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mmmmmmmmay

    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個子較大,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

    蟈蟈的別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蟈蟈在中國分佈很廣,與蟋蟀、油葫蘆被稱為三大鳴蟲。蟈蟈的食物主要是豆類、菜葉、螞蚱等。公蟈蟈叫聲洪亮,深受廣大鳴蟲愛好者的喜愛。

    形態特徵成蟲體色翠綠,少數淡褐。觸角發達60mm,複眼2只,單眼3只。前胸背板寬大,背板下緣有黃色邊。胸部腹板各具1對錐狀刺,後胸的刺最大。附式4-4-4, 1-3附節有墊,後足第一附節附墊分成2個葉片。後足脛節端距6個,背面2個,腹面4個,中間的2個小。後足腿節略比脛節稍長。

    蟋蟀,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總科。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夜鳴蟲、將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

    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斗的物件。多數種類雄蟲前翅具發聲結構;雌性產卵瓣發達,呈刀狀、矛狀或長板狀。

    形態特徵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蟋蟀科種類體長大於3mm;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身體不具鱗片。口式為下口式或前口式。觸角絲狀,遠長於體長;觸角柄節多為圓盾形,窄於或等於額突;少數類群為長盾形,較大,寬於額突。複眼較大,一般為頭長的1/4~1/2;單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線狀排列;中單眼位於頭背側、顏面或額突頂端。黃褐色至黑褐色。

    蝗蟲,俗稱“螞蚱”,屬直翅目,包括蚱總科、蜢總科、蝗總科的種類,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中國有1000餘種,分佈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蝗蟲主要包括飛蝗和土蝗。

    在中國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3種,其中東亞飛蝗在中國分佈範圍最廣,為害最嚴重,是造成中國蝗災的最主要飛蝗種類,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形態特徵

    蝗蟲是不完全變態昆蟲,包括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

    以東亞飛蝗為例:

    雄成蟲體長35.5~41.5mm,雌成蟲39.5~51.2mm。頭部—感覺和攝食中心:頭部的主要結構有觸角、眼和口器。觸角:1對,絲狀、分節,是感覺器官,有觸覺和嗅覺作用。眼:蝗蟲具有1對複眼和3只單眼。複眼:位於頭部上部,左右兩側各1只,較大,是由很多小眼組成,是主要的視覺器官。單眼:位於複眼和觸角中間各1只,還有1只位於頭部前方中央偏上,與另兩隻單眼呈倒等腰三角形。單眼僅能感光。口器:是蝗蟲的取食器官。蝗蟲的口器由5部分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1片,上顎、下顎各2片,舌1片。上顎十分堅硬,適於咀嚼,是切斷、嚼碎植物莖葉的主要結構。胸部——運動中心:分為前胸、中胸和後胸,在蝗蟲的前、中、後胸各生有1對足,分別稱為前足、中足、後足。後足發達,叫跳躍足。在蝗蟲的中胸和後胸上各生有1對翅:前翅和後翅。前翅起保護作用;後翅常摺疊在前翅之下,飛行時展開,是適於飛翔的器官。腹部:蝗蟲的腹部由11個體節構成。蚱蜢,是蚱蜢亞科昆蟲的統稱。中國常見的為中華蚱蜢,雌蟲較比雄蟲大,體綠色或黃褐色,頭尖,呈圓錐形;觸角短,基部有明顯的複眼。後足發達,善於跳躍,飛時可發出“札札”聲。

    如用手握住,2條後足可作上下跳動。咀嚼式口器,為典型廣棲 、植食性優勢種 ,數量大,分佈廣,常取食危害農作物及牧草 ,其營養成分豐富,是一種重要的營養源。

    外形特徵成蟲體長80~100毫米,常為綠色或黃褐色,雄蟲體小,雌蟲體大,背面有淡紅色縱條紋。前胸背板的中隆線、側隆線及腹緣呈淡紅色。前翅綠色或枯草色,沿肘脈域有淡紅色條紋,或中脈有暗褐色縱條紋,後翅淡綠色。若蟲與成蟲近似, 卵成塊狀。

    世界上共有5000多種蚱蜢,其中的許多種不僅能跳,而且能飛。蚱蜢飛行時,抬起前翼,而拍打後翼。不過它們更多的是用後足跳躍行進而不是用翅膀飛。

  • 2 # 消業人

    蟈蟈象蝗蟲,身體是草綠色,顏色有些偏深,相對腿而言,翅膀小,肚子大,大肚子蟈蟈就是這麼說的。蟈蟈的別名很多,如叫哥哥、蛞蛞、蚰子等。蟈蟈叫聲響亮又好聽。

    下圖是蟈蟈。

    蛐蛐就是蟋蟀,促織,體型很小,要說象什麼嘛,倒有點兒象蟑螂,黑褐色,體積一般是蟈蟈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蛐蛐叫聲細長,悅耳。

    下圖是蛐蛐。

    螞蚱、蚱蜢和蝗蟲一般來說是一種東西。但還是有些區別,螞蚱一般是尖頭的,蚱蜢和蝗蟲是圓頭的。

    螞蚱見下圖。

    蝗蟲見下圖。

    一定要注意的是蟈蟈和蝗蟲的區別!

    有的蝗蟲也會叫,稱“叫螞蚱”,叫螞蚱的聲音可比蟈蟈難聽多了。

    一般來說,翅膀長、鬚子短的是蝗蟲、螞蚱,翅膀短、鬚子長的是蟈蟈。

    下圖是典型的蟈蟈。

    請大家善待蟲子,至少不要虐殺,它們也是生靈。信佛的人不要主動豢養寵物(如果有人說:這寵物你不拿走,我就殺了它,那是另外一回事)。

  • 3 # 黨建與金融

    昆蟲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中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蹤跡幾乎遍佈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最常見的有蝗蟲、蝴蝶、蜜蜂、蜻蜓、蒼蠅、草蜢、蟑螂等,下面就詳細介紹一下蟈蟈、蛐蛐、螞蚱、蚱蜢、蝗蟲的區別。

    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個子較大,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食物主要是豆類、菜葉、螞蚱等。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人們用小竹籠飼養觀賞,作為欣賞娛樂昆蟲在中國已有悠久歷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縣)就有幾百年編籠捕蟈蟈的歷史。

    蛐蛐學名蟋蟀,別稱夜鳴蟲、將軍蟲、地喇叭等,為直翅目蟋蟀科昆蟲的總稱,體長大約3毫米,缺少鱗片,觸角絲狀,長於身體,跗節3節,前足為步行足,脛節常具鼓膜聽器,後足為跳躍足,多數種類雄蟲前翅具發聲結構。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某些行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誘發。

    螞蚱具咀嚼式口器,為植食性昆蟲,觸角呈短鞭狀,擁有強而有力的後腿,可利用彈跳來避開天敵。體色有綠色和褐色,口大、下巴發達,以植物葉片為食,喜食蘆葦、稗草、白茅、狗牙草蝦鬚草、海蓬子及蒿類植物,分佈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

    蚱蜢是蚱蜢亞科昆蟲的統稱,我常見的為中華蚱蜢,雌蟲較比雄蟲大,體綠色或黃褐色,頭尖,呈圓錐形,觸角短,基部有明顯的複眼。後足發達,善於跳躍,飛時可發出“札札”聲。如用手握住,2條後足可作上下跳動。咀嚼式口器,為典型廣棲、植食性優勢種,數量大,分佈廣,常取食危害農作物及牧草。

    蝗蟲是直翅目蝗科動物的統稱,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中國有1000餘種,分佈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主要包括飛蝗和土蝗。在中國飛蝗有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3種,其中東亞飛蝗在中國分佈範圍最廣、為害最嚴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

    蟈蟈、蛐蛐、蝗蟲分佈為直翅目螽斯科、蟋蟀科、蝗科昆蟲的統稱,為完全不同的三種昆蟲。蚱蜢為蝗科蚱蜢亞科昆蟲,即蚱蜢全部是蝗蟲,而蝗蟲不一定是蚱蜢。螞蚱是蝗蟲的別稱,和蝗蟲是一種昆蟲。

  • 4 # 昆蟲學小啊鍬

    題主提出的蟈蟈、蛐蛐、螞蚱、蚱蜢在昆蟲分類學中都同屬於直翅目(Orthoptera),直翅目昆蟲廣佈於世界各地,目前全世界已描述的種類有27000餘種,中國已知1000多種,是我們小時候最熟悉的昆蟲類群之一。

    1.蟈蟈

    蟈蟈是我們對直翅目內,螽斯科(Tettigoniidae)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觸角較長可達60mm,一般長於體長。跗節4節。

    2.蛐蛐

    蛐蛐是我們對直翅目內,蟋蟀總科(Grylloidea)的昆蟲的通稱,也可以叫做促織,文藝氣息十足!觸角絲狀,遠長於體長。跗節3節,不同於蟈蟈的4節,可以由此辨別兩者。

    3.螞蚱

    螞蚱是基本上是直翅目內,蚱總科(Tetrigoidea)昆蟲的通稱了。

    上圖中,k與p標註,代表的就是蚱總科區別於直翅目其他昆蟲的典型特徵,k是指蚱總科昆蟲前胸背板向後延伸,蓋住了大半或全部腹部;p則指的是前翅退化成小鱗片狀,與t標註代表的後翅差距巨大。這兩點能夠有效的區分出螞蚱。

    4.蚱蜢

    蚱蜢屬於直翅目內,蜢總科Eumastacoidea內部分昆蟲的統稱,蚱蜢在部分地區也被認為是蝗蟲,但昆蟲學裡,蝗蟲屬於蝗總科Acridoidea,國內常見的蜢是長下圖這個樣子的:

    而蝗蟲是這樣的:

    兩者觸角和頭部特徵是有差距的。

    朋友們,碼字不容易。

  • 5 # 殷志廣123

    俺是個農民,不知道什麼綱,什麼目的,但一眼就能分辨出蟈蟈、蛐蛐、螞蚱、蚱蜢這幾種昆蟲。蟈蟈會叫,豆子地裡較多,渾身通綠。蛐蛐兒學名叫蟋蟀,雄性兩根尾巴,會叫,好鬥,雌性三根尾巴,外號三尾(念yi)。螞蚱蒼黃色的多,也有綠色的。莊稼地,草叢中都有。蚱蜢比螞蚱略長。大都綠色,蹦的很遠,亦會飛,一氣能飛十幾米。有圖有文,友們看明白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中學習遇到難題時,選擇一直思考還是去理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