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相惜5135
-
2 # 明哥121
年年教,年年不同。今年實行部編版教材,解讀課本,對教學重點做了重新調整。和同事教研,我們是這樣教學這一課的。
分三課時,每課時教學目標不同,儘量做到一課一得,沒課實現一個小目標。第一課時目標,解決最基本的,瞭解作者和體裁,讀準字音,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理清結構。初一新生,大多是住校的農村孩子,底子薄,師生彼此的適應,字寫的慢,不會做課堂筆記,沒有或者不會預習等等,所以第一課時任務全要在45分鐘完成有點困難。所以用了兩節課完成。第二課時,學習作者寫景方法 第三課時,品字詞,學重音等朗讀技巧,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我是這樣匯入;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春,大家知道哪些春的詩句?一個學生說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其他人冥思苦想說不出來。我提示,先想春天的景物有哪些,再想有關詩句。我在黑板上一一列出來景物,春花,春草,春雨,春風,春鳥。和學生一起寫出相關詩句。
新課開始。作者是誰?你對她瞭解多少?學生念註釋,除此之外呢,你學過他的什麼文章?他的代表作是什麼?老師多媒體補充,學生寫在書上。到這裡作者介紹就完成了。其實,這麼做,知識還得死的。大家有時間看看這幾篇文章,其實也是廢話,不會有人看。應該佈置成禮拜天作業,寫讀書筆記,會落到實處,在多閱讀的同時 ,對作者的文風也印象更深刻。
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麼?我多媒體列出選擇題,記敘文,說明文 議論文?還是詩歌,小說 戲劇,散文。幫學生理清文學體裁和三大體裁的不同。學生做筆記。引出本課文學體裁,散文。介紹散文分類,散文特點等。學生做筆記。
在這裡我忽視了相當一部分學生就沒有預習,對文章一無所知。問他們體裁其實不妥。應該跳過這一步,等學完之後再介紹。
請大家把課下拼音標回課本,然後一人一段讀,糾正字音,提醒學生標上。然後男女生分角色再度讀全文。然後多媒體出示字詞,抽一生讀 ,還是不太認識。這種有意主意的步驟不能少。認讀完後,再抽一生讀課後的讀讀寫寫的子,再補充寫上一些字詞。
下一步,再讀文章,理清結構。提問 ,題目是春,作者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學生亂七八糟的說。為什麼學生喜歡這麼說,而不喜歡舉手呢?一是老師規範不到位,二是人之常情,單獨回答問題需要負責任,如果不對大庭廣眾之下總是難為情,而且也缺少公眾場合大聲說話的勇氣和歷練。我提示舉手回答,依次說出。作者寫的景物真是多,用一個成語叫不勝列舉。這麼多的景物,作者寫起來是不是雜亂無章?相反寫的段落分明。一共寫了幾個段落,大家標出來。我們寫文章會有這麼多段落嗎?(讓學生初步認識散文形散的特點)這些段落各寫的什麼內容?用春作為必須的一個詞概括段意。段落之間是什麼關係?
這個問題需要的時間比較長,與中心思想的概括放到下節課再細說。
-
3 # 雲裳飛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
結合單元要求和本文特點,應該從下面幾方面設計教學:
1.重視朗讀。反覆朗讀,理解內容,體會春天之美。
2.學習寫法。理清思路,學會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3.品味語言。進一步學習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
回覆列表
我學過《春》也教過《春》。
先來說說我的學。還記得我學習的時候,老師讓我們讀,越有感情朗讀越好。讀得好了再去學,這樣學習的時候有了整體感知。重點教我們句子,怎樣賞析怎麼答題。修辭手法、用詞和情感表達的賞析,最後無論怎麼賞析還是要上升到做題上,老師會帶著我們分析哪些地方會涉及到什麼考點,再來一一教授答題點。
當時我學習時一直比較喜歡語文,所以對這類文章非常喜歡,再透過老師的講解,能感受到文章的美感。
現在我成為了老師,也來教《春》的時候,也要讓孩子讀出美,學到美,感知美。
首先讓孩子瞭解作者朱自清,知道他的創作背景,學文章先學作者。再帶孩子讀,先自己讀再聽音訊,聲情並茂。在對文章賞析時真的避免不了自己原來固有思想,也從自己老師那學來的方法。但和自己當時不同的是加入了投影等裝置的輔助,和其他類似文章做比較學習,再讓孩子自己去寫春發現春,更直觀更生動有趣。
無論是教還是學,真的不得不感嘆作者的唯美文筆。希望孩子們也能用發現的眼睛用聆聽的耳朵去寫出大自然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