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孔梅枝

    龍體的排列原理

    遠古時代也就是剛用上新地球的時候,地球上所有的靈都要從土裡想法找到它的兩性合體遺傳物質,這些物質相當於現代男女人體上的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體,陰世靈只要找到它的遺傳物質就會鑽進,這是它故意轉成它本身模樣動物的,所以此時期自然界的動物是最齊全的,對於龍也不例外,它是陰世的龍模樣的靈,到水裡底部位置的土裡找到它的龍模樣的遺傳物質鑽入,這樣它的旋風模樣的靈力線,就會從圓錐模樣的中心軸上左右均勻纏開成瞬間直平行線,此時模樣就像軸對稱的扇子形,瞬間所有的力線,以力線端自然分開成粗細股,並且從圓錐旋風底纏開的最長力線到圓錐尖端的所有力線彎曲成龍體模樣,並且背上出現靈力植物的輪廓線,這就是起初靈力線受到遺傳物質上的隱形電力,這個旋風力線上帶著的正(男性)或負(女性)的隱形電力,與總體遺傳物質上帶著的隱形電力作用,出現旋風靈身不由己,自然纏開並組成它本身龍體模樣的靈力輪廓線,對於所有的動物陰世都要給它調節,將它背上的植物輪廓壓倒在腿方向的脊柱上,這個植物輪廓就是動物為來的尾巴,但是對於人體,陰世在調節時,將這個背中植物壓倒在脊椎後,又將植物的樹尖端向回彎曲同樣在脊椎上壓平,就這樣調節人體模樣輪廓背中心的植物輪廓的,所以人體上無有尾巴,在前面人類換的第十六個地球時,地球上所有的靈轉入人世界,留著專門調節轉人體需要調節的部分陰世人,其中有少量的出壞主意的陰世人,在調節人體的植物靈力線時,它們將背中心的植物模樣靈輪廓向下肢方向彎曲壓倒在脊椎上就不管了,後來長成的人體個個都長著尾巴,還有另一些陰世人,將背中心的植物模樣輪廓向頭部方向彎曲壓倒在脊椎上,長成的人體後脖子部位總感覺大便位置在這,,原來這個植物模樣輪廓代表轉的所有的動物代謝大便的口上面的蓋子,由於這種奧秘,所以植物彎曲壓倒在那個位置,人就感覺到植物壓的那個位置好像就是大便出口的位置,所以那時候這樣調節出的那批人類都感覺後脖子是大便出口,就因為這兩種事,驚動了太陽上的當家,由於太陽上的當家靈王管著太陽系所有星球上留著的陰世靈,所以對於人間地球也不例外,它順著產生橢圓軌道的股重力線來到地球上,將那些壞陰世人全都攆出地球到原料天體上,看守原料星球。接下看,靠近組成完整龍體模樣的靈力輪廓線周圍的遺傳物質,迅速分解出所有不同隱形電有機粒子,其實這些除水外所有的不同隱形電有機粒子之間存在著定比例數,這個整體遺傳物質分解出成比例的不同有機粒子,就是未來心臟吸收來的有機粒子是按照這個遺傳物質分解出的有機粒子比例複製成流體即血液。在看,當龍體模樣靈力輪廓建立完整時,遺傳物質分解出的不同種隱形電的有機粒子,就會出現與龍體輪廓線上的隱形電相等並且電性相反的有機粒子被隱形電吸力作用,就會運動到靈力輪廓上有規律的排列,這些排列在龍體模樣的輪廓外層自然成白色骨質細胞,這就是第一步形成的動物體的神經系統,也就是這個龍體模樣的動物體上形成所有的簡陋器件,即五臟六腑、腦、四肢、面板、面板上的龍鱗,這些都是簡陋狀態,此時有機粒子不停的向龍體各對應部位運動排列組成肉細胞,當龍體各部位長飽滿時,就成為完整飽滿的龍體,其實在陰世保護下,漸漸的長大,這就是一條龍體動物的誕生。

  • 2 # 永珍經驗

    根據定義,人類把距離地球表面100公里的上空叫做太空,因此許多人認為,大氣層只到100公里的高度,再往上就沒有氣體了。但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隨著高度的增長,大氣會變得越來越稀薄,不過它並沒有存在一條明顯的界限。一般來說,地球大氣層的頂端可以延伸到1000公里的高度。

    很多人都知道地球大氣的一種分層方法,它將整個大氣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外層,但他們不明白的是,這種分層的方法是按照溫度的垂直分佈、大氣擾動程度來劃分層次的。例如,在對流層中,溫度隨著高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在平流層中,溫度隨著高度的升高而升高。還有,這些劃分的層次的厚度並不是固定的,不同緯度和不同季節對它們都有影響,例如在極地地區對流層頂部的高度是8公里,而在赤道地區對流層頂部的高度在夏季可以高達17公里。

    還有其它大氣分層的方法,比如按照大氣成分隨高度的分佈特徵,以80公里的高度為界限,可以將大氣分為均勻層和非均勻層。還可以按大氣被電離的狀態將它分為中性層和電離層。

  • 3 # 展翔的天馬

    從地面往上走然後就到達了大氣層,而且這個基本上都是緊接著出現的,中間基本上不會出現空隙,又或者這個空隙非常小,可以達到忽略的程度,也就可以將它認為是0。

    我們地球的表面上之所以會擁有大氣層,就是因為地球擁有一定的引力,這樣才可以束縛住在它表面上的氣體,不至於這些氣體可以隨隨便便地飄出太空。例如月球表面上的引力大約只有地球的1/6,這樣的引力就已經無法再束縛它表面上的氣體了,也就是說月球上是沒有大氣層的。

    既然地球的表面上擁有大氣層,那麼這個大氣層到底可以有多厚呢?其實由於距離地球表面的高度不同,這些氣體的密度也會不同,而且高度越高,氣體的密度也會越小,另外根據不同的高度,也可以對這些大氣層進行劃分。

    對流層

    其實這些劃分都沒有非常明顯的分界線,但它們的分層裡面也有一些不同的自然現象,或者是它們的自然特徵。

    對流層主要就是從近地面到達距離地面12,000米高度的地方,在這一層的空氣密度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因為空氣中的大部分氣體分子都集中在了這一層,大約佔有了大氣層中的3/4質量和90%的水分。

    在這一層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地球上的主要生物也就是生活在這一層裡面,而且在人類還沒有開始發展航天工程之前,地球上的動物也只能生活在這一層。

    另外由於大部分的水汽都集中在了這一層,所以大部分的天氣變化也是集中在這一層,像風雨雷電這些天氣的變化,基本上也只有在這一層才會發生。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就是每升高一百米,氣溫就會降低0.6℃,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地球表面上會感覺到非常溫暖,但是到達一些幾千米高的山峰,一般都會非常寒冷,甚至有一些比較高的山峰還會終年結冰。

    平流層

    平流層主要就是從距離地面12公里到50公里的厚度,在這一個空間的大氣,主要就是呈水平方向上的流動,在垂直方向上的流動是非常弱的,因此叫做平流層這個意思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我們平時所說的臭氧層就是在平流層裡面,其實臭氧層可以將大部分的太陽紫外線都吸收了,這也相當於有一個熱源的存在,所以在這一層裡面的溫度大部分又變為了常溫。

    其實平流層的主要溫度分佈就是上熱下冷,而以臭氧層為分界線,向上達到一定的高度,在這個空間裡面的溫度變化是非常小的,也可以稱之為同溫層。到達了距離地面25公里處,每提高1公里,溫度就會提升2℃,也就是它的溫度是隨高度的增加逐漸升高的。

    可能這一個原因是由於分子間的距離隨著高度的增加也在不斷的增加,這樣它們可以獲得的動能也增加了,溫度也會上來了。

    中間層

    中間層主要的分佈就是從距離近地面50公里到達85公里的空間,在這一層的臭氧含量是比較少的,大部分的都是一些氮氣或者氧氣,所以這裡的溫度又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均溫度可以達到-90℃。

    熱層

    熱層主要就是分佈在從距離近地面85公里到達800公里的空間,由於處在這一層的空氣分子可以進行電離,因此也可以叫做電離層。溫度的主要變化就是隨著高度的增加,溫度也在升高。甚至在距離地面300公里的高處,溫度就可以達到1000℃左右,所以在這一層就叫做熱層。

    由於電離層可以進行反射無線電波,使無線電波可以繞著地球的曲面進行傳播,這也是我們可以收聽得到很遠地方電臺傳播的原因。

    外層

    距離地面1000公里以上的也就被認為是外太空了,也可以說是外層,其實在那裡的引力比較小,而且氣體的密度也比較低,大概可以延伸至距離地面65,000公里的高度。

  • 4 # 辰悟1

    謝謝邀請回答!簡單的說,從地面到32千米之內佔聚著佰分之99的地球大氣總量。到1600千米高度的空氣密度以經很少很少了,到了這個高度時,空氣密度只有海平面空氣密度的千萬億分之一。這個高度的空氣以不太受地球引力控制了。之外不受地球引力挖制的及少空氣應該不算地球的空氣了。謝謝!

  • 5 # 地理愛好者

    大氣層又稱大氣圈,是因重力關係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從下到上大氣層可以分為五層: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我們平時說的臭氧層是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部分。

    1、對流層

    地表以上大氣層的第一層,厚度約為8~17公里,厚度因季節和緯度而變化。

    特點:大氣對流運動顯著,冰霜雨雪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對流層之中,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攝氏度。

    2、平流層

    距地表約10~50公里處的大氣層,位於對流層之上,臭氧層位於平流層之中,位於距地表20——30公里高處,可以吸收紫外線,避免和減少紫外線對地表生物造成的傷害。

    特點:大氣水平運動為主,較穩定,幾乎沒有風雨雷電天氣,這也是其名為平流層的原因。平流層適合飛機的飛行,很少有氣流擾動,較為安全。

    3、中間層

    也叫高空對流層,自平流層頂到85公里之間的大氣層。

    特點:溫度垂直遞減率很大,空氣垂直對流運動強盛。

    4、暖層(電離層)

    自中間層頂到 800 公里高空屬於暖層

    特點:電離層能夠反射無線電波,在遠距離無線電通訊中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當太陽活動強烈時,電離層受到擾動會影響地球無線電通訊。

    5、散逸層(外層)

    暖層頂之上,延伸至距地球表面1000公里處。是地球大氣層向宇宙空間的過渡區域,但是卻沒有明顯的分界。因為距離地表很遠受到地球引力約束比較弱,一些高速運動的空氣質點就能散逸到星際空間。

    通常把1000公里之內,即電離層之內作為大氣的高度,即大氣層厚1000公里。

    特點:溫度很高,可達數千度;大氣已極其稀薄。

    從地面到大氣層距離有多少公里?

    通常把1000公里之內,即電離層之內作為大氣的高度,即大氣層厚1000公里。

    簡單回答,期待更多優質答案!

  • 6 # 喬小海

    我們在地面上走路、跑步、開車、蓋房子,我們也一直呼吸著空氣,空氣就是大氣層的一部分,所以不難看出來——地面和大氣層其實是隔壁鄰居。

    那為什麼有些朋友會覺得大氣層離我們很遠呢?可能是因為平時沒有留心大氣層的拿手好戲——每日雲朵秀。

    如果留心的話,可能會發現雲朵的高度是不一樣的,有的雲朵高,有的雲朵低(見下圖,圖自wiki)。高的雲朵離我們確實挺遠,比如捲雲(一縷一縷的那種),可以高到一萬多米。低的雲朵則離我們非常近,近到什麼程度呢?比如層雲,它的頂部也就不到兩千米,底部可能到半山腰,甚至可能還沒有一棟樓高,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樓的頂部在雲裡這樣有趣的一幕了。

    如果這雲的底部再低些,到達或者非常接近地面,那麼它就成了我們常說的霧。

    其實從物理上來說,霧和雲沒啥本質區別,只不過我們人類比較習慣於雲在天上、霧在身邊罷了。

    還有的雲可以把雨、雪等降水送到地面上,遠處看可能是下圖這樣的(圖自wiki)。

    所以大氣和它的雲朵們其實離我們很近的,雲朵所在的這部分大氣層叫做對流層。

    對流層從地面開始一直到一萬多米的高空,對流層往上還有平流層、中間層、熱層等,一直延伸到幾百公里之外的太空(見下圖,圖自wiki)。

  • 7 # 火星一號

    從廣義上來說,地球的大氣層其實非常厚,其厚度可能要比地球半徑還大。根據高度的不同,地球大氣層可以分為很多層。

    對流層:我們生活在大氣層最底端,這裡是對流層,其厚度約為12公里。這層擁有十分複雜的天氣現象。

    平流層:對流層上方是平流層,它距離地表的高度約為12到50公里。這層的氣流較為穩定,民航客機會在此巡航。此外,平流層中還包含可以吸收太陽紫外輻射的臭氧層。

    中間層:再往上是中間層,其高度約為50到80公里。這層的溫度極低,平均溫度只有-90 ℃。

    熱層:中間層上方是熱層,其高度約為80到700公里。這層包含電離層,空氣被太陽輻射所電離。由於熱層的密度很低,從100公里的高度(卡門線)開始就被認為是太空,近地軌道航天器就在這層執行。

    外層:再往上是最為稀薄的外層,它的最高處距離地表可達1萬公里,而地球半徑約為6400公里。但也有研究指出,外層的高度上限應該為3000公里。在外層之外,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太空。

  • 8 # 時空通訊
    簡單明瞭的回答,地球大氣層在距地表0-16000公里之間,到了16000公里以上,仍有氣體和基本粒子存在,雖然很稀薄,但比真正的星際空間還是多很多。

    而且在地下的土壤甚至岩石中,也會有少量的氣體,所以也是大氣圈的組成部分。

    這樣說來大氣層實際上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但一般來說,人們把地表以上1000公里範圍內的大氣作為大氣層來研究。

    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中間層、熱層和散逸層。這些層都在1000公里以內,再上面一般就認為是星際空間。

    大氣的層次特點。對流層與我們吃瓜群眾關係最密切,緊靠地面厚度約20公里以內。

    萬物生長和普通大眾的活動範圍都在這個層次,風雨雷電都在這裡發生,一般的飛機也不會突破這個高度。這裡的空氣活動頻繁而激烈,這一層的氣溫隨著高度而降低,每升高1000米,溫度會下降5-6度。

    平流層在對流層的上方,距地表20-50公里的中間,這裡的空氣比較穩定,30公里以下是同溫層,溫度在-55度基本不變,30公里以上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稍有升高;

    平流層以上50-85公里為中間層,這裡的空氣已經很稀薄,比較明顯的特點是隨著高度增加溫度迅速降低,空氣垂直對流很強烈;

    中間層以上是暖層,這一層很厚,在距地表100公里以上到800公里範圍,太Sunny經過這裡,紫外線會被這個層次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溫度升高,故而得到暖層之名。

    臭氧層和電離層是摻和在大氣層次之間,但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臭氧層在大氣層和平流層之間,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對大氣有增溫作用,可以吸收紫外輻射,保護地球生物。少量的紫外線透下來有殺菌作用,對萬物生長有好處;

    電離層在距地面80公里以上,是受太陽高能輻射以及宇宙線的激勵而電離的大氣高層,可以反射電磁波,因此人類可以利用它的功能進行電磁波遠距離通訊。

    暖層之上為散逸層,又稱外層、逃逸層。這個層次厚度很大,從800公里向上延伸,是大氣帶電粒子散逸到星際空間的範圍。嚴格意義上講,這個層次實際上沒有高度限制,越往上空氣越稀薄,是大氣與外太空的過渡層。

    大氣層的主要成分為氮氣(佔78.1%)、氧氣(佔20.9%)、氬氣(佔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稀有氣體、水蒸氣。

    大氣總重量約為5.136×10^18公斤,佔地球質量的0.00000086%,靠地心引力捕獲拉住它們,幾乎所有大氣都集中在100公里以內,而75%的大氣有集中在靠近地表的10公里之內。我們人類和萬事萬物都要感謝地球把這些大氣抓住,供我們享用。

    大氣無色無味,是人類擁有的最大公無私又最寶貴的財富。

    我們每天都呼吸著免費的大氣,根本體現不出它的存在,但如果有一天突然消失,我們才會感到沒有任何事物比大氣重要,金銀財寶在大氣面前就是狗屎。

    所以我們要珍惜它愛護它,使它永遠的迷戀著人類,共存共榮。

  • 9 # 震長

    這個問題的意思是不是問從地面到大氣層的頂端有多少公里呢,因為地面是在大氣層的覆蓋之下。

    地球上的大氣層會一直延伸到星際空間,從地面到真空地帶,這個距離很大,比地球的半徑要大的多,但實際上我們又約定,大氣層的厚度約1000公里,就是電離層之內的部分。

    大氣層會對天體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比如地球,儘管時而會有隕石等墜落,但經常大氣層的摩擦燃燒,落到地球上基本上不會造成傷害。大氣層和地磁場,就是地球兩道天然強力護身符,時刻保護著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形態。

    地球的大氣層中,主要成分有氮氣和氧氣,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惰性氣體和水蒸氣。大氣層的密度隨高度而減小,也就是說越高空氣越稀薄。大氣層隨高度不同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由此可以分為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中間層和電離層等,其中對流層對地球影響最大,因為天氣現象主要發生在這個層內,而我們平時坐的飛機主要在平流層內飛行。

  • 10 # 太空科學站

    地球上的大氣層可是很厚的而且大氣層也分好幾個層

    地球全靠自身厚實的大氣層才能孕育生機勃勃的世界,而且大氣層也對天外來客有非常強大阻擋作用,小行星在大氣層就被消磨殆了,沒有大氣層地球就會變成像月亮和水星一樣的麻子臉。

    地球大氣層的質量是6000萬億噸,厚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是沒有明顯的分界線,事實上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上還發現了稀薄大氣,從地表垂直向上,大氣層主要分為5層

    對流層:高度在12km左右,平常颳風下雨下雪下冰雹都是在對流層發生的,可以說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並且隨著高度的上升溫度會慢慢降低。

    平流層:高度在50km左右,臭氧層也在其中,為我們阻擋太陽的紫外線和有害輻射,這一層的溫度隨著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中間層:高度在80km左右 ,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和太空垃圾包括報廢的衛星和空間站都是在這一層燃燒殆盡,這一層溫度隨著高度的升高而慢慢降低。

    熱層:高度在80km到500km之間,這一層就是1000℃高溫卻能凍死人的地方,美麗的極光也是出現在這一層。

    逃逸層:熱層上面就是逃逸層了,沒有精確的高度和界限,這一層的空氣非常稀薄基本和宇宙空間相當。

    地球大氣層每一層和地表的距離都不一樣,沒有準確的數值

  • 11 # 彭曉韜

    個人認為:你的問題可能是:從地面到大氣層頂部邊界有多少公里吧?這可能沒有標準的答案。因為不同人對大氣層的理解可能不同,而地球大氣層從地面往上是逐漸變稀薄的,由於太陽風的作用,迎日面與背日面的厚度也不同,邊界的確定標準也未統一。到底稀薄到什麼程式才算邊界呢?有興趣看看我的如下文章吧。也許更有意思的。

  • 12 # 科學認識論

    地球沒有明顯的大氣層界限。

    距離地表越高的空間,大氣濃度越低。科學家發現,在距離地表一萬六千公里的高度上依舊包含少量氣體分子。

    如果按照這個意義來說的話,大氣層厚度就有一萬六千公里。這意味著地月距離的1/15都屬於地球大氣層。

    不過嚴格意義來說,地球大氣層厚度約為100公里。因為地球地球99.999%的大氣質量集中在100公里以下。

    而按照人類的標準劃分,99%的大氣質量在30公里以下。

    從下到上依次是對流層,平流層,中氣層,熱層和散逸層。

    對流層和平流層沒有明確界限,它們共用7~11km的高度空間。

    中氣層和熱層共用80~85km高度的空間。

    散逸層就是2000km以上了。那裡的大氣可以外逃出去,所以也叫散逸層。

    飛機高度一般在對流層中,我們常說的臭氧就包含在平流層10km到50km高度的平流層中。

    而熱層中包含大量高能分子,所以溫度很高。在熱層中,越接近太陽,其溫度越高。

  • 13 # 兔斯基聊科學

    這個問題應該是從地面到大氣層最外層的距離有多少公里吧。因為地面之上就是大氣層啊,它們是緊挨著的,距離是零!

    地球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公里以上,被科學家們稱為“細細的藍線”。但是就是這條細細的藍線讓我們的地球變得與眾不同,讓地球變得生機勃勃!

    地球大氣層和太空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在距離地面2000公里到65000公里的高空仍然有稀薄的氣體。但是傳統上我們把大氣層1000公里以上的空間就稱之為外太空了。

    我們知道,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大層。你知道嗎?大氣層也是分為好多層的。大氣層中最接近地面的那一層叫做對流層。地球上的生物包括天空中飛翔的鳥類都是生活在對流層的底部。對流層的平均厚度為12000米。這一層的空氣最為稠密。地區上四分之三質量的空氣和90%以上的水汽都在這一層上。

    地球上的風雨雷電所有的天氣變化都是發生在對流層的。在對流層中氣溫是隨著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的,高度每增加1000米氣溫就下降6℃。這就是為什麼海拔在四五千米以上的高山峰頂終年積雪的原因。

    在對流層上面是平流層。平流層距離地球表面厚度大約是10~50公里。這一層空氣時水平運動的,晴朗無雲,因此飛機都在這一層上飛行。在平流層中有一層對地球生命至關重要的臭氧層。臭氧層可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不受太陽紫外線的傷害。

    平流層的上面是厚度為85公里的中間層,在往上就是電離層和散逸層。散逸層是地球大氣層的最外層,一般認為散逸層1000公里以外的地方就是外太空了。然而散逸層可以延伸到65000公里的地方。

    地球的大氣層就像裹在地球上的一層層毯子,在地球表面和外太空之間形成了一個緩衝地帶,避免了地球表面上環境發生劇烈的變化。很難想象沒有大氣層的地球能夠產生生命。

    散逸層的空氣及其的稀薄,空氣密度只有海平面處一億分之一,然而這裡溫度卻非常的高,可以達到數千度,這是為什麼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轉行網際網路學習it,學測試好不?女生,2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