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彩老師

    1.普遍現象。許多地區的小學、中學,還有高中,都有實驗學校,或者創新班、實驗班之類的,他們就是透過提前招生,將大部分優異成績的學生先招去,結果無論是考試,還是知識競賽,肯定是他們學校的綜合成績優於其他平行學校成績。所以,好的學生想往實驗學校去,好的老師也想往實驗學校去。曾經一度造成教學資源不均衡。

    2.實踐證明。平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也是老師最不喜歡最擔心的事,比如說平時班級成績還可以,但中途轉學過來幾個差的學生,那班級學生的總分和平均分,一下子就被拉下來了,馬上就落後於其他班級。在工作中雖然不進行排名,但是老師的面子掛不住呀!

    所以孩子的成績好壞肯定會影響到學校和老師的。但是是不是成績差的學生一定就會造成特別差的影響呢?我認為有時候也不其然。

    低基礎,高空間。我曾經就教過年級中最差的班級。接手班級後,我就向原來班主任打聽班級學生原來情況,將班級中行為差的、學習差的學生,排摸清楚,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在工作中有針對的,對這些同學進行家訪及個性輔導。經過我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班級各項成績提升的速度相當快,我也因此在學校全體師生的評價中,好老師的印象提升相當快。

  • 2 # 鄔老師英語視角

    眾所周知,一個學校的好壞由三個因素來決定:生源,師資和學校的管理和理念。生源決定老師的成敗與學校的存亡。所以,社會各界人士都越來越關注生源劃分的問題。教育部門也力爭能夠公平分配生源。

    那麼,生源的好與差,對學校以及老師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

    一,生源對老師的影響。

    在一線,所有老師都會感慨生源的力量。因為生源的質量,決定老師的成敗。

    (一)好的生源成就老師的一生。

    在教育教學中有這麼一句話:教學相長。好的生源逼迫著老師必須提前備好課。否則,老師的知識量就滿足不了好學生的學習需求。反過來說,好的老師又能把好學生的內在潛能挖掘出來。這樣看來,即使不是畢業於名校的老師,教到好的學生,也會越來越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成就一生的教師生涯。

    (二)差的生源否定老師的自我價值。

    有很多老師滿腔熱血備好課之後,上課卻無的放矢。每個老師都知道因材施教這個道理。一個老師即使水平再高,遇到基礎差的學生,也不能完成課堂教學目標。高難題講了也沒人能聽得懂。久而久之,這樣的老師備課時,也就不再準備高難的知識點。即使是名校畢業的老師,長時間不講解高難的題型,自身水平也會下降。“教學相長”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三)差的生源導致老師上班倍感艱辛。

    在農村的中小學當中,有很多學校由於生源不足,而不得不合並學校。這種情況在村小尤為嚴重。這就使得這樣學校的老師上班變得尤為困難。每天都要往返於遙遠的家校之間。有的學校由於條件有限,還提供不了午餐和午間休息的地方,使得老師倍感艱辛。

    (四)差的生源能夠導致民辦教師失業。同時也使得鄉村的代課老師丟掉飯碗。

    生源是學校運轉的脈搏。沒有生源,學校就運轉不下去。尤其對民辦學校。目前村小還存在的大量的代課老師。村小的合併,必然導致部分代課老師沒有了工作,丟掉了飯碗。

    二,生源決定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社會影響力和生死存亡。

    針對於教學效果來說,好的生源遠比好的師資隊伍要重要。上文中我們提到了,好的生源鑄就精銳的師資隊伍。好的生源和精銳的師資隊伍相協作,必然會出現高的教學質量。高的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生存下去的資本也是一個學校社會影響力的具體表現形式。

    對於民辦學校來說,生源就決定了這個學校的生死存亡。所以,就會出現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搶學苗的現象。這種現象在高中中尤為突出。因為高中直接面臨高考,高考的升學率直接影響一個學校的聲譽。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生源的好與差”對學校以及對老師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應該說是起決定作用或咽喉作用都不為過。

  • 3 # 寧二可

    先說結論,很大,個人認為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作為家長,我當然想認為師資才是關鍵,畢竟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孩子成績差是老師不會教!但是作為教師的家屬,我認為生源質量對於學校和老師來說是最重要的,畢竟好老師教出好學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生源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好壞,當然好的生源也能成就一批名師!

    作為家長、主管部門、社會,評價一個學校的好壞,很簡單,成績!如今每個學校都設立或者變相設立了重點班和普通班,重點班是把成績好的學生集中在一起,享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而普通班則不然。學校致力於培養頂尖人才,只要學校考試分數高,高分人數多,人們認為該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師資隊伍是優秀的,至於說學校能為多少成績差的學生提高分數,who care?不然那些民營學校的老闆拼命砸錢搶優質生源是為了啥?比如“免費上學”、“每年發獎學金”、“考上北大、清華給獎金”等等。而公立的學校沒那麼大許可權砸錢,所以好的生源都被民營學校搶走,名校牛校都成了民營,公立越來越差就是證明!說回老師,很多名校的名師和非名校的老師其實曾經都是同學,只是因為當初選擇去了不同的學校,有的非名校的老師上學時可能比那個現在的名師更優秀!

    生源和師資永遠是學校和家長口中的話題,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好的學校可以招到好的學生,考出好的成績,然後形成良性迴圈。而好的老師,好的管理可以培養出好的學生進而也形成良性迴圈。

  • 4 # 珠三角小老師

    生源可以說是一個學校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生源,即使有再優秀的老師也是白搭。

    一個學校要發展起來,至少三大要素:生源,師資,管理。

    可以說生源是排第一位的,比如中考錄取分數兩個學校平均分差個100分,差的那個學校不管怎麼努力,只要高分的那個學校管理正常,基本都是無法翻盤逆襲的。

    要承認人是有智商差異的,承認這種差異性,因材施教豈不更好。

    所以現在各個學校都想方設法掐尖子生,透過各種自主招生考試的辦法招特長生,其實都是為了把好生源積聚過來。

    有了好生源,教育成果才能比較容易一些。

  • 5 # 三味聊教育

    我們是農村鄉鎮普通初中,生源分配是這樣的:

    按小升初考試成績,全縣排名前20%左右的學生被縣實驗班選招走後,餘下的學生則按鄉鎮劃片錄取

    大家都清楚:現在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升初時,不管學生考了多少分,甚至包括個別根本不參考的,都將統統升入初中。

    以下是我校2019年秋季學期初一新生分班後的某個班級全部學生的入學成績情況表。

    (注:英語科按70%計入總分;另有2位未參考學生的“總分”因分班排序時操作有誤,應為0分。)

    如果你是該班的任課老師,有何感想和打算

    我們老師長期教這種班級,總結出一個“寶貴”經驗——

    班裡最令老師省心的,有二類學生:

    一是成績優秀者,他們會主動配合老師的任何教學行為;

    二是成績很差者,他們從不會接受老師的任何教學行為,管與不管一個樣

    當然,對於這些學習基礎很差的學生,如果僅僅是不想學習,還好些,如果他們在紀律上也從不聽從老師的管理,那麼,這個班真的就糟透了!

    每年分班後,據說有些班主任的運氣特好,而有些運氣特差:本來是平行分班,可還是難免“雙差生“扎堆某個或某幾個班的情況

    說實在話,我們的老師絕大多數是負責的,但面對這些“差生”往往也是無術迴天。

    “三味”教的是政治,對於這學“差生”還好辦些;而對於數學、英語這些極需基礎的學科,老師真的太難了!

    如果某些長期在名校教書的老師,水平很高,能力很強,讓他們來教這些學生,或許起初時會有些效果。但是如果無法讓他們看到升學的希望,那麼,他們肯定會很快又回到”解放前”。

    所以,再優秀的老師往往也拗不過太糟的生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迪有淚痕和外耳炎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