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松風閣書法日講
-
2 # 周明書法
沒有技巧,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帖子,搞清楚為什麼而臨帖:一學古人的技法,二磨自己浮躁的性子,三寫一手好字。如果老想著成名成家,多賣兩個錢你一輩子都臨不好。
-
3 # 崇拜王羲之
臨帖其實是一種模仿寫法,首先要清楚名家的特點,和書法氣質,例如二王,聖教序,主中鋒骨線較多,然而許多字也出自蘭亭,但與蘭亭墨跡本相差也很大,主要在碑刻時忽略了側鋒的轉折,例如聖教的,觀,盡,然而在王羲之的蘭亭,初月,
二謝,喪亂帖中可追朔到王書的真義所在,由於這些帖都是後世墨跡填臨,可在這三帖中找到幾位著名大家,如米芾,趙孟頫,鮮于樞,董其昌,這些行書名家的妙筆在於吸收了王書的起收筆法,和運筆過程的飄逸,沉穩,灑脫的度數,尤其米芾的八面出錢其實是王羲之在悲憤時寫下的喪亂帖,其筆法跳動得厲害,牽絲引帶,時而重墨,時而枯筆,一氣呵成,而趙孟頫則忠於蘭亭,對其用筆非常精到,然而趙力求變法,將蘭亭的崇峙入雲形態變成如虎伏深山的姿態,有一種撲勢獵騎的雄姿,
而董其昌,也取法於喪亂帖,也表現出獨特的筆鋒輕功,走的是飄逸行雲流水的灑脫,
-
4 # 鐵騎無聲
這是每個學書法的人都會遇到的,也是書法學習中的一個“必修”課!
一個學書人如果沒有“耐性”,說明他還沒有入門。不管軟筆還是硬筆,能耐住性子,一筆一劃寫上五百字,都是很難的。有一個學硬筆的朋友呈上他的作業,讓我點評。只是一搭眼就看出了他的“硬傷”。一篇二百多字的作業,只有第一行工工整整,第二行開始就有些了草…到了最後幾行,楷書竟然變成了“草書”一點模樣都找不到了。這種練習純屬浪費時間。
學書法最重要的是“進入狀態”!就是:端身靜坐、目不旁視、心無雜念、手應於心、心動手隨…。有些像氣功中的“入靜”。只要進入這種狀態,臨帖、創作都能心靜如水,一坐幾個小時,往往筆幹墨磬,而意猶未盡!
這是一種能力、也可以說是一種修為、一種境界。是靠長期磨練形成的。初學者可能半天“靜”不下來,好不容易靜下來,持續的時間也很短,稍一放縱,思緒又“天馬行空”不知跑去哪裡…。
獲得這種能力,就是靠長期的磨鍊。要說“技巧”還真是有一個,就是:磨墨。找一個大一點的硯臺和一塊墨。練習之前,計劃好時間,和需要的墨量,一邊加水一邊磨,重按輕研,同時可以讀帖。待磨出足夠一用的墨汁,再提筆著紙,進入狀態也就不難了。古人云:非人磨墨,墨磨人。就是這個道理!
-
5 # 書揚文化
對於樓主提出的這個問題“臨帖老是缺乏耐性” 其實是很多人在書法的學習中所面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書法的堅持的問題。
其實書法最難的就是一個堅持,書法本身不像是繪畫可以有很強的具象和抽象性,音樂更是可以使人們的心情舒暢,這是一種直觀的表達。而體育更是喊幾嗓子絕對是對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是一種震撼,而與這些相比書法卻是是及其枯燥的。
在古代的書法學習中,書法往往作為一種實用的存在,很少會像現在這樣這麼系統的去訓練,能夠昇華到藝術的高度的都是那些大文人、大墨客等等。我們現在的學習書法功利心太強,其實書法就是一種優雅的生活的表現和是一種心態的展示,就像是我們出門散散步、喝一杯清茶那樣,沒有必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即便是為了考學什麼的的,既然是考試就是有章法可以遵循的,只要按部就班的來就可以了,更是不要操心。建議樓主多換一種放鬆的心態來看待和書寫書法,這樣你的作品將會上到另一個高度。
-
6 # 千年蘭亭
臨帖生厭是很正常的事。人天天吃飯還有吃膩的時候,有時還想換下口味吃碗麵條。
臨帖生厭是有辦法解決的。
1、找一些正在臨習的法帖的資料,靜下心來看一看。這些資料可以是古帖的創作背景、臨習經驗,也可是後人的臨作。
2、找一些與正在臨習的法帖風格相似的碑帖,換著臨,保持新鮮感。
3、針對你所臨的鐘繇小措,建議你臨習一下漢隸。鍾字古意濃厚,而表現這種古意須掌握隸書筆法。你在這方面要加強。
-
7 # 劍飛齋主人
我分析題主提出的問題,主要是三個方面:
一是寫字時靜不下心來;
二是臨帖寫不下去;
三是是否到了“瓶頸期”。
我根據我的經驗,逐一說說,僅供參考。
一、寫字時靜不下心來的調整方法關於這一條,我的看法是,先分析是什麼原因靜不下心來。
如果確實是有雜事纏繞,當下必須儘快處理的,我想你應當先處理完事情再來寫字,若三心二意,根本寫不下去;
若有事但不是當下必須處理的,我的做法是“任念頭飄來飄去,不去管他”,先且寫著字。
當你寫著寫著心氣平下來後,那些沒考慮好的事情也許就會有了答案。《大學》中說“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最後,不僅字練的有滋有味,事情心裡也有了底,相輔相成。
如果只是單純的心浮氣躁,不妨先散散步、聽聽音樂、讀讀書、念念佛經,慢慢讓自己靜下來。
二、臨帖寫不下去的調整方法看您發的圖片,是在寫小楷。這個確實需要心靜。
我的建議有二個:
一個是實在寫不下去,就別勉強,先擱置一段時間。可以先以讀帖為主,好好想一想,臨寫中遇到的問題,“學而不思則罔”。
學書法,就是在學、練、悟之間不斷進步的。 二是換一本字帖再寫寫。練一個人的字,不僅僅是寫他的字,還要追根溯源,知其來處。
三、對於“瓶頸期”的看法 我認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瓶頸期”。剛才說到了,學書法,就是在學、練、悟之間不斷進步的。
每練一段時間,就會覺得難以進步,這就需要學習、需要悟,多讀書提高修養、多讀書論提高思想認識、多讀字帖開闊眼界,靜心參悟,豁然貫通,然後就會再進步,如此反覆。 單純從練小楷的方法上論,您可以看看我以前的一篇回答《練小楷有一段時間,不知如何突破?》,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以上文字僅代表個人觀點。
-
8 # 翰墨書道
臨帖缺乏耐性,根據個人的經驗,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興趣不夠,或由於缺少必要的成就感,故而缺乏耐心。二是疲勞臨摹方法不當引起的疲勞。三是不專引起的心不靜,故心緒不定,失去了耐心。
就以上問題略談一下自己的看法。興趣不足,主要是對書法的學習理解不深,看不學習書法對自己有什麼意義和價值,也可能是對學習書法的期望值過高。我們要端莊學習心態,要抱著學習藝術知識和提升自己修為的目的,減少一些功利和虛榮心,讓自己沉下來,不要好高騖遠。如果興趣感覺不好時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或和有共同愛好的同道進行一下交流,共同探討學習一下。不要呆板的鑽進死衚衕裡不出來。
二是學習書法要講究方式方法,這個問題王正良老師講的比較透徹,就是每天要控制好學習的度和量,不要打疲勞戰,感覺到了即將疲勞時就不要再去臨摹練習了,可以閱讀一些有關或甚至無關的書籍,做些與藝術無關的其他事情,使得自己的心裡狀態保持一個新鮮的感覺。特別是有些久功不下單位問題,就不要生搬硬套的繼續,適當做一下冷處理。待狀態被調整過來了,在繼續。
三是被生活或工作中的其它事件影響,故而失去了耐心。
其實上面所說的不一定是根本的原因和問題癥結所在,只是個別人的一些不良的心緒或狀態。
關鍵是培養良好的興趣習慣,好的習慣一但養成,也就不會出現上述問題了。一但習慣了,每天不去認真耐心的完成學習作業,會感覺缺一些什麼一樣。就像一些愛交朋友的人那樣,每天不和幾位朋友見見面,聊上幾句,心理就不舒服一樣。學習書法也一樣,一但成為習慣,就不會出現題主說的那種情況了。我就見過一位書法家,他告訴我,他自己對寫字有癮,每天不寫幾張字,就好像那天沒有吃飯一樣。
回覆列表
一、人之常情
臨帖會出現厭煩現象這個是普羅大眾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相當普遍。包括我自己在練習書法的時候,有時候也會非常的焦躁煩悶有時候特別不想去寫。這個時候,即便是硬撐著下來,效果也不會太好。
二、熱戀期至於你在問題描述裡面談到的熱戀期問題,我覺得還是有的,當然不獨獨在書法上,其實我們幹很多事情都有一個衝動期、三分鐘熱度,這個熱度一般來說不僅僅是我們缺乏耐心所導致的,也和我們自身的一些方式方法、效果有關。
三、瓶頸期瓶頸期也是存在的。比方說我們練習某一家的書法,就拿顏體書法來舉例子好了。顏的書法特點是入門容易,想要寫好,寫到很高的水平很難,這裡就存在一個瓶頸期的問題。這個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顯現的。
四、破局而出我覺得想要突破這些難題,雖然看上去非常不容易,但是隻要我們掌握了對的方式方法,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厭煩情緒——一般來說,我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採取的方式是:輕微的厭煩情緒可以透過短暫的休息、喝水、聽音樂、吃點零食緩解。如果是比較重的厭煩,我會選擇去運動,跑步,然後去有意識的看一看名家大作,欣賞他們的美,用書法那中特有的美感來激勵我激發我的熱情,這個方法屢試不爽。
熱戀期——熱戀期的本質是不能長久,三分鐘熱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的方式是學不好書法的,因此,我覺得要想解決堅持問題只靠毅力和意志力是不夠的,要自己從內心裡去熱愛書法,真正瞭解書法,喜歡書法,這樣不管怎樣,你都不會忘了他,也不會有三分鐘熱度了。
瓶頸期——瓶頸期的問題就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了,一般而言,瓶頸期的選擇無非是兩種,一種是果斷擱置,這種情況僅僅是用於長期、長時間得不到進步,水平一直不高不低的人。先擱置一段時間,然後學習其他書法開拓視野,這樣回過頭來再去學習也不遲。另外一種是堅持不懈,這種情況的人是水平很不穩定,忽高忽低,需要堅持不懈的深入研究,瓶頸期也就克服掉了。
以上就是我對學習書法過程中幾點問題的看法,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