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妖菇涼
-
2 # 小不葉說
《紅樓夢》中最欣賞哪一位人物,就是是夢想中自己的樣子。
我希望成為一個職場高手,所以欣賞“鳳辣子”!當然她心狠手辣的一面,我是學不來的,也不敢恭維。
提到王熙鳳,大家都覺得她狠毒,尤其他設相思局害死賈瑞,兩次讓賈瑞在寒風中受凍,還被淋了一桶糞。還有她借刀殺人,逼死丈夫賈鏈偷娶的尤二姐及腹中胎兒。王熙鳳真的太狠太毒了。
但是話說回來,狠歸狠,毒歸毒,王熙鳳管理整個榮國府,體現出一個職場女性的所有厲害之處,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她可不僅僅是因為手握權利才把工作做得那麼出色,是真的細心,懂得與領導相處之道,懂得對下級嚴重不怠,放在現代,也絕對是職場精英。
王熙鳳管理一個偌大的榮國府,井井有條,有條不紊,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王熙鳳以身作則,忠於職守。她要求下人做的事,自己先做到,賞罰分明。
王熙鳳比領導早想一步,比領導多想一步,主動跟領導彙報工作,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職場規則。
有一次賈母過生日,來很多人送禮物,賈母問王熙鳳,這些禮物中,有多少個屏風啊?王熙鳳張嘴就來,清清楚楚:總共十六個屏,十二家送的大的,四家送的小的,江南老甄家送的那個挺好,還有一個下班屏風也挺好,賈母一聽,高興,這倆給我單留著回頭我送人。
你看王熙鳳,不光回答了賈母的問題,數量,還把質量,各類都說得細緻入微。親歷親為,把工作做得心中有數。做工作就得像王熙鳳這樣!
王熙鳳不等主子問,都是主動彙報工作。就有有一次王熙鳳忘了向王夫人彙報月子錢的事,王夫人問月錢發完沒有呢?王熙鳳趕緊回答,月錢發完了,趕緊彙報另一個工作,我剛剛翻遍了倉庫,沒看到您要的緞子,您是不是記錯了?王夫人說那可能是記錯了。不等領導詢問,把所有的事情替領導想周全,這就是員工應該做的事。
我欣賞,精明能幹、有條有理、認真工作的鳳辣子,當然她要是能善良一些,更值得我敬佩和喜愛啦!
-
3 # 閒雲草堂
最欣賞林黛玉,無論是才情、思想,或者為人。雖然她脾氣表面看起來是屬於很倔很不通情達理的那一型別,但如果讀者能真正透過內心去看她,你就能發現她其實是紅樓夢中最為柔弱且最尊重他人的人。正如她對寶玉的溫柔體貼,以及對老婆子的關心,都側面反應出了她的心地善良。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她對人的尊嚴的肯定與維護,以及想要掙脫封建思想的決心。
林黛玉的性格註定了她是個悲劇角色,但無疑是整本書中最具真善美的代表。我相信,每個喜歡看紅樓的人都會被林黛玉的這種性格所感動。至少我自己每次看完都會被她感動得熱淚盈眶。
-
4 # 方洲
《紅樓夢》是一部值得研究的文學鉅著,裡面人物林林總總,有名的沒名的大約有200多個。就像生活中的瑣碎,得敲成一塊塊,細細得看,才能窺探出一角。
《紅樓夢》裡面的人物,幾乎個個有稜有角,描繪的栩栩如生,就彷彿是我們身邊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立體而生動。
要說筆者最欣賞哪位人物,自然數《紅樓夢》裡面著大量筆墨描寫的林黛玉了。書中描寫“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似弱柳扶風。”寥寥數筆便將一位仙女般的人物刻畫出來了。
很多讀者不喜歡林黛玉,是覺得她小心眼,多愁善感。再者有了薛寶釵的對比,更覺得她少了些大氣。其實,筆者認為,林黛玉最讓人欣賞的正是她身上的“真”,她待人從不虛與委蛇,永遠待人以真誠,她雖身在爛泥灘似的賈府中,卻還是保持著內心的一方淨土,自始至終都是一個純粹的,有著自己的世界的神仙似的林黛玉。她與賈府顯得格格不入,就像不是一個世界一樣,任外面驚濤駭浪,我自悠靜淡然,自成一派。
她更想是一個理想中的人物,比寶釵多了真與純,比妙玉多了人情味,比鳳姐多了自我感,就是這樣一個女子,守護者自己內心的淨土,可以對月吟詩,可以攜鋤葬花,可以對竹灑淚。她才是活出自我的人,追求著那個時代女性最不可得的愛情,保持著最最純粹的乾淨的心靈。
-
5 # 思寒
《紅樓夢》以描摹閨閣兒女的人生百態反映封建社會的世態人情,表現封建禮教之下女孩們的病態美和悲劇美。而於千嬌百媚的錦緞繡林中,有一位女性因為個性鮮明而迥然有別於那個時代。她就是尤其三姐。
“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是對尤三姐悲劇命運的真實寫照。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封建社會,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觀念裡,尤三姐既無反抗之能力,也找不到思想解脫之出口。“潑辣、剛烈”是她以柔弱之軀拼盡全力的無奈之舉。“玉碎”是她對無情社會的最後的吶喊。《紅樓夢》第六十四回回前詩中將尤三姐歸入“桑間人”之列,但作者對於尤三姐身份、遭遇、性格等的刻畫,表現出尤三姐的辛酸困苦以及她對命運的不屈與反抗。
尤三姐出身卑微、寄人籬下。偏偏尤三姐“天生的風流標致,還要打扮的出色,另式做出些許多萬人不及的淫情浪態來,哄得男人們垂涎落魄,欲近不能,欲遠不捨,迷離顛倒。”在這樣“萬人不及”的媚態中尤三姐放浪形骸的作派更為她增添了幾分男人般的薄酒英氣,果敢剛烈,如一匹Mustang,暴烈而時有溫存,激盪起權貴們對於征服的渴望,但同時,又被其驚世駭俗的言行驚的手足無措。“言辭犀利、行為放蕩”是尤其姐另僻溪徑的自救之路,也是葬送她美麗年華的赴死之路。
尤三姐肉體上遭受的痛苦使她獲得了精神上的覺醒,而那個殘酷、虛偽的社會道德和封建思想不給她痛改前非的機會。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人們無法接受她。就連一向思想純真、行為親和的寶玉,對於二尤的評價也帶有幾分輕佻。“真真一對尤物,他又姓尤。”。寶玉尚且如此,何況他人。汪道倫《紅樓呂味錄》說尤三姐的死在於她“不知己、不知人、不知世。”尤三姐的死如同晴天裡的一聲霹靂、暗夜裡的一道閃電劃過長空,是她對那個無情世道最後、最徹底的反抗。
《紅樓夢》第五回“孽海情天”的一幅對聯雲:“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償。”無論尤三姐以怎樣的潑辣、剛烈、無畏去追求個性解放、愛情自由,她都逃不過社會制度的圍獵,逃不過世道人心的懲罰,也終究逃不出“薄命司”的命運。終究是“春怨秋悲空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培根在論及形形色色的美時說過:“勻稱中若無異點,則不足以稱之為絕色。”《紅樓夢》第六十六回寶玉道:“大喜,大喜,難得這個標緻人,果然是個古今絕色。”尤三姐的形象的確顛覆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的認知與評價。在燦爛的文學星河裡留下了屬於她自己的璀璨之光。
-
6 # 稻香老農4562992
李紈!一個嚴格尊守封建社會道德倫理觀念的人,她:上敬老,下愛幼!妯娌之間從不拈酸吃醋,姑嫂之間一團和睦。閤府上下,無半句微辭。雖青年寡居,身邊無半點花邊新聞。堪稱當今社會之道德典範,封建社會之倫理楷模!縱觀《紅樓》,可敬者,唯此一人!
-
7 # 林嘉措
史湘雲。
眾人面前,快人快語。
個人處境,可疼可憐。
才華方面,機靈敏捷。
愛情方面,從一而終。
-
8 # 一家人吃吃吃
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讀《紅樓夢》應該欣賞的人物是不一樣的,因為處境不同帶來的感受也不同。現階段的我最欣賞的應該是賈探春。
探春在整個家族中並不是最拔尖耀眼的人物,況且她是姨娘所生,雖然眾人不言語,但始終都是探春心中的傷,而趙姨娘每一次的狂妄生事,都好像在提醒探春,看看你的生母就是這樣的人。在那個看中出身和門第的社會,探春首先便遭遇了最根本的打壓。但是她卻沒有整日自怨自艾,她努力地“武裝”著自己,可謂是能文能武。她是首先提出要起詩社的人,遣詞造語不在眾人之下,文化修養可見一斑。同時她又有出色的事務處理能力,鳳姐病倒後,若不是探春,賈府的一應婆子丫頭早就騎到主子頭上了。
我欣賞這種不怨天尤人,不斷努力奮鬥的人,她的成功是自己贏來的,是有底氣的。
-
9 # 老蛇正宗
《紅樓夢》中最可愛的人是誰?首推史湘雲,她出身貧苦,自幼父母雙亡,沒有過上貴族小姐的生活,保留著一顆善良純真的心,像一個不諳世事又未被塵世汙染的孩子,天真率直,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全部來自於內心,無半點虛假。
史湘雲,心直口快,開朗豪爽,愛淘氣,甚至敢於醉酒後在園子裡的大青石上睡大覺;而且偶爾穿男裝,大說大笑,風流倜儻,不拘小節。
史湘雲,不但會針線,而且很有才氣,並且富有浪漫色彩,她在海棠詩會中一舉奪魁,並在中秋聯詩:“寒塘渡鶴影”,而林黛玉卻差點被難倒,情急之下接聯:“冷月葬花魂”,一句“寒塘渡鶴影”更凸顯了史湘雲的才華非同一般。同時史湘雲借賽詩之機將“寒塘渡鶴影”寫成詩聯,深深地隱含著自己對生存環境的失望與無奈。
史湘雲,沒有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整日愁這愁那以淚洗面;也不像薛寶釵那樣公於心計,會處處留心籠絡人,城府頗深。但是她卻有林、薛同樣美麗的面容和身姿。因此,我以為史湘雲才是《紅樓夢》中最可愛的人。
-
10 # 茫茫長夜1
劉姥姥!
君不見為贖巧兒,姥姥她回家賣房賣地!還加了一一下跪!
完了!我是說劇終了!
-
11 # 澄衷蒙學堂
我的回答:紅樓裡的女人,我就不選了。選個男的,呆霸王薛蟠。
薛蟠在紅樓裡,自始至終戲份還是比較多的,只排男的,感覺可以排到前三名裡。來看幾個薛蟠的故事。
一、薛蟠和柳湘蓮,被騙、被打、被救、結拜的故事。
被騙、被打,第47回,薛蟠被柳湘蓮打成了豬頭三。柳湘蓮原本也是世家子弟,讀書不成,父母早喪,素性爽俠,不拘細事,酷好耍槍舞劍,賭博吃酒,以至眠花臥柳,吹笛彈箏,無所不為。因為他年紀又輕,生得又美,而且非常喜歡串戲,串的都是生旦風月戲文。不知他底細的人,誤認為他是優伶一類,薛蟠就是其中之一。自從見過柳湘蓮一次之後,就唸念不忘,對於男女通吃的花花公子薛蟠,這是一種折磨。所以在這一回,在賴大家的酒席上又見到了小柳,立馬就繃不住了,恨不得與其立成好事。沒想到,表面上柳湘蓮是個風月子弟,實際上卻是個硬漢,哪受得了薛蟠的如此輕薄調戲,接著就想揍他,又擔心打了他,太不給主人面子,於是略施小計,騙薛蟠說:我在城外有個家,那裡還有兩個絕好的孩子,你自己一個人,誰也別帶,咱們一塊去那裡,玩個通宵,咋樣?薛蟠一聽,想到沒想,馬上同意。於是有了後面,在北門外,薛蟠被柳湘蓮痛打一幕。
被救、結拜,第66回,書中說的比較簡單,幾乎一筆帶過。大意是,薛蟠被打後,柳湘蓮就跑路了,薛蟠在家也不出門,一是養傷,二是感覺被打了丟人,不好意思出門。恰好有個機會,就跟家中的老總管出遠門販賣貨物。在販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強盜,恰好遇上柳湘蓮,趕走了強盜,搶回了貨物,救了薛蟠。薛蟠不計前嫌,向柳湘蓮感謝救命之恩,柳卻不接受,薛蟠執意感謝,於是兩人結拜為兄弟。
二、薛蟠和他老婆的故事
薛蟠的老婆,夏金桂,一個“瘋”一樣女子。夏金桂,本是“桂花夏家”的獨生女,其父早逝,只剩她母親和她,標準的富二代。可惜這金桂,最後害人不成把自己毒死了。
第79回,夏金桂過門不到兩個月,在跟薛蟠的交往中逐步佔了上風,把薛蟠變成了“半個氣管炎”。
第80回,夏金桂過門時,帶過來一個丫鬟寶蟾,薛蟠見寶蟾頗有三分姿色,就起了得隴望蜀之心。夏金桂看出來後,來了個一石二鳥之計。設計先讓薛蟠惱了香菱(薛蟠的小妾),將香菱逐出家門(香菱後被薛寶釵接收);再利用成全薛蟠、寶蟾的好事的機會,徹底征服了薛蟠,把他變成了“氣管炎”。
三、薛蟠的兩次命案
第一次命案,因為搶人,搶香菱。第4回,苦命的香菱,被人販子賣了兩次,先是賣給了馮淵,接著又賣給了薛蟠,這兩家都不放手,都來搶人。薛蟠更是恃強喝令手下豪奴將馮淵打死,打完啥也不管就去了京城。
第二次命案,因為“你瞅啥”。第86回,薛蟠自從成了“氣管炎”,在家待著沒勁,就去南方置貨,想先去城南約個朋友同去,恰巧碰到了蔣玉菡(大名鼎鼎的戲子琪官)。於是就和蔣玉菡一塊喝酒吃飯,吃飯的時候,酒店裡有個店小二張三,見蔣玉菡年輕貌美,長得那個俊啊,就忍不住多看了幾眼,這可就惹惱了薛蟠。到了第二天,薛蟠又去那個酒店喝酒,想起了昨天的事,故意找店小二張三的茬,大概這麼個場景:
薛蟠:小子,昨天,你瞅啥?
店小二:瞅你咋地?
薛蟠:咋地,削死你!
店小二:你削,你削。
於是乎,薛蟠就把酒碗削在了店小二腦袋上,店小二就掛了。
薛蟠,這是這麼一個人,無防人之心、無害人之心、有點傻、有點憨、毫無心機,仗著自己家裡有錢,活出了自己喜歡的樣子。最後薛蟠的結局,算是好的,出獄後娶了香菱為妻,得了善終。
回覆列表
最欣賞薛寶釵
寶釵屋子一片雪白。她是天然生性空無的人,並在“找”和“執”中參透看破。她一件件事都做的合適,是因為並無所求。林黛玉敬她妒她,除了姻緣之故以外,更主要的是,這是一個她無能為力的世界。
林黛玉心性之強,達到女兒的頂點。她知道湘雲、探春都不如她,至於寶琴,更是視之若無,所以很好;但對於寶釵一直心懷恐懼,這個恐懼是一種對於未知的恐懼,她無法明白寶釵的心之所在。寶釵生為女兒身,卻並無多少女兒性。
林黛玉不會嫉妒襲人,但是她較上了寶釵。真性情之間的關係並不都是友好,經常是非常殘酷的。
寶釵的空和寶玉有所不同,她空而無我,她知道生活毫無意義,所以不會執留,也不會為失敗而傷心;但是她又知道這就是全部的意義,所以做一點女紅,或安慰母親,照顧別人。她知道空無,卻不會像寶玉一樣移情於空無,因為她生性平和,空到了無情可移。她永遠不會出家,死,或稱為神秘主義者,那都是自憐自艾之人的道路。她會生活下去,成為生活本身。
她與生活唯一的不同,是她還看得到虛空和走進虛空的人看見的Phantom。也只有她,聽清了寶玉最後的不祥之言。
寶釵無妄想,亦無理想,亦不會破滅,又啥都明白,自可過太平日子。
她無求無喜,卻一切有度,不是無可奈何的折中,確是一種天然的“合適”。這“合適”的法則舉世無例,所以也不拘泥。所做大體是公正,名分上的事情自去做,但也無私。對針尖麥芒的黛玉她意外愛護,贈詩送藥。小心眼的人讀此多以為是她籠絡伎倆,其實不然。寶釵還是知人品性,清濁。她看黛玉倒是較寶玉為重。其實她又何嘗看得上寶玉。
薛寶釵根本的體現了中國哲學的另外一個方面,她的屋子裡一片雪白,什麼都沒有。實際上她是最早悟到這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人了。她不是透過痛苦和思考悟到的,而是天性如此。家裡破產,哥哥被抓了,趁有活口,勸她媽媽問問他還欠了別人多少錢,都沒錢了,她也無所謂。她是真正無所謂的人,可是她一切事都做,一切都要做的合適。她不求目的,只有合適,這就是中庸之道。這種合適又很微妙:這個人應對這個事,它合適;他們倆之間這樣做合適,它是隨機應變的,又是先驗的。這個合適蘊涵在她的所有內裡外在中間。實際上她根本看不上賈寶玉,但她也無所謂。
她是無所求的人,所以你不能以市俗經驗推想她的動機,為什麼要什麼,她就像“月映萬川”,只是現象罷了。
薛寶釵天然的悟,有一事可以說明。賈寶玉早先看戲,魯智深有句唱詞說“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當即寶玉就落下淚來,黛玉就吃了一驚。寶釵於是說:“壞了,這個人悟了”黛玉說:“哪的事啊,看我問他一問。”黛玉就問了他兩句話,寶玉一呆就答不上來,也就不想這件事了。這是他第一次感覺到世界與自己沒有關係。那麼實際上,寶釵說“壞了”的時候,就已經在前面等著他了。
中國只有兩次描畫了人間的天國,一個是陶淵明的桃花源,一個是紅樓夢的大觀園。
在《紅樓夢》裡,人無論好壞,只論清濁,其中的女兒性恰恰體現了華人對於人性和諧的最高夢想。男性化的醒悟往往在於領悟自身的虛幻,將人歸於天。而女兒是水做的,無須這種領悟,她們是天化的人,自身就是天上無塵的花朵,在顯示冥冥之時,上天也不能不欣賞自己的創作。
我認為《紅樓夢》之所以這麼漂亮,不在於它僅僅是寫好了一個什麼故事,或表達了哲學觀念,而在於它體現出中國精神一個特別美妙的地方。
這個美妙的部分在西方文學裡本來是個絕望的部分,就是浮士德說的“真美呵,你停下來吧”,但是就消失了的那個部分。它不停下來,因為執之者失。這時中國就採取一個什麼辦法呢?——此時無聲勝有聲,此處相望不相聞。
任萬物自生,如天觀世。每個生命的美麗都不去駕馭,自現而自隱,自滅而自生。黛玉和寶玉,愛的那麼深切,也沒有說,我愛你,一點也沒有。它就是兩個心的顯示過程。
摘自《顧城哲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