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我孤獨
-
2 # 為國釣魚
看了之前答案不禁想笑
兄弟,費這麼大勁替太祖洗地,賞錢幾何?
“瓊少有勇力,善射,隸太祖帳下。周顯德中,太祖從世宗南征,擊十八里灘砦,為戰艦所圍,一人甲盾鼓譟而前,眾莫敢當。太祖命瓊射之,一發而踣,淮人遂卻。及攻壽春,太祖乘皮船入城濠,城上車弩遽發,矢大如椽,瓊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瓊股,死而復甦,鏃著髀骨,堅不可拔。瓊索杯酒滿飲,破骨出之,血流數升,神色自若,太祖壯之”~《宋史.卷259.張瓊傳》
後周徵南唐,灘砦之戰,張瓊一箭解太祖圍;壽春之戰,張瓊以身相護戰友太祖
張瓊是太祖妥妥的救命恩人,是太祖值得信賴的創業小夥伴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太祖的親弟弟趙光義升開封府尹、同平章事,留下了殿前司都虞侯(從五品)的職位,太祖認為:“殿前衛士如狼虎者不啻萬人,非瓊不能統制”~《張瓊傳》,命張瓊接任
杯酒釋兵權後,禁軍實際分為馬、步、殿前三司,因高層空缺,張瓊品級雖低,卻也躋身禁軍四巨頭。
可見張瓊在太祖心裡還是有份量的
乾德三年(965年)八月,禁軍無品小校史珪、石漢卿誣張瓊罪四:擅選官馬乘之;納李筠僕從於麾下;養部曲百餘人;誣毀皇弟光義為殿前都虞侯時事
“上怒,令擊之,漢卿即奮鐵撾擊其首,氣垂絕,乃曳出,遂下御史府案鞫”。據《宋史.太祖本紀》載,張瓊死於“自盡”;《宋史.張瓊傳》、《續資治通鑑長編》載,張瓊死於“賜死”
張瓊死後被抄家,發現他家只有三個僕人,太祖就賞了些錢給張家,表示慰問,也沒有追究史珪、石漢卿誣告之罪。
不管怎麼說,忠勇名將張瓊就這樣死了
兩個受寵小人告一狀就殺掉有過命交情的大將,太祖傻極?非也!若非趙普相勸,太祖的異姓兄弟、禁軍另一巨頭、殿前司都指揮使韓重贇也會被殺
乾德五年(967年)初,有人“譖重贇私取親兵為腹心”,太祖大怒,尚未查證便欲立斬,趙普諫曰
“親兵,陛下必不自將,須擇人付之,若重贇以讒誅,即人人懼罪,誰復為陛下將親兵者”?
雖然太祖沒殺韓重贇,但隨即解除了他在禁軍中的職務,出為彰德軍節度使
敲黑板:趙普的諫言明明提到此乃“讒”,韓重贇依然丟了禁軍軍職;若非顧慮“誰復將親兵”,估計老韓和老張的結局沒兩樣。
接替張瓊出任殿前司都虞侯的楊信裝了十一年啞巴,穩坐重位,富貴終老
再看狀告文官是什麼後果
雷德驤告趙普“司法不端”,證據確鑿,太祖大怒,聲稱要弄死雷德驤
史珪曾誣陷德州知州梁夢升迫害刺史郭貴的家人,太祖一眼識穿,道出其中玄妙,嚇得史珪很是老實了一段時間
俗話說“關心則亂”,太祖以禁軍起家,當然視禁軍為“禁臠”,豈容他人染指
太祖認為“(文官)眾皆貪濁,(為禍)亦未及武臣一人也”。防範武將造反,是鐵血大宋三百多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凡有關武將不軌之言,皆採取“寧可信其有”的態度
對於手無縛雞之力,空長一張大嘴計程車大夫們當然可以寬縱厚愛,以搏“仁義”之名。所以立家法刻誓碑表示絕對不殺公知的太祖只殺了八十八個略表敬意
不可否認的是:在宋朝,深入研究四書五經的人比其他人都過得舒坦,成天舞刀弄棒的人比其他人都過得悲催
然而,你也配姓
???再說張瓊之死,被誣陷的四條罪名中
一、二條最多算違紀,不會使太祖動殺機
第四條,“誣皇弟光義……”有問題,親王+京尹是五代皇儲標配,可以推想,當時太祖是把皇弟當皇儲培養。“你張瓊誣衊未來的皇帝,莫不是在為自己登基造勢”?
第三條,“蓄養部曲百餘”,幾乎就坐實了第四條。“你張瓊居然已經在培養班底了,此時不除,更待何時”?
哦,冤殺?沒事!反正這種驕悍武夫養在身邊遲早是禍害。他救過朕,今後會不會挾恩邀寵?會不會尾大不掉?剛好借這個由頭……防範於未然嘛
太祖性子寬仁,往事風輕雲淡,很快便對此事釋懷了
回覆列表
不是他一個人,每個開國君主都是心狠手辣的人,最是無情帝王家,不是救命恩人就是親人也一樣,只要是造反者就是規矩秩序破壞者,成功後沒有轉型成功,定位不準確的都會被清除,近代史是五千年集大成,環環相扣步步算計,每個敵人都被羞辱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