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潔白的婚紗,除了浪漫,還有其他的意義嗎?
13
回覆列表
  • 1 # 生活五點半

    儘管自古以來全世界的婚禮都有慶祝活動,但是新娘在婚禮上穿結婚禮服才不到兩百年的歷史。新娘身著白色薄紗有拖尾的裙子的儀式起源於天主教。自古以來,一些歐洲國家就被神權所統治,人們不得不去教堂結婚,以得到神父或牧師的祈禱和祝福。這種儀式被認為是正式的受法律保護的婚姻,所以慶祝也一樣,新娘穿著白色的禮服去上帝面前證明自己的真誠和清白。

    十九世紀的西方,當女孩們結婚的時候,對禮服的顏色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直到1820年,白色才逐步變成結婚禮服廣泛使用的顏色。這是因為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皇穿著優雅的白色婚紗。自那以後,白色的婚紗成為正式的結婚禮服。現在,一些人並不理解婚禮的起源,因此也就有了一些創造性的巧妙設計出現。新娘的結婚禮服由粉紅色或淺藍色製成,美極了。但是,根據西方的習俗,只有再婚的婦女,結婚時可以使用例如粉紅色或天藍色,以示與首次結婚的區別。

    象徵純潔和神聖的白色婚紗伴隨著金髮碧眼西方人的步伐步入中國,短短不到一百年時間,西方人的結婚禮服顛覆著華人締結了幾千年的紅色嫁衣觀念。新娘們摒棄了鳳冠霞帔,脫下紅色嫁衣穿上了白色的婚紗。裙長及地、像傘一樣散開裙襬的婚紗,誘惑著每個女人的心,沒有哪個女人能夠經得起婚紗的誘惑。每個女人都曾做過各種各樣不同的婚紗夢,每個待嫁新娘都從心底期待穿上婚紗的那一刻。  

    一個女人,無論她是平凡還是美貌出眾,無論她是貧窮還是富有,穿上婚紗的那一刻,她都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因為在女人心裡婚紗賦予她的不僅僅只是美麗,還有幸福、還有期待、還有嚮往。

  • 2 # 使用者52673143403

    新娘為什麼要穿婚紗?

    婚禮雖是世界各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儀式,但新娘在婚禮上穿婚紗的歷史卻不到200年。新娘所穿的下襬拖地的白紗禮服原是天主教的典禮服。由於古代歐洲一些國家是政教合一的國體,人們結婚必須到教堂接受神甫或牧師的祈禱與祝福,這樣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禮服向神表示真誠與純潔。西方19世紀以前,少女們出嫁時所穿的新娘禮服沒有統一顏色規格,直到1820年前後,白色才逐漸成為婚禮上廣為使用的禮服顏色。這是因為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婚禮上穿了一身潔白雅緻的婚紗。從此,白色婚紗便成為一種正式的結婚禮服。

  • 3 # 大阪超哥

    不是說老外婚禮之前就不拍照片了。婚禮之前拍的照片都是不穿婚紗的,很多時候就是兩人穿著日常著裝,去大街樹林海邊、或者平時兩人常常去逛的地方玩著逛著,然後攝影師記錄這次兩人出去玩的過程。當然攝影師會在拍攝的過程中告訴兩人怎麼去做一些動作。

    傳統來說,在西式婚禮中,新郎和新娘穿著婚禮服裝(西裝和婚紗)第一次見面,應該是在中午(有時候是下午,但是至少是白天的)結婚儀式(ceremony)上,由新娘的父親(或者其他長輩)領著新娘進入儀式現場的時候。

    在這之前,新郎和新娘是不能見到對方穿著婚禮服裝的樣子,哪怕是照片也不行。我看到其他回答裡,有些也已經明白的說明了這點。所以常常看到在西式婚禮上,新娘和新郎剛見到對方的時候,都非常激動。

    現在老外年輕人中也慢慢興起了first look,就是新郎和新娘在儀式之前,單獨找個地方見一面。這樣做純粹是為了拍照。

    一般來說,first look是在婚禮當天,正式儀式之前一兩個小時,新郎新娘和攝影師先跑出來,避開家人和賓客,私下找個安靜的地方,新郎穿著西裝站著不動,新娘穿著婚紗從新郎背後走過來,然後拍一下新郎肩膀。新郎就激動的轉過來,然後攝影師卡卡卡按快門……

    這麼做稍微不太符合傳統,不過對婚禮攝影師來說比較方便,可以不受干擾的拍一些比較好的照片,有比較多的時間去指揮新人擺拍。

    做不做first look純粹是個人選擇,和攝影師商定就行,從拍漂亮照片的角度來說,攝影師一般會比較喜歡first look,因為這樣不像ceremony中會有人員、場地等等的干擾和限制,可以比較自由的拍。

    但是first look和題目裡說的國內新人在婚禮當日之前穿著婚紗拍攝藝術照片的習慣完全是兩回事。畢竟first look也是尊重在婚禮當天才第一次見到對方穿婚禮服裝的這個傳統的,只是時間稍微提前一點。

    在結婚儀式結束之後,新郎穿西裝、新娘穿婚紗再去哪裡拍照就完全自由了。有時候新人會偏好某些地點拍照,大部分新人會服從攝影師選擇的地方做外拍。

    這個階段的拍攝時長大概是一個下午的三個小時左右,需要在晚上的招待宴會(reception)之前結束,基本上是拍外景,就像是到處玩到處逛到處炫耀“我結婚啦”,然後順便拍照的感覺。

    但也有在室內(比如儀式現場,大飯店裡面等等)專門架起燈光來拍的。因為新娘的婚紗需要在招待宴會上接著穿,所以不能弄太髒了。

    晚上這個招待宴會也是累死攝影師的時候,要安排燈光,跑前跑後的拍。各種講話啊,聊天逗樂啊,first dance或者各種群魔亂舞啊之類的,最好都能拍到。在整個婚禮結束之後,如果新人覺得沒拍夠,就會第二天找攝影師再出來到處轉轉拍個照,這個時候就可以隨便拍,不怕弄髒西服或者婚紗。

    有些人看到老外穿著婚禮服裝在外面拍照,一般都是這些時間段內看到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說老外是拍婚紗照的,但都是在婚禮當天或者之後,而且基本上是在外拍,沒有棚拍。

    下面說些個人看法。我覺得沒必要說哪個好、哪個不好,只要自己開心,看到照片覺得漂亮,而且以後翻出來看覺得高興就行。

    西式婚禮這種當天的跟拍和擺拍,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私人訂製,攝影師需要根據各種臨場情況(時間,天氣,人流量,場地等等),隨機應變的安排燈光、抓拍或者安排擺拍,並且在後期處理的手法上也沒法一成不變。

    這樣拍出來的照片,很少有和別的新人結婚照雷同的,而且都是婚禮當天的真實記錄,之後翻出來看,會有一種記憶上的代入感。但是因為沒有比較穩定的拍攝環境,常常會出現因為燈光不穩定、變化快,婚禮流程有意外而不能保證每個場景都拍出很好的照片。

    國內(或者亞洲其他國家,比如南韓等等)的典型棚拍婚紗藝術照,新人可以換好幾套衣服,以各種場景當背景來拍,而且拍出來就像雜誌封面一樣漂亮。幾個小時之內,就像逛遍了埃菲爾鐵塔、金門大橋、各種城堡、圖書館等等地方拍照。

    因為拍攝過程比較流水線化,一般不會出什麼意外,而且服裝、化妝、人員、燈光環境等等都有保障,後期處理方法也相對固定,出意外的機率比較小,出片率有保障。

    只是這樣的照片拍出來,因為不是真實婚禮場景上的真實情感拍攝,再翻出來看的時候,可能不會有很強的代入感。而且隨隨便便就和別人拍的雷同了。

    當然,現在也有比較高階的定製婚紗,一幫人跟著你去外面各種打燈光、佈景、搖裙子等等,拍出來很多也都是大片,只要你有時間、能出得起錢。

    國內也會有婚禮跟拍,但是照片出來會感覺和西式婚禮很不相同。場地上來說,國外會在教堂,海邊,酒莊,農場等等地方,佈置起來其實不會很麻煩,而國內一般是在宴客廳,會場等等專門為婚禮而精心安排佈置的地方,而且如果是室內的話,很多時候還會有專門的燈光設計。

    國外的儀式和吃飯肯定是分開的,不光地點分開,而且有時候時間上也隔著好幾個小時。而國內大家都是坐在飯桌旁,看著臺上的新人舉辦婚禮,然後就上菜開始吃。當然還有各種的不同,這些不同讓國內和老外的跟拍照片拍出來感覺會很不一樣。

    我們看老外的婚禮照片,會覺得好看,有時候是因為那樣的照片可以把人帶入到婚禮現場,就像是自己真的參加一個我們平時沒法舉辦的婚禮一樣,覺得新鮮,有趣,有情感流露。

    畢竟國內普通人很難有機會辦一個結婚儀式和吃飯的宴會分開的正式西式婚禮吧。而我想老外看國內的婚紗照,也會覺得很好看很羨慕,因為他們很多人也不會有機會去拍出場景紛繁,畫面精美的婚紗藝術照。個人感覺就是一個圍城。

    訂婚照和結婚紀念日拍照都是類似於這樣,記錄的是平淡生活裡最甜蜜的點點滴滴。我告訴拍結婚紀念照的叔叔阿姨只管自己看花,不要管我,然後他們就像年輕了二十歲一樣,一邊逛著,一邊自然的給了我這樣的場景。

    氣氛十足的教堂婚禮。這一場算是有錢人家的婚禮了。這個教堂拍過不止一次,很有感覺。中午十二點左右進行的結婚儀式,總共大概兩個小時。五個小時之後,晚宴在開車十五分鐘之外的一個酒店裡舉行。

    儀式結束後,在教堂給新人休息的房間裡拍的定妝照。類似棚拍,卻是實實在在的跟拍,用的完全是自然光線。現在這位高挑美麗,端莊賢淑的新娘已經當媽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不著工作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