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縣大人
-
2 # 海飛495
騰訊做資料還是非常不錯的,畢竟它手上掌握的資料也不少了,但是如何把這些資料賣出去,以及把這些資料打包成較好的產品,可能並不是騰訊的強項,這一點需要專門人來為它服務。騰訊可能沒有很好的意識到一點,才導致原來的狀態,說這樣的話
-
3 # 暖暖9777
注意這個人說話的身份,他是騰訊原來的副Quattroporte,對公司的業務是相當熟悉的,所以他說的這句話一定是非常有分量的,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屬實的,畢竟騰訊所面對的顧客就是普通玩家並不是商業合作伙伴,不是嗎?
-
4 # 醉灑紅
給100萬讓別人企業把資料遷移過來,確實是只有騰訊這種財大氣粗的企業才能幹得出來的事情,但是做雲計算最值錢的不就是資料嗎?我在某一方面覺得騰訊也沒有做錯,只是不知道怎麼樣去很好的對接這些企業罷了吧。
-
5 # 甜甜土
其實我認為雲計算現在雖然說是To B的狀況,但將來一定會走向To C的境界。任何神級產品最後的落腳點一定是服務於消費者,可能騰訊現在所擅長的,在十幾年之後一定會大有用處,但如何熬過現今的資本寒冬,沒有任何人能夠給騰訊明確答案
-
6 # 落筆城花12
任何一個人的話都不能獨自決定公司重大發展決策。吳軍也僅僅是針對於自己的立場,向媒體訴說他自己的觀點而已。真正這句話的含義怕只有內行人能夠理解了,我們作為網際網路行外人員也就是看著神仙們是如何打架的就可以了
-
7 # 華百無聊賴111
騰訊到底有沒有ToB的能力,說到底只有騰訊內部的人員知道,既然吳軍先生已經離職了,這麼公然的說前東家,是不是有那麼一點點不太合適呢?至於騰訊今後怎麼發展,那是屬於騰訊高層人員需要重視的問題了。
-
8 # 動人史詩
騰訊這幾年並不滿足於做社交,而是不斷的向其他領域進行拓展,騰訊雲是旗下的一個產品之一,我認為顯現了騰訊向其他網際網路領域進攻的方向之一,但是卻都沒有做成功,到頭來最火的還只是社交而已。那確實不如只當做社交這一個板塊。
-
9 # 巴黎燈會等你
吳軍先生並沒有貶低騰訊的意思,我認為反而是在提醒騰訊如何去發展,首先他是曾經最瞭解騰訊這個企業如何運營的人,其次,他現在跳脫出了騰訊的大環境,作為一個局外人去省市這個公司,他所指出來的問題一定是最尖銳、最需要解決的。
-
10 # 皮皮溜溜啊
中國有好幾家非常著名的網際網路行業,同時在研究雲計算,但是最後誰是尹佳,想必大家心目中早就有答案了。騰訊在雲計算這一板塊失敗的原因主要是起步太晚了,而且發展方向沒有跟對行情。我倒覺得吳軍先生說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
11 # 塗步
很有意思,吳軍是業內大佬,還是個喜歡批評前東家的業內大佬。
先看看履歷。
吳軍2002年加入谷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2010年,辭職加入騰訊,擔任搜尋業務(搜搜)副Quattroporte。2012年,吳軍又離開騰訊重回谷歌,兩年後離職創業。
再來說說他批評前東家的習慣。
2012年,重回谷歌後曾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騰訊做不起來搜尋是因為非搜尋公司進入搜尋領域時存在基因缺失,“很難想象靈機一動就能成功”。2016年,評論騰訊“一直試圖透過砸錢和使用者基數大的優勢進入新的領域,擺脫收入過分依賴遊戲的問題,它在歷史上做了很多的嘗試都沒有成功,這跟它缺乏對技術和產品進行長期投入的耐心有關”。最近點評騰訊的,“騰訊從來沒有過To B的基因。前些天還跟一些朋友講,就說他們(騰訊)做雲計算的就一直堵在人家企業門口,甚至主動給人家企業先打個一百萬進去,說你把資料遷移到我這裡。發現他整個企業做這種服務是完全跟不上的,沒有這個基因,你不用想,就像恐龍想去冰河時代生活。騰訊是一個對社會真是沒有危害的公司,但是你說要帶給大家多少驚喜,微信之後的我也真說不出來。”其實除了騰訊,他還批評了他的另一個前東家,Google“今天的谷歌,這是一個頗為平庸的公司。雖然它搞出了一些很亮眼的技術,但對人的幫助來講,它遠不像過去那麼大。過去有它和沒它世界是不一樣的。就是說它最後一個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是安卓。在這安卓以後,說它又貢獻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我也想不出來對人有關……谷歌之所以說有時候發展不行,跟這個CEO(桑達爾˙皮查伊)平庸也有很大的關係。”騰訊當時沒把搜搜做起來,吳軍的領導劉熾平在13年給出的回答卻是:負責人不專注,投入度不夠,沒有把時間都花在工作上。
騰訊做搜搜可能資源決心和技術人才儲備沒問題,但是戰略和負責人有問題。谷歌出來的人,比較清高,更多是從技術而非場景出發,吳軍等人對產品也不夠重視。吳軍雖然頂著總經理的名頭,但是一年壓根來不了公司幾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旅遊,寫書(浪潮之巔寫作於吳軍騰訊任職期間),不幹事,他在騰訊的角色其實是個顧問。老大心不在焉這仗還怎麼打。騰訊一位要求匿名的員工:
“關鍵要看觀點思路對不對、批評得對不對,基因論本身就有問題,自己做得狗屎一樣,留下一堆爛攤子跑了,不找自己的原因,最後一個‘沒有做搜尋的基因’,為自己開罪。現在又出來說沒有做to B的基因,(騰訊)開始做遊戲的時候也進展得不怎麼樣,怎麼不說沒有做遊戲的基因?”還真是挺有意思的。
回覆列表
10月份微軟拿下了五角大樓100億美元的雲計算大單,讓中國To B(對企業客戶)行業從業者既看到努力方向,也看到挑戰。
TOB風潮,大家談
盛希泰:我們處在中國To B行業真正爆發的前夜2019年11月26-27日,在36氪·2019WISE新經濟之王大會上,洪泰基金創始人、洪泰集團董事長盛希泰先生受邀作為演講嘉賓,在公開場合第一次全面深刻地闡述了他對於中國To B市場的洞察解析與趨勢判斷。
對於中國To B產業的前景,盛希泰進一步從“道”和“術”兩個層面展開說明:
未來誕生偉大To B公司的兩個前提條件已經在中國出現了:
1、中國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有獨有的先發優勢。
2、中國的科學技術蓬勃發展,開始領先。
在“術”的層面,以下四點支撐起了To B公司生長的土壤:
1、中國在大資料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國積累的資料和場景都非常豐富。
2、過去幾年裡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已經開始落地,早期教育已基本完成。中國企業已經開始意識到,數字化是必然的趨勢,“不幹這個事不行,早幹早佔便宜,晚幹吃虧。”在這個趨勢下,技術類To B公司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的落地和應用場景。
3、人力成本開始提高,促使企業用To B 服務。
4、中國的CEO年輕化,80後90後CEO越來越多。年輕人對工具的使用能力更好,接受能力也更好。
郭浩哲這個行業的天花板被徹底突破了東華軟體雲與智慧城市董事長兼CEO郭浩哲看到,在中國To B市場,訂單金額正不斷突破天花板,與此同時,行業生態正在重構,點對點的競爭將變化為生態與生態的競爭。就像美國市場一樣,也會出現行業生態聯合拿訂單的做法,無法融入生態的就將掉隊。
郭浩哲預測,To B行業明年一定有更大變化,從技術構建到技術方案再到銷售,已和以前完全不同。企業都要在生態當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扮演好這個角色,要結合自身能力盡快做技術融合。“中國的IT行業從今年開始就從點與點的競爭,過渡到了生態與生態的競爭,將來不會再有點與點的問題,將會產生好幾個大的生態,這些生態能力形成矩陣。”
郭浩哲認為,現在是一個需求穿透的過程,服務能力決定訂單金額。同樣的產品,有了To C能力就完全不同,政府有巨大民生收益才會進行投資,行業、社會同時受益。“這些專案在做方案之前就能預測達到何種效果,原來靠講PPT講概念預期的方式被替代了。”
蘇小堤To B是5G價值承載“當新一代行動網路的全球市場滲透率超過10%以後,經濟將出現爆炸式增長,相比3G與4G,5G商用化程序將會更快,To C是5G發展的起點,也是基礎,而To B是價值承載。”12月19日,在2019通訊產業大會暨第十四屆通訊技術年會上,華為中國區戰略Marketing部副部長蘇小堤表示.
蘇小堤表示,To C是5G發展的起點,也是基礎,拓展網際網路行業的想象空間,創造新型業務,將激發網際網路5G創新應用;To B是價值承載,5G作為行業中介軟體,需要與其他水平技術融合,促進行業與5G跨界融合,要敬畏行業,關注商業模式的建立,讓產業鏈形成良性迴圈。
張勇中臺是企業的未來在中國,目前能夠具備構建商業作業系統能力的企業,除了阿里巴巴集團,就只有騰訊了。
張勇過去3年在新零售的實踐中發現,“要實現新零售,必須要建立一個全方位的數字化的商業能力,而這個商業能力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有所沉澱”。於是,阿里巴巴將這些企業經營必不可少的能力,分為品牌、商品、銷售、營銷、渠道管理、服務、資金、物流供應鏈、製造、組織與資訊管理系統11個要素,並將這11個要素整合為一個能夠貫穿到企業運營各個環節的,全方位數字化商業系統。在張勇看來,“商業作業系統的關鍵不是單一模組,而是加起來輸出一套系統能力。這個能力讓軟硬體結合得更好,讓使用者體驗變得更好,讓商業有新的可能。”
商業作業系統戰略的提出,是阿里巴巴集團發展歷史上的又一次重要的商業模式升級與戰略進化。如果說之前進入金融、物流、雲計算與文娛業務,都是阿里巴巴在電商交易的基礎上進行的生態外延,而這次構建商業作業系統,則是將過去戰略外延形成的核心能力進行的一次產品合體,這個合體的商業作業系統將有可能在數字經濟時代釋放出巨大的價值。
張小龍立足C端,進軍B端騰訊的硬實力是10億級的C端使用者和150萬的小程式開發者,騰訊to B的獨特路徑是立足C端,進軍B端。張小龍認為,第一,作為一個工具,微信一直堅持做一款好的、能與時俱進的產品;第二,讓微信這個產品能幫助那些真正在創造價值的人,讓他們的價值得以體現,並且獲得他們應有的回報。
張小龍更明顯地提到了對B、C界限的突破:我們把企業的服務連線到這個人身上,帶給微信使用者身上,就是這樣一個感覺。這樣一個情況底下,這個人就代表了這個企業的服務,這是企業微信將來要做的一個方向。就是讓每個員工可以直接提供服務,並且因為人的背書使得客戶對於店背後的服務和人都會更加的認可一些。
這種思路其實是在順應並引導一個趨勢:自然人和職業人的統一。未來隨著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加速將C端、B端納入一個連線更緊密、互動更頻繁的大生態,B與C的分界將被沖淡,自然人和職業人的精神割裂將被調和。
騰訊公司的整體戰略是“紮根消費網際網路,積極擁抱產業網際網路。公司的重心還是在消費網際網路,這是現在的大頭,產業網際網路是廣闊天地”。
時代和認知造就偉大的企業,誰先佔領先機,誰將具有成功的機會。區域網際網路+商貿流通融合發展是不可逆的發展趨勢:商貿經濟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長,縣域10%的速度增長。如果不融入商貿流通的融合發展,不進入數字化經濟,不將駕馭網際網路的平臺作為工具,將會被淘汰。商貿流通融合發展最直觀的結果就是客戶數量的快速裂變,能夠快速獲取區域內客戶,實現業務成倍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