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個人感覺趙匡胤根本沒有對幽雲採取過任何實際行動
14
回覆列表
  • 1 # 南北鎮撫司

    太祖同時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軍事計劃和和平贖買計劃。為此設立了專項資金庫,。同時積極準備遷都洛陽以支撐北方用兵。可惜燭影搖紅,一代英主崩猝。繼位之太宗庸才也。改變了太祖的戰略,盲目開戰,高粱河折戟,從此燕雲十六州成為兩宋三百年之夢。

  • 2 # 希望29529661

    不是沒有計劃,是受挫了。宋軍機動性不足,對付遊牧民族的騎兵沒好的辦法。初期站果還是可以的,後期戰線太長以後糧道被斷,以至兵敗。

  • 3 # 醇酒醉影84912579

    這個問題問的太業餘,趙匡胤剛奪位建立宋朝的時候,中國還是五代十國大分裂,他的統一全國的方針是先南後北,收復燕雲十六州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統一南方的同時設立了封裝庫,到南方統一完,他拿封裝庫的錢去向契丹贖買十六州,如果行契丹不同意,就武力去收復,但他剛剛統一完南方,就駕崩了,後面的還沒來得及實施,他的繼任者趙光義,水平太低,打了兩仗,全是大敗,宋軍受到很大打擊,精銳盡失,趙光義也從此談遼色變,從此不再提收復燕雲之事,所以終宋一朝,幽雲之地一直都在外族統治之下

  • 4 # 夷梁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包括燕(幽)、薊(jì)、瀛(yíng)、莫、涿(zhuō)、檀、順、雲、儒、媯(guī)、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

    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自古以來燕雲十六州都是一塊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得之則北方可享時代安寧,失之則中國歷史就此改寫。

    五代十國時期(依次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一開始都是中國的幾個藩鎮你爭我奪的事,但是到了後晉高祖石敬瑭這裡,為了保命竟然把契丹人拉了進來,其最終的代價就是割讓燕雲十六州。其後的後漢劉知遠,後周的郭威、柴榮都致力於收復燕雲十六州,然而這幾個人都是死在戰鬥的路上。

    作為有能力結束五代紛爭的宋太祖趙匡胤難道就不知道這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麼?

    顯然不是,趙匡胤作為五代的終結者,從坐上皇帝那一天起,就已經開始計劃統一天下了,燕雲十六州赫然在列。但是與契丹人多年的較量表明,契丹人的騎兵來去如風,機動性強,想要給他致命性打擊並不容易。此時南方還未安定,存在著諸多割據政權,根據“柿子還是先挑軟的捏”,“小嘍囉們降他一個是一個”的道理,先蕩平南方才是上策。

    果然,宋太祖先後平定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接下來就是北方的燕雲十六州了,此時雄姿英發的趙匡胤制定了一個收復計劃。先設立一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待攢夠三十萬了,就派人去契丹商議把燕雲十六州贖回來,若是不肯就散盡這三十萬招募勇士,強行攻取。這招先禮後兵,先軟後硬的確是個很好的計劃。

    但是天不遂人願,宋太祖趙匡胤於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豈料隔日清晨,趙匡胤離奇暴斃,至死未能實現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宏願。

    而後的趙光義繼位後也只能平定北漢,至於契丹這塊硬骨頭根本啃不下來。待到宋真宗繼位後就更不能提了,真宗時期的將才和武備都不如前,到最後不得不與契丹定立澶淵之盟,每年三十萬歲幣的養著契丹,才算是結束了兩國持續四十多年的戰爭,更別提收復燕雲十六州了。

  • 5 # 君言諾

    別說趙匡胤想收復燕雲十六州,郭威、柴榮何曾沒想過大統一,無奈出師未捷身先死。大宋建立時,大多數認為宋如後周一樣,是個政權小國,沒想到他強大了,但是太祖皇帝死的早了,死時還有北漢,他遺憾的不止十六州。太宗在位時,也想收復十六州,無奈契丹太強大,後世一直念念不忘,但也無奈,因為還有重文輕武,所以軍隊強大不了,何提收復故土!

  • 6 # 談古論金

    趙匡胤當然有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計劃。

    燕雲十六州具體包括這麼一些地區:幽(今北京)、薊(今天津薊縣)、瀛(今河北河間)、涿(今河北涿州)、莫(今河北任丘))、檀(今北京密雲)、順(今北京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媯(今張家口市懷來與北京延慶境內,已為官廳水庫淹沒)、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寰(今山西朔縣東北)、朔(今山西朔縣)、蔚(今河北蔚縣)。整個地區燕雲十六州東西長約600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面積120000平方公里,正好約相當於南韓或福建省的面積。

    從地圖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十六州自東向西包括了今天的天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基本上都分佈在長城的內(南)側,也即長城這條中古中國重要軍事防線背後的戰略支撐點,其中瀛、莫二州已深入到河北腹地數百里。失去了這一片山勢險峻的地區,中原王朝的整個北方就失去了防範阻擊“胡人鐵騎”的天然軍事屏障,遊牧民族騎兵武裝南下千里一馬平川,中原從此門戶洞開。

    因而收復燕雲十六州是擺在中原王朝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史載:

    太祖別置封樁庫,嘗密謂近臣曰:“石晉(後晉石敬瑭)割幽燕以賂契丹,使一方之人獨限外境,朕甚憫之。欲俟斯庫所蓄滿三五十萬,即遣使與契丹約,苟能歸我土地民庶,則當盡此金帛充其贖值。如曰不可,朕將散滯財,募勇士,俾圖攻取耳。”

    數目的說法各種記載有所不同。

    有史料記載趙匡胤的想法是在儲滿五百萬緡時,向契丹贖買燕雲十六州;如果契丹不肯,便把這筆錢作為戰爭經費。

    但對於如何使用封樁庫經費作戰,史書中趙匡胤的言論比較一致,即所謂:

    我以二十四絹購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過十萬人,止費二百萬絹,則敵盡矣。趙大,您也是個領兵將官出身,怎麼會有這麼兔羊的想法?決定戰爭勝敗的實力對比,和綜合國力有關,也和具體的戰略戰術和軍事組織力執行力有關,金錢和其有著強相關,但顯然不是這樣簡單的算術關係。

    要是這麼就可以,乾德元年(963),宋滅後蜀之戰,兩路宋軍一共5萬或6萬,蜀軍14萬(十四萬人齊解甲),後蜀位於天府之國,幾年的財政收入就有100萬緡,要是趙匡胤的“演算法”成立,後蜀後主和王昭遠只要拍出200萬緡,則宋軍就全部玩完了?後蜀就轉危為安了?

    如果趙匡胤真是這麼想,那麼即使天假其年,他的北伐也是很值得擔憂的。

  • 7 # 七片天空

    趙匡胤還沒統一全國,當時北漢還在,而且北漢與契丹是盟友,如果不滅北漢而去收復幽雲十六州,會腹背受敵。北漢是趙匡胤死後,太宗趙光義好不容易滅掉的。太宗軍事才能此趙匡胤差遠啦。太宗北伐想收復幽雲十六州,卻大敗而歸,屁股還中了一箭。從此後北宋各位皇帝打消了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打算。如果趙匡胤多活一些年,有可能吧。畢竟太祖是在不斷征伐中成長起來的開國皇帝。

  • 8 # 喜歷史

    太祖建立封樁庫,從稅收等收入抽取存入,待積攢夠一定數量同契丹人協商,打算和平贖回燕雲十六州,若不成則用此筆鉅款招攬勇士,武力奪回,但天不假年,燭影搖斧光閃,壯志未酬,壯年崩逝。此後太宗繼位,此人薄情寡義且志大才疏,妄圖憑滅北漢之餘威收復燕雲,結果折戟高粱河……有宋一代,燕雲成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2018年的NBA總決賽有可能是哪兩支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