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回首悠心

    詩歌是最早的文學樣式,最貼近勞動人民的生活。古代人民勞動時合樂而歌,由感而發,發而為歌。

    詩是用來吟誦歌唱的,《詩經》產生的最早,不管是“民風”還是“雅”、“頌”,宮廷樂歌,祭祀歌謠都是歌詠生活,表達情感的。因而詩歌又是抒情的產物。

    人們喜愛詩歌,是因為詩歌有四美第一音韻美,漢字美妙的發音,韻律,節奏感是其他語言無法比擬的。讀來朗朗上口,小到三歲孩子,大到七旬老人,無不會吟哦唱頌!

    第二是詩歌的語言美,中國漢語之豐富美感無不集中體現在詩詞之中,一字傳神,一句千古之作比比皆是,驚為天上之曲,天外之筆,驚為天人的景況在短短的詩歌中都曾有過。語言精美,其他文學作品都比不過詩歌。

    第三,詩歌創作色彩紛呈、無比美妙的意境也耐人尋味。短短几句、幾個字就勾勒出異樣的圖景,帶人進入各樣的情境之中,給人無盡的人生體驗和受用,叫人慾說還休,欲罷不能。

    第四詩歌有豐富的情感表達,濃郁強烈,也是其他文學樣式望塵莫及的。

    沒有情感便沒有詩歌,沒有詩人,更少了愛詩之人。無論宮廷豔樂,廟堂祭拜,教坊歌女,文人集會哪個場景能離開詩歌?

    中國是詩的國度,產生詩的時代最早,產生詩的數量最大,湧現出的詩人最多。世界其他民族國家是比不上的。

    華人的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對萬事萬物的情感,對天人物象的思考都是產生詩歌的根源和愛詩的證據。

  • 2 # 朕要做昏君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古人寫的詩詞讓人浮想連篇,好像置身於詩詞中的世界

  • 3 # 雨後新晴原創

    古人文化底蘊深厚,追求完美雅緻,且接近自然,登山臨水,沉潛靜思。精雕細琢,筆下生花,詩情畫意,陰陽頓挫,跌宕起伏,意境空靈。哀而不怨,怨而不怒,溫柔敦厚,目送歸鴻,情寄雲天,絕唱唱千古,唯美傳承,我輩望塵莫及!

    紅塵奔競,餬口謀衣,錙銖必較,還想父母輸血。借錢借到鄉人,還差幾百公里,望樓長嘆!夜來猶夢忽還鄉,不見李白杜甫筆,只見西門賈雨村,扛著大刀晃悠悠。

    憂五子不能登科,患別野寶驢老矣,心煩意亂,一文一武過了村口。一個野地打拳胡掄,嚇唬鄉人,自娛自樂。一個坐堂附庸風雅,卻也不倫不類,葫蘆僧判葫蘆案,糊弄一群吃瓜的群眾。

    有樵夫肩扛硬柴,前來趕場。芒鞋竹杖也來湊熱鬧,豈不怪哉?賣柴人剛吆喝兩聲,西門賈雨村一發汗,文攻武衛,老拳打跑山裡人,嗚呼哀哉,還古人呢,這不搞笑麼……

  • 4 # 名揚天29240713

    華人講究的是禮義道德和文化傳承,儒家文化更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為皇家所推崇。

    自秦漢始,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己然成為時代的烙印,尤以唐詩宋詞達到頂峰,成為中華文化的典範,經久不衰。

    中華文化一脈相承,遠在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就形成了共311篇詩歌組成的《詩經》,由孔子編定,在西漢時期就尊稱為儒家經典,孔子教育弟子要好好學習《詩經》,並做為立行、立言標準。

    而《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風俗與婚姻、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更為中華文華唯美、簡約,內涵深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自始以後,在皇家的推廣下,詩詞歌賦深入民間,並且在唐宋達到了無可超越的頂峰。

    華人講究的是禮儀,講究的是內涵,講究的是深邃,在此背景下形成的詩詞文化無一不以唯美為標準,充分發揮想象空間,令人遐想聯翩,歎為觀止,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信用社入股分紅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