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菩提樹花盛開
-
2 # 蝦吃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懷遠縣,她處在皖北地區,渦河、淮河從縣城裡穿過,人們都說“走千走萬不如渦淮兩岸”,這裡物產豐富,人們既好吃,也愛吃,懷遠有很多的特產與小吃,石榴啦、燒全雞啦,可謂全國聞名,今天我要說的,是一個在故鄉挺常見而外地不怎麼常見的小吃,那就是燒餅加里脊。
燒餅漢代就有,班超出使西域帶來了燒餅。那個時候,燒餅叫胡餅。唐朝安史之亂,唐玄宗與楊貴妃出逃到了咸陽的集賢宮,一路顛簸,舟車勞頓,沒什麼可以填肚子的東西,時任宰相的楊國忠就去市場買來了胡餅,獻給皇帝與貴妃。
燒餅的做法這麼多年來沒有太大的改變。用麵粉和麵發酵,抹豬油,粘芝麻,加料入味,揪劑成型,放進爐子裡烤制到熟即可。燒餅在安徽、河南、山東和江蘇等地,十分常見了。
燒餅夾裡脊是懷遠和蚌埠的創新,一片一片切得薄薄的裡脊肉,用調味料醃製之後,刷上蛋液,放入熱油中炸至變色,撈出來蘸上粉料,抹一些醬,再用燒餅將其夾好,不僅讓口味單調的燒餅更加好吃,也是當地的小孩子們最愛的食物之一。
一隻愛吃的小肥蝦,帶你領略美食背後的趣味與文化。^_^ -
3 # 商丘身邊事兒
說到家鄉的小吃,可以說每個地方都能夠說出來好多,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說說老家商丘那些好吃的小吃都有哪些,其實商丘作為一個農業大市,當地有名的麵食小吃真的是特別的多,而且好多都是在外地吃不到的。
就像商丘的高爐燒餅,自己在鄭州呆了有三年的時間了,也就在花園路上見過一家。問店家也說是商丘的在鄭州開的,味道的話和民權、睢縣這邊的味道不一樣,而且特別小,和我們小時候吃的五毛錢一個的燒餅一樣,但是要價兩塊。
還有商丘民權的貢麻花那也是商丘的一絕,吃麻花的地方可以說還是非常多的,但是民權的麻花能夠稱作貢麻花,在過去可是進貢的美食,還有睢縣的焦鉻碴和水激饃,也是商丘睢縣的兩道名吃,再有就是寧陵的垛子羊肉、永城的水煎包和夏邑的啥湯。
-
4 # 一哥於一
一哥“美食與心之旅”之――故土“巧碗”知時節
婚喪嫁娶,賓朋聚宴,大鍋燴菜是通用菜式,與中原高湯漸次下菜燴制、東北粗獷地將各類食材炸制後燴制不同,俺家燴菜叫“巧碗”。
“巧碗”之於記憶,亦始於過年。巧婦將瘦肉切絲醃製,芡粉雞蛋攪糊拌入肉絲,筷子夾著不散芡糊慢滴最好,溫油入鍋,水汽漸盡,油音不雜,淋油出鍋,餘油爆蔥薑蒜椒末,白菜切絲(綠豆芽也可)下鍋,香醋激炒生脆,入肉絲五料,加水(高湯最好)煮沸,漸次燴入海帶絲、豆腐皮絲、黃花菜、花生碎等,若有幾塊馬蹄、脆山藥、幾縷平菇絲、木耳絲、幾朵泡發銀耳則增色不少,菜熟,淋入稀芡糊攪勻煮沸,打入蛋花,點綴或蔥花、或蒜苗末、或芫荽,或是蒜黃、韭黃小段,明油出鍋,一人一碗,再來個熱蒸饃,真是享受。
“巧碗”之巧於大鍋燴菜不僅僅在於做法家常,更巧在隨時節而變化食材,沒肉也不可怕,洗出麵筋撕絲也不錯,洗出的麵湯直接燴菜。其主菜白菜、豆芽亦可隨時令而更迭,天氣漸暖,冬貯菜盡,菠菜燴制不要炒直接入鍋即可;稍後包菜、洋蔥上市,絲要切細爆炒;繼而西葫蘆絲、瓠瓜絲、葫蘆絲但燴無妨;立秋茄子肥碩,茄絲醃製去水也可;不久散心白菜、吊瓜切絲口感更好;冬季白菜常用,紅蘿蔔切絲也不錯,若有夏秋蒸曬各類幹瓜絲,泡發味道獨特。一年四季,隨時令步伐燴“巧碗”美食,難怪豫東人還稱此菜為“節湯”,看來不假。
“不時不食”,一菜式而容四季,一碗菜而知時令,追尋美食的腳步不止不息。
-
5 # 餘興義1
商丘睢縣小吃多了去了。最有名氣的還是本縣獨有的焦疙瘩,北湖糟魚。羊湯,拉麵館更多。胡辣湯,水煎包,燒餅,垛子羊肉遍佈城鄉——
回覆列表
莒縣特產,就像一個地方的標籤,也是一座城市的驕傲。到一個地方,除了旅遊觀光,順便帶幾樣本地特產,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那麼莒縣,究竟有什麼物產,是我們獨有的標籤,可以讓外地人欣喜地帶走的呢?
浮來青綠茶:
浮來浮來青茶生長期長,具有“葉牙肥厚、慄香高、耐沖泡”等北方綠茶獨特風味,以及浮來青茶的“綠、香、醇、淨”主要特徵。浮來青品牌茶曾榮獲“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第二屆中國國際茶博覽交易會國際名茶金獎,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第四、五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2001年6月,在日照市首屆名優茶評比中,“浮來青”綠茶榮獲日照綠茶之冠。莒縣南澗小米:
嶠山鎮的小米種植歷史久長,優質小米種植帶佔地5000餘畝,年可出產小米320餘萬斤,以南澗村出產的小米最具有代表性。嶠山鎮此次申報的劃定保護範圍為7個社群,轄46個村,地域保護種植面積335公頃。該鎮地貌型別多樣,東部丘陵、西部平原,土壤呈弱酸性,富含有機質,礦物質元素,極適宜於小米的生長和發展。在國家農業部組織的“2015年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專家評審會”上,莒縣嶠山鎮申報的“莒縣南澗小米”順利通過了答辯。就此,“莒縣南澗小米”成為莒縣第一個獲得農業部地理標誌認證的農產品!浮來山石產於浮萊山南麓硯一帶,另有洛山溫硯、寨裡龍尾硯等,統稱浮來硯。其特點是:硯石理細而質潤,手試如膏,似有油液滲透,與墨相親,發墨如泛油,墨色相凝如漆。顏色有紺青、褐黃、沉綠等,石內布柑黃色大冰紋,構成天然而有規律的圖案。浮來硯石載於史籍,雍正《莒州志》轉載:“東坡守密州,取龍尾石制硯,併為之作銘”;明萬曆中,浮來山硯曾作為貢品,深荷宸賞。其後,因開採無方,遂淹沒不彰。浮來山石產量極少,據稱現在硯石已經不易得到,是魯硯中數量十分稀少的一個品種。莒縣大姜:
莒縣大姜種植歷史悠久,從莒縣地方史志的準確記載追溯,莒縣種植大姜至少已有380年的歷史。莒縣大姜有著“外皮金黃、皮薄肉大、肉皮鮮嫩、粗纖維少、口感脆、辛辣適中、姜味濃郁”的“金牌”質量,早在十幾年前就漂洋過海暢銷日、韓、歐盟等地區。“莒縣大姜”也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註冊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千年銀杏果:
銀杏果具有斂肺氣、定喘嗽、止帶濁、縮小便的功效 。可延緩衰老、美容養顏、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浮來山千年銀杏樹王的果實和一般的銀杏樹結的果明顯不同,別的樹結的銀杏果呈紡錘狀,大而長,而這棵樹的果子又小又圓,味道也特別可口。由於數量稀少,果實顯得更加珍貴。莒縣絲綢:
莒州大地,植桑養蠶歷史悠久,境內出土的紡織器具有逾百之多。據考證,莒之先民早在五千年以前就已開始養蠶抽絲,發展桑蠶紡織業,這證明莒縣也是中國絲綢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莒縣的蠶繭是全國優質產區之一,由於桑葉日照時間長,生產的蠶絲質量明顯,被國際品牌“愛馬仕”簽約為供貨商。莒縣丹參:
丹參又名赤參,紫丹參,紅根等。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乾燥根及根莖。有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血安神等功效。 莒縣庫山鄉生產的丹參含胴IIA(臨床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量高達0.42%(國標為0.2%),暢銷日本、南韓、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莒縣有“人參黨參花旗參,不如莒縣丹參一根根”的說法。“莒縣丹參 ”也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註冊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莒縣綠蘆筍:
綠蘆筍經過光合作用葉綠素豐富 ,維生素的含量也比較高,吃起來脆而可口,並且營養價值較高,特別是維生素、鈣、鐵的含量遠高於白蘆筍。綠蘆筍有降血壓、軟化血管等功效,綠蘆筍中含有可膳食纖維,其中的木質素能夠促進腸胃的蠕動。莒縣綠蘆筍佔全國綠蘆筍出口的70% ,而莒縣又以小店鎮為主要種植產區。“莒縣綠蘆筍 ”也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註冊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莒縣全羊湯:
莒縣全羊(又名莒州全羊),伴隨著莒國悠久的歷史,承載著“姑幕”豐厚的文化底蘊,莒縣全羊湯猶如滲透進商周秦漢的古老文明與現代人文的生機和諧。成為莒縣人招待外來客人的最佳選擇。莒縣煎餅:
到過莒縣的人都知道,煎餅是當地人的主要食品,特別是在農村,一年四季就是吃煎餅,雖然日子過的富裕了,可人們就是喜愛它。不僅當地人喜歡吃,就連到莒縣出差的、來旅遊的、來走親戚的或者是外地在莒縣居住的都喜歡上了莒縣這一特有的食品。
煎餅,是莒縣農村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產食品。
“要解讒就要吃香噴噴的莒縣煎餅”
在浮來山天下第一銀杏樹的庇護下,保佑莒縣人民風調雨順,福順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