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沒哪些有名的臨終遺言或者墓誌銘?
10
回覆列表
  • 1 # 文史小觀

    經典的墓誌銘:

    1、大作家海明威的墓誌銘:“恕我不起來了!”

    2、聶耳的墓誌銘引自法國詩人可拉託的詩句:“我的耳朵宛如貝殼,思念著大海的濤聲。”

    3、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的精力,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後35位,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圓周率數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著: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4、“37,22,35,R.I.P”是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的墓誌銘,許多人鬧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最終這個謎由夢露研究會揭開,這三個數字是夢露的胸圍、腰圍和臀圍的英寸數,縮寫字母的意思是在此長眠。

    5、愛爾蘭詩人葉慈:“對人生,對死亡,給予冷然之一瞥,騎士馳過。”

    6、大文豪蕭伯納:“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

    7、義大利畫家拉斐爾:“活著,大自然害怕他會勝過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會死亡。

    8、古希臘“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美樂女神要尋找一所不朽的宮殿,終於在阿里斯托芬的靈府發現。”

    9、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的,他的墓碑上刻著一道謎語般的數學題:“過路人,這座石墓裡安葬著丟番圖。他生命的1/6 是幸福的童年,生命的1/12是青少年時期。又過了生命 的 1/7他才結婚。婚後 5年有了一個孩子,孩子活到他父親一半的年紀便死去了。孩子死後,丟番圖在深深的悲哀中又活了4年,也結束了塵世生涯。過路人,你知道丟番圖的年紀嗎?”

    10、美國總統傑弗遜:“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亞大學之父。”

    11、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印刷工富蘭克林

    12、盧梭:“睡在這裡的是一個熱愛自然和真理的人。”

    13、馬克〃吐溫:“他觀察著世態的變化,但講述的卻是人間的真理。”

    14、貝多芬:“他總是以他自己的一顆人類的善心對待所有的人。”

    15、普希金:“這兒安葬著普希金和他年輕的繆斯,愛情和懶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沒有做過什麼善事,可在心靈上,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

    16、牛頓臨終前曾說:“我只不過是在大海邊撿貝殼的小孩”。然而,鐫刻在這位英國大科學家的墓碑上的,卻是:“死去的人們應該慶賀自己,因為人類產生了這樣偉大的裝飾品。”

    17、莎士比亞的墓誌銘,據說是他自己撰寫的:“看在耶穌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這黃土下的靈柩;讓我安息者將得到上帝祝福,遷我屍骨者將受亡靈詛咒。”

    18、法蘭西民族英雄、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的墓碑上只刻有他的名字:“夏爾〃戴高樂”。

    19、中國無名氏:“初從文,三年不中;後習武,校場發一矢,中考官,亂棒逐之出;遂學醫,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20、名不見經傳的美華人約翰〃特里奧的墓碑刻著:“可憐地生活,可憐地死去,可憐地掩埋,沒有人哭泣。”

    22、馬丁路德〃金的墓誌銘:我自由了!感謝萬能的主,我終於自由了!

    23、小仲馬:“吾寓於生,吾寓於死。吾固重生,尤重於死。生有時限,死無窮期。”碑文頗似哲理詩,深奧玄虛。

    24、數學家馬克勞林是牛頓發現和培養的,他的墓碑上刻著這樣六個大字:承蒙牛頓推薦。

    25、前蘇聯科學家施萬維奇畢生研究蝴蝶花上的色彩和圖案。他的墓碑上刻著他心愛的蝴蝶翅膀花紋。

    26、德國數學家高斯因其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法,死後在墓碑上刻上了這一圖形。

    27、愛倫坡:“烏鴉說,此人不再來。”

    28、著名科幻小說家威爾斯73歲時,給自己寫了一句很短的墓誌銘:“上帝將要毀滅人類我警告過你們。”

    29、在赫瑞斯提前為他撰寫的墓誌銘裡,這樣寫道:這是個快樂的人,而且是個獨樂的人。這個人可以說今天是他自己的,內心無憂無慮的人,能夠說:讓他們明天倒黴去吧,反正我活過了今天。

    30、英國世界輕量級拳擊冠軍瓊瓦特墓誌銘:“這次不管你數到幾,我也不起來了!”

    31、格斯:終於,真正的冒險開始了。

    32、“巴蜀鬼才”魏明倫曾經為自己寫了一篇墓誌銘:“沒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

  • 2 # 張溥傑

    我覺得是曹操。

    當年阿瞞同志臨死之前最放心不下的你猜是啥?是他的妃子和那些吹拉彈唱的藝妓們,當然也並是沒有要求的。就是讓她們沒事兒就去銅雀臺陪他嘮嘮嗑兒,順便編點兒草鞋去賣錢。

    另外曹操這人平時很摳,不允許家人薰香。眼看快要死了,就要求他死後給大家分點兒香,讓大家不要忘了他。這也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分香賣履”。

    當然,我覺得他最牛逼的一點在於讓老婆們在他死後改嫁,不需要為他守寡。沒想到這個最愛別人妻子的一代梟雄,心地竟如此寬廣,讓人自嘆不如(這點誰愛如誰如,哈哈)。

    不裝,不做作,雖然略顯婆婆媽媽,但絕對是真性情的梟雄本色!

  • 3 # 王孫阿狸

    歷史上著名的臨終遺言很多,筆者列舉了幾位作為拋磚引玉吧!

    1、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劍南詩稿》)

    2、文天祥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宋史·文天祥傳》)

    3、譚嗣同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4、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絕命詞《垓下歌》)

    5、韓信

    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史記·淮陰侯列傳》)

    6、李廣

    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史記·李將軍列傳》)

  • 4 # 美食療養院

    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染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耳。射君到,說丞相收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達,道三,可自求聞達。”

      劉備將崩,於白帝城永安宮作書與劉禪雲:“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染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餘,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卿兄弟為念耳。射君到,說丞相收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達,道三,可自求聞達。”

      常言道: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備奔波一生,亦難有時間細細教導子弟,於此臨終之際,當有千言萬語向劉禪叮囑,然提筆作書,不過一百四十餘字。這一百四十餘字可謂紙短情長,書不盡意,但也說出了劉備心中最想說的話。可作為研究劉備一生最重要的資料。  從為人處世而言,劉備提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原則。雖然這一道理並非劉備所發明,而劉備以此傳授與劉禪,則可見劉備於此二句頗有心得,以此作為劉禪的座右銘,是再恰當不過了。若劉禪平庸之輩,不去盡心為小善,而往往作小惡,則漢室必難復興,蜀地亦難久守。劉禪不能將父親的話牢記心中,所以諸葛亮一死,蜀國也就隨之傾覆了。  世人都曉得劉備能服眾心,而對劉備如何收服眾心則不甚瞭然。此篇遺文有所披露。劉備指出“惟賢惟德,可以服人”。所謂賢,即指自己明白有見識;所謂德,即指恩德有加於人。如果只有德行,而不賢明,則雖有追隨者,而必不能用。如果只會自己打算盤,而無恩德加於人,則如何能服眾人之心?這便是劉備一生行事的秘訣。  “惟賢惟德”是大的原則,具體實行並非易事。所以劉備給兒子開了幾本必讀書目:“可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這幾部書是劉備開給兒子的,也一定是劉備平生最喜歡的,最有收益的。史書謂玄德“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這大概是他少年時不受拘束的情形。成人立事之後,必定孜孜向學,深領大意。從他所開的書目,可以看出他立身以儒學,治國行軍參以法家和兵家之術。其思想與孔明是一致的。孔明教導劉禪正是以《申》、《韓》、《管子》和《六韜》作為教材。可惜,劉禪天資愚魯,領會不出其中深意,終為亡國之主。

  • 5 # 皇帝不稱朕

    人在臨終時,只要還能喘口氣,總是要交待幾句的,這便是遺言。便是阿Q,也要學人大喊一聲:“老子二十年後還是一條好漢!”這樣的遺言,徒供旁觀者發噱。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善”者,並不是與“惡聲”相對的,善是“善哉善哉”之意,充滿了臨死者對一生的追思,然而撫今追昔,有今有昔,唯獨沒了明天,怎不教他感喟萬千呢?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有一句近似遺言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然後他說:“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這一句話,看似分為兩段,其實講的都是一個意思:我們一切奮鬥,都是為了能在離開人世時能安然闔上眼睛,道一聲:這一世,沒白來!

    保爾的這句話在特定的時期,激勵了整整一代人。真正感動人的,不是一兩句“富有哲理”的“大話”,而是保爾的頑強奮鬥的精神,這句話正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保爾雖然經歷了許多痛苦和不幸,但在臨終時,他很坦然,甚至自豪,他沒有遺憾。

    人們常說,不在天長地久,而在曾經擁有。可是人們擁有的,往往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人生,曾經有激情,有凌雲壯志和不同的成就,但一路走來,人生之路上也佈滿了坎坷和坑窪,前行伴隨著攻擊、誹謗、侮辱、挫折、排斥、不公平待遇……

    好些名人,今天我們景仰、佩服、學習他們,然而他們的一生功業有何而來呢?往往由挫折和苦難來。

    比如著名大儒王陽明,今天有人捧他為“明朝一哥”,將他的事蹟神秘化,可是陽明的一生並不順利,他早年被貶官到貴州做了一名驛丞,講學之後又被人百般攻擊,他平定藩王之亂有功,卻翻被人汙衊與叛王有謀,封了爵,卻領不到鐵券和俸祿,在家賦閒多年,朝廷起用他到廣東平亂,亂定之時卻怪他舉措乖張……陽明再樹功業時,已重病在身,當新的攻擊向他襲來時,他選擇了棄官歸裡。

    陽明一生探索“良知”,尋求“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新道路,他的心學在當時的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和共鳴,但也遭到了無數的攻訐和毀謗。就是在掛冠歸鄉的路上,他也不能無後顧之憂,因為他上疏辭官,還沒有得到朝廷的批准,可能功業未報,新的誹謗和處罰又將隨之而來。

    然而陽明剛走到江西,突然病情加劇,當他想到自己將像一個不幸的流浪者一樣死於道路時,他會心懷歉然還是憤忿不平?

    許多人不是在臨死前還要噴血、口出惡言、呶呶不休,甚至死不瞑目呢!

    都不是,這位心學大師在臨終前,躺在狹窄的船艙裡,指著自己的胸口,說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心裡是光明的,何必嘴上多辯呢?

    陽明先生一生尋求“內聖”之道,只在內做工夫,外人讚譽也好,攻擊也好,都只如刮過屋頂的風,管它朔風、金風、狂風,只要屋子堅固,還怕“茅屋為風所破”嗎?辯解者求為人所知,實不必要。

    陽明先生臨終這一句遺言,簡直成了他致良知心學的標誌性語言,成為陽明一生精神的寫照,廣為人知,傳誦不絕,具有巨大的啟發價值。

    無論是當代的戰士保爾(或者說他的原型),還是古代的聖賢陽明,他們以平生的努力、奮鬥和思索,鑄成了他們光輝的人生,並在臨終時,以其深刻的思索,為後世留下了一句名言,也是一片屬於人類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總不免死去,你可以說是駕鶴西遊,登極樂世界,可以說上了天堂、下了地獄,也有人完全顧不到這些,摸著一生積攢的銀兩,捨不得閉眼,更有可悲者,在臨死前尚一再修改遺囑,將那幾個份額分來分去……都是“我”的臨終遺言,卻有小我和大我之別,此等便為區區小我,而陽明的遺言,終屬大我之言。

    金銀財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然而人的一生作為與志氣,卻足以流傳人間;生前身後之事不必理會,只把中間這節做好就夠了!說不定,在咱們臨死之時,也會留下一段惠及眾生和來者的“有名遺言”呢!

  • 6 # 韓福東

    蔡鍔死於1916年11月8日,因醫治喉癌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他的遺言當時很有名。

    (一)願我人民政府協力一心,採有希望之積極政策;

    (二)意見多由爭權利,願為民望者,以道德愛國;

    (三)在川陣亡出力人員,懇飭羅戴,核請恤獎;

    (四)鍔以短命,未能盡力民國,應為薄葬。

    蔡鍔(字松坡)打響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第一槍,歷史地位卓著,他死的時候,正是袁世凱下臺不久,所以遺言格外受到重視。

    《申報》甚至專門釋出一篇題為《讀松坡遺言》的評論,作者為當時著名意見袖“冷”。這篇文章稱,蔡松坡雖死,而其對於中國之心仍未死。他遺言的第一句是“願我人民政府協力一心,採有希望之積極政策”,但其實今日的人民政府不協力、不一心、不有希望、也不實施積極政策,這早就在蔡松坡心念中了。蔡松坡不忍直言,以傷其心。然而聽聞松坡遺言的人,頗為感動,還是不要使蔡松坡傷心到永遠吧。

    文章接著說,蔡松坡的第二句遺言“意見多由於爭權利”,可以說是直截了當直中我人民政府的內心。然而蔡松坡仍不忍棄絕政府,又示以補救的藥方——“願為民望者,以道德愛國)。爭權利的人,每每假借愛國的說辭以矇騙天下。蔡松坡一定厭倦了這些說辭,所以責之以道德,使人自問其良心。

    “嗚呼,松坡之言婉而其心彌苦!松坡之言曲而其旨甚嚴!松坡之身雖死而心未死!今若人民政府聞松坡之言,而不知感法者,是直死松坡心矣!”文章最後說。

    這個遺言,現在知道的人不多了,希望大家能廣為傳播。

  • 7 # 吃完這頓沒下頓

    遺言嗎? 秦始皇也有遺言的,看來都不知道了,

    知道為什麼始皇陵一直沒有開採嗎,一個是因為裡面機關太多,還有一個是,秦始皇的遺言“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鑑,仙魔鬼神共聽之!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結果風水大師也來探查過,也說,秦皇陵是在龍脈之上,不能挖,現在,我感覺,科技已經可以把秦皇陵挖出來了,但還是沒有挖。

  • 8 # 17層的Vermouth

    Cant help it. Things have been bad with me. I am tired of fighting. Cant carry on any longer. This is the only way out. I am unworthy of your love. I am a failure. I am truly sorry, but this is the only way out for me。—jesse livermore

  • 9 # 司馬長史

    孫中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崇禎: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諒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董卓:吾兒奉先何在?白起: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伍子胥: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

    檀道濟:乃壞汝萬里長城。

    蘭陵王: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

    高歡:日蝕其為我耶,死亦何恨。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孫策: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夏完淳: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張巡: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

    扶蘇: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

    李克用: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審配: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劉文靜:高鳥逝,良弓藏,故不虛也。

    郭威:我若不起此疾,汝即速治山陵,不得久留殿內。陵所務從儉素,應緣山陵役力人匠,並須和僱,不計近遠,不得差配百姓。陵寢不須用石柱,費人功,只以磚代之。用瓦棺紙衣。臨入陵之時,召近稅戶三十家為陵戶,下事前揭開瓦棺,遍視過陵內,切不得傷他人命。勿修下宮,不要守陵宮人,亦不得用石人石獸,隻立一石記子,鐫字雲:‘大周天子臨晏駕,與嗣帝約,緣平生好儉素,只令著瓦棺紙衣葬。’若違此言,陰靈不相助。

    冉閔: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為不可作帝王邪!

    秦宗權:尚書明鑑,宗權豈反者耶!但輸忠不效耳。

    韓信: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李斯: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蒙恬: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巉萬餘裡,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

    魏延:"誰敢殺我?"

    陸游: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夏明翰: 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劉備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嵇康:“《廣陵散》於今絕矣!”

    諸葛亮: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 10 # 橋幫主說

    說起著名的遺言,我想到的是弘一法師的那句話。

    1942年10月13日晚,弘一法師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人生。

    這個大書法家生前寫的最後一幅字,是四個字:

    悲欣交集。

    悲什麼?欣什麼?

    我想,他也許是為世人受苦而悲,也為與這個世界離別而悲。歡欣的,也許是終於找到了人生真正的意義。

    悲欣交集,亦喜亦悲,這也許就是人生最真實的況味。

    沒出家之前,我們叫他李叔同。出家之後,我們叫他弘一法師。

    兩個名字都是如雷貫耳。但又截然不同。

    李叔同,驚才絕豔,少年風流。他寫過一句詩,說自己“二十文章驚海內”,充滿少年人的自信和驕傲。

    弘一法師,芒鞋竹杖,雲遊苦行,持戒守律,護生弘法,終成一代高僧,贏得所有人的景仰。

    李叔同也好,弘一法師也好,他這一生都足夠精彩。就像豐子愷說的:

    “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像個名士;做話劇,像個演員;學油畫,像個美術家;學鋼琴,像個音樂家;辦報刊,像個編者;當教員,像個老師;做和尚,像個高僧。”

    做一樣,像一樣。

    豐子愷還說,人生就像三層樓,滿足物質生活的人安心地在第一層裡住,滿足精神生活的人在第二層自得其樂,如果想追求靈魂生活,只有登上第三層了。李叔同腳力大,在第一、第二層都活得很光彩,必定是要向第三層走的。

    所以說,有人出家是消極,是遁世,是悲觀。但弘一法師出家,是追求人生更大的價值。

    我對宗教沒有弘一法師那樣的信仰,所以沒法做出很有說服力的解釋。但我理解,這種情感是不能用世俗的價值觀去評判的。

    這是人生的昇華,也是人格的圓滿。

  • 11 # 逗比甄半仙兒

    有名的遺言不一定非得悲憤鬱結,語重心長。

    提到遺言,我想到的居然是千古第一大段子手——金聖嘆!

    金聖嘆當初因冒犯皇帝,受"抗糧哭廟"案(有興趣的自己去百度,這裡不細說)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行刑日,淒涼肅穆,方圓不大的一塊陰森森空地,四周閃著刀光劍影,顯得陰森恐怖。

    可金聖嘆身陷囹圄將被斬首時,叫來獄卒說:"兄弟,幫幫忙,我有要事相告!"。獄卒以為大師會透露出傳世寶物的秘密或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拿來筆墨伺候大師。但沒想到大師的"臨終要事"竟然還是幽默。金聖嘆指著獄卒給的飯菜說:"花生米與豆乾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傳矣,死而無憾也!"這也是大師最後一句被記錄下來的話。

    刀起頭落,從金聖嘆耳朵裡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疑惑地開啟一看:一個是"好"字,另一個是"疼"字……

    好疼啊……

  • 12 # 萵筍煎歷史

    “死即死耳,詔不可草。”

    這句是方孝孺所說。說起方孝孺是真的慘,因為這句話,使他的親友學生870多人全部喪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

    原因是這樣的,北平發兵的時候,姚廣孝對朱棣說:“城池攻克的這一天,方孝孺肯定不會投降,希望你不要殺他。殺了他,天下的讀書種子就絕了。”方孝孺是明朝有名的學者,朱棣就答應了。

    朱棣想起草發動“靖難之役”的詔書,就把方孝孺叫來了,結果這方孝孺不幹吶,朱棣就說了:“這天下詔書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一邊哭一邊罵:“死就死,詔書我是絕不會給你起草的。”

    朱棣大怒,把他殺了。

    “抉吾眼縣東門之上,以官越寇之入滅吳也。”

    伍子胥作為吳國軍事家,他勸諫吳王夫差殺了勾踐,夫差一門心思滅齊,哪會聽伍子胥的。有一回夫差聽信了某大臣的讒言,以為伍子胥設計陰謀,要聯合齊國反吳。夫差派人送了一把寶劍給伍子胥,讓他自刎。於是伍子胥就說了開頭那句話,請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放在東門上,我要看著吳國被滅。

    九年之後,吳國被越國滅了。

  • 13 # 當狗容易做人難

    抗日將領張自忠犧牲前遺言:“我今天戰死,自問對國家對領袖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

    抗日戰爭中駕駛戰機和日軍同歸於盡的陳懷民:“每次飛機起飛的時候,我都當作是最後的飛行。與日本人作戰,我從來沒想著回來!”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新編23師師參謀長黃啟東戰死於徐州會戰:“何以對國家?何以對民族?寧作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三師師長李必蕃戰死於菏澤城下:“誤國之罪,一死猶輕,願我同胞,努力殺敵。”

    川軍145師師長饒國華據守廣德彈盡糧絕,寫下絕命書後自戕:“驅敵出境,復中國魂!今自決於城,雖死無恨。”

    東北抗聯司令楊靖宇:“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不會動搖。”

    29軍132師師長趙登禹戰死於北平:“軍人戰死沙場乃是本分,沒有什麼值得悲傷的,只是老母年高,請副軍長予以照顧。”

    藤縣縣長周同自殺殉國前:“中國不會亡!中華民族不會亡!華人民是不會向敵人屈服的!”

    第十軍預10師師長孫明瑾戰死於常德:“中華兒女要壯烈,不畏死,不貪生,犧牲生命,救國救民,努力殺敵!努力殺敵!”

  • 14 # 東吳周郎

    1、蘇格拉底臨死遺言

    蘇格拉底在獄中遵照判決飲了毒鳩後,躺下靜靜等待死亡,死前的一剎那他突然掀開臉上的遮蓋物,對守在他身邊的最親近的弟子說:“克里託,我還欠阿斯克勒庇俄斯一隻公雞,千萬別忘了。”

    ↑蘇格拉底之死,深有含義↑

    這句遺言非常深邃,阿斯克勒庇俄斯是醫神,按照當時的習俗,誰的病要是好了,就要向醫神獻祭一隻公雞。蘇格拉底臨死前有什麼病被治好了嗎?史上未見記載,所以尼采才會說蘇格拉底認為“生命是一種疾病”,死亡則治癒了生命,究竟這是不是蘇格拉底的意思,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但蘇格拉底的確視生死如同晝夜,了不起的人生態度!

    2、李斯遺言

    公元前208年秦歷七月某天,咸陽街市人聲鼎沸,76歲的李斯被判五刑,即將腰斬處死,同時被夷滅三族,臨死前他突然回頭看向後排等死的兒子,說道:“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李斯臨死前對自己的一生感到後悔↑

    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這又怎麼能辦得到呢?父子抱頭痛哭,人生如夢,當初不滿足的生活,到如今成了再也無法擁有的珍貴。

    李斯,你後悔當年的野心和不甘了嗎?

    3、宋順帝劉準遺言

    南北朝時期,南朝第一個朝代是劉宋王朝,末代皇帝宋順帝劉準於公元477年被權臣蕭道成擁立,兩年後,479年4月,蕭道成要求劉準禪位,並派部將王敬則率軍進宮,幽禁劉準。面對氣勢洶洶計程車兵,,劉準躲進佛堂的寶蓋之下死後不肯露面,最終被硬拖出來,這個淚流滿面,身不由己的孩子帝王,說出一句千古名言:“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劉準的名言振聾發聵↑

    其實蕭道成是吸取了劉宋王朝宗室相殘的教訓的,因此並沒有對劉準下殺手,可是兩個月後(6月23日),監視劉準的士兵聽到門外有雜亂的馬蹄聲,以為發生變亂,便把劉準殺死,劉準時年才11歲!應該是蕭道成曾經交待過看管者,一旦有人謀反擁立劉準復辟,立即誅殺劉準。

    可憐的劉準就這樣死於一場莫名其妙的意外,這馬蹄聲啊,天意……

    最是無情帝王家,帝王家的殘酷人生,恐怕是我們普通人體會不到的。

  • 15 # 愛旅行的里奧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在牧師要求他放棄撒旦的死亡床上時,他回答說:“現在不是製造新敵人的時候了。”

    切·格瓦拉,阿根廷馬克思主義革命家。在玻利維亞被處決之前,他說:“我知道你來殺我,射擊吧,懦夫,你只會殺死一個人。”

    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在他去世之前,他說,“傑斐遜倖存下來”,不知道他的對手和朋友托馬斯傑弗遜幾個小時前已經死亡。兩人都死於1826年7月4日,簽署獨立宣言後的五十年。

    德國哲學家卡爾馬克思。“走開!那些沒有說夠的傻瓜才會有遺言! ”

  • 16 # 乘風青雲

    提到臨終遺言,便想到二位南宋的愛國者。

    宗澤(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今浙江義烏人,北宋未南宋初大臣。剛直豪爽,沉毅知兵。

    宗澤出身貧困,一邊務農一邊讀。1092年考中進士,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北宋亡後,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捕殺盜賊,穩定百姓,勸降王善,楊進等擁眾自立者。宗澤曾20多次上書宋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成疾,背上長毒瘡。1128年七月,彌留之際,仍然不忘北代,連呼三聲"過河"而卒。死後追贈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忠簡。著有《宗忠簡公集》。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一生著作極豐,詩詞文俱佳,傳世9000多首。亦有史才,著<<南唐書>>。

    陸游生於書香之家,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死去緣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17 # 隨手談詩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歷史上的名人,遺言能流傳下來,足見其人的影響力。他們的遺言也往往能帶給後人一些啟示,或者引發後人的感慨。

    我從曹操說起,因為魏武帝這一段太好玩了!

    最娘炮的遺言——曹操

    曹操啊!魏武帝英武一生,留下的遺言卻是最“娘炮”的!

    先看原文:

    “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臺,善待之。於臺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帳,朝晡上脯備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曹操《遺令》

    翻譯:

    妹子們跟著我都受苦了,我死之後就讓她們住在銅雀臺吧,要好好對待她們哦!要讓她們吃好喝好,沒事兒的時候多看看我的墓地就好啦!剩下那些香,都分給妹子們,待著無聊的話,學習學著做點鞋子賣嘛。

    這一段據說最現實陸機發現的,跟《三國志》裡面記載不一樣。我也沒考證,大家圖個樂看看就行,“娘炮”加引號,是個玩笑,不要揪著不放。

    最透徹的遺言——蘇軾

    我們說蘇軾是個全才,不帶精通詩、詞、文、書法、繪畫,還懂得城市設計,還懂治水、還是一個美食家,又是一個參透儒、釋、道三家的奇人。

    東坡彌留之際,好友在他耳邊說:你不要忘記西方哦!

    東坡回答說:西方世界不是沒有,但是不能用力的。

    好友有說:您一生都在為此努力,在此時刻更應該用力啊!

    蘇東坡說:著力即差!

    就是說,用力就錯了!

    為什麼說東坡的遺言最透徹呢?

    因為佛家講放棄執念,一切隨緣。

    在臨死之際,大家都說你加一把勁,就能到達西方世界了,東坡參透了佛法,才會說出這句:著力即差!

    最悲憤的遺言——辛棄疾、宗澤

    稼軒,和東坡並稱“蘇辛”的南宋詞人。一生只想報國,卻無奈佞臣把持朝政,致使報國無門。

    他曾登上北固山,寫下了兩首詞,說“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說“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就在這兩首詞之後不久,辛棄疾就病逝了。在臨死之前,他拍打著床沿,口中大喊:殺敵!殺敵!殺敵!

    同稼軒一樣悲憤的,還有南宋名將宗澤,他多次請求北伐,趙構這個軟蛋卻一心苟活。宗澤悲憤成疾,臨死前喃喃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然後大叫:過河!過河!過河!

    最遺憾的遺言——陸游

    我們怎麼能不感嘆,辛棄疾、宗澤、岳飛、陸游這樣的英雄,竟然會生在南宋這樣一個軟弱無能的時代。

    當朝廷和金簽下“嘉定和議”的時候,陸游知道,北伐已經無望。他憂憤成疾,臥床不起,寫下了那篇著名的絕筆詩: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人之將死,什麼都是一場空,我所悲哀的,是不能看到祖國統一!

    如果有一天王師能夠北定中原,孩子,你一定要在墳前告訴我!

  • 18 # 奈若何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自己最近正在看的一些資料。

    其中有明英宗的遺詔

    所以想說說明英宗朱祁鎮的遺言。

    是的,就是女醫明妃傳裡那個經歷過土木之變的明英宗。

    明英宗遺詔:“其一東宮即位,過百日成婚;其二定后妃名分;其三命勿以嬪御殉;其四殯斂器服。”其中第三條“勿以嬪御殉”廢除了自明太祖開始的宮妃殉葬制度《明史》贊曰此為“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英宗雖然因為偏信宦官王振而給明王朝帶去了巨大的動盪和損失,可是他臨終前這個舉動,卻是為後世子孫開創不殉葬先例的盛舉。

    另外,英宗極愛原配妻子錢氏。錢皇后在英宗被瓦剌扣留期間,一直跪在神明前祈禱、流淚,甚至因此瘸了一條腿、瞎了一隻眼,並且再也不能生育,導致英宗沒有嫡子,在英宗被釋放回來後成為太上皇被軟禁的期間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所以英宗與這位同甘共苦的妻子之間感情十分深厚。

    他去世前,害怕錢氏因為無子而太子的生母周貴妃欺負,特意囑託當時的內閣首輔李賢在朝野中保護錢氏,在自己去世後給她應有的地位。並且親口要求錢皇后死後與自己合葬。雖然合葬一事後因憲宗皇帝與周太后作梗最終沒有實現,(也就是在英宗去世之後著名的孝莊錢皇后與孝肅周皇后之爭)但是英宗臨終前的遺囑確實是對原配妻子真心維護的。

  • 19 # 歷史就在那裡

    人在死前一般會回顧自己一生的是非,並對身後事做些佈置,說幾句臨終遺言以警醒後人,大人物尤其如此。現列一些古代皇帝們著名的臨終遺言: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彌留之際時,呂雉曾問他:陛下百歲後,蕭相國也去世,誰能代替他啦?劉邦:曹參可以。呂雉又問他之後呢?劉邦:王陵可以,但讓陳平幫他,周勃仁厚,可以為太尉,將來安定劉氏的人一定是他。呂雉又問再之後呢?劉邦答道:這就不是你該知道的事了。劉備。漢昭烈帝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故事是大名鼎鼎,劉備在臨終之前告訴諸侯亮:嗣子可輔則輔,若不成,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千百年來,人們對這段對話各種解讀,甚至有人猜測劉備病榻後面埋藏著數量不明的刀斧手,一旦諸葛亮表露半點不臣之心,則手起刀落。

    宋順帝劉準,他從登基之時就是權臣蕭道成的傀儡,當蕭道成讓他禪位時,他悲涼的說道:願生生世世,不復生帝王家。

    明英宗朱祁鎮。這位皇帝先在土木堡被也先俘虜而被迫北狩,回國後又被弟弟軟禁,再次登基後殺了包括于謙在內的很多忠臣。他的一生算不得一位好皇帝,但算是一個好人。他駕崩前告訴皇太子朱見深等人: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自他之後,明朝再也沒有出現后妃殉葬的現象。明朝天啟皇帝。這位歷史上有名的木匠皇帝,他死前告訴崇禎:魏忠賢忠貞可計大事。然而,崇禎卻沒有聽從皇兄的遺言,剛上任不久就剷除了魏忠賢為首的整個閹黨。十幾年後,當李自成領著大順軍向京城而來時,崇禎下令收攏魏忠賢的屍骨厚葬。可惜,為時已晚。崇禎吊死在煤山時留下了這樣一段話: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太平天國洪秀全。洪秀全自認為是上帝次子,耶穌的弟弟,他病危的時候,太平天國已經到了社稷存亡之秋。在去世之前,他告訴天京軍民:你們且安心,朕上天堂後,定向天父借得天兵以保衛天京。

    天兵自然是沒有借到的,洪秀全死去一個月,天京就被清軍攻陷,他的遺體也在清軍進城之後被毀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孩子普遍不愛吃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