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籃球燃燒歲月
-
2 # 你知道灌籃嗎
首先,聯盟好像不是特別為了針對奧尼爾才設定3秒區的違例,之前好像就有,只是奧尼爾突然崛起,內線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強,然後又做了修改。才逐漸形成現在的局面。三秒違例又分進攻三秒,防守三秒的!
無論如何,簡單說下三秒規則。根據我玩2k遊戲的經驗來說吧,我主玩內戰。進攻三秒是指:攻方隊伍有球員在三秒區內持球或者不持球超過三秒的,視為進攻三秒(官方解釋的無球隊員好像指,將要參與進攻,或者有進攻意圖的球員)這他麼誰分得清哦!防守三秒是指:守方球員周圍沒有進攻球員時,在三秒區超過3秒的,視為3秒違例!額,大概意思就是,如果我在防守奧尼爾,他站在三分線呢,我在三秒區傻乎乎的,在周圍沒人的情況下呆了三秒,那我就違例啦。但是,如果我天生神力,在三秒區裡頂防奧尼爾,而且我頂住了,硬撐了超過3秒,屹立不倒!這種情況,是不判三秒違例的!這裡只是簡單說下大概,nba肯定是有更仔細的說明的。籃球一開始的時候,應該是小個子的運動,是一項投籃的遊戲。誰投的準,誰厲害,誰得分多。但是,就像"進攻贏票房,防守贏冠軍"的俗語一樣,"越靠近籃筐的地方,得分越容易"!也是不變的真理。
奧尼爾之前的三秒區肯定一樣是為了限制內線巨獸的。這裡不得不提奧尼爾之前的兩位遠古內戰神獸了。
第一位天皇巨星:喬治麥肯他的出現直接打破了之前小個子天下的局面,真的是鶴立雞群!帶領湖人7年6獲總冠軍。就是影響他,聯盟對三秒區進行了擴大,但是僅僅是擴大,並沒有實質性的限制!所以對他的影響不是太大依舊稱霸內戰!帶著眼鏡的他,似乎不那麼溫柔哦!
資料第一狂人:張伯倫張伯倫的資料實在太過誇張了,很多紀錄都是後無來者了。到場100分,單場55板,賽季場均50分,生涯31419分,七屆得分王,十一屆籃板王,作為內戰的他還得過一屆助攻王。還有那神秘的,伴隨他一生的數字“20000”都說明著他的傳奇。因為他的出現,三秒區再次擴張了,不然別的人還是沒得玩。於是三秒區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讓長人儘量遠離籃筐,限制長人輕鬆的得分,儘量保持內外線的均衡,使得比賽更具有懸念,更具有觀賞性!綜上,就是我對奧尼爾之前三秒區存在作用的一些淺薄的看法!現在的三秒區似乎不是兵家必爭之地啦。nba也似乎又回到了比拼投籃的時代。真的是天道輪迴,一切自有定數啊。
-
3 # 洛杉磯科比布萊恩特
這確實是個好問題,而且本質上還能做一個延伸的解讀。實際上因為奧尼爾在內線無解的存在,迫使NBA聯盟制定了一項特別準則,那就是“防守3秒違例”。★★先解釋一下在奧尼爾之前3秒區就一直存在,3秒區指的是一個寬16英尺長19英尺的長方形方框,因為這個開始就是限制進攻3秒的。由於NBA聯盟開始設立的時候,當時內線球員距離籃筐太近(代表人物是喬治.麥肯),他們*在這個區域內太容易得分,後來張伯倫的出現再次把3秒取區域擴大到4.8米,所以進攻3秒區本身就是用來有利於防守方的一項規則,一旦進攻方在這個區域內超過3秒沒有進行投籃,那麼球權將會發生轉換。另外注意一下禁區,一般來說禁區範圍更大,它是以籃筐為軸心的一個半徑4英尺的半圓弧形,通俗的說就是合理衝撞區。也就是說這個區域內大部分都是鼓勵進攻的,防守方一般比較吃虧。(這些都是題外話了)再來看看什麼是防守3秒違例(為限制奧尼爾設定),根據規則是這樣解釋的:
在NBA中,“防守三秒”規定是指防守球員站在三秒區內防守時,如果裁判認定他“並沒有去防守到任何一位特定的進攻球員”時,那麼這位防守球員就不能呆在三秒區裡超過三秒鐘,否則就會被視為是“防守三秒違例”,由進攻隊獲得一次罰球機會,並繼續保有進攻權。★★這項條例本質上就是為了奧尼爾而設定的。因為在此之前聯盟並沒有明確規定內線球員的活動範圍,所以像奧尼爾這種超級巨無霸可以一直待在內線,那麼這個時候一旦進攻隊員選擇往籃下突破的時候,奧尼爾這種巨大的防守優勢就會讓對方絕望。因為沒有3秒規則的時候,很多內線球員都是站在禁區一直等待進攻球員上籃的,因為可以隨時輕鬆的進行蓋帽。這其實是極大的阻礙了球隊的進攻,讓比賽變得異常乏味。為了讓比賽的觀賞性更好,NBA開始著手製定這項3秒防守法則,這讓包括奧尼爾的這種超級內線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一些進攻方球員可以很好的調動內線球員往禁區外圍走,從而更容易在內線得分。以至於奧尼爾在談到所謂的3秒違例的時候,他自己直言真是厭惡透了。★★這裡必須強調一點的是所謂的3秒防守違例,一定是球員沒有主動去防守的情況下,他站在禁區超過3秒才算違例。比如有種特殊情況就不能算3秒違例了,比如奧尼爾在禁區外靠打霍華德,然後霍華德在後面防守進入了3秒區,這個時候即使霍華德站在裡面超過3秒,他也不算違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是積極參與防守的,這才是判斷的依據。
★★首先因為奧尼爾在內線的無解表現,他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內線一對一打爆任何人,所以當時在3秒區基本就是奧尼爾虐爆對方內線,無論是力量還是體重優勢,包括他的爆發力,奧尼爾都是無敵的存在。這讓NBA其他內線球員都很苦惱,因為擋不住這樣的超級中鋒,這就讓比賽沒有什麼懸念了。於是NBA為了限制奧尼爾又重新設定了區域聯防,這樣的操作就是可以讓內線球員面對聯防的時候,不再肆無忌憚往裡面打,從而在進攻端削弱了奧尼爾這種球員的威力。這個規則也讓奧尼爾不再像以前那麼厲害單打內線了,畢竟一個人面對多人防守還是很難一直鑿下去的。注意!NBA聯防的產生其實就是3秒防守規則產生的必然條件,為了防止在禁區無限制聯防,給進攻帶來足夠的負面影響,於是3秒防守違例才才應運而生。因為面對奧尼爾不再可能無限制的在內線一直進行聯防,換句話說3秒防守法則不但使3-2和2-1-2等純正的聯防在nba幾乎無法生存,還降低了外線球員突破的難度。實際上這個3秒防守規則就是鼓勵進攻的,因為聯防雖然可以限制奧尼爾,但是其他內線球員卻被限制的更加厲害,所以聯盟為了考慮多方球員的利益,為了讓比賽更好看,才會適當的連續修改規則來讓比賽更加完整。所以總得說來奧尼爾一個人無解的表現其實改變了很多NBA的規則。★★另外因為奧尼爾罰球太差,聯盟後面設定不允許在比賽的最後2分鐘內對無球隊員犯規,否則對方將獲得兩罰一擲的機會。另外關於Hand-checking法則(用手接觸對方身體以跟蹤對手位置)的實施也有針對奧尼爾的嫌疑,雖然這個規則是顧鼓勵突破型後衛的進攻 ,具體來說應該是外線球員居多,防守者不能去用手觸控進攻球員的走位。但是到了奧尼爾這裡則允許防守者去幹擾他的靠打,可以用手去頂撞去幹擾,因為實在是沒有辦法限制。總得來說這是解放外線球員的進攻的法則,但是對超級內線卻不怎麼公平,這完全也是奧尼爾太無敵故意用來針對他的。以上就是奧尼爾的無解的強大,他迫使聯盟主動去改變的NBA規則,以達到平衡超級巨星太過強大的目的,其實關於奧尼爾的很多事情,還是可以去好好了解一下的!
-
4 # 豬油鹼
NBA為奧尼爾制定了3秒違例規則?並不是這樣的。NBA正確的說法是,聯盟為了限制奧尼爾而允許了聯防,又因為限制聯防而引入了防守3秒。
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讓我們從頭說起。唯一要了解的前提就是,三秒區是用來限制內線球員的。我們都知道,籃球是屬於高個子的運動,個子大實在是太佔優勢了。試想,如果不加限制,那麼籃球運動必然就變成所有高個子往籃下一站的無聊運動,遠不會有今天這樣的魅力。所以,三秒區就誕生了。顧名思義,就是進攻球員在三秒區內停留不得超過3秒鐘,否則就被判違例。如圖所示,籃下附近那個長方形的區域,就是NBA的三秒區(國際籃球的三秒區之前是梯形的,但是從2010年開始,也改成長方形)。
最初,NBA的三秒區只有6英尺(1.83米左右)寬,那時候的人們認為足夠了,但是有一位超級中鋒出現,改變了一切。他就是喬治-麥肯,NBA第一位超級中鋒和超級巨星。身高2米08,體重110公斤的麥肯,在如今的NBA體格算不上出眾。但在當時,卻已經是籃下巨無霸的存在。他在籃下得分和搶籃板實在太容易了,以至於NBA不得不第一次改變三秒規則,在1951-1952賽季,把三秒區擴大到12英尺(3米66)寬。
但是僅僅過了十幾年,到了1965-1966賽季,NBA不得不再次把三秒區擴大到16英尺(4.88米)寬,也就是現在的樣子。這次也是因為一個超級中鋒湧現,他就是威爾特·張伯倫。張伯倫的威力比麥肯可大多了,單場100分,55籃板的記錄,都是他一個人創造的。那時候的張伯倫,和別人都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打球。所以,為了限制張伯倫,NBA第二次改變三秒區寬度。
說到這裡,您可能會問,奧尼爾呢?彆著急,馬上他就出現了。在張伯倫之後,NBA出現了很多中鋒,比如說天勾賈巴爾、奧拉朱旺、尤因、羅賓遜和莫寧等人,但是沒有人有奧尼爾這樣的籃下統治力。從2000年到2002年,湖人隊實現三連冠,而奧尼爾連續三年當選總決賽MVP。或許從榮譽上來說,奧尼爾不是最多的。但是從個人能力上來講,說奧尼爾是NBA歷史第一中鋒也不為過。當時人們有句話,用來對比喬丹和奧尼爾。說是你無法防守喬丹,因為你不知道他下一步會做什麼。而相反,你明明知道奧尼爾會在你頭上扣籃,你卻無能為力。這才是最深的絕望。
很多人對奧尼爾有個誤區,覺得他就是靠著身體強壯硬抗肉搏。這就錯了。奧尼爾的技術非常嫻熟,還曾經在訓練中晃過喬丹命中投籃。而且他的速度、爆發力和籃球智商都是NBA頂級的。除了罰球和為人太懶散,幾乎沒有任何弱點。
對於這樣的奧尼爾,NBA也很頭疼。該怎麼限制他呢?三秒區不能再擴大了啊,不然就沒法玩了。後來,他們終於想到一招,允許聯防。所謂聯防,也就是區域防守,防守中不再是人盯人,而是每個人各自守好一定的區域。當然,具體的聯防比較複雜,這裡就不多解釋了。您需要記住的的一點就是,NBA認為奧尼爾太強了,一個人肯定防不了。所以要開啟聯防,大家一起防守奧尼爾。
而防守三秒呢,也是從NBA允許聯防的時候開始出現的。具體來說,是2001到2002賽季。至於為什麼要制定防守三秒規則呢?還記得我們之前說過的前提嗎?NBA希望用這個來限制內線球員,因為他們不喜歡大個子佔便宜。NBA更希望籃下的大個子能夠拉開,讓喬丹、科比這樣的側翼球員突破進去得分。而聯防的應用,除了限制了奧尼爾,也會限制外線球員的突破,這會造成得不償失。
所以,NBA在允許聯防的同時,也制定了防守三秒的規則。就是防守隊員,也會有三秒違例。具體規定是,如果防守球員距離他的防守人在一條手臂的距離之外,那麼他站在禁區內超過三秒,就會被判違例。所以我們知道,這些規則,就是NBA想出來為難那些大個子中鋒的。
最後,不知道我給您梳理清楚了沒?三秒區的兩次擴大,都和奧尼爾沒關係。一次是因為麥肯,一次是因為張伯倫。而防守三秒規則,和奧尼爾有點關係,但並不是直接關係。和奧尼爾有關係的是允許聯防,而為了減少聯防對於外線球員的影響,才引進了防守三秒的規則。
-
5 # 小科的日記
謝謝邀請。聯盟為奧迪爾制定的三秒違例,NBA聯盟之前也有三秒違例,因為從NBA成立以來,也有許多偉大的中鋒有,喬治麥克,張伯倫,這兩位歷史上巨星聯盟也為他制定過三秒違例,只不過當時三秒違例沒有現在小。(三秒違例:一般指籃球比賽中的進攻三秒違例與防守三秒違例。其中防守三秒違例是NBA賽場特有的一項規則)。
1.在1951到52年聯盟為了限制麥肯做出了一些改變,就是擴大3秒區。NBA把3秒區擴大了一倍,從原來的6英尺(1.8米)擴大到了12英尺(3.7米),之後又為了籃球皇帝張伯倫又修改了三秒。1964到1965年MBA聯盟不得不做出改變,決定將3秒區從12英尺擴大到16英尺(4.9米),也就是現在NBA的3秒區距離,之後一直沒有修改過籃球三秒違例。
2.籃球巨星鯊魚奧尼爾出現讓NBA聯盟又再一次修改了籃球三秒違例,鯊魚奧尼爾在2001年幫助湖人蟬聯MBA總冠軍,因為奧尼爾的恐怖龐大身體和靈活的腳步,NBA許多中鋒對他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所以在2001年之後,NBA又再一次修改籃球三秒違例。
3.也決定將此前一直禁用的聯防合法化,同時出臺了NBA特有的防守3秒規則,當防守球員站在3秒區內防守時,如果裁判認定他並沒有特定地去防守某個球員,那麼防守球員在3秒區停留的時間不超過3秒鐘,否則會被視為防守3秒,進攻方將獲得一次罰球機會,並繼續保有球權。
4.聯盟也為鯊魚奧尼爾修改了許多籃球規則,鯊魚奧尼爾也可以稱得上歷史上最偉大的中鋒。
-
6 # 叔叔在看球
題目當中“聯盟為奧尼爾制定了3秒違例”,這句話本身是有問題的,聯盟什麼時候為奧尼爾制定過3秒違例的規則?道聽途說,因為三秒違例可沒有“奧尼爾/鯊魚法則”這種叫法。
說到3秒違例,我們就不得不先說說三秒區。為了緊扣主題,我們就直接說說NBA的三秒區。NBA三秒區是面積為4.88米×5.8米的梯形。(不解釋多了,看下圖)在三秒區內,衍生出了2套規則——進攻三秒和防守三秒,這兩項都可以稱之為三秒違例。筆者為什麼這麼確定的說三秒違例不是為奧尼爾指定的呢?原因有以下兩點:
其一,三秒區早在50-60年代就已經有一定的規則誕生,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三秒,最先觸動三秒規則的球星是喬治·邁肯,再者是張伯倫,初期為了限制他們的籃下個人強攻,三秒區被一再擴張;另外,防守三秒也曾在66-67賽季短暫實施過,只不過過了這個賽季後就取消了;
其二,現在的防守三秒和聯防規則一起始於01-02賽季,現代防守三秒確切來說是聯盟允許聯防合法化的產物,現代防守三秒的實施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避免內線過於擁擠,從而使得外線球員能有更多突破的空間。某種程度上講,這一規則的實施對如今的小球打法有一定的預見性和推動性。
(這裡補充解釋一個矛盾點:聯防本身是為了限制如艾弗森這樣的1對1無敵的外線球員,但防守3秒又是拉空內線,不是助力外線突破,矛盾的嗎?是的,但就是這個樣子,一場比賽要限制的東西很多,既要限制奧尼爾這種變態內線強攻,又得限制外線艾弗森這樣的一對一殺手,而規則指定本身就是平等的,有限制必有受益。)
什麼是進攻三秒咧?就是剛剛上述的那個梯形筐,持球進攻不要停留三秒;防守咧?呆在梯形筐內,距離周圍1手長度範圍內沒有目標防守人的情況出現時間超過三秒,就要被吹。三秒違例的確是為限制內線設定的,這不可否認,你可以想象,一個身高臂展的壯漢在內線一撞,擠進去劈扣;和就蹲在攔下等人衝進來封蓋,這比賽還怎麼玩?但反過來來說,當初的三秒區其實更多是為了鼓勵外線進攻才對,限制內線,目的不就是鼓勵外線嘛!所以絕不是為了奧尼爾。
筆者說對於奧尼爾沒用的原因在於,擴大三秒區和限制時間,本身就是為了限制內線完成一次進攻所花的時間,但實際上,像奧尼爾這種,除非你擴大到三分線,不然三秒鐘,奧尼爾完成一次進攻絕對夠了,因為他的對抗力量是NBA歷史之極!至於防守端三秒,NBA真的吹的也不多,因為規則本身也比較模糊,什麼叫“周圍1手長度範圍內沒有目標防守人的情況出現時間超過三秒”,奧尼爾霸王步左右移動一下不就行了?
所以某種程度上說,奧尼爾還並不是三秒規則的受限制者,而是受益者,因為他的防守面積和進攻威懾力其實遠大於了三秒違例的限制了,而聯盟制定這個規則實際上是限制了其他很多大個子卻沒有限制奧尼爾。從這個角度看,這規則就算是為了奧尼爾,真的制定得相當失敗。
最後我們說說真正聯盟為奧尼爾制定的規則吧!兩個:第一個,扣籃不能拖拽籃筐,這個是為了防止奧尼爾破壞公共財產,因為新秀賽季,奧尼爾扣塌了兩座欄架,著實把聯盟嚇著了;第二個,最後兩分鐘不能隨意對無球人隨意犯規,犯規直接罰球。這個是為了限制“砍鯊戰術”的蔓延,提升比賽觀賞性,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卵用,老尼爾森的套路被搞出來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最最後,上面提到了一系列關於聯防、三秒區的規則,有兩個人均不在這類規則限制之中,所以他們也成為了NBA歷史上唯一不懼聯防,沒有規則,無限單打無解的高手——喬丹和科比,因為低位腳步和後仰跳投至今沒有甚至說沒有辦法用規則來限制。要說偉大,這才是真正的偉大,逼迫聯盟修改規則不算什麼,恐怖的是,想修改都沒有辦法修改。
-
7 # 使用者小黃呀
這確實是個好問題,而且本質上還能做一個延伸的解讀。實際上因為奧尼爾在內線無解的存在,迫使NBA聯盟制定了一項特別準則,那就是“防守3秒違例”。
-
8 # 我就叫Myja
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在之前有所瞭解,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NBA的“三秒區”——其指的是一個寬16英尺長19英尺的長方形方框,目的就是為了限制進攻3秒的。同時也是有利於防守方的規則,一旦進攻方在這個區域內超過3秒沒有進行投籃,那麼球權將會發生轉換。
而對於“三秒區”這個概念,其實很早就在NBA實行,並做出過調整,張伯倫的出把3秒取區域擴大到了4.8米。
而對於打籃球的朋友們都知道,進攻方在籃球運動中處於“絕對優勢”,同時作為身材龐大的中鋒來說更是如此,如果不對其進行相應的限制~那現在的籃球就不需要其他的球員了和戰術了——把球給最高的那貨,往裡扛就完事了~
另外,其實聯盟針對的並不是奧尼爾本人,更多的是由於當時“中鋒”位置的人才輩出,在“四大中鋒”時代逐漸演變出了進攻、防守三秒等,讓現在的NBA比賽更加成熟~
-
9 # 最恐怖的故
請輸入圖片描述網友洛杉磯科比:這確實是個好問題,而且本質上還能做一個延伸的解讀。實際上因為奧尼爾在內線無解的存在,迫使NBA聯盟制定了一項特別準則,那就是“防守3秒違例”。梯子:017665。康
請輸入圖片描述★★先解釋一下在奧尼爾之前3秒區就一直存在,3秒區指的是一個寬16英尺長19英尺的長方形方框,因為這個開始就是限制進攻3秒的。由於NBA聯盟開始設立的時候,當時內線球員距離籃筐太近(代表人物是喬治.麥肯),他們*在這個區域內太容易得分,後來張伯倫的出現再次把3秒取區域擴大到4.8米,所以進攻3秒區本身就是用來有利於防守方的一項規則,一旦進攻方在這個區域內超過3秒沒有進行投籃,那麼球權將會發生轉換。另外注意一下禁區,一般來說禁區範圍更大,它是以籃筐為軸心的一個半徑4英尺的半圓弧形,通俗的說就是合理衝撞區。也就是說這個區域內大部分都是鼓勵進攻的網友朱由檢:NBA為奧尼爾制定了3秒違例規則?並不是這樣的。NBA正確的說法是,聯盟為了限制奧尼爾而允許了聯防,又因為限制聯防而引入了防守3秒。
請輸入圖片描述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讓我們從頭說起。唯一要了解的前提就是,三秒區是用來限制內線球員的。我們都知道,籃球是屬於高個子的運動,個子大實在是太佔優勢了。試想,如果不加限制,那麼籃球運動必然就變成所有高個子往籃下一站的無聊運動,遠不會有今天這樣的魅力。所以,三秒區就誕生了。顧名思義,就是進攻球員在三秒區內停留不得超過3秒鐘,否則就被判違例。如圖所示,籃下附近那個長方形的區域,就是NBA的三秒區(國際籃球的三秒區之前是梯形的,但是從2010年開始,也改成長方形)網友包羅永珍:首先,聯盟好像不是特別為了針對奧尼爾才設定3秒區的違例,之前好像就有,只是奧尼爾突然崛起,內線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強,然後又做了修改。才逐漸形成現在的局面。三秒違例又分進攻三秒,防守三秒的!
-
10 # 文體開花同平章事
其實NBA每一個新的規則誕生都是源自於對無解球員的限制,而NBA上一個無解的球員就是沙克奧尼爾!另外還有個名叫斯蒂夫賈維的裁判曾說過,NBA要推廣,首要的任務就是減少大個子的影響力,否則這將始終還是巨人的運動!有這兩個原因在,三秒違例的誕生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如果沒有三秒,聯盟裡誰還能限制得住奧尼爾呢?
NBA三秒違例的前世今生,麥肯、張伯倫和奧尼爾都是受害者!其實NBA三秒違例一直都有,最初的三秒區僅為6英尺,約1.8米左右,對於大個子來說,這點距離可能一步就越過了,而對於小個子球員來說,他們在這個區域邊緣也能得到很輕鬆的得分機會,因此雖然當時“24秒違例”還未設立,但52年之前NBA每場得分都高的嚇人!
最終因為湖人六年五冠的壟斷,以及喬治麥肯的統治力太過恐怖,聯盟第一次將三秒區由6英尺擴大到了12英尺,約3.6米左右!結果麥肯的得分確實被限制了,但聯盟其他中鋒受到的傷害貌似更大!由於當時沒有防守三秒,因此麥肯可以肆意站在籃下,三秒區擴大,對手命中率下滑,因此麥肯收穫了更多的籃板,在52和53賽季連續兩年拿到籃板王的稱號!
接著時間到了張伯倫時代,由於張伯倫非人一般的得分能力,所以64-65賽季聯盟再次將三秒區擴大到了16英尺,約4.88米,也就是如今我們見到的三秒區大小了!
張伯倫甚至差點拿到過助攻王,他才是一星四射的終極答案!
而對於防守三秒來說,它第一次出現在66-67賽季,但僅僅兩個賽季就被取消,而隨後第二次出現就是奧尼爾正值巔峰的01-02賽季,這就頗有些針對奧尼爾的意思了!
進攻三秒與防守三秒對奧尼爾的具體限制都有哪些?沒有防守三秒時,奧尼爾有多恐怖?進攻三秒顧名思義進攻一方球員如果在三秒區超過3秒沒有出手投籃,則球權將會發生轉換!在這個規則實施後,很多內線包括外線突破到三秒區的球員經常會因為3秒時間限制而不得不出手一些不合理的投籃,當然這個規則是鼓勵防守方的,對進攻方比較吃虧!
而防守三秒則是指防守球員在失去防守位置時不得在三秒區停留超過三秒,否則球權也將出現轉換!這個規則就是鼓勵進攻而限制防守了!
在防守三秒出現前,90年代四大中鋒在防守時經常呆在籃下,等待對手送上門以便隨時進行蓋帽,但畢竟那個時候優秀的大個子層出不窮,兩支球隊在內線都能打的有來有回!而到了90年代末中鋒凋零時,聯盟超級中鋒僅剩奧尼爾一位,當球員已經無法阻擋他時,聯盟就不得不再將防守三秒搬出來了!
90年代,幾乎每支球隊都能拿出一個叫得上名字的當家中鋒,所以聯盟內線的差距還沒有這麼大!
02年之前奧尼爾一直站在籃下,在內線他就是無解的存在,聯盟中沒有任何一個大個子可以在他面前用三秒鐘完成一次進攻!而進攻三秒對他來說基本可以無視,由於巨大的噸位,奧尼爾只需一個背打轉身就可以完成一記暴扣,整個用時可能也就一秒而已!
所以防守三秒再加上區域聯防的設定讓奧尼爾苦惱不已,在02年之後奧尼爾威懾力下降了一個層次,因為不能一直呆在籃下,所以像內線鄧肯、加內特,外線馬布裡、納什這些球員都有了溜進內線的機會!對此奧尼爾直言糟糕透了,02年也正是湖人OK王朝的分割點,這應該不是一種巧
奧尼爾在籃下的進攻一般就是一個轉身然後暴扣的事情!
當然NBA裡還有很多時間上的“違例”,比如“五秒違例”中,邊線球發球員必須在5秒鐘將球發出,這個規則是由巴克利倡導,聯盟欣然接受而更改的;另外包夾停球和背身單打也有五秒的限制,一旦違例球權就會出現轉換!
在5秒之後就是“八秒違例”了,比賽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哈登慢騰騰運球過半場,但是當快到中場時哈登往往會加速快兩步,而這個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半場八秒違例了!在國際賽場上我們國家隊經常吃這個虧,對方經常利用半場緊逼戰術造我們失誤!
哈登慢騰騰的運球過半場!
最後就是“24秒違例”了,NBA規定一個進攻回合必須在24秒內完成投籃,而二次進攻也由之前的24秒縮短到如今的14秒!聯盟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鼓勵進攻,加快比賽的節奏!如今比賽確實更快,球員得分更多,但比賽真的更好看了嗎?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吧!
-
11 # 飛翔籃球夢
實際上因為奧尼爾在內線無解的存在,迫使NBA聯盟制定了一項特別準則,那就是“防守3秒違例”。
★★先解釋一下在奧尼爾之前3秒區就一直存在,3秒區指的是一個寬16英尺長19英尺的長方形方框,因為這個開始就是限制進攻3秒的。由於NBA聯盟開始設立的時候,當時內線球員距離籃筐太近(代表人物是喬治.麥肯),他們*在這個區域內太容易得分,後來張伯倫的出現再次把3秒取區域擴大到4.8米,所以進攻3秒區本身就是用來有利於防守方的一項規則,一旦進攻方在這個區域內超過3秒沒有進行投籃,那麼球權將會發生轉換。另外注意一下禁區,一般來說禁區範圍更大,它是以籃筐為軸心的一個半徑4英尺的半圓弧形,通俗的說就是合理衝撞區。也就是說這個區域內大部分都是鼓勵進攻的,防守方一般比較吃虧。(這些都是題外話了)
再來看看什麼是防守3秒違例(為限制奧尼爾設定),根據規則是這樣解釋的:
在NBA中,“防守三秒”規定是指防守球員站在三秒區內防守時,如果裁判認定他“並沒有去防守到任何一位特定的進攻球員”時,那麼這位防守球員就不能呆在三秒區裡超過三秒鐘,否則就會被視為是“防守三秒違例”,由進攻隊獲得一次罰球機會,並繼續保有進攻權。
★★這項條例本質上就是為了奧尼爾而設定的。因為在此之前聯盟並沒有明確規定內線球員的活動範圍,所以像奧尼爾這種超級巨無霸可以一直待在內線,那麼這個時候一旦進攻隊員選擇往籃下突破的時候,奧尼爾這種巨大的防守優勢就會讓對方絕望。因為沒有3秒規則的時候,很多內線球員都是站在禁區一直等待進攻球員上籃的,因為可以隨時輕鬆的進行蓋帽。這其實是極大的阻礙了球隊的進攻,讓比賽變得異常乏味。為了讓比賽的觀賞性更好,NBA開始著手製定這項3秒防守法則,這讓包括奧尼爾的這種超級內線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一些進攻方球員可以很好的調動內線球員往禁區外圍走,從而更容易在內線得分。以至於奧尼爾在談到所謂的3秒違例的時候,他自己直言真是厭惡透了。
★★這裡必須強調一點的是所謂的3秒防守違例,一定是球員沒有主動去防守的情況下,他站在禁區超過3秒才算違例。比如有種特殊情況就不能算3秒違例了,比如奧尼爾在禁區外靠打霍華德,然後霍華德在後面防守進入了3秒區,這個時候即使霍華德站在裡面超過3秒,他也不算違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是積極參與防守的,這才是判斷的依據。
★★首先因為奧尼爾在內線的無解表現,他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內線一對一打爆任何人,所以當時在3秒區基本就是奧尼爾虐爆對方內線,無論是力量還是體重優勢,包括他的爆發力,奧尼爾都是無敵的存在。這讓NBA其他內線球員都很苦惱,因為擋不住這樣的超級中鋒,這就讓比賽沒有什麼懸念了。於是NBA為了限制奧尼爾又重新設定了區域聯防,這樣的操作就是可以讓內線球員面對聯防的時候,不再肆無忌憚往裡面打,從而在進攻端削弱了奧尼爾這種球員的威力。這個規則也讓奧尼爾不再像以前那麼厲害單打內線了,畢竟一個人面對多人防守還是很難一直鑿下去的。
注意!NBA聯防的產生其實就是3秒防守規則產生的必然條件,為了防止在禁區無限制聯防,給進攻帶來足夠的負面影響,於是3秒防守違例才才應運而生。因為面對奧尼爾不再可能無限制的在內線一直進行聯防,換句話說3秒防守法則不但使3-2和2-1-2等純正的聯防在nba幾乎無法生存,還降低了外線球員突破的難度。實際上這個3秒防守規則就是鼓勵進攻的,因為聯防雖然可以限制奧尼爾,但是其他內線球員卻被限制的更加厲害,所以聯盟為了考慮多方球員的利益,為了讓比賽更好看,才會適當的連續修改規則來讓比賽更加完整。所以總得說來奧尼爾一個人無解的表現其實改變了很多NBA的規則。
★★另外因為奧尼爾罰球太差,聯盟後面設定不允許在比賽的最後2分鐘內對無球隊員犯規,否則對方將獲得兩罰一擲的機會。另外關於Hand-checking法則(用手接觸對方身體以跟蹤對手位置)的實施也有針對奧尼爾的嫌疑,雖然這個規則是顧鼓勵突破型後衛的進攻 ,具體來說應該是外線球員居多,防守者不能去用手觸控進攻球員的走位。但是到了奧尼爾這裡則允許防守者去幹擾他的靠打,可以用手去頂撞去幹擾,因為實在是沒有辦法限制。總得來說這是解放外線球員的進攻的法則,但是對超級內線卻不怎麼公平,這完全也是奧尼爾太無敵故意用來針對他的。
以上就是奧尼爾的無解的強大,他迫使聯盟主動去改變的NBA規則,以達到平衡超級巨星太過強大的目的,其實關於奧尼爾的很多事情,還是可以去好好了解一下的!
回覆列表
唯一要了解的前提就是,三秒區是用來限制內線球員的。大家都知道,籃球是屬於高個子的運動,個子大實在是太佔優勢了。試想,如果不加限制,那麼籃球運動必然就變成所有高個子往籃下一站的無聊運動,遠不會有今天這樣的魅力。所以,三秒區就誕生了。顧名思義,就是進攻球員在三秒區內停留不得超過3秒鐘,否則就被判違例。如圖所示,籃下附近那個長方形的區域,就是NBA的三秒區(國際籃球的三秒區之前是梯形的,但是從2010年開始,也改成長方形)。
而對於打籃球的朋友們都知道,進攻方在籃球運動中處於“絕對優勢”,同時作為身材龐大的中鋒來說更是如此,如果不對其進行相應的限制~那現在的籃球就不需要其他的球員了和戰術了——把球給最高的那貨,往裡扛就完事了。
他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內線一對一打爆任何人,所以當時在3秒區基本就是奧尼爾虐爆對方內線,無論是力量還是體重優勢,包括他的爆發力,奧尼爾都是無敵的存在。這讓NBA其他內線球員都很苦惱,因為擋不住這樣的超級中鋒,這就讓比賽沒有什麼懸念了。於是NBA為了限制奧尼爾又重新設定了區域聯防,這樣的操作就是可以讓內線球員面對聯防的時候,不再肆無忌憚往裡面打,從而在進攻端削弱了奧尼爾這種球員的威力。這個規則也讓奧尼爾不再像以前那麼厲害單打內線了,畢竟一個人面對多人防守還是很難一直鑿下去的。