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芳墨豔

    可以說,胡蘭成就是這樣的人。

    長期以來,許多讀者對於胡蘭成的瞭解,停留在兩個方面。一是胡蘭成曾是汪精衛偽政府的筆桿子,無氣節的漢奸。另一方面,他是擁有八個女人的痴情,自己卻是用情不專的無品文人。

    被打上了這樣標籤的人,他的作品自然也很難被接受。

    但是,只要你讀過他的文章,你就不由得被他的才華所吸引。

    我看過他的第一本書就是“今生今世”。如今這本書都被我翻爛了,真的是廁上、枕邊、餐桌旁,一字一句都細細琢磨過。 他用清豔婉轉的筆觸,緩緩回憶自己漫長的一生,從故鄉嵊縣的記憶開始,那是一個桃花爛漫的江南小鎮,有青青陌上桑,有熱鬧的戲文,有過年時節的繁花似錦,有舊時婚嫁的綿綿情意,然而一旦離開,終其一生,遊子再未返鄉,“我不但對於故鄉是蕩子,對於歲月亦是蕩子。”讀他的文章真的挺過癮,文中典故佳話,戲曲俚詞,佛經禪理融會貫通。思維靈動,天馬行空的直覺與頓悟,隨處可見。

    怪不得文學界曾經這樣高度評論:從林語堂、梁實秋、錢鍾書直到餘秋雨,才子散文,胡蘭成堪稱翹楚,其人可廢,其文卻不可因人而廢。這本書,當年有人向余光中推薦,說是“慧美雙修”,賈平凹讀罷,也著實稱讚了一回。卜少夫有對胡氏文章的看法,他認為“都說張愛玲才氣高,其實胡蘭成才氣更高”。江弱水讀完後,也差不多同意了胡蘭成為中國散文別開生面的說法。

    讀完,<今生今世》,你甚至要原諒他的用情不專了。胡蘭成之於女人,就如同賈寶玉之於女人一樣。一樣的懂得,一樣的愛惜,一樣的成為女人命中的魔星。他與張愛玲,是於千萬人當中相遇並且性命相知的,所以才令張愛玲在夢中喊出“蘭成”二字。好多人都說張愛玲愛他不值,我倒覺得,人世的事,百年亦何短,寸陰亦何長?你儂我儂,不過一個情字,而知最難得。除了胡蘭成,不會有第二個人會說張愛玲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

    但是,你讀著讀著又會懷疑,他究竟有沒有真感情。彷彿哪一個女人他都愛,可離開時又那麼理直氣壯。他的那一套是非觀讓你不能認可,可又不知道從何反駁。胡蘭成的招毀受謗,老實說,多半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在《今生今世》裡,再不堪的事,他都一五一十的,寫得詳詳細細,讀者一讀,不由得憎惡起來。於此,胡蘭成當然明白,但他卻毫不在意。

    晚年的胡蘭成,他的理想並不僅僅是當一個文學家,“建立起新的學術體系才是他的追求。”所以上世紀70年代胡蘭成到臺灣文化大學任教授,講的課便是《華學、科學與哲學》,也是在那一段時間,先後寫成了《中國文學史話》與《禪是一枝花》等著作

    胡蘭成一生乖舛,毀謗無盡,死後至今,仍是一身罵名。當真如弘一法師所說:悲欣交集。悲的是他為何是如此模樣在世為人,欣的是居然有這般文字傳世。胡蘭成文筆輕靈圓潤,用字遣詞別具韻味,形容詞下得尤為脫俗。然而,國破山河殘,他卻為五斗米折腰,在汪精衛那裡任偽職,做漢奸,喪失了華人的氣節,真的是“其人可廢,其文不可廢。”

  • 2 # 白米48

    人品不好,不要交往。人品不好能寫出好文章嗎?我懷疑!如果他有鬼才,只看他的文章就好了。像英國的培根,他的文章很好呀,人品很差。我只看他的文章就好了。

  • 3 # 醉眠芳草

    作品與人品問題,向來是讀者爭論的焦點問題。個人的看法是:讀作品時,以作品帶給我們的直接感受為主;與寫作的人相交時,以與人相處時的感受即人品為主。

    首先,你讀了一部好作品,它可能帶給你知識、快樂、感動、陪伴、反思等等有益的東西,這些就已經足夠了。就像錢鍾書說的,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如果執意去了解作品背後的人,無論他的人品好與不好,都會令你的感想不再純粹,收穫的快樂也難免摻入了雜質。

    其次,作家的人品有時候也很難評判。白居易有詩曰: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對一個人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是很不容易的,有時候作家的某些言行流傳出來,但其中的說法不一定客觀公正;而且人無完人,一個人在一方面的表現有問題,其他方面不一定沒有優點。如果因為對一個人的看法而影響了閱讀的質量,是否得不償失呢?

    最後,如果與人相交,則無論作品如何,人品是要著重考慮的一點。道不同,不相為謀。如果兩個人不能誠心以待,沒有精神上的共鳴,那麼是相互理解和相處長久的,也失去了做朋友的意義。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與正直的人、誠信的人、博聞廣識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反過來說,與人品不好的人交朋友則有害無益。

  • 4 # 醉美木瀆

    人品好不好實際上和文筆優不優秀沒什麼直接關係,人品好,文筆好自然是難得,文筆極好,人品極差的人卻也是有的是。

    一個人的才情和品德常常是不匹配的,才華橫溢,聲名狼藉的文人歷史上有的是。只是這些人妙筆生花寫出的文章都被後人“封殺”了,現代人很難看得到,讓我們很多人都誤認為古人“德藝雙馨”,近代才開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其實是誤解古人了,“其實壞人代代人,現代未必特別多”。

    比如說,現在還跪在岳飛墓前的秦檜,秦檜的官位可不是花錢買的,也不是拍馬屁拍出來的,他是正經的科舉出身,政和五年,秦檜進士及第,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只有一甲進士,也就是狀元,榜眼,探花才能被稱為進士及第,也有人說,秦檜其實就是那一年的狀元,不管怎麼說,秦檜是當年全國考試的前三名是沒錯的了,同時秦檜還進入全國最高學府太學任職,因此,秦檜的才情文筆肯定是不錯的,著有《北征紀實》。

    除此之外,我們現在常用的宋體字也是秦檜發明的。如果不是因為秦檜的人品與名聲,相信秦檜會成為一個舉世皆知的大書法家,可能“宋體字”,也會以秦檜來命名。在處理公文中,秦檜發現來自全國各地的公文字型不一,很不規範,秦檜本人對徽宗的字甚有研究,因此在仿照徽宗“瘦金體”字型的基礎上創造出了一種獨特字型,工整劃一,簡便易學。他用自己創造的新體字謄寫奏摺引起了徽宗的注意,徽宗下令秦檜將其書寫範本發往全國各地,作為官方字型推廣。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一說明朝著名奸臣嚴嵩。嚴嵩是明朝的權臣,深得嘉靖皇帝信任,據史料記載,他善於斂財甚至讓自己的兒子當助手,父子二人被人們稱為“大丞相和小丞相”,對於家裡的財富,他的兒子這樣說“朝廷沒我富”。

    嚴嵩起初是因為給嘉靖皇帝寫青詞而逐漸受到皇帝重視的。青詞又稱綠章,是道教舉行齋醮時獻給上天的奏章祝文,要求形式工整和文字華麗,青詞極其難寫,但是嚴嵩寫青詞往往片刻即成,而且總能切中嘉靖皇帝的心意。下面是小編在網上找到的出自嚴嵩手裡的青詞文章,不說別的,字能認齊的的同學可以舉手表揚自己一下。

    帝圜丘兮垂,寶露之穰穰。何先後之一揆,兮信感通之不爽也。歌曰:”倬彼景雲龍之翔兮,熒熒煌煌爛天章兮。天心寵嘉,聖孝備兮,聖德廣運望如雲兮,臨照四方光八表兮,於萬斯年旦復旦兮。--出自嚴嵩《鈐山堂集》

    更鮮為人知的是嚴嵩的書法水平相當高,杭州西子湖畔岳飛墓旁邊的“滿江紅”就是嚴嵩的作品,清朝順天府鄉試貢院的大殿上“至公堂”三個字也是嚴嵩當年的題字,乾隆皇帝曾經想把它換掉,但卻沒有一位大臣的書法能比得上嚴嵩,最終只能作罷。

    文筆好壞本身就與人品無關,看一個的人品,還是要看這個人的做事為人如何。特別是現代,行文主張實用,落筆務求通俗,早就不是“文章千古事,妙手偶得之”的年代了。

    自從新文化運動之後,中國文壇的文風就開始轉向了,白話文逐漸大行其道了。到了現代更是推崇流暢輕鬆的寫作風格,即使在某些機關存在的“新八股文”,和真正的八股文比較起來,真算得上是小巫見大巫了。

    說道這裡,小編無意之間看到一條有關郭沫若先生趣聞,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郭老先生的才華無需介紹,自然是很難得的,但是無論在公眾視野,還是在私人生活領域,郭沫若道貌岸然之性,劣跡昭彰之行早已為人所不齒。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萬馬齊喑,民不聊生,波譎雲詭的政治風雲卻讓郭沫若如魚得水。彼時,他出神入化、風生雲起的表演驚世駭俗。他的種種劣跡,早已昭然若揭。

    林語堂評價“郭沫若集天下肉麻之大成”倒也貼切。有人認為將蘇雪林送給魯迅的“玷辱士林之衣冠敗類,二十四史儒林傳所無之奸惡小人”轉贈郭沫若似乎更恰如其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的綠茶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