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可以重複利用,再次舉辦豈不是成本比第一次低多了!起碼場館不用再修建!
13
回覆列表
  • 1 # 極品跑男JP

    應該可以!舉辦過的場館都是新建設的裝置也都是全新的!就算不是新建的這也是為舉辦奧運會翻修過的!裝置完好!可以重複利用!

  • 2 # K哥來了

    舉辦過奧運的場館是可以重複利用,但非常考驗舉辦城市的財政能力及設施維護水平。

    這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廢棄的奧運游泳池

    這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廢棄的奧運棒球館

    但還是有一些建築在閉幕式之後獲得了新生。例如當初的雅典奧運會國際廣播中心如今被開發為購物商廈。原本的奧運村如今成為了保障性住房

    2004年雅典奧運村如今成為了保障性住房

    那麼再看看較近的2008年北京奧運賽後的場館情況。

    當初舉辦北京奧運可以說全國總動員。為舉辦奧運。北京不但新建地鐵連所有場館也都是新建的。

    北京奧運開幕場地‘‘鳥巢’’

    12年時間過去了,現在很多場館已經廢棄並且雜草叢生。一片荒蕪,死氣沉沉。

    北京奧運皮划艇比賽場館,已經被荒廢

    北京奧運棒球比賽場地也已經雜草從生

    幸好的是2022北京冬奧已經考慮了賽後場館的再利用。

    當然也有成功的改造案例

    2004年倫敦前奧運會廣播中心改造的WikiHouse工作空間

    2012年倫敦奧運會準備了28座體育場館(地)。其中13座新建場館大部分集中在倫敦東北部奧林匹克公園區內,而其餘17座現有場館是實施改造後的場館。可見即使是發達國家也難以承受新建所以場館。

    2012年倫敦奧運會新建場館

    礙於奧運是每4年舉辦一次並且國際奧委會在奧運會舉行的前8年才開始招標。那就是說舉辦完一次奧運後,即使是國際奧委會最終投票同意,在同一城市舉辦也要等12年。更便況這樣極端的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

    這12年的場館維護費用和翻新改造費用將是天文數字。所以對於申辦奧運的城市來說,翻新場館可能不如新建場館。新建場館除了能帶動就業,而且能提高城市的現代化水平。除非,是一些平時就在使用的大型場館和一些對場館硬體不高的比賽。如下面的東京新競技場,就是使用中的場館透過翻新而來的。

    耗資100.7億重新改造的東京國立競技場

  • 3 # 塞北的雪007

    當然要重複利用。你看看水立方,就是重複利用的典範。中國的體育場館嚴重不足,遠遠滿足不了健身群眾的需要,還希望國家能投入資金,讓體育場館發揮作用,除了專業的隊伍,業餘的健身隊伍也能用上。打造15分鐘健身圈,我們任重道遠。

  • 4 # 快看影視解說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為2.2萬億元,其中,中國體育場館、健身步道、體育公園等設施增長速度達94.7%。《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資料公報》顯示:全國共有大型綜合性體育場館超過1,100個,尤其在近年來中國積極承辦大型賽事的背景下,大型體育場館在未來將逐步從“增量時代”邁入“存量時代”。

    不同於其它散點分佈的“城市更新”訴求,大型體育場館往往位於城市核心規劃區,隨著早期“城市更新”中鋼鐵廠區、工業基地、船舶航運碼頭等成片可再利用空間將愈趨稀少,大型體育場館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大型綜合空間,在最佳化城市建成空間及拉動區域整體煥新層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也正因此,此類場館核心價值的判斷也應跳脫出單點開發運營思維,在“中觀視角”指引下整體統籌考量場館利用策略。

    公益性與經濟性在社群視角下的動態平衡

    2012年夏季奧運會的主場館“倫敦碗”拆除5.5萬個座位,改造為專用足球場,改造成本高達3億英鎊。2014世界盃主場館巴西加林查球場看臺底部出租用於政府辦公室以分攤水電費用,中央場地淪為公交車站。

    後賽事時代體育場館的使用者不僅侷限於專業運動員,而是肩負著滿足更為多元市民需求的使命,但因“場館使用效率低”、“改造/運營成本高昂”等原因讓大型體育場館的賽後可持續運營成為世界級的難題。延續仲量聯行《城市更新白皮書》中所提出的 “社群視角”,我們認為在賽後/非賽時實現其公益性與經濟性的動態平衡應關注兩大層面:

    1.打造特色化場館主題

    場館代表著城市獨特的競技文化,老特拉福德、伯納烏、諾坎普等場館都傳承著主隊長達百年的歷史文化,是競技體育迷們耳熟能詳的“朝聖地”。對於中國大型體育場館而言,應避免體育館主題“千館一面”,塑造獨特場館主題,從城市片區發展目標出發制定場館發展策略。

    2017年完美世界於上海東方體育中心舉辦電競DOTA2亞洲邀請賽,邀請了來自各大洲12支頂尖隊伍參賽,中國戰隊Invictus Gaming力克宿敵一舉奪魁。作為第一次舉辦擁有國際影響力的電競賽事,主體育館1.5萬人的容量依舊一票難求,“東體”也第一次成為了DOTA2愛好者心中的“中國聖地”,成為中國電競史上里程碑的存在。

    2.培育場館的客群粘性

    城市是多維度的、動態的社群空間網路。透過連結社群需求,在體育館內充分佈局相關衍生功能,對接專業運動、大眾運動、文化社交等多重功能,從而大幅提升場地使用效能,提升市民參與度,培育大眾體育土壤。

    2018年“水立方”舉辦了為期三個月的“月光如水”探月展藝術季,吸引了近二十萬觀眾現場參觀,使得這座場館的藝術氛圍更加濃郁,場館品牌價值和形象得以進一步煥新。同時,為滿足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事與服務於群眾冰上健身和普及冰壺運動需要,改造後的“水立方”將在比賽大廳新增冰壺場地與地下冰場功能,大幅提升場館賽事相容性與群眾參與性。

    仲量聯行中國區戰略顧問部總監徐岱雄表示:“存量經濟背景下,體育場館的再利用肩負著加速區域再發展速率、助力城市重構社群關係的使命,大型體育場館的賽後利用不能僅依靠‘以商養體’模式覆蓋運營成本,而是在多元業態組合下實現場館可持續運營。我們參與的徐家彙體育公園運營提升策略中,運營策略的制定也是基於區域資源,創新打造潮流競賽表演和複合配套功能形態,使 ‘八萬人體育場’這一上海城市形象名片成為各類賽事與市民活動的綜合活力核心,探索全新的體育場館運營合作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用代步車,落地5-6萬的,自動擋,誰給推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