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阿憶的思考

    學心理的初學者,容易將自己瞭解到的片面知識和身邊情況對號入座,容易將偽心理學當做心理學。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學心理學並不能讓你瞭解隨意一個人的想法。

  • 2 # 醒蓮7

    我沒有學過心理學。

    《聖經》是一本人生說明書,內容豐富,有:智慧書、律法書、傳記、詩歌……神的話語,人的罪性、人性更新………。

    總之,我是從《聖經》上汲取人生的養份。

    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馬太福音 4:4 和合本)

  • 3 # 開心牆頭草

    學心理學有百利而無一害,不過也有注意事項:

    一、如果是為了自助助人的目的學習心理學,那麼首先必須透過學心理學讓自己健康。

    因為心理學有個重要倫理:心理工作者不能“帶病上崗”,必須要絕對健康。

    所以首先要有自我覺照的敏銳洞察力。只有有了“自覺”能力,才能幫助到別人。

    經常有人會有英雄情結、上帝情節,這種認知說明心理不健康。

    二、其次,還要注意“量力而為”,有多大肚子吃多少飯,一定不要勉為其難。這是心理學“勝任力倫理原則”。

    三、專業一定過硬,即所謂“專業倫理”;但又不能有專業的自大,戴著職業眼鏡和麵具看人,以專家自居。

    要結合生活和自己的感受、經歷體悟覺察,但又不要戴著有色眼鏡看人,覺得誰都“有病”,一定用積極心理思維,一開始就給人良性心理暗示,“上天言好事”。

    其實,注意事項也挺多,說多了怕嚇到初學朋友,或者頭緒太多讓人手足無措。

    祝您學習開心、順利!

  • 4 # 厭凡生

    學心理學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你這個問題範圍有點大。

    首先,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包括基礎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說直白一點就是研究人類的喜怒哀樂、日常行為、個人性格、人際交往等等等等。因此心理學的學習研究領域也有多種,如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研究方向不同,因此注意事項也不同,所以題主這個問題有點大。

    其次,對於心理學來說,僅僅是善於傾聽、善於交流是不夠的,這方面可能是更傾向與心理諮詢。很多心理研究並不需要與人交流,你學要的是較強的邏輯思維與理性思維能力,提出自己的研究,實驗自己的研究,得出自己的研究結果,要懂得觀察,實驗,調查等。這就涉及到不同研究領域,要針對性的選擇方法了。

    最後,不管是學習什麼,好學要學是第一要素。一個毫無學習動力,沒一點學習追求的人,只是會開口說“我想學”,卻毫無行動,也只是空談。還有,學習的過程中要善於總結,不斷調整學習方法、目標,在“學習——總結——修正——學習”的良性迴圈中不斷進步,達到自己理想的預期。

    祝你成功!

  • 5 # 悅慢小院

    你為什麼要學心理學?

    心理,是隱藏在人們內心世界的心理活動,也就是說人們在活動的時候,透過各種感官認識外部世界事物;

    例如,聽覺感官,視覺感官,觸覺感官,味覺感官,統一彙集到感覺感官識別,分辨,資訊交匯與加工處理的過程,多感官彙集的資訊透過頭腦的思想活動思考著事物的因果關係,並伴隨著喜、怒、哀、懼等情感體驗。

    這折射著一系列心理現象的整個過程,按其性質可分為三個方面,即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簡稱知、情、意。

    當我們對這些一系列的過程有所瞭解,也就瞭解他們之間的關聯聯絡過程,對知,情,意都有比較可觀的認知,不管是在家庭,企業,還是在家庭,都離不開與人打交道,要了解一些人性,和人們的心理活動過程是必不可少的知識體系,對生活,工作,人際等都有協助效應,這就是為什麼要學心理學。

    學習心理學的過程有哪些變化?

    這個學習的過程的變化是因人而異,有的變化大些,有的變化慢些,沒有統一標準,這是因為人們在接收一些新的資訊過長中,需要消化與領悟,有的人領悟快些,有的人領悟慢些,這也是由於多方面的因素有關聯,例如,有的人很喜歡心理學,因為喜歡,自然會接觸很多心理類的書籍,知識等基礎構建,自然就對很多心理學裡面提到的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

    也許開始學習的時候,是很蒙的,也只能大概理解一些專業詞語的概念,但不清晰,隨著學習的時間加長,對一些概念有更清晰的認知,並運用實踐在生活和工作中,慢慢有了一些感覺,也找到一種很實用的體驗並慢慢的內化成為自己的認知基礎,不管是對人,對事,都有了更多新的認知,思維也變得開闊很多。

    當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遇見很多的困惑,學無止境嘛,我們都是帶著一顆好奇心,想不斷的成長探索,於是很多的困難也就能被好奇心所驅動去不斷進步了。

    學習心理學要注意什麼?

    初學者學習心理學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一共三點:

    第一:對心理學的學科思維方式首先要有一定的認識;

    科學心理學的知識,不一定是正確的,但一定是可以被檢驗正確與否的。在這方面,我推薦一本書,《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這部書展示了心理學史上最有名的40項研究,並介紹了這些研究的後續進展和相關研究,瞭解了這40項研究,你就可以大致理解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了。

    第二: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性重點學習心理學的若干方面,並把所學用到生活工作上去;簡單地說就是八個字:“各取所需,學以致用”。要快速入門心理學,誰都知道,為了科學起見,最好是看高校的教科書,可是國內教科書寫得確實糟糕,往往就像是考研複習知識點全集一樣——“乾貨”太乾,還是硌牙。所以,向朋友們推薦外國的教材,特別是津巴多大師的《心理學與生活》。

    第三:對生活中充斥的“偽心理學”,要有一定的鑑別的能力。對心理學有個基本的認識(比如讀一本心理學入門書籍),並在此基礎上,有意識的從可靠的渠道獲取資訊,比如同行評審過的文章。批判性的吸取資訊。即使是發表在期刊上的文章,也不都是正確的。科學是一個不斷積累新資料,不斷地修正自己的過程。對新資訊保持開放的態度,不要固執的維護自己的觀點。

    這方面,我推薦一本,是加拿大基思•斯坦諾維奇教授寫的《對偽心理學說不》。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對科學心理學和偽心理學種種特點的對比,因此,你不僅僅可以從這本書裡學到怎麼判斷生活中的偽心理學,也可以進一步理解真正的心理學。舉個例子:星座決定性格、人生的說法,無疑是偽心理學。

  • 6 # 茗蕙

    我個人認為,首先自己的心理上是有一些問題的。想去尋找答案,找人傾訴。在疏導的過程中,自己不斷調整心態和情緒,從而達到一定的效果。

    然後,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檢驗行為和心理上的變化。若是向好的方面發展的話,自己也會信心百倍,受益匪淺。感受心理療愈帶來的愉悅,讓自己和周圍的人相處的更和諧舒適。

    透過這些自己心裡上的改變,進一步學習更深層次的心理學。讓自己和別人都受益,和諧家庭和諧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隔壁老王都有哪些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