,是說開盛會而飲之酒。《禮記·玉藻》:“凡尊必酒唯君面尊,唯餉野人皆酒,大夫側尊用木於士側尊用禁。”尚元酒,帶懷古之意,系君專飲之酒。春秋時分華人和野人,野人是指普通群眾。餉野人皆酒,意思是讓他們一般的飯菜,喝普通的酒。木於、禁是酒杯的等級。

    從商春秋戰國時期,特別是北方的遊牧民族,其酒器主要以青銅製品為主。釀酒技術已有了明顯的提高,酒的質量隨之也有很大的提高,飲酒的方法是:將釀成的酒盛於青銅壘壺之中,再用青銅勺挹取,置入青銅杯中飲用。

    從這些歷史文獻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的酒也是自己釀造的,釀酒技術應該是從我們這邊傳過去的。他們的酒以馬奶酒為主,也有部分酒是侵犯我們漢民族的土地搶到的。

  • 3 # 草竹道人

    一、以糧食釀造的酒

    雖然遊牧民族主要以牧馬放羊為主要生活方式,但是他們會透過“採購”或“搶奪”中原邊境地區的農耕作物來進行釀酒,而以此基礎上釀造的“糧食酒”,與中原地區的酒文化並無太大的區別。

    二、以馬奶羊奶釀造的酒

    因為遊牧文化自身的特點,馬奶羊奶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是近水樓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釀酒原料,他們將馬奶羊奶收貯於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後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酒。而馬奶酒性溫,又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稱為元玉漿,正是遊牧民族的珍寶佳釀之一。馬奶酒可以透過發酵型或蒸餾型等多種釀造工藝獲得,這在遊牧民族中,是流傳最廣泛的一種飲品。

    三、以植物果實釀造的酒

    在廣闊的遊牧民族的草原上,其實能夠栽培果蔬的土地並不富裕,所以對於以植物果實釀造的酒,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多以“經濟貿易”“掠奪”“交換納貢”等許多方式來獲取,而果酒在遊牧民族之中,也多為部落將領的“珍奇”貢品,普通百姓是無福享用的。

    所以,綜上所述,遊牧民族獲取酒品有很多種途徑,而馬奶酒對於遊牧民族來說,是其根深蒂固的文化。

  • 4 # 野是歷史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為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鐵製工具的使用,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加上“宗廟之犧,為畎田之勤”,把用為祭祀的牛放去耕地,西門豹*漳水開十二渠以灌鄴田,蜀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使四川成都平都,活野千里受於堰,等水利的興修;農民"早出暮歸,強乎耕稼樹藝,多娶菽粟",生產積極性的提高,使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物資**大為增加。這就為酒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資基礎。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獻,對酒的記載很多:

    《論語》中有“有酒食,先生饌”,是說酒食用以敬長。還有“惟酒無量,不及亂”,要求飲酒有度。

    《詩經·幽風七月》: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詩經·小雅吉日》:以御賓客且以酌醴。醴,酒的一種,系甜酒。

    《詩經·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從以騂牡享於祖考。

    屈原的《九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也就是說,祭奠、獻禮要用最美的酒。《詩經·雙雅旱麓》:"瑟彼玉瓚黃流在中。黃流,即用來參和鬱金香釀成的酒,鬱金黃如金色,故該酒亦稱黃流。

    《詩經·國風·女曰雞鳴》中說:“弋鳧與雁,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這說明人們一旦有了收穫,就會飲酒慶賀。

    《禮記·曲禮》:水曰清滌酒曰清酌。水指元酒,水可灌濯,故稱清滌。清酌,經過澄清的酒。

    《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飲酎用禮樂。酎,重釀之酒,配樂而飲,是說開盛會而飲之酒。

    《禮記·玉藻》:凡尊必尚元酒唯君面尊,唯餉野人皆酒,大夫側尊用木於士側尊用禁。尚元酒,帶懷古之意,系君專飲之酒。春秋時分華人和野人,野人是指普通群眾。餉野人皆酒,意思是讓他們一般的飯菜,喝普通的酒。木於、禁是酒杯的等級。

    《禮記·鄉飲酒義》:尊有元酒,教民不忘本也。儀禮·大射儀》:又尊於大侯之乏東北兩壺獻酒。獻,應讀作沙,沙酒是在五齊之上的一種酒。

    《春秋緯》中有“酒者乳也,王者法酒旗以佈政,施天乳以哺人。麥陰也,黍陽也,先漬曲而投黍是陽得陰而沸,故以曲釀黍為酒”,這說明人們已經掌握了最基本的釀酒方法。

    《素問·湯液醪醴論》

    黃帝問曰:為五穀場液及醪醴奈何?

    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意思是,風調雨順天地之和,加上土地高下適宜,才能有稻子的好收成。然後才能化稻米之津為酒。

    春秋戰國時期的酒文化稱得上百花齊放,對酒的論述也獨具特色!詩歌的出現,飲酒、唱酒蔚然成風,酒文化發展達到了第一個高潮,也讓我們回味無窮!

  • 5 # 古文物保護修復與鑑定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鐵製工具的使用,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當時的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早出暮歸,強乎耕稼樹藝,多取菽粟”,致使財富大為增加,為酒文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戰敗後,為了實現“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復國大略,下令鼓勵人民生育,並用酒作為生育的獎品: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豚就是豬。

    勾踐以酒獎勵生育,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作為國君的恩施,使百姓感激國君,聽從國君;二是作為對產婦的一種保健用品,幫助催奶和恢復產婦的體能,有利於優育。因此,以酒作為產婦的保健用品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前473年,勾踐出師伐吳雪恥,三軍出行之日,越國父老敬獻一罈黃酒為越王勾踐餞行,祝越王旗開得勝,勾踐“跪受之”,並投之於上流,令軍士迎流痛飲。士兵們感念越王的恩德,同仇敵愾,無不用命,奮勇殺敵,終於打敗了吳國。

    秦相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也記載了這件事。越王勾踐以酒來激發軍民鬥志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為酒鄉人所傳頌。

    酒是高尚的材料,是美妙而奇特的物質,它有精神產品的作用,能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顯現出特殊的作用。古人常拿它作激勵鬥志的物品。同是浙江的另一酒鄉嘉善,也有一個與酒有關的故事: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大將伍子胥曾駐紮嘉善一帶,並自南至北建立了幾十裡防線,準備與越國進行一場大戰。

    嘉善處在吳越之間,是有名的魚米之鄉,而酒是當地的特產。每次出征或前線凱旋,將士們都喜歡豪飲。日久天長,營盤外丟棄的桃汁酒瓶堆積如山,蔚然成景。嘉善縣城南門的瓶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處,後被邑人列為“魏塘八景”之一。

    此外,在北宋《酒譜》中還記載:戰國時,秦穆公討伐晉國,來到河邊,秦穆公打算犒勞將士,以鼓舞將士,但酒醪卻僅有一盅。有人說,即使只有一粒米,投入河中釀酒,也可使大家分享。於是秦穆公將這一盅酒倒入河中,三軍飲後都醉了。

    從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特別是北方的遊牧民族,酒器主要以青銅製品為主,釀酒技術已有了明顯的提高,酒的質量隨之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當時飲酒的方法是:將釀成的酒盛於青銅壘壺之中,再用青銅勺挹取,置入青銅杯中飲用。

    河南平山戰國中山王的墓穴中,發現有兩個裝有液體的銅壺,這兩個銅壺分別藏於墓穴東西兩個庫中。外形為一扁一圓。東庫藏的扁形壺,西庫藏的圓形壺。兩個壺都有子母口及咬合很緊的銅蓋。該墓地勢較高,室內乾燥,沒有積水痕跡。

    將這兩個壺的生鏽的密封蓋開啟時,發現壺中有液體,一種青翠透明,似現在的竹葉青;另一種呈黛綠色。兩壺都鏽封得很嚴密,啟封時,酒香撲鼻。

    中山王墓穴的這兩種古酒儲存了2000多年,仍然不壞,有力地證明了戰國時期,中國的釀酒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令人驚歎不已。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對酒的記載很多。如孔子《論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詩經·小雅·吉日》:“以御賓客且以酌醴。”醴是一種甜酒。

    在春秋時代,喝酒開始講究尊貴等級。《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飲酎用禮樂。”酎是重釀之酒,配樂而飲,是說開盛會而飲之酒。

    酎是三重酒。三重酒是指在酒醪中再加兩次米曲或再加兩次已釀好的酒,酎酒的特點之一是比一般的酒更為醇厚。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養生方》中,釀酒方法是在釀成的酒醪中分3次加入好酒,這很可能就是酎的釀法。

    在《禮記·玉藻》中記載:“凡尊必尚元酒,唯君面尊,唯餉野人皆酒,大夫側尊用木於,士側尊用禁。”尚元酒,帶懷古之意,系君王專飲之酒。當時的國民分華人和野人,華人指城郭中人;野人是指城外的人。可見當時讓城外的人民吃一般的飯菜、喝普通的酒。木於、禁是酒杯的等級。

    當時青銅器共分為食器、酒器、水器和樂器四大部,共50類,其中酒器佔24類。按用途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此外還有禮器。形制豐富,變化多樣,基本組合主要是爵與觚。

    盛酒器具是一種盛酒備飲的容器。其型別很多,主要有尊、壺、區、卮、皿、鑑、斛、觥、甕、瓿、彝。每一種酒器又有許多式樣,有普通型,有取動物造型的。以尊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飲酒器的種類主要有觚、觶、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飲酒器,如《禮記·禮器》篇明文規定:“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銅鑑,可置冰貯酒,故又稱為“冰鑑”。

    溫酒器,飲酒前用於將酒加熱,配以勺,便於取酒。溫酒器有的稱為“樽”。

    戰國時期,人們結婚就已經有喝交杯酒的習俗,如戰國楚墓中彩繪聯體杯,即為結婚時喝交杯酒使用的“合巹杯”。

    春秋戰國時期,酒令就在黃河流域的宴席上出現了。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即文字令,通常是在具有較豐富的文化知識的人士間流行。酒宴中的雅令要比樂曲佐酒更有意趣。文字令又包括字詞令、謎語令、籌令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層的整塊落地窗玻璃是怎麼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